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四年,朝廷下詔選秀女以充掖庭,進琴棋書畫皆得其妙并精于描龍繡鳳者為至及。河東道選民家女子八十入長安進列俟選,此八十女子皆二八年華,尤擅音律,亦精詩詞歌賦及經史子集,為河東道一時之俊,人皆稱嘆之。內有一女陸六兒,極善吹笙,亦因此進此八十入庭。同年,朝廷興武舉,河東道人氏皇甫暉奪魁,為武舉第一,繼而靜俟家中候吏部分封。其母生子女八人,因皇甫暉內列第六,時人皆呼之曰“六郎。”六月,河東道御史遣軍士三千于路護秀女入京都,及至京都,遣返軍士,上命人安排館驛,秀女入住不題。翌日,自全國而來八千秀女,齊入大明宮,京都人氏皆言盛極。及至進宮,選秀已始,初日,內監察視挑選,稍高、稍、矮、稍肥、稍瘦者皆廢之。翌日,內監察耳、目、口、鼻、發膚、領、肩、背,有一處不周正者廢,令選者言籍貫、姓名、年歲、聽其聲,稍有雄厚、粗劣、難聽、混濁、口吃者棄;又一日,內監用尺量秀女之手足,而后令其行走數十步,觀其“豐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舉止稍輕躁者,去者復千人。
六兒因面容清秀、豐姿灑落、人才出眾、舉止端莊入廷,以一笙曲入尚儀局司樂典。次日,玄宗親下詔,宣六郎為禁軍龍節副尉,入左威衛營。三日畢,選秀終。八千秀女僅余千人復留宮中,遣送至六局二十四司,皆為皇家掌故。
天寶五年正月中,天降大雪,皇甫暉率兵士與神武門外巡邏視察,遇六兒獨身疾步前行,皇甫暉大驚,六兒昂首目光尋至,亦驚詫不已。循及往事,蓋六郎同六兒為河東道府郡人氏,自小神似“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至六兒及笄之年,兩家父母以婚約定之,期二人共結良緣。不期同年帝下詔選秀女充掖庭,河東道御史征召之,六兒不得違意,入宮侍于廷下。自此二人行跡遲遠,今方相遇,亦緣深淺近。六郎趨步向前,言曰:“六兒,邇來此貴體無恙否?”六兒接其言曰:“別汝多日,感念垂問,宮中款待甚豐,六郎毋須憂心,前者曾聞汝舉武舉,為國士無雙,封為禁軍副尉,吾
亦為汝欣喜。”六郎欲再言,六兒止之曰:“吾竊以為,夫大丈夫者,胸懷天下,志在千里,豈可恓恓效小兒女之志!望再見之日,汝已展鯤鵬之志,必千盞相賀。”言罷其疾步行遠,六郎無奈,繼續巡邏不題。
天寶年間,貴妃楊玉環集三千寵愛于一身,上眷顧之隆,一時無比,事無巨細,悉聽從之。其時,玄宗創《霓裳羽衣曲》,貴妃舞之,令尚儀局司樂典以樂和之,日日為之。為融此舞,玄宗令內務府造“流朱落碧衣”,貴妃衣之,此衣嵌數百紅藍寶石及五彩鳥羽于其上,舞之,光彩照人,燦若流星,美不勝收。宮人因此舞多窺貴妃之貌,皆言六兒形似貴妃,六兒聞之以手止之,冀其勿言。
大千世界,人們都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殊不知歷史真正的書寫者乃是無數不被歷史所記住的小人物。他們書寫了歷史,影響著歷史,卻被歷史遺忘。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