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獲得方法有兩種:
一是謀權,謀,智慧也。以智謀權,意味著兵不血刃,被稱之為:巧取。
二是篡奪,則以武力搶奪別人手中的權力,意味著血雨腥風,被稱之為:豪奪。
然而,在中國古代官場上,總是充滿著爾虞我詐與血雨腥風。。。。。。
王莽謙恭未篡時
權力對于野心家、陰謀家就象救命稻草,抓住了就不放。
權力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即使生下來就居于高位,也并不意味著就擁有權力。因為權力產生于人與人之間不斷競爭交融中,從而得以強化的。它需要不斷的積累,更需要超人的智慧和不斷的努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謀權途徑,但采用不正當的手段,走上邪路的人,最后反受其禍。
權力就像一座山峰,只有一步一步攀爬才能登上權力的巔峰,一覽眾山小的風光。但是在官場上不乏急功近利者,一心想在仕途之道上一步登天,那也是癡人說夢話罷了。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前23年。他的顯赫和他的家族有著直接的關系,他的姑姑是漢元帝的王皇后。
公元前33年,漢元帝駕漰,兒子劉驁即位,這就是漢成帝。漢成帝尊生母皇后為皇太后。從此,王氏家族開始顯赫朝野;國舅王鳳做了大司馬將軍尚書,成為當朝第一重臣,而他的兄弟也都封侯升官,因為王莽的父親早亡,所以沒有封侯,王莽較之堂兄弟就顯得格外寒酸。
但這并沒有使王莽灰心喪氣,反而更激發了他出人頭地的欲望,他從小就對人謙遜有禮,拜名士為師勤奮好學,苦讀經書,生活更是節儉。對母親叔嫂關心備至,對伯叔父彬彬有禮。
公元前22年,他獨掌朝政的大伯王鳳生病在家休養,王莽侍奉左右,怕大伯被湯藥燙著嘴,他還親口嘗湯試藥,忙得不洗臉不梳頭,前后幾個月都沒有寬衣解帶睡覺。其孝道超過了王鳳的親兒子,這深深感動了病榻上的王鳳,王莽的辛苦沒有白費,王鳳臨終時請求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職,太后和成帝都答應了。不久,王莽就做了皇帝身邊的黃門郞。
進入官場之后,王莽官越做越大,人也就越謙虛。生活也就越節儉。一次,他母親生病,大臣們紛紛來到府上探視,王莽的夫人出門迎接,大臣們卻誤認為她是王府的仆人,因為她穿的是普通人的衣服。
王莽不僅生活節儉,而且還用錢物救濟貧寒的賓客。他把車馬、裘皮衣服送給門下人,幫助和接濟有名望的知識分子,交給許多大大小小的官吏。
一次,王莽的二兒子王獲殺死了一個門下的奴隸,按當時的法律規定,主人掌握著奴隸的生殺大權,即使冤殺,受點處罰也就完事。但王莽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惜犧牲兒子的性命責令兒子自殺。
公元前80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宗室子孺子嬰為皇太子,自封為:“攝政王。”
公元前90年,王莽又廢孺子嬰為定安公,自己登上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為“新。”
權力有虛,有實。要想得到實權,首先就得靠近掌握實權的人物。要一點點地向權力核心靠近,然后貼緊,這樣才能一步步的手握實權。實際上很多權臣用的手段都與王莽所使用的手段相似,只不過王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罷了,他沒有費任何力氣,就得到了江山。在他之后,竟沒有一個權臣做到,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這可足見其謙恭隱忍的功夫是非常人所能達到的。他正是借著這些條件為掩護,一步步向權力中心靠攏,最終登上權力至高峰寶座。
小不忍則亂大謀
謀要深,必須忍
在官場上要深謀遠慮,就必須要心有忍性。
在謀權尚未成功之前,沒有決勝的把握,不要讓別人視你為敵人。謀權未深,易被人識破。因此謀權要懂隱藏術。
唐乾封元年(666年),武則天的母親88歲的榮國夫人楊氏愛上外甥賀蘭敏之。賀蘭敏之是韓國夫人的兒子。是個青春美少年。在武則天的堂兄武惟良被殺,武元爽被流放后,賀蘭敏之封為周國公,鳩占鵲巢的住進了周國公府,成了榮國夫人的陪伴者,這除了榮國夫人為了滿足自己旺盛的情欲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榮國夫人早年曾受過武家人的氣,當然她不愿意武氏家族的人東山再起,她對武氏家族深惡痛絕。賀蘭敏之成為周國公后,武氏家族重振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武則天要攫取權力,需要武氏家族鼎力相助。但她母儀天下,對生母榮國夫人有所顧及,對賀蘭敏之的肆意胡作非為只有隱忍。
武則天能夠容忍賀蘭敏之倚仗榮國夫人的寵愛而胡作非為,但她不能容忍賀蘭敏之的母親韓國夫人和妹妹魏國夫人的放縱無忌。當年武氏自己把她們介紹給高宗,以博取高宗皇帝的喜歡,如今她大權在握,不通容忍這兩個女人和自己分享丈夫。于是,武則天殺死了她們。
魏國夫人的死,高宗痛惜不已,淚流滿面地對賀蘭敏之說:“我上朝時還好好的,怎么我退朝后就無可救藥了呢?”賀蘭敏之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大聲號哭。其實,他們心里都明白,只是沒有說出來罷了。武則天聽到這個情況之后,說道:“此兒疑我。”此時,她心里已生殺賀蘭敏之的念頭。只不過武則天將這個殺人念頭隱藏長達四年之久,因為榮國夫人還活著,離不開賀蘭敏之,武則天投鼠忌器。四年之后,榮國夫人死去,賀蘭敏之在去流放地雷州的途中被人勒死。
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武則天和母親過早鬧翻的話,那么她的聲名和威望就會難免受損,她的內心也無法安寧。所以必須等到母親死后,她的一切計劃才能順利進行。
武則天的不僅隱忍在其謀權篡位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在她臨朝改制中獲得了西京留守劉仁軌的大力支持,在尚未摸清劉仁軌的態度之時,武則天派郎將姜嗣宗去西京摸底。按理說姜嗣宗是武則天的心腹,奉武則天的密令秘密去辦此事,完全有功于武則天,但他未料到最后自己竟然死在武則天和劉仁軌之手。
當時,宰相裴炎正借助將軍徐敬業等人的揚州兵變逼壓武則天。按說姜嗣宗去試探劉仁軌,應該是不露聲色地多看多問,少說多聽。但姜嗣宗自恃為武后的心腹,對太后與裴炎的爭斗曲折,又知之甚詳,就在劉仁軌面前夸夸其談,自詡有一雙銳利的眼睛,能夠在別人疏忽的地方發現問題,然而他沒料到正是由于這種自作聰明的夸夸其談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他向劉仁軌說,他感覺到最近一段時間內,裴炎有謀反的跡象。
“別人能覺察得出來嗎?”劉仁軌問。
“能察覺出來。”姜嗣宗隨即答道。
后來姜嗣宗啟程回東都,臨行,劉仁軌對他說,有一封密表要他轉呈太后。
在這封密表里,劉仁軌敘述了與姜嗣宗的那段對話,后面還加上一句“姜嗣宗知炎反而不告。”正是這句話要了姜嗣宗的命。
劉仁軌這一招可算是毒辣,他的密奏有兩層意思:“一層承認裴炎謀反,也暗示出支持武則天的臨朝稱制。二是他不能斷定姜嗣宗是出于無知還是出于武則天的試探,他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只好推出了姜嗣宗。而從武則天的本心來說,她派姜嗣宗只是去探聽劉仁軌對稱制的真實態度,并無設計陷害之意。但既然劉仁軌公然把這個球踢給她,她就公事公辦。盡管姜嗣宗是她身邊的心腹,對她有幫助,但誰讓姜嗣宗自己不小心呢?掉進別人預設的陷阱里。這也是在官場的權力爭斗中,主子往往為了保全自己,是需要犧牲心腹的。
最后裴炎落了個抄家問斬的下場,而姜嗣宗則被絞殺。在對付裴炎的同時,武則天還在平定叛亂的戰場上取得了勝利,她在選派討伐叛軍的統帥上是從全局出發,深謀遠慮的。
討伐叛軍的統帥是由李孝逸擔任,這李孝逸是和李氏唐王有深厚的血緣關系,他和太宗屬平輩,同出一個曾祖父,武則天挑選他來作為三十萬討叛大軍的統帥是再合適不過了,歸其究竟,其原因有三:一、李孝逸是西南軍隊的將領,和裴炎關系疏遠,遠不如程務挺屬于裴氏集團。二、廢李顯時,武氏與裴炎合作,就是用的程、張二人的西北軍和羽林軍的力量,現在任用李孝逸,就有一種平衡權力的意圖,她要各方力量都能為自己所用,又不能做大。三、也是重為重要的一點為,任命李孝逸含有安撫李唐皇室的意圖。
只有深謀遠慮才能成功,武則天的深權有三,一是要有忍性。俗語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勿以小怨小恨樹強敵。二是狠得下,不因小恩小惠留禍根。三是看得遠,不因小得小失動全局。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