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隨筆:書生的心結
——讀《函館,彼岸花見》之后
?。ㄒ唬?/p>
--37度—說:
新識才俊劉星,相見恨晚之意,對劉星之才情愛佩有加。感謝友對我博文的洋洋點評,君言,讀之愛之,文字中瀟灑、洗練、概深、真誠躍然,謂流轉生香。按理,如何點評隨讀者,但星在上點評前特征求我意,如此寫,可否?我答:皆可,且文字、心意很美。但據此可見劉星友謙謙君子之德,更敬佩之。
友在點評后段所具婉轉但深刻的情結,完全理解且感同身受,聽君一席,感念。說實話,寫日本篇記敘前確心生某糾結,該立場鮮明還是平衡表述,后想,不必自誤。作為中國人,歷史的,銘記于心,不會忘?,F此時,想站在地球上,沐浴大自然的溫暖,吹清新的風,賞朗朗的月,做一回地球村公民。再次感謝劉星。
再次細致讀了你的點評,感懷與感謝!受字數限制,將回復寫在評論中了。其實“如果,你看見我走過的風景,是否距離我近了些?”是我寫給特定的不能一同前往的人的:愿得劉星友一如既往的關注、分享和指教。新周快樂!
三峽劉星說:
哈哈,我當然明了你的意思;“溫軟”的言辭會讓文筆詩意起來,此中你或者我非彼此的我或者你,此乃拿捏極致的文字也。事實上,看見日本國北海道此地如此的美景,而且是人文文化的美景,不駐足流連豈不可惜,倘若養在深閨豈不落寞;因此,當然屬于眾多的游客心之神往的“彼岸”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值得推介。
我對旅游雜志、音像博客本身就關注,也受益不淺。你的博客圖文俱佳,特別適合足不出戶的人群,更多風景一一展示,仿佛若次第花開的盆景視窗。
有道是人在看風景,而看風景的人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而其中偶爾助興的文字,反而成為我關注的重點。所以,在類型同質化的博客大軍的前提下,我更關注哪些特質特別的東西,比如畫面之外的文本呈現的方式,和這些即興的文字背后潛在的獨創、氛圍、情致、格調。因此看見你讓我好奇的博客名字和博客的內容是旅游方向,所以格外關注之。
?。ǘ?/p>
--37度--說:
謝謝劉星,認識你真好,無論從你的點評還是我們現有不多的交流次數中,很受益,受益于你的文字內涵,更受益于你活躍而深刻的思考力,即感性又理性,且不失溫暖。喜文字人惺惺相惜。
三峽劉星說:
謝謝,從你的這個話題的博文,我正在思考一個很復雜的話題,針對中日之間的話題,有時間,你看看我寫的關于“釣 魚 島”的文字。事實上,我更糾結,因為馬上就是我最敬仰的吳清源圍棋大師100歲華誕;而文章我寫了好幾年,因為釣 魚 島事件,讓我十分忐忑而沒有發布,讓我愛惜不已的文章,卻讓我心糾結中……
心游弋在“民粹、民族、公民”之間、情佇立在“家國、家園、景色”之際;民族的,國家的;前世的,今生的;不查古,焉知今;不惜今日,何有未來?這就是我的心結。
現在還是回到開端處,你說“做一回地球村公民”的純粹,也是每一個地球人應該追求的理念。這種胸懷自然寬闊坦然——美景無須說,本真自然在。而我思緒的射線早已在波濤之外,在愿景之外,在扶桑日出之外,在彼岸桃園之外。身在何處,在時間的流里,一切都是那樣的飄渺;何況美色美景也足夠我們安然欣賞。沒有且行之景致,何來風景之悅目?沒有且歌之興致,何來心音之滌蕩;沒有融入之處,何來觸景而生情。但是,放眼天下,情乃景生是假,景因情在方為真。
當民族注定成為對抗,當家國面臨生存或者發展,我們炎黃子孫在意的不是風景,而是隱藏在風景中的骯臟的國家意志——違背人性的,人類的普遍的良知和規則的國家意志;我們在意的不是旅游的快樂,而是快樂來自于民族的自信。盡管積弱積貧的時代一去不返,中國夢在東海、南海卻被太平洋的颶風攪動。而民族的自立和夢想正在經歷最黯淡的時期的時候,我們單單享受風景,豈不大煞風景了!所以,君子有可為也有不可為也。
我們的前輩既在意“言之語”,更在意“行之處”。不是我們抱殘守缺糾纏歷史,而是涂滿生靈的歷史,讓我們不能干干凈凈的面對而已。
?。ㄈ?/p>
民,可以為友;景,可以再睹。但是,竊以為有的事必然會戚戚、耿耿、悠悠、念念的。雖然未必會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之大道,卻必須有經緯分明、理智處理之智慧。
王陽明先生有云“知行合一”。正是如此歷代先賢對我們中國人的精神人格的自處、自覺。才有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寬豁大度、和睦相處。但是,推己及人卻換不來和睦比鄰;將心比心,竟換不來和平世界。在這里,非一定針對民族家國,更并非針對何時何地也。
中國夢,再一次被喚醒;中庸不是無骨氣的調和,大度不是無原則的寬宏,友好,既是過程也是期待;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唯有民族的骨氣,才有世界的地位。
事實上,東方文化從來都是以一種不對稱的態勢平衡著東亞的文明進程。東亞文化的以華夏文化為圓點,為核心,其他圈外文化是派生,是傳承還是弘揚,本屬于正常。比如我,十分欣賞李白的這樣一首歌:“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悟?!边@首詩歌叫《哭晁衡》,是詩仙追憶日本朋友的而寫的最傷感的“悲情詩”了。而晁卿的傳奇故事讓我認識的第一個日本人了,盡管出自李白之口。想必在中日民族矛盾最極端的年代,像弘一大師、郭沫若、莊則棟等對日本的情感,則更難以厘清了。最奇妙的是到了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木谷實、武宮正樹、加藤正夫、小林光一這些棋道中人更成為我圍棋之道的引路的智者之一。更現代,日本學者對“中國智慧”對中國“大雅文化”的解讀更較為深刻的時候,我們有無地自容。思緒換亂中,對于我而言,也許,既欣賞文壇泰斗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之師生之誼的綿長,更為欽佩圍棋大師吳清源游弋在中日圍棋文化的巔峰之上的泰然自處的灑脫……
說起吳清源,又是一個難以解讀的高標……
回神處,看風景,一切淡然,所以,欣賞其他華夏自然文化之外的風景、美色、算不了什么?!般逶〈笞匀坏臏嘏?,吹清新的風,賞朗朗的月”本屬常理也;所以,也無需計較也。
但是因為文化實力和經濟實力懸殊讓兩個民族之間從來都是友而不好——輸出或者輸入,讓兩個國家民族間苦不堪言。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無需贅言,而近代日本民族在繼承和借鑒上無疑走在我們的前面;這是事實,也是一種難堪。
于此同時,日本因為民粹的軍國主義在安培的導演下開始了全面的復活。世界再一次面對全新的挑戰。面對這新的世界,特別是新世界以來,當中國夢再一次被時代的感召而徹底蘇醒起來;日漸強盛的偉大國家正在崛起,自然會坦然正面面對民族、國家之間的關系。
當問題來了,我們會正面應對,即使是戰爭。還是一句話:生存或者毀滅,這不是一個問題;也不是一個答案。我們的民族不會再有百年來的恥辱。
附錄:“--37度—”是一個以旅游文化為主題的博客。
2014-6-10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