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人生就如同舞臺,上面反反復復上演著三出戲----反抗戲,屈就戲,苦晴戲。
而我們,不過是演繹這周而復始,矯情又做作戲碼的小丑罷了。
果真我認為矯情是不分國界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的。
我當時看著他拖著肥胖的身軀傲慢又艱難的站起來,然后說了一句帶著口音的異常滑稽的英語,于是其他不關己事的人毫無意外的大笑起來。
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那樣可笑的場面-----周而復始的做作與矯情。
就如同馬戲團里的小丑,為了逗笑觀眾而做出的夸張而又庸俗的動作,以及臉上近乎諂媚的笑容。觀眾大概是知道這種戲碼的,他們笑不過是為了應景。
于是陷入了這不可扭轉的惡性循環中。
無法自拔。
這樣的周瑜打黃蓋的戲碼每天都在上演,做為觀眾的我們樂此不疲的欣賞這一幕幕鬧劇,卻不知我們在嘲笑那些小丑的同時其實也就是在嘲笑我們自己。
觀眾嘲笑表演者而表演者同時又嘲笑著觀眾,他們笑那些觀眾的愚昧無知,自以為是,那些小丑們表演的就是我們這些觀眾的戲劇生活。
或悲或喜,或真情流露或虛偽貪婪……只是我們忘了,我們自己才是那一方被觀望的可悲之人,我們自己才是那臺上手舞足蹈的跳梁小丑。
人們總說學生時代的友情最珍貴,那時的我們單純,干凈,我們交朋友不會看對方的外貌不會管他家里是家財萬貫還是一窮二白,不會在意他是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我們只是很單純的想和對方交朋友,我們也不會去比吃比穿因為我們吃的都是食堂飯穿的都是校服。
那時的我們率直,純真,我們高興就笑傷心就哭憤怒了就找人發泄因為我們還不成熟我們還沒學會怎樣表里不一,我們的喜怒哀樂都一清二楚所以我們很容易得罪人不過沒關系因為那時的我們都是這樣大大咧咧。
然后我們漸漸成熟我們知道了高興也不能大笑因為那不和禮數,我們知道了傷心了也要憋在心里因為那會讓別人看不起,我們漸漸學會了心口不一學會了隱藏情緒因為我們怕得罪別人……我們漸漸失去了自我變成了一群怪物,我們變成了比小丑還不如的怪物。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笑,哭,你便獨自一人哭。”
人為何是這種多變的生物?是世界變了嗎?是社會變了嗎?
只是我們大家都在變因為我們要適應這個社會因為你不變就會被淘汰因為弱肉強食的規則。
我記得高一時我有個玩的很好的同學(小月),她記性不好所以總是借錢不還,我很厭惡這一點所以有一次我開玩笑似的說:小月我突然想起你是不是還沒還錢給我?
“我看你就是為了讓我還錢才故意這樣說的吧!”
不然我應該像放高利貸的一樣窮兇極惡的拿著刀逼你還錢嗎?
當時她的臉上帶著濃濃的嘲笑與不屑還有不可置信好像欠錢的是我,而我就這樣一瞬間尷尬了。不應該是我嘲笑是我不屑是我不可置信的嗎畢竟她說了那樣的話,怎么現在都顛倒了呢?
但后來我知道只是她當時不成熟她總是有話就說不管那話多難聽不管那是否會傷害別人。
“一個當面說你壞話的人總比一個背后捅你一刀的人好得多。”
人生來就是個善變的動物,只是因為那是我們還小還不會耍心機還沒有表里不一,因為那時我們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和玩樂沒空裝深沉,因為那時我們還有任性的資本我們可以揮霍青春可以傷害別人卻不負責任。
因為那時的我們都是這樣放蕩不羈這樣青春熱血這樣狂妄自大。
因為青春就是揮霍就是浪費就是不負責任,即使以后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但這就是青春。
沒有青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除了叛逆的青春期我們之前還度過了一個幼兒時期,那是不同于任何時期的如白紙一般的年代,我們那時對外面的世界還很好奇很憧憬,我們那時還不知道什么是社會險惡什么是人心難測,我們那時候還不懂友誼我們只知道我們認識所以要一起玩,我們甚至還沒學會說難聽的話所以不會有機會傷害別人,我們那時候不明白人也有好壞只知道你請我吃糖所以你就是好人,我們那時候也沒學會怎么去愛一個人我們只知道:我被愛因為我很可愛……
那時的我們可以無條件的向他人索取而不需回報,那時候父母的愛沒有條件因為我是他們的孩子所以他們得愛我,無論我多調皮搗蛋他們都會愛我都會對我好因為我是他們的孩子因為我還小。
那時的我們完全沒有約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們可以掀女生裙子可以在同學背后畫烏龜,可以偷偷合伙把老師的粉筆藏起來然后看著老師上當后憤怒卻無可奈何的樣子哈哈大笑……
那是個可以完全任性的時期,我們不需為自己做錯的事負責我們只要乖乖承認錯誤,因為我們還小因為我們認定別人能包容我們的一切錯誤因為天大的事父母也能幫我們頂著因為他們愛我們因為我們有任性的資本。
我們漸漸成熟漸漸長大漸漸變得善于偽裝變得愛慕虛榮,漸漸失去了當年的單純與稚嫩,但我們卻還依舊笑著說:我沒變,是這個社會變了是這個世界變了。
當這個社會上出現一個如屈原一般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時,我們只會說他是怪物因為他和我們不同因為他和我們所理解的不同因為他無法適應這社會。
可我們不知道他也正笑話著我們的愚昧無知。
我們自己才是那舞臺上矯情的小丑啊。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