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伐西戎秦仲戰死報父仇五虎西征
甘肅祁山,位于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東至鹵城(今鹽官鎮),綿延50里。連山秀舉,羅峰兢峙,人稱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隴咽喉,勢控攻守要沖。
前822年,殘陽如血,祁山腳下,一處空場子,戰鼓偃息,烏云翻滾,遮天蔽日。兩隊人馬,相對而立。旌旗殘破,戰馬悲嘶。刀槍劍戟,閃著暗紅的寒光。兩軍對峙,目光如刀,惡狠狠地望向對方。端的是一觸即發,勢如危卵。
兩邊皆是騎兵,騎著高頭大馬,分東西而立。
西邊的人馬,人多勢眾,足足有五千多人。旗幟飛舞,旗幟上分別繡著“義渠”、“錦諸”,“犬”等字樣。有五六個頭人帶領著,分做五六隊,一個個敞胸露懷,在那里立著。雖大多膘肥體壯,身披獸皮,彪悍粗豪,形如野獸,卻一個個披頭散發,目光驚恐,神情倦怠,似乎是遇到了什么令他們十分恐懼的人或事。
東邊一隊人馬,大約有一千多人,三桿大旗。當中一桿大旗,上面繡著一個沖天的玄鳥,左邊一桿旗幟,上書一個巨大的“贏”字。右邊一桿大旗,上書一個大大的“秦”字。中間一人,身高一丈,膀大腰圓,豹頭環眼,虬須如戟,胯下烏騅馬,手中持著兩柄青銅錘。人數雖少,卻是驍勇頑強,目露兇光,氣勢洶洶。
兩軍似乎是戰了許久了。
祁山之下,青草匝地,尸體橫陳,滿地暗紅,一片狼藉。
人多的一方,已是露出了懼意。
人少的一方,卻是神情執拗,躍躍欲試,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
中間那人,手擎青銅錘,直指對方,哈哈大笑道:“西戎賊子,你們不是挺厲害么!怎么怕了?你們搶老子的馬,殺老子的人,那時候怎么沒想到這一天?別以為鳴金收兵,老子就會饒過你們,還不快來和老子交戰,一個個站在那里傻子似地干什么?”
對面的人馬已經鳴金收兵,卻不料這家伙如此不守規矩,禁不住愣了愣。為首之人,眼中閃出疑惑的光芒。嘴唇囁嚅兩下,哈哈大笑道:“你這野人,好不通規矩!我們已經鳴金收兵,卻還在那里討戰!我們都打了一天了,你沒看到么,天已黑了。你不餓,我們的人還餓呢。誰耐煩陪著你打上一個晚上!你不是要打架么,明天我們奉陪就是了!”那人卻兀自不肯善罷甘休,不等他說完,目光之中兇光閃現,右臂一揮,大銅錘電射而出!直奔那為首之人而去。那為首之人渾沒料到他如此糾纏不休,眼見大銅錘沖著自己砸來,出于本能,將身子仰倒在馬背之上。身后一員戰將被砸了個腦漿迸裂,應聲而倒!
那大漢右手一揮,銅錘再度飛回,卻原來銅錘之間還連著一根銅鏈子。銅錘回歸手上,卻是沾滿了紅的鮮血和白的腦漿。那人見到鮮血和腦漿,忍不住眼中放光,如同一只嗜血野獸一般,呲出雪白的牙,伸出猩紅的舌頭,貪婪地在銅錘上舔了幾舔,將鮮血和腦漿舔了個干干凈凈。咂摸了咂摸嘴,瞇起眼睛,似是在享受鮮血和腦漿的鮮腥的氣味。嘴里卻在嘟嘟噥噥著:“嗯,好滋味,好滋味!你們的血就是老子的水,你們的腦漿就是老子的飯。老子還沒吃飯呢,你們憑什么就能吃飯去?”西戎之人本就蠻荒彪悍,卻不料此人更是彪悍嗜血,形同野獸。眼見他像一頭野獸一般吞舔著大銅錘上的腦漿鮮血,最后喉結咕嘟一下,將鮮血和腦漿吞下,只在嘴角上留下一滴鮮血,順著他虬結飛舞的胡須緩緩流下,隨即隱入胡須之中,忍不住一個個脊背發涼,有幾個膽子小的,早就按捺不住,哇哇地吐了起來。
“別管他什么鳴金收兵,給老子殺啊!他們搶奪我們的馬匹,殺死我們的人民,卻還想吃飯,吃他娘的狗屎!他們吃飯,我們喝他們的血!”那人野狼一般暴嘶一聲,也不等身后的人馬跟來,雙腿用力一磕,戰馬飛縱而出,如同一團烏云一般,直奔對面的西戎人馬飛馳而去!
“這人到底是人還是野獸?”西戎之人害怕了,眼睛里面流露出一絲絲恐懼。眼見那人飛馳而來,不敢與其對敵,一個個不由自主地撥馬逃去。
自此之后,中國西邊,多出了一個彪悍的民族,西戎人稱之為西戎狼族。
自此之后,中國西部,出現了這么一個人物,此人令西戎之人聞之喪膽,望風而逃,為之驚魂。西戎之人,連嚇唬小孩子都用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就叫秦仲。
秦仲,贏姓,趙氏。相傳乃是玄鳥子孫。其先祖女修感玄鳥而生大業,大業生伯益。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予贏姓,并賜玄鳥旗幟,作為其宗族之圖騰。
贏姓子孫,分為兩支,其一在趙城為趙氏。秦仲之父名曰非子。非子隨趙氏居于趙城。因善養馬,有寵于周孝王,居西犬丘,在汧、渭間(今隴東地帶)主管畜牧,成效卓著,以功封于秦(今甘肅張家川東),號曰嬴秦,為秦國的始祖。秦地之贏姓子孫,為趙氏之分支。其后卻并吞趙氏,成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主義國家——秦國。這卻是后話了,暫且不提。
非子之后,歷經三世而至秦仲。秦仲是非子的孫子,秦公伯之子。非子經營的養馬場是國營養馬場,秦仲是第三任養馬場場長。
春秋時期,汧、渭之間被西戎包圍。四周皆是西戎之族。西戎之人以游牧為主,兼營劫掠。中原諸國,常受其苦。大秦養馬場作為周朝的國營養馬場,更是常常被他們光顧。每當西戎來襲,大秦養馬場便遭一次血洗。戰馬被搶,人民被殺,慘不忍睹。
秦仲作為大秦養馬場第三任場長,眼見父親爺爺數次躲避都不能得到幸免,遂勵精圖治,建立民團,自任團長,率領秦人抵抗西戎。西戎之人善于馬戰,他就精選上等馬匹,訓練秦人騎馬射箭,要比西戎更快更強。西戎之人殺人越貨手段血腥,他就身先士卒比西戎之人更加彪悍更加血腥!西戎之人來去如風不守規矩,他就比西戎之人更加快若迅雷不拘一格。
他的信條是,你快,我比你更快!你強,我比你更強!你狠,我比你更狠!總之,要讓西戎恐懼,并且因為恐懼而放棄殺戮,放棄劫掠。
他的目的實現了。
西戎之人,一提到秦仲,便萬分頭痛,懼由心生,望風而逃。
秦人由此獲得了一時的安寧。
西周王朝自武王伐紂,取代殷商,建立大周朝后。不但控制了商朝原來的統治地區,其后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采用分封之制,將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抵御外敵。封商紂之子武庚(祿父)于商,都商都;周公于魯,都曲阜;姜尚于齊,都臨淄;召公于燕,都北京房山等等等等。武王死后,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周公旦攝政,再封武王弟康叔為衛侯,在河南浚縣;成王弟唐叔虞于唐,為晉國;紂之庶兄微子啟為宋侯,都河南商丘。其后又有巴、濮、鄧、楚、燕、亳等諸侯相繼誕生。此時,周朝的疆域業已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侖丘。
周朝分封七十一國,此時的秦地,卻不是諸侯,只不過是周朝的一個附庸而已。
所謂附庸,古代指附屬于大國的小國。《禮記?王制》: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鄭玄注:附庸者,以國事附於大國,未能以其名通也。
周厲王姬胡之時,由于姬胡為人殘暴,昏庸無比,對內壓制功臣,盤剝民眾,對外南征荊楚,西與戎狄獫狁矛盾叢生。導致四面受敵,臣民奮起,激烈反抗。周厲王不思己過,反而為壓制國人的不滿,任用衛巫監視口出怨言之人,發現就立即殺死,這些引得國內外矛盾愈發尖銳。終于公元前841年,發生了國人暴動,厲王逃于彘(今山西霍縣)。厲王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號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姬胡死。死后,謚號厲王。
大周王朝,終于衰落下來。
周厲王死后,其子姬靜(一做竫)即位。周宣王即位后,以大駱五世孫秦仲為大夫,命其率領秦人,攻打西戎,為周厲王報仇雪恨。這秦仲長得膀大腰圓,黑臉虬須,目光暴烈,勇猛善戰,粗魯戇直,言語直率,對上忠心耿耿。全沒有其他諸侯的陽奉陰違,心機深沉。因此,十分得周厲王之喜愛。
秦仲素來頗受厲王厚待,聽說為厲王報仇,自是責無旁貸!帶領秦地子弟,跨上贏氏戰馬,如飛一般地直搗西戎犬戎老巢。西戎犬戎哪知就里?稀里糊涂應戰,只見這秦仲手持青銅錘,環眼圓睜,虬須戟張,黑袍飛揚,如炸雷一般大喝一聲:“沖啊!為厲王報仇啊!”秦國子弟皆身穿黑色戰服,卷起一陣黑色旋風,瘋狂般地沖殺過來!
犬戎畏懼秦人,如畏狼群,心中恐懼,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打得大敗!秦仲又帶領秦軍接連追殺了一百多里,斬首一萬多人這才帶了戰利品,收兵回國!
秦仲帶領的秦軍如虎狼一般勇猛,且嗜血好殺,貪婪無度,每每戰爭往往不留活口,長帶兵長驅直入,把西戎趕出數百里之遙,才收兵回國,途中所得,牛、羊戰馬,糧草凡所能帶的無不統統收下,凡所不能帶走的,統統燒毀,半點不留。秦仲的存在,給西戎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義渠、犬戎、條戎等五個西戎大國被逼無奈,只得齊聚條戎戎王王宮商議對策。條戎戎王道:“各位王兄,小弟今日把諸位王兄招來非為別事,實是這秦仲太過厲害,把小弟逼得走投無路,這才找到各位王兄商議對策,如何處置這廝?”
羌王道:“是啊,我們也受不了了,這家伙太厲害了,來去如風,飄忽不定,既不排兵布陣,也不講究戰法,只如野狼一般殘忍殺戮,我國之人,本來就少,現在被他殺死大半,看來不久就要國破家亡了!”說罷唏噓不已。
義渠王道:“秦國之戰法其實正是跟我們學的,秦國地處西方,和我們的習慣相近,只是我們牧羊,他牧馬而已,秦軍之所以厲害,主要還在他的馬匹和弓箭。這秦仲有勇無謀,屢屢取勝,全憑一股猛勁兒,以我之見,我們第一應該團結一致,合并一處,一致對敵;既然他勇猛超人,我們就應該揚長避短,以計取勝才是!”
羌王心道:“這獫狁王啥時候學會中原人的對敵之法了?”
接口說道:“那我們采取何計才能把他除去呢?”
義渠王道:“王兄不要著急,以小弟之見,我們可如此如此,我保證能把這秦仲除去!”
眾人大喜。
次日,五國合并一處,義渠王作為縱約長,誓師已畢,命令羌王道:“你帶領一彪人馬去把秦仲引出,要引得他盡可能西去,到時我們會在首陽山接應與你!”
羌王得令,帶領三千精兵去了。且不說義渠王帶領人馬埋伏在首陽山周圍等待甕中捉鱉,且說這羌王帶領人馬來到秦地,先是大殺了一通,殺死秦國子民無數,秦仲聽到犬戎來犯,連忙帶領人馬迎敵,兩軍對壘,秦仲身先士卒,帶兵沖進敵軍一陣砍殺。
犬戎敗走。
秦仲帶兵追趕一直追了一百多里,怕中埋伏,這才駐兵不追。沒承想,這邊剛一停止追擊,那邊犬戎又殺了過來!秦仲大怒,大叫道:“羌賊!我定要把你的腦袋砍下來做我的夜壺!”
帶兵又追,又跑了有一百多里,只見前面現出一座山來。
好山!只見這山,郁郁蔥蔥,叢林茫茫,白霧繚繞,兩旁是陡峭的懸崖峭壁,中間只有一條小路可通,只似一把大斧從山上直劈下來,把整個山劈做了兩半,巍峨陡峭,十分兇險!秦仲心中猶豫,正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那羌王又回過頭來,大叫道:“秦仲匹夫,你害怕了么?不敢追了么?你要害怕,就滾回你的老巢里去吧!”
秦仲大怒道:“他娘的,就算你有千軍萬馬埋伏,又能奈我何?”
說罷,拍馬直追,直向那小徑追去。剛追了有一公里的路程,那羌王突然不見。這時只聽的頭頂之上一片笑聲,秦仲抬頭一看,只見山崖之上旌旗飄飄,有無數人出現在頭頂,中間一人身材高大,頭戴雉雞翎,肩搭狐貍尾,長發披肩,身披紅色戰袍,胸前佩戴犀牛皮戰甲,威風凜凜,殺氣騰騰,正是義渠王,旁邊站立三人都是西戎各國的國王。
義渠王哈哈大笑道:“秦仲啊秦仲,你數度欺凌我西戎,今天就是你的死期到了!”
秦仲大驚,慌忙讓人撤軍,但已經來不及了,只見山上巨石奔騰,塵土飛揚,聲如巨雷,滾滾而下!可憐秦國將士,一個個全被砸成肉餅!
秦仲連避數十巨石,最后從地上拾起一塊巨石,逆勢拋起,只見那石頭如流星般飛上懸崖峭壁,砸死數十個西戎將士,他自己也被一塊大石砸中,暴叫一聲:“我好后悔,沒有把你們全部殺了!”一命歸天!
秦仲戰死,消息傳到秦國,秦國上下一片悲聲!秦仲五個兒子更是哭得泣不成聲,發誓要給父親報仇雪恨!
秦仲五子(注:古時姓氏和今天不同,秦仲五子因造父封于趙城之故,皆姓趙。為了適應現代人的思維,我們暫且稱他們姓秦,而且秦仲五子,雖有史可查,卻只有長子趙其,次子趙康有名有姓,其他諸子,均無姓名,其名為老丁杜撰,莫笑),長子秦其,次子秦康,三子秦隆,四子秦東,五子秦強。
五子皆武藝超群,力大無比。長子秦其性情穩重,慣使日月雙劍。次子秦康機智勇敢,善使烈焰刀。三子秦隆剛猛率直,擅長一百斤的青銅棍。四子秦東性情愚鈍但力氣超人,使兩枚各一百二十斤的烏金錘。五子秦強英俊瀟灑、溫柔多情,專好一桿爛銀槍。
秦仲死后,長子秦其即位,秦其即位后謚號莊公。
莊公即位后,其三子秦隆和四子秦東,吵吵嚷嚷,非要立即帶兵前去把西戎殺他個落花流水!
莊公知他們心中難過,心道:“讓他們發泄一下也好!”便一直未予理睬。
秦隆性格暴躁,自是不耐,直接找到莊公,對他說道:“父親被西戎害死,我們五兄弟便直接去殺了他們報仇就是了,偏偏這么慢慢騰騰,真是讓人著急!莫非大哥怕了西戎,不敢出兵是么?”
秦東也說:“西戎有啥好怕?把他們全都殺了也就是了!”
秦其被他們纏的好不耐煩,大喝一聲道:“閉嘴!我自有道理,還用你們操心?”
秦隆和秦東見大哥不理他們,便找到二哥秦康,對秦康說道:“父親被西戎害死,我們做兒子的豈能坐視不管,大哥原來不是這樣啊,現在是怎么了?這么畏首畏尾,優柔寡斷,像個娘們兒!”
秦康說道:“胡說!你認為就你自己急么?大哥是秦地之主,自是得從全盤出發,他即得考慮復仇,還要為秦國著想,為子民著想,又得擔心我們的安危,他多累啊?你們只知道自己痛快,替他想過么?”
二人感到異常慚愧,向大哥道歉,莊公卻說:“大王允許我們出兵攻打西戎了,你們速速準備,我們即刻起身攻打西戎!”
兄弟幾人歡呼雀躍。來到父親靈前,辭別父親,兄弟五人皆身穿白衣白袍,以示為父報仇之決心。
土崗之上,兄弟五人戰馬盤旋,氣勢如龍,莊公對著下面的五千秦軍高聲喊道:“我奉周王之命,帶領大家進攻西戎。我們一定要趕走西戎,為老領主報仇,大家能做到么?”
土坡之下,秦軍均騎戰馬,著孝衣,神情悲憤,氣氛凝重,齊聲高叫道:“殺了西戎,替老領主報仇!喝西戎血,吃西戎肉,替老領主報仇!”其聲如狼,聲震九霄,令人聞之喪膽!
誓師已畢,大軍正在進發,突聽一聲嬌呼:“父親你們怎么自己去了,不帶著我啊?”只見遙遠處煙塵滾滾,一匹紅馬疾馳而來。馬上端坐一位少女,烏髻高挽,身披白色戰袍,手持胭脂虬龍鞭,只如閃電一般飛馳而來。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莊公的女兒繆嬴到了。這繆贏性格開朗,女兒身卻生了個男兒性格,自小便喜歡舞刀弄槍,學了一身武功,卻苦于無用武之地,見莊公兵伐西戎,本來以為自己能有機會一展身手,卻不曾想到莊公連說都沒跟她說。氣急之下,便追了過來。
莊公見他只身前來,呵斥她道:“打仗是男人的事,你一個小女孩兒家,摻和什么,還不給我回去?”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