首頁 > 書庫 > 文集選集 > 文庫 > 2013年曹二文學社作品精選(書號:4554)

第一章    目錄+卷首語+博雅讀書(1)

  【卷首語】

  ■無題………………………………………………………………P1

  【博雅讀書】…………………………………………………………P2

  ■局外人……………………………………………………………P3

  ■生死疲勞…………………………………………………………P5

  ■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P7

  ■菜園子與小莊院(一)…………………………………………P8

  ■菜園子與小莊院(二)…………………………………………P10

  ■喜劇中的悲——《高老頭》讀書筆記…………………………P12

  ■《地球上最后一個小鎮》讀書筆記——選擇…………………P14

  ■《牛虻》讀書筆記………………………………………………P15

  ■悲劇的精神——從《雷雨》講起………………………………P17

  ■英雄遲暮——讀《孫權——半生明主》有感…………………P18

  ■讀《人類的家園》………………………………………………P19

  ■人性的反思——讀《采訪是病友間的相互探問》……………P20

  【夢】…………………………………………………………………P23

  ■有關夢想…………………………………………………………P24

  ■追夢………………………………………………………………P25

  ■我們究竟是為了尋,還是為了夢………………………………P26

  ■追夢………………………………………………………………P27

  ■滾石上坡…………………………………………………………P29

  【情緒】………………………………………………………………P31

  ■憶老宅……………………………………………………………P32

  ■厭舊………………………………………………………………P33

  ■另一片天…………………………………………………………P35

  ■荷戀………………………………………………………………P36

  ■我…………………………………………………………………P38

  【我思我在】…………………………………………………………P39

  ■根的聯想…………………………………………………………P40

  ■花開不只在春天…………………………………………………P41

  ■少了誰都不能前進………………………………………………P42

  ■找準自身的定位…………………………………………………P43

  ■有用和無用………………………………………………………P44

  ■舊時手談的意義…………………………………………………P45

  ■這也是一種花開…………………………………………………P48

  ■我看“國學熱”…………………………………………………P49

  【行萬里路】

  ■山東之行小記…………P51■燕趙行——在邯鄲…………P55

  【知我者】

  ■兄弟情深………………P60■級長多年成兄弟……………P61

  【吾愛自然】

  ■璀璨星空………………P64■自然近在咫尺,遠在天邊…P66

  ■觀鳥行…………………P67■春天,遂想起自然…………P69

  【刊中刊】……………………………………………………………P71

  無題

  陳婷婷

  十月份真是事多,校刊的文字編輯和排版和去甘肅學農竟然撞車了。

  現在,我正在前往我的結對小伙伴學校的大大巴上,絞盡腦汁地想怎么寫這篇卷首語。

  天上有時還是會掉餡餅的,而且有時還是沒毒的,然后被我這個幸運兒撿到了。結果,我這個平日只會吐吐槽的人就當上了文學社社長。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第一把要我點燃的火,就是出校刊。于是我這個門外漢便屁顛兒屁顛兒地招呼了一幫子同樣是門外漢的人建了個名為“文學小分隊”的群,校刊的編輯排版就這么開始了。請不要吐槽我無力的取名。

  征稿、審稿、編輯、排版。似乎就這四件事。在做之前,我覺得要能弄出本五萬字的校刊來很艱難。做完之后,我依然覺得很艱難。不過,多了份不可思議之感。一個人回過頭去,看著自己曾做過的事,會發出神奇的感慨,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體驗了吧。

  明明在編輯排版的過程中,心情總是起伏不斷的,但在此刻卻想不出還有什么好寫的。那一個個熬到凌晨還在于小分隊隊員熱烈討論的夜晚,那一個個在漆黑夜晚不斷冒出創意的絢爛煙火的時刻,都被我好好珍藏,連同那些起伏的心情。唯一也必須要寫的是,感謝“文學小分隊”的每一位隊員!感謝你們的努力!感謝你們能忍耐每天無時無刻不催稿的“陳扒皮”。

  目的地就快到了,我要開始我的學農旅程了。也請各位翻過這一頁,開始各位的文字旅程吧。

  2013年10月20日

  于前往會寧的大巴上

  博雅讀書

局外人

  史瑩

  小說以“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開頭,以“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能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結尾。有人說加繆寫的是“道德秩序永恒的困境”,我想這是一部分,但這是對的。

  讓我不解的是小說中時刻出現的太陽指向的是什么。“明晃晃的太陽照射在地上,在反射到我臉上,顛簸的汽車,一股子的汽油味,弄得我一上車就昏昏欲睡。”“火辣辣的太陽使這片景致在人眼前晃動,顯得無情而又疲憊……我們走過一段新修的公路,太陽曬得柏油路面都裂開了,腳一踩就陷進去,留下一道明晃晃的烈日。車頂上,車夫的熟皮帽子就像在這黑油泥里浸過似的。”這兩段分別是主人公在趕赴母親的葬禮、為母親送葬時的太陽。

  “四周到處都是火辣辣的太陽……我慢慢地向巖石走去,感到太陽要把我的額頭曬裂開了。熱氣壓在我身上,我簡直邁不開腿……我全身都繃緊了,決心戰勝太陽,戰勝它帶來的不可思議的醉意。”“兩個小時了,太陽沒有絲毫變化,它在這一片沸騰的金屬的海洋中拋了錨”“陽光烤著我的臉頰,我感到汗珠聚在眉峰上。這天的太陽和安葬媽媽那天的一樣,……就算走一步也不能逃離太陽……我只覺得炙熱的太陽扣在我頭頂,那把閃閃發光的刀的刀鋒總是在我眼前晃悠。……大海呼出一口灼熱而強烈的氣,我感到天空像是裂開了口,傾瀉下巨大的火焰。”“我甩了甩汗水以及緊貼在我身上的陽光……我又對著那具一動不動的尸體開了四槍。”——這是主人公在海灘上槍殺阿拉伯人時的太陽。

  書中但凡出現這樣的描寫,無一例外地讓我很難受。以至于讀的時候暈乎乎的,以至于產生了跟主人公相似的情緒。我特別怕

  熱,基友給我起名“海參”為證,到了夏天沒有空調就得要死要活的,所以讀起來格外投入,代入感格外強烈。記得上一次讓我如此難受的還是《直布羅陀水手》里關于熱的描寫。我特能理解,人一熱起來,喪失理性,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從主觀上,我以個人經歷證明了主人公當時的行為與心情是非常有可能且合理的。

  由太陽引起的身體不適導致了主人公在為母親送葬當天的冷漠,最終因沒有在葬禮上哭泣被指控“在精神上謀殺了他的母親”;而在法庭上,當主人公被問及槍殺無辜的阿拉伯人的種種細節時,他腦中浮現的仍然是那片陽光曝曬下的海灘。開了一槍過后連開四槍,藥家鑫倒跟他挺像,而在主人公看來開一槍和開五槍或許并沒什么太大的差別。這樣一個面對一切事物都可以無動于衷,不動聲色的局外人,對陽光卻有著獨特的細膩與敏感。太陽在他的世界中顯然扮演一個壓迫者的角色。他想要“逃離太陽”,或者是“反抗太陽”、“戰勝太陽”,但最終被太陽剝奪了理智,被太陽所驅使。或許他真正想要的是逃離,逃離這荒謬的一切,我記得主人公仰泳的一段這樣寫道:“我的臉朝著天,一層薄薄的水幕漫過,流進嘴里,就像帶走了一片陽光。”我想那一刻默爾索是幸福而滿足的。

  ……因為天氣炎熱導致的個人的身體不適所以冷漠,所以槍殺了與自己的利害無關緊要的人。這樣其實真解釋的通,而且似乎更“存在主義”。但更多的時候,我覺得無處不在的太陽有著它的象征作用。就像無處不在的偷窺者的目光,目光是一個人永遠不能逃離的,它意味著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正受到審視。太陽,或意味著傳統的道德規范,或意味著社會制度,或意味著最基本的生存。太陽帶來光明的同時也帶來了陰影,太陽意味著強制,強權。任何想要反抗太陽,反抗社會基本法則的人都將被指責,都將得到局外人同樣的下場。

  這一切,難道不荒誕嗎?小說的結尾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也是我認為的全書的高潮部分。那個漠視一切,想要逃離一切的局外人面對神甫的緊追不放終于產生了強烈的憤怒的情感,這情感終于沖破了束縛傾瀉而下,這一聲怒吼,是對神甫的嘲諷,是對整個社會的反抗,是對道德倫理觀的輕蔑,是對人生如此荒謬而不負責任的憤怒,甚至還包含了一絲絲解脫與欣慰,甚至可以說,小說的結局是局外人的勝利!

  “……死亡在臨近,媽媽一定是感到了一種解脫,于是才決定把生命再來一遍。沒有人,在這個世上沒有一個人有任何權利為她哭泣。我也是一樣,準備把一切再重新過一遍。好像剛才那巨大的憤怒清洗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對著充滿指示和星星的夜空,我第一次向這個世界的動人的冷漠敞開了心扉。我感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確實,非常親切,我認為我曾經幸福過,現在也是幸福的,將來也會幸福的。為了讓一切都做的完善,也為了讓我不感到孤單,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能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

  仔細想來,我多多少少也算是一直在“局外”與“局內”間徘徊。相比之下,加繆的《鼠疫》可能更溫柔。但《局外人》也是溫柔的,因為加繆畢竟這樣說過:“死亡是無法擺脫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死。歸根結底,太陽依然溫暖著我的尸骨。”

  生死疲勞

  史瑩

  我說,讀莫言,選《生死疲勞》做開頭挺理想的。

  之所以這樣說,【首先是因為我就是這么開始讀莫言的,然后我想給自己找個理由】首先是因為這是一本好書,很符合“魔幻現實”之類的評價,也能讓人初步了解莫言小說的強烈的風格。什么是莫言的風格?書中純粹而精湛的敘事情節,為炫技而炫技的寫作表演,作者說書人般的無意識的絮絮叨叨與岔題,讓人大哭或大笑的恰到好處的煽情,莫言本人的友情客串【笑…】……我想這些加在一起,就是莫言獨一無二的風格,也是讀莫言時不可分割的樂趣。讀罷此書,看著書簽上莫言那張圓圓的笑瞇瞇的臉,我首先想到:這死胖子太能扯太能唬人了!天生就是個傾訴狂,他要是不寫小說吧指不定就從事詐騙行業了!……然后我想到莫言說高密東北鄉就是他的后花園,我算是明白為什么了。

  但同時,書中的不足之處也很明顯。我總覺得要想接觸一個作家就先讀他的代表作挺沒意思的,不像《生死疲勞》吧寫得有意思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陷,讓讀者愛得深沉的同時還能不遺余力地吐槽,這就有意思多了。能成為黑粉的前提總是帶著真愛,今天我就是想綜合各路書友們對它的評價和我個人的感受,說說這部小說的不足。

  *由于初讀莫言,我的見解中肯定有片面的地方,如有錯誤還請指正。

  1.這就是個故事

  故事編得再天花亂墜它還是個故事。當然了,寫小說的都是在編故事。《生死疲勞》是個故事性很強的故事——書評人一般是這樣分析的:表面上吧它在寫一個叫西門鬧的地主經歷的六道輪回,實際上吧它是在寫一部家族史。我想說的是,這類題材往往可以寫出很好的小說,卻成就不了偉大的小說,況且莫言在這本書中駕馭故事的能力似乎遜加西亞馬爾克斯一籌(這個留到后面說)。作為諾獎獲得者,莫言也不可避免的被放入了與前人們的比較中,而他的前任們,大多把手中的筆桿當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武器。而莫言的小說【單指這本吧】,似乎就缺少某種深意——這是一本寫過去的書,著重描寫了解放初期社會的亂象,直指人性和不合理的時代——可我讀著讀著,開頭的深意卻逐漸消失在了起起伏伏的故事情節中。他寫的東西,更像是表面的一層浮土:有這么一些現象,有這么一些人,卻沒有深入挖掘與思考,隨著故事的進行他似乎有意把讀者引出了思考,連土地革命、公社化、大饑荒、大躍進、文革等等都被輕描淡寫的略過了【這雖然跟我看過的同類型書不一樣但不能就這么說哪種更合理】,而他選取的章回體的形式,更決定了他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說書人,茶余飯后,二三秀才,四五閑漢,樂呵樂呵地聽過消遣罷了。這么想可能有些偏激,我是說,寫個小說還關心它的政治意義累不累啊,關注故事本身就夠了,但莫言首先以一種“輪回啊穿越啊都是我早就玩兒剩下的東西”的姿態唬住了我們,之后卻沒有給我們新的東西,讓人有些小失望。

  2.虎頭蛇尾之嫌

  從最初的驢到最后的猴,故事的好看程度是遞減的。其實這好解釋,關鍵就在西門鬧的人性與憤恨的慢慢消失。要知道,小說的一大看點就是主人公人性與“動物性”的矛盾、反差、沖突、對決,如果說驢性與人性的對決是最精彩的,(莫言筆下的西門驢,時而不甘,時而滿足;時而羞恥,時而從容;時而奮起反抗,時而自怨自艾;他掙扎著想擺脫驢的習性,卻因主人的表揚而洋洋自得,他懷念起妻子白氏,卻為了小母驢與狼混戰……)那輪回到了第五世西門猴就徹底淪為動物了。而一次次輪回后西門x的動物形象是一次比一次神,它在動物中的地位是一次比一次高,這算什么心理?大概是就算墮入畜生道也要成為之中的佼佼者【意淫吧這是】。而故事的結尾:頂著半張藍臉的啤酒肚老男人和俊俏的小女孩相愛了;xx與xx的戀情終于修成正果,最后發現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妹;車禍、上吊、產后出血種種殺人伎倆,家族中的所有人物一個個死的死傷的傷……什么樣的三俗情節都在最后一章出現了,真叫人覺得收尾太倉促。不過這夢幻般的收場跟百年孤獨倒是像。

  怎么說,生死疲勞,看得我也疲勞了。

  這一次次的輪回背后究竟是是疲勞還是妥協?小說還是很精彩的,只是我忽然覺得,經過了這一次次的輪回,就算再強烈的情感也會消失得一干二凈,最終不留下一絲痕跡。人也是如此。

  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

  徐婉倩

  讀梁衡先生的散文,最大的感覺就是不乏味。很多人都說梁衡先生的散文最大的特點是“美”。而于我,許是見識淺,每每讀梁衡先生的文章,總歸有種新奇感,有很多很多嶄新的東西等待我去發覺。又大概讀書都是這樣的,讀書的意義就在于此。

  讀梁衡先生的《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像是硬生生被拽入那個沉重的年代,我看到了一個始終清明,執著而頑強愛國的張聞天。

  自幼耳熟能詳的偉人不外乎岳飛周恩來毛澤東。而幸運地是,我身處的地方,也曾是一代偉人的出生地。這里,幾乎所有的老人,無論識字不識字,提起張聞天,都會有或多或少地了解,會以驕傲而自豪的口氣,告訴你,他是個英雄,是人民的英雄。我曾去過他的故居。那是一座磚木結構的民宅,古色古香,帶著濃郁的江南農村氣息。但令人遺憾的是,所謂的故居,卻極少留下歷史的氣息,一切都是嶄新的了。

  “他是為共產黨天設地造的一頭老黃牛,一個思想家,一個受難者,一個試驗品和犧牲品啊。”(摘錄)

  老黃牛、思想家、受難者、試驗品、犧牲品,五個詞概括了張聞天的一生。他三次讓位,也三次受辱,但時窮節乃見,在那個沉重的年代里,經歷了眾多磨難,卻依舊繼續著他的執著;在風起云涌中,揚起細細塵埃,勇于進行自我批評;在歲月的褶皺里,抓住一片蔚藍的天,堅持著真理,從不動搖。在廬山會議形勢逆轉時,他依舊執著發言,社會真理抱定終身;在遭到殘酷的迫害后,他依舊孜孜不倦地探索著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在流放生活中,他寫下批判“左”傾錯誤、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肇慶文稿”。這些,都是他身處逆境中,表現出的令人崇尚的品德和堅持不懈的信仰。直到他垂垂老矣,他依舊為著社會主義國家治國興邦的規律而奮斗。然而此時,中國大地變故迭起,風暴叢生,一樁又一樁事變砸在他的心頭,碎成遍地的激憤。無力挽留,他最終抱著遺憾離去。

  而張聞天啊,他只是垂下了迎風的巨翼,卻將對黨的誓言鐫刻于億萬毫羽。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人間,天堂,此后一曲笙歌自暗啞聲中響起,再也無休無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心有秤,公道歸來,一個時代的巨人重又站在歷史的云端。歷史有時會開這樣的玩笑:一個勝者可以成就功業霸業,為自己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把他的對手打倒在地并踩在腳下;但歷史的風雨會一層一層地剝蝕掉那座華麗的宮殿,敗者也會憑借自己思想和人格的力量,重新站起身來,一點一點地剝去勝者的外衣。”(摘錄)

  勝負之分,我們都無法下定論。項羽最終烏江自刎,但誰能否定掉他生命品格的勝利呢;《圣經》中的大衛王,晚年借刀殺人,終于娶到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卻使刀劍永不離開他的家。

  我們習慣于用是否獲利的方式判定勝負,但就如同好人壞人的分界線是模糊不堪的,勝負之分亦如此。一個自滿于成功的人,隨之而來的失敗會如同陰天般,成為生命永遠的陰影;一個屢次勇敢接受失敗的人,時間會彈去他身上殘留的浮塵,如同陰霾散開,換取生命的光輝燦爛。思想與人格,是每個人命中的意外,卻又是歷史的定數。唯有洗垢清塵,才可拔高生命的高度,漂凈靈魂的純度。

  菜園子與小莊園(一)

  黃張瀛

  我曾讀到一篇論新詩一類的文章,言今之為新詩者,愛把目光拋向國外。如顧城、海子那一代的詩人,總是非拜倫、雪萊不論,唯華茲華斯是從,卻把中國古代的田園派給拋在腦后。他們看華茲華斯和妹妹多蘿西共品自然之韻,看得太陶醉以至于忽略了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

  陶氏與華氏,前者是四、五世紀身處魏晉亂世的歸隱者,為貧而仕,卻不愿仕于劉宋,結果出樊籠而返自然,養家糊口的重擔也沒有壓出他上官場奮斗的半點心思;后者是見證過法國大革命的田園吟者,早年熱衷法國大革命,英法宣戰的現實又使他竹籃打水一場空。不過,這位“桂冠詩人”沒有像“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氏一樣如此“堅定”,生活拮據的他后來也偷偷謀得印花稅務官一閑職。

  人們歸陶淵明為“田園派”,叫華氏“浪漫主義詩人”,或許是在說陶氏、華氏詩的世界,就是一個園子。陶氏有個菜園子,而華氏有個小莊園。菜園子里閑趣滿地,陶氏可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又何妨?也可以“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小莊園充滿了靈氣,有橫沖直撞的瀑布和野薔薇,有悉心照料小羊羔的女孩,有杜鵑、有露西,還有一座昵稱為“晚上的金星”的木屋。

  園子中的陶氏與華氏,有著頗多的相似點。他們一生都從未富裕過,都對“外面的世界”有些心灰意冷。陶氏不想對外面世界的無奈與束縛有太多敘述,懶于回想疲憊的過去,于是便隱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感覺妙極,如入仙境!而華氏的一篇長詩《邁克爾》,亦發人深省,也必是道出了他對都市的看法。《邁克爾》中,他花了大量筆墨先寫鄉村漢子邁克爾如何能干,妻子如何賢惠,孩子路克淘氣又可愛,儼然一個和美的家庭,人人都羨慕。后來路克進城闖蕩去了,老兩口亦信心滿懷,巴望孩子能干出番事業。而最后兩段才道來了一個悲痛的變故——那年輕人不懂得該如何抵擋城市的誘惑,深陷泥潭。至于多年前城里侄子欠下的債,也不知老頭兒有沒有還清。而那座標志著勤勞儉樸的木屋——“晚上的金星”,只能活在村里人的記憶里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卻使質樸的農家小伙失去了方向。華氏像在控訴著什么,又像在警示著什么。自由祥和的小莊園,確實是他最好的歸宿了。

  也許人們大愛華氏之詩,因其有著那個進步年代“自由、平等、博愛”的烙印。華氏可以用細膩的筆觸刻畫妹妹又想看鳥蛋,又怕驚動小生命的樣子。有時他也寫些與政治有些關聯的詩篇,謳歌自由與平等。可誰說陶詩中沒有這些呢?,“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折射的不正是平等之思想嗎?他像是和庭中樹上、屋檐下的鳥兒試比高,你們有安樂窩,我可也有個家呢!而“歸去來兮!”是他對自由的向往。他“大歡惟稚子”“性不解音”,卻說“但識琴中趣”即可,讀書時“不求甚解”,輒“欣然忘食”,時常在菜園里看著“雞鳴桑樹巔”,孩童、書琴、自然,他愛著一切不俗之物。

  然菜園、莊園,畢竟有異處。華氏的莊園似乎更活潑些。“殘雪像軍隊,節節敗退”,這樣的話好像比“孟夏草木長”之類的詩句更容易叩動年輕人的心弦。故黃庭里有云“血氣方剛時,讀此書如嚼枯木”。莊園里的旋律的歡樂輕快的,像三角琴,呈現給世人一片激蕩的世界。華茲華斯總像鄰家大哥似的,帶你以赤子的眼光觀察大自然,在他的園子里,多的是溪水彈六弦琴的聲音,多的是姑娘的身影。這些都是年輕人所喜愛的。那么奔放,那么貼近人性。而陶淵明的詩是座閑靜的菜園,愛情是絕沒有的,他只表達對孩童的喜愛;詩中沒有什么波瀾,最激情的不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但這些壯懷激烈的事,因其人格與時局的關系,只是徒為“空志”。如此看來,顧城、海子那一代年輕詩人不喜歡(或者忽略)陶氏實屬正常,本來就是處在面對山山水水彈搖擺的吉他曲的年紀。至于那看似平淡無奇的菜園,年輕人看看亦無妨,但滯留其中不愿去闖蕩則有點缺乏熱情了吧!總有從青春夢中落出來的一天,到那時,以一顆恬淡之心再來拜訪陶氏小菜園,必能發現其中旖旎;再捧起塵封的《華茲華斯詩選》,只是報以意味深長的微笑了。

  華詩是讓年輕人振奮的詩,陶詩是讓年長者尋得共鳴的詩,但也沒有明顯的界線。學者們不必擔心年輕人只好西方詩歌而摒棄古詩,只是時候未到罷了。待熱血青年到了學者們的年紀,自然會吟起陶詩來,興許還要加上一句:“知我者陶潛也!”。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波多野结衣久久|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伊人久久久AV老熟妇色|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国产精品久久99|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久久精品五福影院1421|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99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2024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久久免费高清视频|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电影网|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