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對大峽谷文化的影響,是最瑰麗的,也是最詩性的。(所以,作為人文地理文化三峽,應該是一個具有“詩性”的大峽谷,而且是唯一世界級的文化大峽谷)杜甫在夔州,在重慶文化,特別是三峽文化史上最耀眼的文化巨星,并且光芒萬丈,照耀著各個階層的人士,照耀著所有的后來人。并且在承前啟后的環節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上銜接楚巫的屈原為代表的楚辭,下引唐宋以降到如今的三峽地區的詩人輩出)。這一點相對于其他著名詩人而言,也相對于杜詩在詩歌文化中的總體地位而言。
作為三峽人,自然深受影響。至少我就是是這樣被影響的,并且一直會影響下去。這是從詩性的角度上講。說這里,并不是代表我不喜李白,事實上,從本人個性氣質上講,我更喜歡率性的明快的自然的孤傲的詩情澎湃的李白詩風。
杜甫是(第一個聚焦專注“三峽本土文化”的憂郁的詩情王子,也是一個最低層也最接地氣的偉大詩人),更是一個集(三峽文化之大成者)。唐宋以來,貶官們,文豪們接踵而至,川流不息到達三峽,途徑三峽,經營三峽。所以,相對而言,杜甫詩情的影響力因為因為杜甫的介入而成就了巴蜀文化,更特別顯著地成就了三峽文化,使三峽成為文化的焦點和亮點,而三峽文化,因為特殊的地緣政治的緣故,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集散地”,自古以來同樣也是文化的傳播源,和文化誕生地。杜甫旅居的艱辛和寫實使三峽的文化之花綻放得濃艷和高雅,比之李白的輕靈和劉禹錫的輕松,杜甫的厚重更匹配三峽的滿江的激情和夾岸的高山。
如果說李白、劉禹錫、蘇軾們對三峽文化的傳播更寫意更輕靈的話,像抒情詩、像散文、像輕音樂,這是心靈雞湯的“清香系列”。那么杜甫的藝術創作則像長卷畫卷,則像厚重的史書典籍,則像濃烈的交響樂,這是“醬香系列”。
我們不需要找更多的例證,只需要看看隨處隨地老杜的詩篇對三峽各地的文化影響,就可見一斑。最典型的是特別推崇老杜的是黃庭堅,而他在丹棱的“大雅堂”和書表的“杜詩”呈現第一次高朝、三峽的水土釀造了三峽文化之花,像三峽的杜鵑,樸實中蘊含著艷麗,普通中駐守著高雅,這些花經過歷代文人學士的反復謳歌、推崇,是三峽的人文地理和老杜本身的坎坷之土壤才有了詩圣之樹,才開出三峽杜甫的詩歌之花,才結出了杜甫詩圣之果。
杜甫是詩體博客(微博詩人的創始人之一),具有無功利、本真寫作的踐行者。杜甫,這一個“草根詩人”不能簡單歸結為什么時不逢時,什么懷才不遇,什么他人讒言陷害……三峽地區的生活和他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注定了這一個“草根詩人永遠在當世之不顯”的必然規律;當然,這樣一個“以寫詩歌,現在也可以寫博客微信微博日志”的默默無聞的“詩人”,用自己的勤奮的筆耕和不凡的見識讓我們看見了中國文化賦予每一個“草根作家”的文學使命。這種使命是基于“儒”文化傳統下的一種文化自覺,他雖然在藝術上創新,在內容上挖掘,在精神上提煉,但是他還是懷揣著一種“文化人的本樸的癲狂”,并且將這種藝術的癲狂化成了“夔州詩”的盛宴。而且慰藉到每一個歷代的學者、作家、詩人。過去如此,今后同樣如此。一句話,一個寫手,唯有如此“本真的寫作”才會創作出最美的詩文。
我們往往在論證的是“是因為三峽,成就了杜甫的巔峰”,而忽略了三峽的文藝之花,恰恰是因為杜甫的存在,而讓三峽成就了詩歌的河流(杜甫開辟了具有詩性傳統的三峽大峽谷),并且歷朝歷代因為杜甫詩圣的光環影響下,更多的異鄉人,本土詩人才會在這詩的光亮中,在詩的河流中綻放著詩性,并且在成就了“三峽是詩歌界唯一的、也是最偉大的文化大峽谷”的美譽。
三峽劉星寫于三峽2015-10-14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