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雖小的村莊,但天地人和,除了日本鬼子禍禍過一回之外,歷史上沒有過大的變故,積淀了較為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以往雖說窮了點,但還算能吃飽飯。村子里除了有兩個戲班子以外,還有一個武術班、一個書法班和兩個秧歌隊。平常時間,人們下地干農活,做點兒小生意,日子過得平平淡淡,但輕輕松松,人們經常開玩笑說,人這一輩子,其實就該這樣生活。
就這樣,人們勤苦地勞作著,伴隨著你家我家高興的事、人們不斷的歡笑聲以及中間陪襯而不可或缺的幾聲雞鳴和狗叫,愉快地生活著。每天閑下來,孩子們有的在大街上玩耍、捉迷藏,有的在書法班或在家里學習書法,有的去學戲,有的去練習武術。
人們也記不起是從哪年哪月開始,這種習慣就逐漸形成了。當每年的中秋和春節,書法比賽、武術比賽、戲曲比賽就在當街展開。特別一到春節,從臘八開始,大街上就掛滿了各式各樣彩色的旗幟、各種形狀的燈籠,還有猜謎語活動,猜對了領上一副對聯、一掛鞭炮,或領上幾個燒餅,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臉上的笑意都是燦燦的。
王建才是村里的武術教練,他的功夫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再加上他善于組織活動,口才好,得到了大伙的充分認可。媳婦趙巧云熱情開朗,也喜歡孩子,喜歡熱鬧,晚上練完武術,她會時不時地給孩子們熬一碗羊雜湯,說是補補身體。時間長了,他家的大院子里成了人們的好去處。
一天,王建才忽然有覺得自己的徒弟里少了誰。就拿著花名冊,一邊看著這三十個孩子們在訓練,一邊點人頭。是三十個呀,不少呀。他就把媳婦叫來,幫忙看看少了誰。趙巧云對這些孩子太熟悉了,但還是一排排的數了起來。
數了一遍以后告訴王建才,三十個。再數!王建才讓她再數,她就數,而且是連數兩邊。三十個,一點錯都沒有。
趙巧云問他:“你今天是咋了,不一直是三十個孩子嗎,都來了,一個不少!”
“我也數了好幾遍了,是三十個,可我總覺得少一個,就是想不起來,這種感覺都好幾天了!”王建才一臉愁容。
王巧云告訴他,想不起來就別想了。
可他就圍著這三十個徒弟轉來轉去,孩子們還以為自己練得不用功呢,練得更起勁。
轉累了,他就看看天空的月亮,月亮好像也在看著他。他就抬頭再看看月亮,月亮也看看他。許久,月亮好像沖他眨眨眼,笑了笑,意思是明白了嗎?王建才一拍腦門:真笨啊,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想不起來呢?
等孩子們練完武術散場回了家,王建才和媳婦王巧云拎著二斤蘋果,來到張小辰家。本來說明天來的,可王建才是個急脾氣,想到的事,只有能辦就馬上辦,今天的事絕不拖到明天。王建才的家住在李家胡同,往東走不遠就到了張小辰家。張小辰家居住的胡同是個小胡同,一共就住兩家人,鄰居是王滿庫一家,兩個關系處的不賴。(王家有兩個男孩,老大比張小辰小兩歲,老二更小一些。由于張小辰和老大王力勇年齡相仿,自小一起玩耍,一起成長。)到了張小辰家門口,王建才一推大門,門還沒上鎖。他們徑直往院子里走,堂屋門還開著,張小辰的父親張躍峰在看書。
進了門,王建才把帶來的蘋果放到茶幾上:“哥,還沒睡呀?”
“沒呢,這不是嗎,小辰一次去縣城,給我帶過來幾本書,讓我沒事了看看,還讓你嬸和我一塊兒看,小辰回來還要問我們呢!”張躍峰拿著書,還翻動著給王建才看。
王建才掃了一圈房子,問道:“小辰不在?”
“在他姑那,這個禮拜三他回過一次,我買了點五花肉,給他做了瓶肉末炒辣椒,說這個禮拜不回來了,在他姑家好好復習功課呢,要參加全鄉的語文和數學競賽,要到下個禮拜了。他姑村里的老師說這幾天要給他‘開小灶’,老師幫他鞏固知識、復習拔高,他姑會給他燉鴿子吃。”小辰媽接過話茬,并示意他們坐下。
“還是嬸有辦法,如今大家日子過得都不易,能吃上肉的人家可不多。我知道小辰喜歡吃蘋果,說經常吃蘋果腦子聰明,就給他拿了幾個,既然他不在,就給他留著,回來再吃!”趙巧云說著,挨著張素云坐了下來。
“唉,有啥辦法,也就二兩,其實一年也吃不上幾回,除了過年過節的有點葷腥,平時誰敢吃呀,這也是你嫂子看著孩子瘦,想給他補補,我看也補不到哪去,做家長的一個心意而已,不趕你們條件好,你們來是有啥事?”張躍峰把手里的書放到了桌子上。
王建才是個爽快人,說話從不繞彎子:“哥,嫂,我打小喜歡小辰這孩子,這孩子腦瓜聰明,小時候是調皮點,但從不干過分的事,現在雖大了,但還是個孩子,我聽說他現在念五年級了,還經常跟著戲班子練功底,這是個好事。可我覺得吧,還應該練練武術,這樣身體能更結實些。”
張躍峰接過話題:“謝謝您關心他!這孩子確實招人喜歡,也懂事,平時話不多,但一出口,說得還真在理。他剛念五年級,戲功練了好幾年了,平時還練著書法,我看練練武術也不錯,只是家里條件有限,不能讓你白教呀!”
“哥,你想多了!“趙巧云趕忙說:“他教孩子們武術,都是自愿的、免費的,連有時給孩子們晚上做的羊湯都是我們自個買的,從不給孩子要。你也知道的,他以前在兗州煤礦,拼了命的干,掙了點錢,也算是有了點積蓄。可我倆結婚快十年了,還沒個孩子,他就把村里的孩子招過來,義務教他們武藝,就是圖個感覺,想孩子想的唄,所以就把孩子們招了過去。”說著說著,趙巧云有點傷感。
張躍峰見狀,趕緊安慰:“別著急,保鏘剛三十來歲,你也很年輕,孩子早晚會有的。你們做這么多好事,街里街坊心里都明鏡似的,很感激,老天會保佑你們的!
“哥,今天我在教孩子們習武時,明明是三十個孩子,可我總覺得還差一個,一連數了好幾遍,后來我倆又數,還是三十個,就是沒想起來,總覺得心里差一個。慢慢地,終于想起來了,是小辰,心也就放下了,這不我倆就來了。”王建才說得動了情,“哥,嫂,你們別笑我迷信。我聽說,像我們這樣,這么久了沒孩子,應該找個自己喜歡的孩子,養一段時間,讓孩子家里住著,慢慢的,也許就能懷上孩子!”
聽到這里,張躍峰和張素云也都明白了他倆來的意思,張躍峰說:“小辰剛上初中,課程還不緊張,就讓他跟你學吧,他平常也說你,人緣不錯,這次讓他深入體會一下吧。如果他跟你學,能平復你浮動的心,那也是你們的緣分。等他回來,我跟他說,讓他找你去,你好好教他吧。我們不笑話你,咱們畢竟是中國人,思想再解放,說不受傳統影響,也不可能。我倒認為,這也算是我國的文化吧,只是小辰大了些。”
保鏘趕緊接過話茬:“也不大,才十幾,今年是十歲,虛歲也就十一吧,不大,我就對他有感覺,打心里喜歡他,大小不是問題,輩份也不是問題,關鍵是感覺!”張躍峰和張素云看到他們這么認真,這么真誠,也就沒說別的。
又聊了一會兒,兩人高興地離開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