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河邊上的記憶(序一)
蔡朝東
收到吳金柳發來的小說初稿,我認真的讀了一遍,本書講述的李永和、藍朝鼎在大關縣天星屯起義,這是150多年前的事。對我來說,之前也只是看到《大關縣志》的記載,知道個大概。讀完這部書稿,我才對這段歷史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提到大關,我腦海里立即浮現出一幕幕難以忘懷的畫面:我和同事們在“光棍村”準備烤火過夜的那個雨夜,鄉親們打著火把,送來被子。第二天離開村子,身后傳來嗩吶聲,一曲《送別》,如泣如訴。其實,腦海里經常浮現的,遠不止這些。我在大關縣三年的履職經歷,讓我與大關結下了深厚情意,至今仍感念縈懷。
大關地處烏蒙山區,土地貧瘠,氣候惡劣,在這樣的地方沒有一點精神,生活下去都很難。但正因為難,這里的人們歷來就有一種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精神和崇尚英雄,向往善良的情懷。
大關縣境內山高坡陡,溝河切割,土地陡斜,歷來旱災嚴重,縣城也因缺水而被迫3次搬遷。新中國建立后,為解決縣城和玉碗、翠華、黃葛三個鄉鎮的人畜飲水和灌溉用水問題,不屈不撓、敢于戰天斗地的大關人民硬是用汗水,用鮮血,甚至用生命,歷經23年艱苦卓絕的奮斗,在懸崖上鑿出全長571公里,被稱為云南“紅旗渠”的出水堰,為此51位奮斗者獻出了生命。
悅樂鄉里底村一家農戶失火了,懷孕6個月的張全鳳幫著救火倒在大火中,獻出生命;青龍鄉農村小伙何順祿兄弟倆在偏僻的公路上撿到4000多元,數錢時手都在發抖,他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錢,可他們一個跑到派出所報告,一個守在路邊等著失主,最終完璧歸趙;2000年6月,和本書作者一起從軍的壽山驕子秦孝順在駐地(貴州省榕江縣)為救落水群眾付出了年輕的生命;在昆明打工的大關小伙見義勇為被刺傷;還有為保護公款與歹徒搏斗英勇犧牲的劉遠芬……
正是得風氣之先,大關這個人杰地靈之地孕育了吳金柳的靈氣與鄉土情結。自小在父親的藝術熏染下,在鄉里鄉親閑聊擺談的浸潤中,培育了他對家鄉歷史與文化的深厚情感,更有那筆架朝暉、翠屏晚景、黃連河的瀑布群等大關美景滋養了他的創作夢想,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他對家鄉的摯愛之情。
昭通的作家群中,可謂藏龍臥虎,毫不夸張的說,不僅在云南文壇舉足輕重,對中國文壇也有深遠的影響力。八零后的吳金柳雖尚不屬于這個群體,但他對家鄉歷史的敬畏與摯愛,對文學創作的熱忱與情懷,促使他總想為這片熱土做點什么,還那段歷史一副全貌,讓世人知道大關積淀的歷史文化大戲中有這么一出。這場刀光劍影、氣勢恢宏的農民起義群像圖才得以躍然紙上。其查閱史料的嚴謹與認真,字里行間躍動的熾熱與才情,成就了這部承載著厚重歷史的長篇小說。同為大關兒子的我,為這片熱土有這樣的優秀后生感到欣慰與榮光。
這本十余萬字的文學新作是對大關那曲悲壯曲折歷史長歌的集中追憶與藝術再現。因為作者敘述的故事本身就是真實的,一個個生龍活虎、性格鮮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讓人如臨其境般感受著歷史的深處志士仁人慷慨悲歌的回響、蕓蕓眾生愛恨情仇的詠嘆!掩卷的一刻,不僅收獲了厚重歷史的沖刷感,也得到一次輕松悅讀的美妙享受。
在此,祝愿金柳能在文學路上不浮不躁,越走越遠。
?。ㄗ髡邽橹袊谝晃幻襁x縣長、全國著名演講家)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