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曰:昔徐偃王行義而滅,魯哀公好儒而削。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故君子篤仁以行,然必筑城以自守,設械以自備,為不仁者之害己也。是以古者搜狝振旅而數軍實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難。故兵革者國之用,城壘者國之固也;而欲罷之,是去表見里,示匈奴心腹也。匈奴輕舉潛進,以襲空虛,是猶不介而當矢石之蹊,禍必不振。此邊境之所懼,而有司之所憂也。
文學曰:往者通關梁,交有無,自單于以下,皆親漢內附,往來長城之下。其后王恢誤謀馬邑,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禍紛拿而不解,兵連而不息,邊民不解甲弛弩,行數十年,介胄而耕耘,耰而候望,燧燔烽舉,丁壯弧弦而出斗,老者超越而入葆。言之足以流涕寒心,則仁者不忍也。《詩》
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未聞善往而有惡來者。故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故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大夫曰:自春秋諸夏之君會聚相結,三會之后,乖離相疑,伐戰不止;六國從親,冠帶相接,然未嘗有堅約。況禽獸之國乎!《春秋》存君在楚,誥鼬之會書公,紿夷狄也。匈奴數和親,而常先犯約,貪侵盜驅,長詐謀之國也。反復無信,百約百叛,若朱、象之不移,商均之不化。而欲信其用兵之備,親之以德,亦難矣。
文學曰:王者中立而聽乎天下,德施方外,絕國殊俗,臻于闕庭。鳳皇在列樹,麒麟在郊藪,群生庶物,莫不被澤。非足行而仁辦之也,推其仁恩而皇之,誠也。范蠡出于越,由余長于胡,皆為霸王賢佐。故政有不從之教,而世無不可化之民。《詩》云:“酌彼行潦,挹彼注茲。”故公劉處戎、狄,戎、狄化之。太王去豳,豳民隨之。周公修德,而越裳氏來。其從善如影響。
為政務以德親近,何憂于彼之不改?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