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伴隨著堇遙與駙馬和離回宮的是四起的流言,出于嫉妒,出于好奇,出于談論皇家私事的興奮,人心從來鮮有善意。
甚至于某宮嬪妃在偶然見到堇遙時也是明嘲暗諷,可堇遙什么都沒說,只是清清冷冷地笑了笑,倒讓那嬪妃不自在。
她的脾性收斂了很多,只是透出些索然的興味。
有人說,是駙馬從關外救回一個女子,二人暗生情愫,駙馬將人接回府,冷落了公主;也有人說是公主無理取鬧,自恃身份壓迫駙馬,其實那二人根本就沒有什么。
我沒有深究這其中的真相,因為我眼前的,是這樣一個不快樂的她。
她出嫁那年,十六歲,其實身量還不算高,穿著繁重的喜服顯得更加嬌小,臉上始終是淡淡的笑意,帝后將其送至宮門,皇家子弟皆在身后送親,我站在喜輦旁,感受到手上一陣溫涼,她在寬大喜袍下的手握住我的手,問我:“循吾,你會走嗎?”
手有些抖,聲音很輕,在熱鬧的背景中幾不可聞。
“不會。”這是我第一次沒有稱她為公主,也是我第一次說出類似于承諾的話,離開的時候,她轉頭,那一眼里,有她的父皇,她的兄長姐姐。
我不知道有沒有我。
后來她回宮省親,帶著駙馬,臉上總是和緩的笑意,仿似初為人妻的端莊嫻雅,如同我先前說的,真是一對璧人。
彼時我正畫著石階前的文竹,她走后,景陽宮的宮人只剩下我和另外兩個宮女,清凈得沒有生氣。掌案太監想要將我調往某個寵妃的宮里,我卻還是選擇留了下來。
她故意不讓人通知我,于是我抬眼不期然對上她笑意盈盈的雙眼。我忘了手中的畫筆正在空白處滴下水墨的顏色,她揶揄的聲音響起:“怎么,不認識我了?”
我就那樣坐著,她也沒有介意我的無禮,只是仔細看著紙上的文竹:“說起來,循吾還從未為我作過一幅畫呢,真是小氣。”
好像,我們不過只是昨天才分別。
駙馬等在宮門外,我跟在他們身后往太后的慈寧宮行去,她也在笑,但全然不似方才的揶揄,我竟生出一種隱秘的快樂,她待我終是不同的。
我想,他愛她嗎?
那之后,我再沒見過她。
未想到,我們重逢,我跟在她身后,隔著半步的距離,突然覺得宮墻還真是長而寂寥。
“循吾,你給我講個故事吧。”她開口,轉頭看向我。
“《山海經》故事奴才已經講完了,其他的奴才也忘了。”
她的眼眶突然就紅了,眼眸里泛上一層霧氣:“循吾,是不是連你也不一樣了?”她的聲音很小,卻是我從未聽過的悲戚。
我這才發覺,一直以來就很堅強的女子不過也只是個女孩,她本應該會是被放在手心上的珍珠,可現下那只溫暖的手已然消失。
我甚至差點忘了,原來她......也是需要依靠的。
“我總是覺得不滿意,世間的很多事情都讓人心生無奈,我從不確定真正的好是什么樣子,得了三分,就開始冀望那剩下的七分,我總以為出嫁以后,那人會對我好,他喜歡的東西很多,寶劍,駿馬,兵書,甚至是他的士兵,但我總覺得那里面沒有我。他從關外回來帶回那個女子,連我都覺得很好,他從未那樣對我笑過,好像我不過只是一個公主,而非他的妻子。我說不上多么愛他,只是我總是多余的,好像沒有什么人需要我。現在他自由了。”回宮后的她是冷靜而克制的,讓人忘了她原來還是傷心的,此時幾乎是有些失控地道出真相,眼淚好像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停下來。
好像,這世上有那樣多的愛恨和悲傷。
“小楓,你永遠不是多余的。”我聽到自己的聲音在起風的宮墻內,很輕,很輕,卻是我第一次這樣叫她。
“你真是個膽小鬼。”這是她第二次這樣說我,帶了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的,我始終沒有勇氣,我想要的從來都不是我能接受的。
即使,是真的喜歡她,用不完整的自己。
感到胸前是前所未有的溫暖,我不禁輕輕拍著她的背,如同幼時受了傷害尋求到的安慰。
“公主,起風了。”
(五)
她又恢復到了出嫁前的樣子,臉上會有柔柔的笑意,無事時會在身后看著我作畫,也會拿出那些艱深晦澀的文章考校我,拿著我的畫筆勾勒形狀,似是有了進步。景陽宮的人手不多,她說這樣清凈自在。
好像,這就是我們兩個的世界。
直到皇帝召她到勤政殿,將手中的折子摔到她的面前,她仍然站得筆直。
“你看看你寫的是什么??你敢自比治國的大夫?你忘了祖宗的訓言,后宮不得干政嗎?是不是和駙馬和離了,你就真的自由了?”皇帝一連拋出許多問題,語氣極度地憤怒。
“稟父皇,兒臣所寫乃是《諫治河上疏》,兒臣也沒有忘記祖宗的訓言,只是如今天吾國力式微,父皇應該廣開言路,端朝政之風。”
她就是這樣,清醒到凜冽。
皇帝被她氣得說不出話,下定決心將她再次出嫁,人總是這樣,寧愿接受藏著敗絮的金玉,也不愿意面對爆裂開來的真實諷刺。
只是這次沒有等到哪位青年才俊,倒是等來了西邊鄰國大梁使者的拜訪,而這次會晤則是建立在大梁已經攻入玉門關的基礎之上。
本朝皇帝算是守成之君,雖不至于昏庸,可卻沒有太大魄力,性格中更是秉承中庸之道,所以造成如今國力衰微內憂外患的局面也是自然而然。
大梁雖然攻入了玉門關,國力卻尚未及天吾,所以大梁的皇帝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和親。
當消息傳到景陽宮時,堇遙正試著將梅花放進酒中,看是否會有梅花的香氣。宮女玉蘿很是緊張地問她:“公主,你可是留在宮里的唯一的公主,和親......”
她好似渾然不覺自己的處境,抬頭看我:“循吾,幫我把這兩壇封好,找人埋在那棵梅花樹下。”
她柔柔地笑著,眼神清亮,讓人莫名心安。
那雙喜袍下微微顫抖的雙手可能不會再害怕了吧。我卻覺得難受,我不會離開,所以她便又要走嗎?
我總是在心里偷偷地冀望著,也許,我會一直在她身后,隔著半步的距離。
那樣就已經很好了。
皇帝對于和親,最開始的反應是覺得荒唐,后來有大臣上疏闡述和親的合理性與可行性,皇帝思忖,這件事竟然有了眉目。
原本有過丈夫的公主再嫁很是惹人非議,可留在宮內的公主只有雙十年華的堇遙,天家的寵愛只能在平順時期維持,可到了危難時,能用女子解決的問題,自然不會訴諸武力。皇帝談及這個話題,不太直白,堇遙卻說:“兒臣身為皇室公主,自然應當為國家分憂解難。”
大梁的皇帝比天吾的皇帝還要大上幾歲。
皇帝甚感欣慰,同時又有些愧疚,大量的賞賜被送進景陽宮,就像她第一次出嫁那樣。
下了場雪,砭骨的風讓人不忍出門,她在將軍府的日子里,那塊暖爐被放置在某個角落,此時被她重新翻出來,仔細地拭去灰塵,放了點炭火進去,塞在我手里:“暖不暖和?”
手指觸到的溫度讓人猝不及防,甚至有些燙。她已經開始準備去北邊的大梁,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她話格外的多,全然沒有離愁別緒。
“為什么呢?”我輕輕地問,“難道公主不去就不行嗎?”
她仰著臉看我,眼里是我不曾見過的通透:“因為我是公主啊。”
她說她總是不滿,可她卻從來不會拒絕,也不會接受,好像一個空的瓶子,有人往里摻一點水,就顯出美麗的生命力,而水干涸,瓶子卻還是在,只是空得讓人心慌。
心里好像被撒了一把羊毛針,致密而隱約地痛著,我張了張口,卻不知道要說什么。就和當年看到那幅《驚蟄孤雁圖》一樣,脆弱到可恥。
有那么一瞬間,我想把她擁入懷里,直到化為灰燼。
(六)
我從來沒有跑過這么長的路,好像用盡了我一生的力氣。
堇遙遠行之前,皇家舉辦了一次去往玉山的祭天之行,皇室此時才顯出些浩蕩來,跟大梁入侵時的畏首畏尾全然不同。
她作為即將和親的公主,是祭天的重要角色。繁雜的禮服,莊嚴的神情,讓我想到她及笄那年。
玉山離京城有一段距離,所以皇帝決定在此安營,堇遙分到了離皇帝最近的帳篷。
脫去禮服,她的神情終于輕松了些。
“公主,難得來一次玉山,聽聞站在風口處,能看到野梅花。”
“嗯,走吧。”
那個地方,往年去的時候,我無心轉到那里,人很少,有一條下山的小徑。
“果真是個好地方,清幽芬芳之處。”她將我遞過去的梅花糕放進嘴里,沒有任何遲疑。
然后,我看著她的雙眼變得迷離,順勢扶住我的手,直到徹底昏睡過去。
此時正是日落時分,而這里沒有任何守衛。
我背著她,沿著那條小路緩緩滑下山,直到到了山腳,我仍然不敢相信,我們就這么離開了那些人的視線。
幸好她比較輕,我不敢久留,往與京城相反的地方跑去,她的呼吸在耳畔近乎炙熱,我在默默念著她的名字。
小楓。
這場出逃,我計劃了半個月,我最終還是無法忍受她會離開到那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
祭天之前,我去找了李琰。
他是少有的主戰派,對于公主和親持極其強烈的反對態度,我不確定他是否對她有感情,卻只有向他賭上命運。
他沉默半晌,最終說了一個“好”字。
我只要堅持到山下三里處的風竹亭,那里就會有人接應。背上的人呼吸越來越急促,我聽到她叫著我的名字,一遍又一遍。
她還未弄清楚狀況,已經有人從我背上接過她。一切都是那樣順利,順利到不真實。
李琰出現在視野里時,她終于完全明白。
“公主,一切已安排妥當,請您與循總管即刻啟程。”李琰說道。
她站起來,腳下有些虛浮,眼神卻是前所未有的平和:“我說過啊,我是公主,所以很多事情只有我可以做,比如和親。”
她從來都是不愿意的,卻從來都是堅持的。
我不知道戰與和孰好孰壞,對我來說,那甚至是沒有意義的,唯一的意義在于我想要她好好地活著。
“李琰,你應該知道,以天吾現在的國力,即使能夠一戰,剩下的又有多少?我的存在,不過是你們厲兵秣馬的機會罷了。”她轉身看我,“而你,不過只是自以為是地做了些蠢事。”
她留給我的,只是空寂的眼神。
平和而凜冽,溫柔而決絕,通透而深刻,我不知道這樣的人為什么要出現在我的生命里。
(七)
景陽宮。
此時的天吾已經有了一位年輕的皇帝,到處都是新的氣象。
但這里,卻一直沒有變。
循吾有時候坐在曬在太陽下,時間久了點,就會慢慢瞇上眼睛。他已經三十歲,卻還是景陽宮的總管,即使這里加上他只有四個宮人。
天氣好的時候,他會將畫筆拿出來,只是淡淡地勾勒幾筆,教過他的畫院師傅年初去世,贈予他幾幅畫作和一些上好的顏料。
小孩聒噪的聲音響徹整個宮殿,他不禁微微一笑,四歲的男孩沖進他的懷抱:“大伴,今天我看到了好稀奇的東西!”
“是什么?”
小孩拉著他走進那間房,他在房門前踟躕了一下,還是跟著進去了。
他已經有很久沒有進過這間房,而從前每天很多的時間都在這里,在那個人還在的時候。
他低下頭看著仰著臉的小孩,眸如點漆,笑起來有好看的酒窩,不知道她這么大的時候是不是這個樣子。
三年前,護國大將軍李琰率兵攻占大梁京城,大梁王窮途末路,將來自天吾的王妃扔下城墻,而后自刎。
王妃當場斃命,只留下了剛滿一歲的稚子。
后來稚子被接回京城,由景陽宮撫養。
小孩掙脫他的手,拿著一張紙又跑到他面前:“這是什么?”
紙張已經泛黃,上面是開得正歡實的荷花,還有涼亭,假山,而假山旁,倚著一個拿著畫筆卻瞇著眼睛的少年。
其實畫工很一般,只是少年的神情是他從未見過的,閑適而寧靜,沒有一絲煩惱。
“這是大伴畫的嗎?”
“這是小楓畫的。”
“小楓是誰?”
這次他沒有再回答,只是將那幅畫折好放進柜子里,抱著小孩出去,關好門。
小楓是誰呢?
結局好像不太好……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