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們漸行漸遠的鄉村
文:小墨
他們都說我的想法太奇怪,因此我也總是做出來一些他們認為奇奇怪怪的事情。即使他們覺得奇怪,我也會去做。自己的想法可以暫時擱淺,卻不能永久埋沒,早晚至少都要去嘗試一次吧。
想到來楊柳村也不過是發呆時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念想。而我正是以捕捉到這樣一閃念的東西而沾沾自喜。
這是我第二次來楊柳村了,第一次來的時候,由于在整修,沒能一睹她的容顏,這反而讓她在我的心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勾起了我要揭開她神秘面紗的欲望,人一旦有了欲望是很可怕的,不達到這樣的目的就不會罷休。所以這次閃現出這樣的想法,很可能就是欲望在作祟。而值得慶幸的是,這樣的想法很容易實現,且當做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下午兩節課一結束,我便匆匆趕回宿舍,路上騎自行車還差點與別人相撞。腦子里不斷想象著楊柳村會是以什么樣的容貌呈現給我。是像她的名字那樣楊柳依依,還是會有其他意想不到的風景呢?世上最令人欣喜的事,莫不過心里帶著一絲絲懸念去解開那神往的迷了吧。
很快,便上路了。沿著龍眠大道一直往前騎,大約20分鐘就到了地鐵終點站——中國藥科大學站了。這里是一個分水嶺,再往前就是郊區,而背后,是一片繁忙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一到郊區,迎面撲來的就是泥土的氣息,這種味道對我來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而這一刻,又突然感覺到了陌生。陽光開始變得柔和起來,鄉下的陽光跟城里是不同的,城里的陽光總是渾濁不堪、無精打采的樣子,而鄉下的卻總是明媚而柔和。一條條光線透過葉間的縫隙,明與暗交替出現在地面上,看上去讓人眼花,但卻是一種享受。大大小小的池塘愜意地躺在低洼處,曬著太陽小憩,夢里時時漏出甜美的笑意,幸福一圈圈的蕩漾開來。旁邊是一大片青黃色的稻田,我是吃小麥長大的,所以對水稻不是太了解,但看這樣子應該是要到收獲的季節了吧,一簌簌飽滿的稻穗低下頭,向整日為她彈琴的好友告別,卻不知道自己的背影已然驚艷了整個秋天。
城市的喧囂已漸漸被拋在腦后,換來的是鄉間獨有的寧靜,再聽不到刺耳的引擎,這里是昆蟲與鳥兒的舞臺,它們都是震撼人心的藝術家。每一段演奏,都是對心靈的叩問、生命的洗禮。可以粉碎水泥般的靈魂,重塑泥土般的軀體,沒有誰在最后不是化作一抔黃土。道路是新修的,烏黑而干凈,像一條綿延不絕的黑帶,伸向未知的遠方,一頭連著日出,一頭連著夕陽。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一頭連著希望,一頭連著死亡。偶有幾片銀杏葉凋落在路上,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發光。像散落在墓冢的紙錢,紀念曾經青蔥的歲月。遠處迎面走來一個莊稼漢,肩上挑著茅桶。給寧靜的鄉村氣息平添了一份靈動,無疑是鄉村畫卷的點睛之筆。我在老家也會時常碰到老年人這么做,他們會樂此不疲,卻不知早已與這個時代脫節。而值得我們深思是,他們總有一天會老去,這樣的勞作誰還會繼續傳承下去?我們都知道新事物總會將舊事物代替,但念舊的人總會因此而心傷一陣子,逝去的終究追不回來,然后就會慢慢淡出我們的記憶,最終難逃被遺忘的宿命。失去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遺忘。但唯一不會被我遺忘的是,我始終記得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我的骨子里有著一種純樸的泥土氣息,不管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像站在北方厚重的土地上立下厚重的誓言。
大約騎了40分鐘,按著路標的指示,大概是要到了。沿著一條水泥路拐進一個村子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五顏六色的格桑花,姹紫嫣紅,煞是好看。我本身就是一個愛花的人,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也栽滿了各種花。看到這樣漂亮的花朵,就會有一種不知名的魔力在吸引著我,使我無法棄它而去,索性把車停在路邊走了進去,近距離的去觀賞。土壤疏松而肥沃,踏進去便踩出了一個深深的腳印,我又趕緊往后退了出來,可是腳上早已沾滿了幸福的泥土。這些花沒有香氣逼人,也沒有招蜂引蝶,卻依舊燦爛的盛開,清新脫俗。讓我不覺感到贊嘆。是啊,每個人都是一株不同的花,有的花枝招展、嫵媚妖嬈,有的淡妝素顏、內斂嬌羞。不管怎樣,綻放出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色彩,才是人生的真諦。我想花并沒有刻意去討好誰,反而惹得大家的喜愛。所以人也是這樣,不必按照別人的意愿去刻意討好誰。也千萬別像席慕蓉在《一棵開花的樹》里寫出那樣癡情的等待,等待到最后,或許是一地的傷害。但是無論如何,能在這肅殺的季節看到如此嬌艷欲滴的花朵也實在讓人驚嘆。
然而,這終究不過還是路上的風景。即使再令人陶醉、令人著迷,我們也不能深陷其中而忘記遠方。于是,盡管依依不舍,我又清醒地上路了。這時候,極具江南特色的民宅出現在了我的視野,全都是青瓦白墻。相比北方一排排整齊的瓦房,這里的住宅相對比較凌亂。這大概跟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有很大的聯系吧。北方水少,所以一般都有大塊的土地可以建造房子,因此可以整齊排列。而南方水多,必須要依水而建,這樣一來,就會顯得錯落有致,不過值得羨慕的是,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有一池水,可以洗菜刷鍋,或者飄著一大群潔白的鴨子,增添幾多趣味。在北方,每兩排房子中間都會有過道,寬敞而筆直。在南方被稱作巷子,曲折而神秘。各有各的特點,一個暢遠遼闊,一個詩情畫意。
繼續再往前走就是保留的楊柳村古建筑群,據史記載,這些建筑始建于明代,已有400多年歷史。最早是朱氏一支定居這里,背靠馬場山,前臨楊柳湖,可謂依山傍水而建,環境優美。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后來又經過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先后改建并遺存下來。人的記憶總是有限的,然而歷史留下來的這些斷壁殘垣,承載了多少風雨的洗禮,又是多少往事的印記。沒人能說的清,可是這些厚重磚瓦,卻低頭緘默不語。
古建筑旁邊有一個不大的湖,湖水像一面鏡子,沒有一絲漣漪,墨綠的湖水顯示著歷史的深邃。岸上一面栽有高大挺拔的銀杉,一面則是枝葉碩大的芭蕉,都在湖面上輕輕的倒映,生怕打擾這壇水舊夢。在一處古建筑的墻角,陽光斑駁了老墻。它們像老友一樣,正在深沉的攀談。我靜止,甚至耳朵都要貼在墻壁上面,也沒聽得到它們在談論著什么。于是我便用手去撫摸,我好像摸到了什么——深深淺淺的溝壑,像旁邊坐著的那位老大爺滿臉的皺紋。我走過去,和他交談了起來,我問他高壽,他不知道什么意思。于是我又很慚愧的解釋給他說是問他的年紀。他卻讓我猜猜看,我靠著他坐下來,從煙盒里掏出一支煙遞給他,并為他點上。就這樣我們開始坐在一起聊天。恍惚間,我甚至把他當成了我的爺爺。我問他說有沒有80,他笑著告訴我已經80出頭了。但是他卻精神矍鑠,說起話來還能打著手勢。他顯得和藹可親,給我講述了很多故事,講述了他記憶中這里的變遷,有好多歷史,我們在課本中是讀不到的,那么就會有一些記憶是被歷史遺忘的。他告訴我現在村里已經沒有多少人了,年輕人一樣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像他這樣風燭殘年的老人。我一邊聽,一邊看著西邊的夕陽一點點沉下去。夜幕降臨了,村子里的廣播響起了舒緩的音樂,是《萬水千山總是情》的伴奏。這真是與此刻的場景配合得天衣無縫。我起身與他告別,他笑了笑,不再說什么。我回過頭,看到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千年守望”四個字,頓時眼睛濕潤了。老人慈祥的面孔也漸漸看不清......
我沒有再回頭,這時,前方是越來越近的燈紅酒綠,而背后,是漸行漸遠的炊煙裊裊。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作者騎上單車,拜訪了南京市江寧區古楊柳村,深深的被娟秀的風景以及寧靜的鄉村生活所吸引,不免觸景生情,寫下了這篇紀實抒情散文。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