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大小伙正和中年男子說事情,旁邊的小姑娘卻嗚嗚咽咽的,瞧形情,顯是一家人。“你給我們買零食的五十塊錢,妹妹非要她自己拿著去商店,可挑選好了東西,錢卻不見了,丟了錢,她就一直這般的哭……”中年男子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用手撫摸小姑娘的頭:“好啦,別哭了,不就五十塊錢嘛……”
小姑娘抬起頭望了望中年男子,本想強忍住,聲音雖略小,可兀自哽哽咽咽。“不哭了,不哭了,去年咱家的桃子賣了好價錢,也不差五十塊錢,今天我帶你們去吃踅面。”中年男子拉了小姑娘的手向前走,小伙子滿臉喜色:又能吃踅面和肉夾饃了。小伙子怎能不喜?
踅面,本起源于臨縣,卻也在他們縣里扎了根、發了芽、成了軀、立了身、開了花、結了果,縣里的人無一人不喜歡、沒一個不嗜好這勁道、味醇、方便的飲食。坐在臨街的踅面攤,眼瞧著老板抓起一把半熟的踅面在開水鍋里滾過,長筷子在鍋里一抄、碗里一落,又淋了大油、辣椒、蔥末,棕、紅、白、綠四色俱全,香味十足,尚未進食已胃口大開。
如同所有的名勝古跡都要與名人掛鉤一般,這踅面可也有來頭的,相傳踅面起源于漢代,發明人卻是開漢三杰之一的韓信。韓信行軍打仗,后勤供應極為頭疼,“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不吃餓得慌。”可軍機一瞬即逝,哪能如平日里四平八穩的埋鍋造飯?能不能有一種面食,吃在嘴里耐嚼,咽在肚里耐饑;也有味道,能讓士兵百吃不厭;最重要的是方便,閑暇時就將面食做得七八分熟,到時候只是在開水鍋里滾得一滾就可下肚。
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渴望勝利的韓信愣是發明了中國最早的方便面——踅面。踅面的制作并不復雜:和面,瓷盆里倒進面粉和適量水,用粗木棒順著同一方向攪,稀稠勻當,舀一勺子倒在一張直徑足有兩尺多、罩于火鍋上的大鐵鏊中心,半月形的木踅子從鏊心向四周一圈一圈旋著刮開攤平,烙熟后的面餅一張張搭在陰涼處自然冷卻,再切成寬窄相當的條形,碼得整整齊齊,三、五天里,開飯時抓起一把踅面下在開水鍋里滾一下即可食用。
“老板,三碗踅面,再加三個肉夾饃。”父子三人在踅面攤入座,聞得踅面香味,小姑娘終停止了哭泣。
“爸,肉夾饃……”小姑娘的踅面全入了肚,可肉夾饃只吃了一半,中年男子微微一笑,拿起小姑娘剩余的肉夾饃大吞大咽,又順手抹去小姑娘眼邊的淚花。
結賬時中年男子又打包了兩份踅面、肉夾饃。
婆媳兩個吃著踅面就肉夾饃,小伙子湊到他母親面前嘀嘀咕咕的,又從口袋里摸出五十塊錢交給中年婦人。老婦人聞聽得他們咬耳根,微微一笑,回過頭瞧向在大槐樹下做作業的小姑娘。
“趕集回來,怎沒見你買煙啊?”中年婦人笑著與中年男子搭話。“還有幾盒,省著點抽吧。”那正忙著拌豬料德爾中年男子也還給中年婦人一笑。
中年婦人把那五十塊錢又交給小伙子,小伙子右手食指中指湊到嘴唇前做吸煙狀,中年婦人點點頭,小伙子蹦蹦跳跳地向門外奔去。老婦人抬頭望向正在忙活的兒子,又是一笑。
“窮不離豬,富不離書。你們家現在養著豬,還有人念書,這是要奔小康了啊。”鄰居的王奶奶過來串門閑聊,老婦人忙捉過一張杌子遞了過去,又反身從案板上抓了半個肉夾饃塞到王奶奶手里:“他們趕集給我帶了一個肉夾饃,我飯量小,就用刀切了一半,這一半,你吃了吧。”王奶奶正要謙讓,中年婦人搭話了“我們家都小康了,還請不起你王奶奶半個肉夾饃么?”
院子里的人全都笑了。
兩個老婦人坐在墻根下曬太陽。太陽,紅紅暖暖的,眼前的坡下,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正在怒放,黃黃的花兒甚是好看,迷人的清香隨著微風一陣陣撲鼻而來,鄰住了多年的老姐妹倆,曬著太陽、聞著花香,東家里長西家里短,前原上的蘋果后溝里的桃樹,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靜靜默默中,將那太陽,不知不覺中從南送到了西。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