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驛禁軍兵變、**爺黃袍加身:話說公元960年1月,后周歸德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稱帝;話說公元959年6月18日,周世宗柴榮駕崩于北伐遼朝的班師途中,享年39歲;后周的最高領導人換成了7歲的柴宗訓,轉過年正當開封人民歡歡喜喜過元旦時,鎮(zhèn)州(現(xiàn)河北正定)、定州(現(xiàn)河北定縣)向中央匯報遼軍和北漢部隊聯(lián)合南下,趙匡胤掌握的禁軍就被派上了用場。畢老先生筆下記錄“匡胤掌軍政六年,得士卒心,數(shù)從士卒征伐,屢著功績,為人望所歸。至是主少國疑,將士陰謀失戴。”趙匡胤用他個人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山頭是怎么形成的。先頭部隊由殿前副點檢、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慕容延釗指揮于壬寅開拔,趙匡胤率領主力于癸卯(次日)出發(fā)。當時的開封正在傳播“策點檢為天子”的流言,禁軍當中有一個叫苗訓的人,是個天文學專家,看到天上的太陽有黑色的重影,就對趙匡胤的親信楚昭輔說:“這就是天命。”
當天晚上主力部隊到達陳橋驛,白天得到苗訓的心理暗示的禁軍將士就圍起來商量:“主上幼弱,我輩出死力破敵,誰則知之?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后北征。”都押衙李處耘立即就將會議結果通知內殿祗侯供奉官都知趙匡義(趙匡胤的弟弟,宋朝建立避皇諱改名光義。)和歸德節(jié)度掌書記趙普(趙點檢的辦公室主任),他話還沒有說完,底下人就一股腦提刀沖進來,大喝道:“部隊集體討論通過,要擁戴太尉當皇帝。”趙匡義就加強了思想教育:“興王異姓,雖云天命,實系人心。汝等各能嚴飭軍士,勿令剽掠,都城人心安,則四方自定,汝等亦可共何寶貴矣。”大家承諾一定維護社會治安,就和先鋒部隊會師,連夜打發(fā)了衙隊軍使郭延赟快馬通知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審琦,讓他們作好接應的工作。
史籍上的記錄包括畢老先生筆下的趙點檢此時正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然而他的親信、弟弟、大秘書都亮相了,他怎么就能夠后知后覺呢?當他天亮時醒來,發(fā)現(xiàn)周圍都站上了全副武裝的大頭兵,當面齊刷刷守在他的帳外道:“諸將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說明這些人眼中已經沒有開封城里姓柴的了)”趙匡胤還來不及反應,就被披上了黃袍,然后就是跪拜,山呼萬歲,將趙點檢的座騎牽過來準備調頭回開封(掖乘馬南行)。前面已經交待禁軍出京是為了北上抗敵,現(xiàn)在他們短程游行之后就回去,前線怎么辦?因此不能不讓人懷疑所謂的軍情告急的真實性,要是真的有危險還能允許趙點檢悠哉游哉?趙匡胤看已經水到渠成了,就接過韁繩對眾人開誠布公:“汝等貪富貴,立我為天子,我有號令,汝等能稟乎?”大家保證唯命是從,趙點檢吩咐道:“太后、主上,吾北面事之;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開封城里的人不是我的老領導就是舊同事)汝等不得驚犯宮闕、侵凌朝貴及犯府庫(禁止搶劫國家財產)。用命有厚赍,違則駑戮。”看趙點檢的約法三章,作者不禁有個疑問就是開封的普通市民是否不在受保護之列?也不知道禁軍將士如何理解趙點檢的指示,反正沒有一個人表示異議;于是就整理好隊列從仁和門秋毫無犯地進入開封的外城,第二天他先安排客省使潘美和執(zhí)政通氣,后安排楚昭輔向家人報平安。
當時宰相范質、王溥正在上早朝,還沒到下班時間聽說兵變,范質下殿抓著王溥的手說:“倉卒遣將,吾輩之罪也。”想到開封的內城已經被叛軍包圍,范質就情緒激動的差點將王溥的手抓出血,而王溥此時已經驚嚇過度,暫時喪失了語言功能。天平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侍衛(wèi)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就立即從皇宮趕回府,準備召集部下抵抗。(這也證明了開封的內城還沒有被叛軍控制)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和韓通在路上撞了個正著,就追著他回家將韓府滅了門。趙點檢掌握的禁軍就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占領開封的內城,諸將簇擁趙匡胤登上了明德門;趙點檢下令部隊歸建,回到自己原先的辦公室,脫下黃袍。進門一會工夫就看到范質、王溥被自己部下裹挾而至。趙點檢淚流滿面地向兩位丞相訴苦:“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趙點檢是要讓兩位丞相表個態(tài),這件黃袍自己還能不能繼續(xù)穿?范質卻是迂腐的可愛,還想說幾句好話轉圜,得到手的東西誰能舍得放棄?因此沒等范質開口,散指揮都虞侯羅彥瑰就以手撫劍威脅道:“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王溥被這么一嚇語言功能又恢復了,很識趣的先下跪稱臣。無力回天的范質也只能面對現(xiàn)實。
于是就在崇元殿行禪代禮,由于事發(fā)突然竟然遺忘了一個重要的步驟即宣讀禪代詔書;這個步驟是不可以省略的,否則就是程序違法,幸好翰林學士承旨陶谷有先見之明竟在第一時間從衣袖里拿出詔書;宣徽使咎居潤將趙點檢引到龍墀的北面拜受玉璽,宰相扶著他登上了崇元殿的御座,穿戴了袞冕,這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繼位后奉柴宗訓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還給他們母子分配了宿舍(西宮)。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