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棠原名三妞兒,在她七歲那一年,全家因家鄉(xiāng)遭災(zāi)逃荒到上海,在曹家匯棚戶區(qū)落腳。有一天,三妞兒和鄰近的一群窮孩子在窩棚旁空地上玩耍,雖然她也和其他孩子一樣是破舊的衣服,黃黃的小臉,松松的羊角小辮,但一雙骨碌碌的大眼睛卻透出她幾分聰慧的天資,加上麻利的手腳,一蹦一跳、一唱一笑,處處都顯露出與周圍孩子截然不同。這一切,自然是忙忙碌碌、苦于奔命的人們注意不到的,就是生她養(yǎng)她、看著她一天天長大的爹娘,也因其是個女娃,沒過分看重她,只不過覺得她比自己其他幾個孩子精明些罷了。
這一切卻被不期而遇的一個壯實的中年漢子看在了眼里。這個中年漢子身穿灰布長衫,腳蹬青面布鞋,頭戴黑呢禮帽,四十上下年紀(jì),中等身材,面色黝黑,雙眼微微內(nèi)陷,幽黑閃亮,炯炯有神,見過一面就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年漢子認(rèn)真地觀察著三妞兒,眼中露出驚喜的目光,好似尋寶人終于發(fā)現(xiàn)了埋藏在地下的一塊璞玉渾金一樣,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久久沒有離開。一直到三妞兒和幾個孩子玩耍得累了、餓了,一哄而散各回了自家,他才直起身來,認(rèn)真辨認(rèn)了所在的地方,然后邁開大步,滿臉興奮地離去。他就是本故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鐵里紅。
鐵里紅出身貧寒,祖藉山東成武。自幼隨父兄闖蕩江湖,靠賣藝為生,十二歲那年,在上海灘和父兄一起誤入**。幾十年的拼殺爭斗,父兄都先后死于非命,他也煉就一身拳腳功夫,煉成了一個鐵血漢子,并靠拳腳打出了自己的地位,靠義氣被眾弟兄推上了鐵血幫幫主的位子。
舊時的上海灘,幫派林立,各為錢財、占地盤爭爭斗斗。幫派之間互相傾軋,誰都計謀著吃掉別人,但自己也時時有被別人吃掉的危險。鐵里紅從父兄的慘死中看透了黑道上的險惡,自打報了父兄之仇、出了口惡氣之后,就產(chǎn)生了金盆洗手、激流勇退的念頭。特別是近兩年,隨著年紀(jì)增大,身體多次受傷,心勁、體力已開始走下坡路,四十歲開外的人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再者,這么多年他也積攢了些錢財,足夠下半輩子享用,退出黑道已在所必行,只是在等待一個適當(dāng)時機。
不久,在十六鋪碼頭的一次幫派火拼中,他帶領(lǐng)眾弟兄和對手廝殺了整整一夜,雙方都死傷大半,最后險勝對方,剿了對手的老窩,以把其逐出上海灘而告終。
這次血戰(zhàn),更鞏固了鐵里紅在鐵血幫的地位。在弟兄們的擁戴中,他卻認(rèn)識到激流勇退的時機已經(jīng)到來,借著此次拼殺中腰部受傷住院,以“幫中不可一日無主”為由,極力保舉和自己相隨多年、武功不在自己之下的心腹兄弟、幫中“二爺”周善代理自己幫主的位子。鐵里紅在醫(yī)院里養(yǎng)傷到次年春天,通過向來來往往的弟兄們了解幫里的各種情況,認(rèn)定周善可以把握大舵。他出院后便說自己腰部變硬、活動不便,再也不能帶領(lǐng)弟兄們拼殺,決定退出幫會,安度后半生。弟兄們再三苦求,無奈鐵里紅主意已定,任何人勸說不動,二爺周善只得答應(yīng)正式接替幫主之位。鐵里紅按道上規(guī)矩主持新幫主繼位儀式之后,就和幫中的弟兄灑淚而別。
鐵里紅退出鐵血幫,在本幫會的產(chǎn)業(yè)中自選了遠(yuǎn)離市區(qū)的一處清朝官宦人家遺留下來的老宅院居住下來。這處老宅院年代久了,外表雖不起眼,可前庭后院寬敞,東西廂房、上房齊全。尤其是后花園足有五畝大,園中長廊環(huán)繞、曲徑通幽,假山水池間兩三個小亭子臨水而立,錯落有致,花草、松柏、翠竹點綴得恰到好處。春天鶯、燕、蜂、蝶花間四友嬉戲于花叢之間,冬天松、竹、梅歲寒三友迎風(fēng)傲立,確是一處養(yǎng)老的好地方。幫里奉送給鐵里紅一筆數(shù)額不小的款子,還要撥給他幾個弟兄隨身聽用。鐵里紅領(lǐng)了弟兄們的情意,收下了款子,但不讓再撥弟兄侍候,只把一年多前從人販子手中救下來的、已被兄弟們戲稱為“壓寨夫人”的雅紅帶在了身邊。
這以后的兩年里,是鐵里紅幾十年中最平靜、輕松、舒心的日子。猶如人在大海的驚濤巨浪中掙扎、拼搏,已感到精疲力盡的時候,登上了綠樹環(huán)繞的小海島那樣長長地出了口氣。舒心的日子使他心平氣和,再也不見了到他過去經(jīng)常緊鎖眉頭、青筋暴起的樣子,整日里都是一付溫和慈善的面孔。在溫順賢惠的雅紅眼里,鐵里紅有時儼然如她仁慈的父親,她如其女兒一樣,可以隨意地蠻纏撒嬌;有時他又像是她嬌慣的孩子,她又如其慈母那樣,時時記掛、照看著他。兩個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情侶,在這種猶如世外桃源的環(huán)境里舒心愜意地生活著。
日子過的飛快,不覺又有年余。幫里不時有人送來珠寶、古玩之類的稀罕東西供其賞玩,鐵里紅深為弟兄們一直記掛著他而滿心高興。一天傍晚,新幫主周善帶著兩個弟兄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趕來,一進(jìn)門就對鐵里紅詭秘地直笑。鐵里紅忙招呼雅紅:“沏上好茶,快讓館子里送一桌好菜來,和咱兄弟樂合一陣兒。”雅紅也滿心喜歡地應(yīng)聲而去。新幫主還沒顧上落座,就象變戲法一樣,神乎其神地兩手在空中劃拉了幾圈,手中就出現(xiàn)了一個黃布包,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邊解著布包邊自豪地說:“大哥,快看看兄弟們給你弄來個啥寶貝”!黃布包解開了,露出一個尺余長、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墨綠玉麒麟,尤其是用兩顆碩大的金綠貓眼寶石鑲嵌的眼睛神靈活現(xiàn),放射出幽幽的光亮。驚奇萬分的鐵里紅微躬著腰,張大了欣喜的眼睛,急不可奈地大伸著兩手,可又不敢去摸它,生怕它能一下跳起來跑了。連連贊嘆說:“真乃稀世之寶,真乃稀世之寶啊”!
直到門口響起腳步聲,鐵里紅這才把玉麒麟包好收起,招呼著新幫主和隨來的倆弟兄入座。雅紅領(lǐng)來館子里的伙計將酒菜擺上桌,鐵里紅親自斟滿酒杯,爽快的和幾個人干杯。幾杯酒下肚,新幫主便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敘說起他們跟蹤追奪玉麒麟的經(jīng)過和探聽到的有關(guān)玉麒麟的來歷。
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是中國古代的祥瑞靈物,被稱為“四靈”,由于還有“麟吐玉書”的說法,更把麒麟推崇為吉祥兆物。盛唐時期周邊各國每年進(jìn)貢都投其所好,多有用上乘玉石雕琢成麒麟獻(xiàn)上的,往往都能討得帝王的歡心。以后此風(fēng)日盛,一直延續(xù)到明朝以后。
此墨綠玉麒麟原本是一對,出自于西南邊陲。1420年明朝重臣侯顯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做為朝中的專使前去調(diào)解榜葛剌與鄰國的戰(zhàn)爭糾紛。兩國交戰(zhàn)已久,已是民窮財盡、生靈涂炭、河山凋零,經(jīng)侯顯多次奔走,從中斡旋調(diào)停,使兩國終于停戰(zhàn)實現(xiàn)了和平。為答謝明成祖之厚恩,榜葛剌國國王親派專使獻(xiàn)上墨綠雙玉麒麟。因這對玉麒麟有其特殊背景,更兼其質(zhì)地上乘,晶瑩透亮,雕琢的巧奪天工,當(dāng)即被封為傳國之寶,也就成為以后歷朝帝王追逐的目標(biāo)。
輾轉(zhuǎn)到清王朝同治年間,慈禧太后專政,悉數(shù)至寶被放置其寢宮,墨玉雙麒麟作為珍愛之寶在她的臥榻上放置多年。她曾交待心腹太監(jiān)安得海:在她歸天時,不要忘記讓這對玉麒麟陪著她入地宮。后來,因后宮多次失盜,慈禧唯恐這些至寶丟失,才將墨綠玉麒麟和其它一些寶物移到寶藏最集中的圓明園珍藏。誰曾想咸豐年間(1860)英法等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建于清康熙年間、歷經(jīng)一百五十余載,堪稱“天下奇觀”、“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園內(nèi)珍藏的中國歷代的寶物被入侵者劫掠一空。墨玉雙麒麟在這次劫難中被英軍的一個下級軍官搶到手。這位小軍官當(dāng)時不知是沒有認(rèn)識到它的真正價值,還是嫌它個大、太重的原因,把它等同于一般銀器、玉器、花瓶一起在大街上拍賣,被國內(nèi)一古董商人買走,得幸沒有流出國外。
英軍的這位小軍官回國后不久,便退役成了珠寶商人。他在一次查閱《清宮珍寶》的冊子中,從文字圖案上看到雙玉麒麟,這才知道了它的真正價值。當(dāng)即捶胸頓足,痛恨自己有眼無珠,從手中失去這對珍寶,發(fā)誓一定要重返中國,尋回雙玉麒麟。可惜他幾次潛回中國,耗盡了精力、財力,臨終也沒有尋覓到雙玉麒麟的一鱗半爪。小軍官彌留人世之際,讓其子跪在他病榻前發(fā)誓,要其子承父愿,一定要尋回雙玉麒麟。
英軍小軍官的兒子記取了父親不了解中國、盲目找寶的教訓(xùn),在二十二歲讀完大學(xué)后,變賣家產(chǎn)籌足資金只身來到中國,經(jīng)過幾番周折拜在一武林高手門下,苦心習(xí)武。整整十年的酷暑寒冬,他的武功幾乎達(dá)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也成了徹頭徹尾的中國通,同時也結(jié)識了幾個出類拔萃的同師弟兄。這一年深秋,他認(rèn)為時機成熟,就帶著三個師兄弟踏上了尋寶之路。
一年多的艱難追尋,幾經(jīng)挫折,歷盡兇險,終于在次年的深冬抓住了線索。就在一個風(fēng)雪交加之夜,他們對一個認(rèn)準(zhǔn)的目標(biāo)下手之時,意外地發(fā)覺另有一幫人,也就是鐵血幫,先他們一步奪走了雙玉麒麟。兩代人窩的一口氣,十幾年凝聚的一腔血,立時化成沖天大火,直燒的他狂跳不止,發(fā)誓不奪回雙玉麒麟,就碰死在這塊讓他父子羞辱的土地上。
小軍官的兒子帶著三個師兄弟尾隨追蹤到一條小河邊上和鐵血幫的弟兄相遇,雙方不言自明:鹿死誰手、麟歸誰有。二話沒說就交上了手,打的難分難解。直打到東方透亮,鐵血幫已死傷十多個弟兄,對方帶的三個人也都倒斃在鐵血弟兄的刀劍拳腳之下。新幫主周善借著晨曦才看清這最后一個對手原來是個藍(lán)眼睛、高鼻梁、黃頭發(fā)的外國人。幾番交手已領(lǐng)略到對手武功十分了得,劍法招術(shù)和自己十分相似,幾次變招都被其穩(wěn)穩(wěn)接住。眼下對手正被自己幫里剩下的四個弟兄圍著,仍面無懼色,又一招比一招刁、一劍比一劍狠,看著又有倆個弟兄被對手剌傷,有心掏出身上的短槍來解決爭斗,但一怕亂中誤傷了自家弟兄,二則自家?guī)讉€圍打人家一個,再打黑槍,怕壞了自家名聲。他自信能戰(zhàn)敗對手,上前喝退還在死戰(zhàn)的自家弟兄,言明要和對方單獨交手,一對一見個高低。
二人這一拼,當(dāng)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新幫主出招迅猛,劍招縱橫,對手端凝如山,法規(guī)嚴(yán)謹(jǐn),兩人過了十余劍招,誰也不占上風(fēng)。周善暗暗吃驚,心想:必須用奇招。于是他返身一縱,和對手拉開一些距離,使出家父嫡傳的奇招“疾風(fēng)擺玉樹”,想先亂了對手陣腳,再尋機戰(zhàn)勝之。遂暗自提功運氣,在進(jìn)招的同時,極快地抖動劍鋒,曙光下猶如撒出道道金光。這招疾風(fēng)擺玉樹通常會使對手眼花繚亂,防不勝防,可這次連使出了上九路都被對手一一解開,更使周善吃驚的是對手緊接著回敬的竟是自家嫡傳的“疾風(fēng)擺玉樹”下九路劍法。周善拆著對手的劍法疑竇頓生,一步跳開,抽劍住手,急忙叫道:“義士住手,敢問師從何人”?對手大約也在疑惑之間,立即收劍,不無自豪地仰首答道:“吾師乃九華山劍法傳人周一道是也,想必爾等也有耳聞”!周善聞聽此言恍然大悟,對方的劍法乃是早年離家云游、一直沒有音訊的自家親叔父所傳,忙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對方打量著新幫主,好長時間沒有講出一句話來。周善朝前方看了看,指著不遠(yuǎn)處路邊的小酒店用抱歉的口氣道:“師兄,為弟失禮,多有得罪,萬望海涵!請前面一敘。”。小軍官的兒子似乎還在納悶的當(dāng)兒,由于心中牽掛著玉麒麟的事,不由得隨著周善來到酒館前,敲開店門、進(jìn)門落座。二人讓顫顫驚驚的店主速速備好酒菜,三碗燒酒落肚,又親近了許多。新幫主平空又得知了叔父的下落,自然高興異常。
頃刻之間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這自然是件幸事,但旋即都又想到了自己此行是為雙玉麒麟而來,可此時此情又不好張口。雙方繞著圈子說了好大一陣子話,但畢竟都是應(yīng)付之辭,沒有切中主題。最終還是周善快人快語,從旁邊一個弟兄身上掏出雙玉麒麟放在桌上,然后站起來抱拳說道:“為兄不言,我就先開口了。今日之事既然是師兄先踩的點,是我等先取到的貨,算是功勞各半,一對玉麒麟各得其一,不知為兄尊意如何?”英軍小軍官的兒子臉上的肌肉顫動了幾下,話沒有出口。停了一刻聳了聳肩,無奈何地攤開了兩手,算是同意了周善的意見。二人隨后和幾個弟兄收拾了一下打斗的現(xiàn)場,就地掩埋了雙方死去的兄弟,然后就相對抱拳一拱,說聲:“后會有期”。各持一玉麒麟出門分道而去。
周善敘說至此,抬頭見老幫主默默坐著,似在思索什么,心想自己要說的話已說完,就起身說聲:“大哥,兄弟這就告辭了。”鐵里紅回過神來,起身攔住周善說:“兄弟莫慌,我還有話說。”待他們又坐下來,才慢慢地說:“兄弟,別看輕了你大哥,也休怪大哥多事。我也不是貪得無厭之人,得了這個玉麒麟,還想著那只,而是想著一百多年來洋毛子巧取豪奪,搶走我們中華民族多少珍貴寶物?這對玉麒麟只不過是他們搶奪的千萬件寶物中偶然幸存下來的一件,如今難道還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再將寶物拿走不成,讓這對珍寶分離于東西兩方?那不顯得我們中國人太窩囊了嗎”?看看周善已有羞愧之色,鐵里紅沒有再說下去。心想他們師出同門,各取一只也在情理之中,隨即緩和了口氣,說出了自己要親自出馬,追回那只玉麒麟的打算,要新幫主派人探準(zhǔn)那英軍小軍官的兒子何時乘船回國,另派幾個弟兄到時接應(yīng)、配合。周善當(dāng)時念及同門師兄弟之情,又聽小軍官的兒子秉承父愿,為追尋玉麒麟的執(zhí)著而動容,未及細(xì)想就將那只玉麒麟交給了對方。聽到老幫主談及國恥,才意識到自己此舉的倉促,和老幫主相比自愧莫如,于是爽快地答應(yīng)了老幫主的要求,即起身告辭離去。鐵里紅這才又捧起玉麒麟細(xì)細(xì)欣賞起來。
事隔三天后的一大早,周善派人送信來,英軍小軍官午后三時在港口乘英輪“艾非號”回國。這幾日鐵里紅早已謀劃出巧取的辦法,聽到消息,遂抖起精神和雅紅著手裝扮起來。當(dāng)港口的大鐘時針指向午后一點時,裝扮成江湖賣藝父女的鐵里紅和雅紅已經(jīng)來到港口近處,一邊觀察著周圍的情況,一邊拉開地攤進(jìn)入角色。
鐵里紅中場站定,抱拳向圍上來的人群先施一禮,又和幾個混在人群里的幫里的弟兄點頭示意后,開場白道:“四海朋友,八方來客,在下先施上一禮,承蒙諸君捧場。老漢家鄉(xiāng)遭災(zāi),帶小女出來賣藝糊口,會幾句小調(diào)和幾樣雜耍,在眾君子面前也不過是一點雕蟲小技,借一席寶地給大家逗樂解悶。有錢幫個錢場,沒錢幫個人場……”鐵里紅言罷,早有扮做女兒的雅紅輕步上前,半抱琵琶向眾人道了一個萬福后,端坐下來,凝神屏氣,玉指輕彈,一首古琵琶曲《十面埋伏》頓時吸引了眾人。曲調(diào)時而深沉鏗鏘、擲地有聲,時而激躍昂揚、寬廣宏大,似落英繽紛。《十面埋伏》的余音尚在人們耳邊回蕩,又一曲新潮《思春》引起人們的神往。曲調(diào)婉轉(zhuǎn)幽長、喜慶歡快,如高山流水迥味無窮。一時間贏得滿場暴彩,紛紛將硬幣、角票拋入場中。
正在這時,旁邊幫里弟兄送來暗號,鐵里紅扭頭望去,果見一外籍人出現(xiàn)在前方。這外籍人看似單薄消瘦,可步履沉穩(wěn)、神采飛揚,右膀挎著小皮箱,左手拖著個蘭布包,一付漫不經(jīng)心的神態(tài),隨著進(jìn)港的乘客緩緩地走過來,在稍遠(yuǎn)的一條木排椅上坐下來。聽到這兒陣陣的喝彩聲,其目光也不時向這邊瞟來,終于耐不住好奇,便立起身拖著行囊走過來,站在人群后邊向場子中間觀望。
鐵里紅看時機已到,起手止住雅紅,走到場子中間,微笑著抱拳施一禮道:“諸位看官,接下來由老漢獻(xiàn)上一技叫“麒麟暗渡”,玩的好了也請朋友喝一聲彩”。說時踏上木凳,接過雅紅捧過來的紅布包平端在手,解開,亮出包中的玉麒麟。言道:“此乃封神演義上聞太師的坐騎犯了天條罰到了人間,化成了玉石麒麟,它從天上來到人間還很有靈性,我喝一聲它去,招一聲它來”。此間已用眼角余光遠(yuǎn)遠(yuǎn)瞄了一下,早瞧見外籍人微微顯露出的驚訝之色,一只手不自覺地向身邊小皮箱伸去,又緊縮了回來。這一點細(xì)微的動作,已使鐵里紅心領(lǐng)神會。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鐵里紅三下兩下將玉麒麟包住,將身子半轉(zhuǎn)回來,那紅布包仍在其手上穩(wěn)穩(wěn)平端著。另一只手臂平伸曲回,伸出兩指對包一指,說聲:“去也”!雅紅上前解開布包已是空空如也,玉麒麟不翼而飛,眾人齊聲叫好。鐵里紅神情自若,微笑著自問自答:“玉麒麟跑到哪里去了”?鐵里紅手指向前一指大聲說道:“遠(yuǎn)在天邊,近在眼前,如若不信,請大伙兒讓開一條路。它大概是想出國逛逛,偷偷鉆到后面那位境外朋友的小皮箱里了。哪位朋友幫個忙,放玉麒麟出來。”早有幾個人一擁上前,一位瘦削的漢子十分麻利地奪過英軍小軍官的小皮箱,一下子打開,神奇地從里面取出了玉麒麟亮給眾人看。整個過程在轉(zhuǎn)瞬之間,又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英軍小軍官忙出手連著幾下都沒有止住幾個人的行動,眼睜睜地看著自已箱里的玉麒麟在人群中互相傳遞,不一刻就消逝在亂哄哄的人群之中。英軍小軍官似有所悟,急拔步向前,怎奈四周看熱鬧的人群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著,近身又有幾個漢子好象有意左突右擋,盡管有天大的能耐此時也施展不開。待終于突出人圍,哪里還有那瘦削漢子和賣藝父女的影子。
真是大江大河都闖過來了,沒想到小河溝里又翻了船。英軍小軍官瞪眼著著身邊的皮箱,惱怒萬分,十多年的艱難險阻、舍生忘死,最后的結(jié)果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羞憤交加,提起皮箱扭頭離開港口,決定繼續(xù)留下來,追尋失去的玉麒麟,即便為此而死,也再所不惜。船上傳來的氣笛聲使他放慢了腳步,稍稍冷靜后,心中暗自思量,能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用此等計謀取我玉麒麟者,決非等閑之輩。從方才的情形看他們定是結(jié)伙行事,現(xiàn)在自己單槍匹馬豈能是他人的對手?倒不如先行回國從長計議,用中國人的話說“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聽到船上的又一次汽笛聲,他發(fā)恨地猛跺了一下腳,扭頭無可奈何地看了一眼賣藝父女方才離去的地方,長嘆了一口氣,調(diào)頭奔向碼頭,登船而去。
英軍小軍官走進(jìn)包乘的二等艙豪華單間,隨手關(guān)上門,無精打彩地放下包裹,渾身骨胳象散了架。他想用睡眠來放松一下已疲憊不堪的神經(jīng),在托起皮箱往行李架上擺放時,竟聽到箱里有金屬的碰擊聲。他滿腹狐疑地把皮箱又放回到鋪位上,很快地打開一看,只見箱子里面平空多了一個布包,解開布包,里面竟是整整十根黃澄澄的金條。他呆呆地看著,心想,這些金條是啥時間,是誰放進(jìn)去的呢?自己竟會全然不知。細(xì)細(xì)想來箱子只被瘦削的漢子打開過一次,定然是其取走玉麒麟時隨手放進(jìn)去的,他們是賣藝父女的同伙。既然奪走我的玉麒麟為何又放進(jìn)這些金條呢?英軍小軍官十分不解地拿起金條,才又發(fā)現(xiàn)金條下面還壓有一封折疊著的信,他拿起拆開一看,信是寫給自己的。只見信紙上用蒼勁有力的行書書就:
境外朋友:
初次見面,諒在下不禮,取去了你本可以帶走的玉麒麟。我之行事如僅僅以朋友而言,實可謂失義。但你可曾想過,此墨玉雙麒麟乃我中華民族之魂寶,是外國列強掠奪之后幸存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中的一件寶物。我們身為炎黃子孫,如再眼睜睜地看著你將其拿走而不管不顧,則枉為我七尺熱血男兒,有負(fù)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熱土,更失我民族之氣節(jié)。
另,知你也是受父臨終之托,也可稱之謂孝道(其實你父輩也本是不該為而為之。已勿須再論),更念你多年之艱辛,特送路資若干,希笑納。
再,我等既能取回我之國寶,定然保其回歸國家,再不容他人染指,現(xiàn)咱們以朋友而論,提醒你打消再取之念頭。
來日方長,請君自重。
大清宣統(tǒng)三年
臘月初三鐵
英軍小軍官手握一紙,猶有千鈞之重,是慰籍,還是恐嚇,一時也說不清,只覺得一股透骨涼氣從腳底升起,直透心田,把方才還是憤怒、怨恨、窩著一團火的胸腔沖的寒冷冰涼。英軍小軍官一下子坐在鋪位上,自言自語道:“真乃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中華有奇人,命里注定我難以完成亡父遺命啊”!
他頹喪地歪倒在富有彈性的鋪位上,眼睛無神地盯著船艙頂板,糟糕到極點的心緒隨同疲憊已極的身體,滾入被褥之中,陷入了深深的苦思瞑想......。
鐵里紅奪寶成功,攜同雅紅很快地回到了自家門前,進(jìn)了大院。雅紅興沖沖地?fù)屜葞撞缴锨按蜷_門,轉(zhuǎn)身要接過包著的雙玉麒麟時,鐵里紅卻閃身躲開,徑直抱進(jìn)了屋里。此時的鐵里紅象抱著自家的一對雙生孩子一樣,嬌貴的半天舍不得放下。好大一會兒,才小心翼翼地把它們頭頂頭的放在一起,躬著身子仔細(xì)端詳,又圍著轉(zhuǎn)了幾圈,也未找出兩個玉麒麟的差異之處,末了自言自語地感慨道:“真乃是神奇無比,巧奪天工啊?別說是兩塊石頭雕琢而成,就是雌麒麟一胎生下雙麟,也不可能是分毫不差、一模一樣的呀?這樣的絕世珍品,一對的價值絕對能勝過一只的百倍,今朝截回這只玉麒麟,得以成雙成對地保存下來,我鐵里紅算是為國、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有價值,有價值啊”!鐵里紅說到這里,竟然興奮得手舞足蹈起來,惹得在旁邊的雅紅忍唆不住笑出聲來。
這次智奪玉麒麟對鐵里紅觸動很大。他聯(lián)想到四十多年前英法等八國聯(lián)軍將圓明園的寶物劫掠一空,此玉麒麟僅是滿園寶物中的一件,那數(shù)不清的魂寶,別說絕大多數(shù)被侵略者搶走已流出國外的,就是當(dāng)時他們沒能拿走,就地沿街拍賣散落民間的也不計其數(shù)。從這次境外人潛入國內(nèi)盜寶的事情看,散落民間的這些國寶還在被境外的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再次盜走,如果再一件件地流失到國外,終有一天會使歷代祖宗留下來的寶物蕩然無存。思想到此,一種民族自尊心驅(qū)使他產(chǎn)生了效法古代楚留香、楊香五等一代俠盜的義舉,要憑自己的一身功夫主動去尋找,去奪回這些寶物,將來交還給國家,為民族、為子孫后代做件好事。雖然不能說流芳百世,總也能以此義舉洗刷自己前半生的一點罪孽。
有了這種想法,鐵里紅就開始籌劃和設(shè)想。他知道奪回這些寶物如大海撈針、虎口奪食,絕非易事,靠自己單槍匹馬是不行的,再者,也絕不是三年五載的事,需要有幾代人的努力。這就使他頭腦中產(chǎn)生了收徒傳藝,一代接一代追尋國寶,使國寶最終歸國的義舉。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奔波,鐵里紅先后收下了8歲的趙二和7歲的方方兩個男徒。還準(zhǔn)備再收兩個女徒,將來好讓他們雙雙對對的結(jié)為夫妻,生男育女延續(xù)這種義舉。天意使他來到了這難民聚居的偏辟之壤,遇上了隨爹娘逃荒到此落腳的三妞兒。
鐵里紅隨后打聽到三妞兒還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時,酌量著事情已辦成了一半。第二天一大早就和雅紅帶領(lǐng)著趙二、方方,自稱是杭州繡莊老板,以收學(xué)徒為名又來到這里。
破破爛爛的難民棚里,一下來了幾個闊綽的生意人,很快就招來了不少大人、孩子的圍觀。聽說是來招收小學(xué)徒的,招收一個先付給令人嘖舌的30塊現(xiàn)大洋。于是紛紛奔走相告,早有幾個眼熱的大人拉著自己的孩子走過來。圍觀的人群中也有三妞兒的爹娘,他們看著已收下的倆小男孩衣著齊整,臉也胖呼呼的,想如能給閨女找個有吃有穿的好去處,總比跟著自己受罪強。當(dāng)下夫妻倆低語了一陣,就拉著三妞兒走過來說:“掌柜的,您看俺這閨女行不行?”一直睨視著三妞兒的鐵里紅聞聽此言,連忙迎上前去,雖也是拉過三妞兒左看右看,但早已是喜上眉梢,連連說:“恭喜大哥、大嫂,這小姑娘我收下啦”!三妞兒的爹娘不知是喜、還是悲,拉住三妞兒的手流出了長長的淚。兒女是娘的連心肉,剛才還擔(dān)心女兒能否被選中的三妞兒的娘見此事成真,想到骨肉即將分離,當(dāng)即一下子蹲到地上,把姑娘攬在懷里失聲痛哭,好大一會兒才猛站起身來抹了一把淚水,撥開人群跑回窩棚里。
三妞兒瞪著兩只大眼睛看著爹娘,不一會眼眶里滾出了晶瑩的淚珠。但她似乎和雅紅很有緣分,在雅紅的勸解下很快停住了哭泣,揮起小手和呆立在旁邊的爹爹依依而別。可她,還有她的爹娘萬萬沒有想到自此一別,終生再沒有相見。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xué)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