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到了黃河石林,深深地讀著石林,讀著黃河,讀著時光留給我的思索,讀著自然留給我的神奇。
黃河石林其實既不是河,也不是林,而是古老的黃河在千萬年前走過的路。在很久以前,黃河就在這峽谷中奔流,激情的黃河水撞擊著偉岸的巖石,一路豪邁向東。那時這深深的峽谷中全是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全是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流動,全是我們的祖先們未曾涉足的水底。大約到了四百多萬年前的某一天,奔流不息的黃河,由于燕山運動,地殼上升,河床下切,大河不再走先輩們走過千年萬年的路,不再重復昨天的故事,他們一揚頭,走向了另一條河道。之后,在龍灣這個地方,大浪東去的黃河,在遠離古道之后,突然自東向西來了個“S”的大轉彎,向前奔突的黃河,倒回去數公里,經歷了一個大迂回之后,又繼續向東,只把這17公里的黃河古道留在了這里。
多少年來,留下來的黃河古道安靜了,沒有大河再去撞擊他們的軀體,沒有濤聲使他們發出怒吼,沒有魚兒在他們的懷抱中游戲,沒有人從這里打水澆田。黃河移去了,黃河曾經的奔流加上風化雨切,卻塑造了兩岸奇崛的風景,但也很少有人來這里觀賞,沒有人為這古道送來鮮花,沒有人為古道來作紀念,屈子沒能來這里慨嘆,詩仙不曾來這里游歷,詩圣也未曾到這里苦吟,也就連居住在這里的人們,也忙碌于自己的生計,不曾有意地給這里行一份注目禮。大峽谷就這樣寂寞地站立著,直到有一天,拍攝電視的導演來到了這里,發現了這里的美,便把它們攝進了電視鏡頭,又通過熒屏告訴世人,人們便知道了這里。旅游家把目光注視在這里,展開了大開發,并給它起了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一個旅游的熱潮掀起了,人們就匆匆趕到這里來觀光,欣賞這里的奇崛造化,欣賞這里的鬼斧神工,悼念黃河千萬年前曾經的流程。
踩著被千萬人踩得細碎的石子,坐著毛驢車,徜徉在這千年黃河古道的時候,古道滄桑、壯麗雄奇的感覺就不斷在心頭泛了出來。遠看黃河石林,古石林群萬千成陣,團團相御,比肩而立,奇偉壯闊,蒼勁而冷峻,狐獨而悲愴。從飲馬峽谷一路進去,兩邊全是80米到200米高的石柱石筍。經過千淘萬縷得以形成的石峰,以亙古的形象立在兩邊的懸崖峭壁上,個個形象各異,座座狀態萬千。這是老鷹展翅,那是石猴出世;這是千帆競發,那是老母慈子;這是鵲橋會,那是童子拜觀音,還有雄獅當關、蒼鷹回首、西天取經、屈原問天、黃河母親、大象汲水、天書崖、十二生肖等諸多天然勝景,各具有形象,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形態萬千。這里展現著黃河雄美野性的姿容,這里封存著遠古歲月,這里遺落著歷史的煙塵,這里深蘊著山河的壯美。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九曲黃河一路上也不知經歷過多少次改道易轍,多少次往返迂回,也許正因為有這樣的曲折,使她的信念更堅定,步伐更堅強,前進更豪邁;也正因為如此,黃河才有經歷大半個中國的游歷,才有壺口騰起的巨浪,才有奔騰入海的氣勢非凡。我細細地品味著黃河一路走來的艱辛和收獲,品味著黃河石林給我的啟迪。
我讀懂了,讀懂了黃河在這里曾經的艱難抉擇,曾經痛苦的改道易轍,曾經滯留的迂回。再寂寞的風景,也有走進人間的時候;再曲折的道路,也終有突圍的一天;再艱難的生長,也有綻放鮮艷花朵的季節;最苦難的歷程,終也有露出欣慰笑容的一天,黃河石林印證了這一切。20070405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