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辰在姑姑那念書,基本上是禮拜三和禮拜六回家一次,父親會檢查他的作業,包括書法練習情況。因為跟著戲班子學習,有時也說不準哪天就回來了。平時姑姑也能教他一兩嗓。學校不用上早自習,所以他會一早趕去,和戲班子的哥哥、姐姐們一塊練戲功。如果他們沒時間,小辰就自己和表妹跟著姑姑到菜地干活,有空了就耍一陣子。姑姑常給他說,只要不間斷,功夫就不會丟,今天耽誤了,就明天補上,但不能超過三天。就這樣,他的基本功一直保持著、進步著。太難的動作,就等戲班子的哥哥姐姐有空了,再幫他練。
這次競賽,是鄉里每年都要舉行的,算是例行考試吧。由學校先命題組織五年級的學生進行語文、數學競賽,摸一摸學生的底數,每個學校選出語文、數學兩科各20名學生。而后,再由鄉教育部門統一命題,組織全鄉范圍的的學生進行二次競賽。根據兩次成績,選出前30名學生,進行每周兩天集中復習,負責講課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師,目的是把優秀學生盡早拔出來,通過將近一個多學期的訓練,爭取讓他們都考到鄉里最好的初中去念書。這個做法是鄉里一貫的做法,是借鑒初中學校的做法。
張小辰告訴父母要參加的競賽是二次競賽,頭一次在學校沒說的。
二次競賽前,老師給他的復習難度加大了,出的題也不難,就是和你繞彎子,進去了、出來了,題目就答對了,特被是數學,這樣的題目比較多。語文練習題目全是你不曾見過的,比如一片散文或一片古詩,設計了問題讓你去答。這對經常練書法的小辰來說不難,作文無非就是一些描寫人物或景色的,同樣不是問題。
結果是他的老師所能預料的:張小辰語文91分成績第一名,數學93分成績第二名,總分第二名。
別人都挺高興,但張小辰卻若有所思地說,敗了!老師和同學很不理解,盡管大家知道張小辰個性強,要面子,也不至于吧,全鄉第二呀,還不行啊?
同桌就問他原因,他說,被一個女生打敗了,第一名是個女生。
盡管心里不如意,但回到家里還是裝得挺高興的樣子。告別姑姑后,小辰拿上姐姐給他買的軍用挎包,往肩上一搭,快步往家趕。
一進磨坊,張小辰急忙放下書包,幫父親干活:“爸,競賽成績出來了,我全鄉前三甲!”
父親抬起頭,微笑著:“如果我沒猜錯的話,肯定不是第一名!”小辰就知道,父親會說這樣的話。
父親這人比他還要面子,很多人包括家人、親戚還有好朋友都勸他,凡事不能那么要強,有些事要隨大流。再說,什么事都占第一,也太累,差不多就行了。
“不過,也行了,比你哥哥、姐姐強,比我更強,關鍵是要保持,都說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說得不錯。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你騎車子去趕集,有一群人大家都去趕集,你只要一不注意,或跟別人聊天或者一時走神兒,就會落到別人后邊,你應該有這個體會。”父親語重心長地說:“你天分好,一點就通,有的不點也能悟到,這不是你的資本,現在才小學,以后還有中學、大學,聰明的孩子多的是,光靠腦子不行,還要踏實,踏踏實實得來的才穩當,不光是學習,做人也是這樣!”
“記住了。不過,爸,你這一套一套的,以前怎么沒說過呀?是光學不漏呀!”父親拉下電閘,拿起笤帚,一邊掃磨一邊說:“以前是你小,現在大了,感覺該說的就說了。”
“那你在給說說以前您老給我講的責任的含義吧。”
“好啊,看來你是有點卡開竅了,我給你講。”
父親就邊說著邊忙活……
“走,回家,活干完了!”父親解下圍裙,示意小辰,小辰拿上鎖,鎖了門。
“媽,我回來了!”似乎是一樣的話,小辰喊出來每次的腔調都不一樣,每次都是甜甜的,每次都是鮮美的味道。媽媽常說他能喊出的調不止七個,每次回來一個調。小辰就趁機表揚一下自己,然后給媽媽一個擁抱。媽媽就有點害羞,說一個小伙子,別姑娘家家的,讓人笑話。小辰則趁機就坡而下,說那就當閨女養吧,窮養兒,富養女,讓爸爸努力掙錢不就行了。小辰就扭過頭來,又給爸爸一個擁抱,而后笑得燦燦的。但他哪里知道生活的不易呀。
吃完飯,父親對小辰說:“保鏘來過了,讓你跟他學武術,你應該叫他叔,他輩份比你長,還給你拿了一些蘋果。
“學就學唄,還拿什么東西!”小辰拿起一個蘋果,跑進廚房洗了洗,拿給媽媽。
“他還說讓你住他那!”媽媽接過小辰遞過來的蘋果。
小辰有點納悶:“我平時不住在姑姑那嗎,回來不得和你們住在一塊兒呀?”
這時,父親笑了:“說了你別笑,他們不是一直沒孩子嗎,你知道保鏘叔喜歡你,不知道誰告訴他,說找個自己喜歡的孩子住家里一段,幸許就能懷上孩子。你平時住姑姑家,回來就住他家,晚上還能練武術,也挺好的。”
“那你不檢查我的作業了?”小辰天真地看著父親。
父親笑了笑說:“你的功課都學到這個程度了,我還還不放心嗎,你今天剛回來時我不是給你說了不少了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不能光讓人拿鞭子抽著,凡事自己要有主見!”
“孩子還小呢,你給他著這些干啥?”小辰父親剛說完,母親就迫不及待地接過話,開始埋怨他。
“媽,沒事,爸都是為我好。我爺爺奶奶走的早,我連爺爺奶奶的面都沒見過,爸爸是過來人,他說這些我能理解。不過,我還是不想住他家。”小辰還是很難接受。
看孩子為難的樣子,小辰父親想了想,順手拿起桌子邊上的茶缸,端起來喝了口水對小辰說:“過兩天你回來時,我和你媽媽、你姐姐還有你大娘就提前去你姑奶奶家一趟,順道也帶上你姑姑去,也應該去了,有兩個多月不去看她了,你知道,你姑奶家離咱家不近,我們打算住兩天,你就在保鏘那學武術,順便住那不就行了。這樣,慢慢也就習慣了。放心吧,鄰居們不會笑你的,我找空把這個意思告訴保鏘。”
聽爸爸說了這么多,小辰思想松動了,畢竟還是個孩子,沒那么多處理事情的經歷,但還是說了一句“那先試試吧”,算是答應了下來。
王建才讓張小辰跟他練的武術是小紅拳。
小紅拳又稱少林小紅拳,是少林拳法的基礎拳,有“十八拳之母”之譽。它是少林拳法中流傳最廣的一個套路,凡練少林功夫,一般都要從少林小紅拳開始。小紅拳的特點是動作樸實,攻防嚴謹,架勢小巧,用力短促,剛柔相濟且多使暗勁。它的基本套路動作有三十勢,但在套路的基礎上拓展的動作特別是實戰動作變化多端,衍生出很多巧妙的打法。
王建才是在煤礦當礦工時跟一位礦友學的。王建才個子不高,顯得稍稍有點瘦,但一身腱子肉著實讓人羨慕。根據自己的實際,在學完基本套路三十式后,他重點在之前學過的地躺拳的基礎上,進行了有機結合。再后來,他又把少林輕功的十六字法訣綜合運用到以上兩種拳術中,他自己稱為“王氏紅拳”。這世上的事就怕你認真,你鉆研。王建才勤學苦練,武藝越練越精,二十四五歲打遍全縣無敵手。他為人以德為先,以武會友,比賽也只是交流技藝,點到為止,從不傷人,別人也傷不著他。即使有歹心的,他一招輕功走人,你也別想能抓著他。
自打收了張小辰這第三十一個徒弟,王建才精神煥發,以十二分的盡頭教這些孩子們。根據張小辰的身體特點,加之他來的晚些,王建才從基本動作開始,扎馬步、壓腿,踢腿,沖拳,甩腰,先活動筋骨而后練力氣、打沙袋,訓練抗擊打能力、動作力度和正確性再練沖拳,踢腿練技法,練絕招。在此基礎上練基本套路,最后練技擊招法,練組合進攻。同時練習輕功,積極的內功訓練以提氣,增加身體訓練兩腿的速度和耐力。
為防止枯燥,還加了兵器訓練。在兵器訓練上,主要以槍法為主,防止身邊有家伙式不會用,沒有特別訓練。由于張小辰有豫劇戲功的底子,學起來還是比較快的。一有長進,王建才就會表揚一番,但從來只有一兩句,他擔心小辰還小,表揚過了會發飄。最后總是一句“學無止境”,給小辰潑潑冷水,免得他浮躁。天晚了,趙巧云會給他們加一頓,再陪小辰聊會兒,再端上燒好的洗腳水,讓他倆解解乏。
王建才家有一座三間的堂屋和一座兩間的西屋。王建才夫婦住堂屋,小辰住在西屋。這兩間西屋,北邊一間是廚房,還放了一些農具。南邊一間住人,小辰就這一間。小辰看王建才夫婦對他這么好,覺得挺不好意思的,第二天早早地就回自己家,或是一大早奔向姑姑家,盡量不在王建才家吃早飯,怕添麻煩,也怕別人說閑話。
就這樣,張小辰跟著王建才一學就是兩年多,武藝學了不少,人看著也結實了。特別是他的輕功練得最好,兩米高的墻,他一縱身就能上去,讓其他練武藝的孩子著實羨慕。更為重要的是,他獨自傳給張小辰的“十八鏟”,也算是一種緣分的表達。
就在張小辰中考的那年的三月份,王建才夫婦生下一對雙胞胎,而且是龍鳳胎,高興得倆人整天合不攏嘴,街坊鄰居也跟著高興。
大家都說,這生雙胞胎難,生龍鳳胎更是少見。王建才決定趁著農歷三月十八廟會,請戲班子在村里唱了三天戲,以示慶賀。這么好的機會,依然不會少了張小辰,他還陪著劇團的王軍印演了一段呢。張小辰心里自然是樂滋滋的。大家跟王建才開玩笑,是不是把多年的積蓄都拿出來啦,王建才高興地說,錢可以再掙,這么高興的事還不好好慶賀!為了表示感謝,王建才專門到縣城跑了一趟,花了三十元錢給張小辰買了一身運動衣,一雙運動鞋。長這么大,小辰還沒穿過這么好的衣服,衣服基本是撿哥哥的,鞋子一直是媽媽做的布鞋。
張小辰說得很自然,像一彎流水,潺潺而來過程中,魏教聽得很認真,像一個大哥般說,都過去了,感謝你這些天地照顧,咱們都成朋友了。
四個禮拜后,魏教就出院了。醫生說也沒有住院的必要,人年輕,養養就好了,恢復地也快。
張小辰心頭的壓力有些釋放了。
不久,為此學院專門召開了校干部職工大會,在批評的同時,學院教育大家一定要注重德育教育和為人的修身,要把團結二字看得格外重要。學院給了張小辰一個記過處分,給了魏教警告處分,一波不小的事就算結束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