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奇欹”自說(原創)
系本人原創之作
有人問我,“云海奇欹”有何深意?我一時語塞,竟不知如何說起。年輕的時候頗有些喜歡附庸風雅,人前總要引經據典,微吟詩詞,仿佛博學…而今感受人世滄桑,人情淡薄,天地無際,云海無涯,眾生渺渺…于此時倒十分欣賞起反璞歸真的境界,更歆慕那些流于自然的東西!自己不過一苦行僧,也許名號為一“苦婆婆”或者什么“大娘”﹑“傻大嫂”,可能還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中的我!
住在這幾尺見方的天地中,四周壁立起的樓房和壁立起的人墻,隔著一扇小門,從貓兒眼中,或者打開視屏電話所窺視的這個世界,讓人陌生,害怕,不解,無奈…似乎格格不入!仿佛這蝸居之處,還沒有井底之蛙的居所大,井底雖小,卻還頭頂藍天,夜晚尚有月光之神輕履井水!而我這蝸居之處,實在是在這天地之中的一個暫時的寄身之所,正所謂“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暫寄了這副臭皮囊,于這行色匆匆的人間,做了一次莫名其妙的旅行!這個居所也只不過是一個“借居閣”,我也不過是一個什么“蜀中婦人”而矣…
大詩人李白在天地之中,大聲地說道: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而我這個“蜀中婦人”在天地之中,小聲地說道:我本蜀婦人,苦歌侃自己。
這年月流行什么網上博客,雖然是慢了許多拍,但我究竟拍了拍自己,也入了這流行。流行的好處嗎自然很多,有不平則鳴…大約人生了嘴巴,不單單是為了吃飯,大約一定要鳴的!鳥有聲,人有語,此生不鳴,焉能對得起嘴巴!背后鳴,暗處鳴,不如大廳廣眾鳴,也許這還堂堂正正一點!
入網登記博客的時候,用了許多名字,如什么大俠呀,什么楚留香啊,什么離魂紅女,超凡仙姝哪,結果他們早占了先機,都捷足先登了。我只好搜腸刮肚,使出渾身解數,找到一個五六年前的用詞,拼湊出了“云海奇欹”,大約是文理不通,少見,竟也網開一面,進去了!是否妥帖,則是一定要請了學院派的各位語言大師勘定的!不過哪,我只不過是一村婦的“村語”,一草根的“草話”究竟大師們不用動了肝氣!
五六年前登上黃山,黃山那云海翻騰的氣勢,那“得時”而生的各種姿態的巖石,那奇奇怪怪的松樹…一時間我這個村婦也作了興,意興所至,也竟做出一首五律詩來。如下:
《觀黃山松有感》
入頂覓奇欹,
空中不老松。
朝觀云海散,
暮送眾峰空。
舉月彌天白,
托日漫地紅。
黃山石腳下,
驟雨看從容。
觀黃山松樹,甚得奇感。“奇”在此處有不尋常,和讓人驚異的意思。黃山之松扎根之處奇,生長形態奇,更奇之處則在于精神氣質!
黃山之松更有“欹”態。“欹”有兩種讀法一作“yi”此處讀作“qi”,它通左“奇”加右“支”的奇支,是傾斜的意思。古書上有“梅以欹為美”,而我以為黃山之松也以欹為美。有點歪,看似傾斜,卻堅挺地扎根在那些嶙峋的怪石中,任風雨飄搖,它沒有被擰斷脖子,任云海翻滾,它沒有彎下腰脊,任寒暑相侵,它沒有低下頭顱!
正是因為它的欹,這才有了它的正!世間之道是不是亦如此啊!一些看似正人君子的家伙,實則干著男盜女娼的不齒勾當,而一些不入流,不入時,不合當今之法的人,是不是真的斜的不能入正?我不得而知!
嘆今世無緣,但或許有來世,可成為一棵云海奇欹——一棵空中不老松!
2008年夏天梅已香寫于學易齋
編輯:您好!主要漏掉了原創說明,故上傳了多次,給您添麻煩了,向您致歉!請多原諒!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