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心許“道”
讀《道德經》筆記(24)(原創)
注:本范本《老子注釋》系復旦大學哲學系《老子注釋》組注
今起又參照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踮起腳跟遠望是不能長久站立和平穩的;邁開大步前行違背走路前進的規律;自我表現是不明智的做法;強調自己的正確,反而不能夠顯明自己;自我夸耀,反而不能獲得成功;驕傲自大,反而不能夠長進。如果用道的標準衡量,那就是多余的食物,多余的贅肉。物和人皆憎惡,所以,掌握道的人不會這樣做的。
心得筆記:
一, 老子對“六者”的否定態度
這一章里老子連用了六個否定詞“不”和“無”,否定了“六者”的行為結局。
“企者”是一個踮起腳跟遠望者的形象,遠望是每個人的人生追求,沒有錯。但是,踮起腳跟的遠望的方法,其結果就是無法長久地平穩站立,所以“不立”
“跨者”的形象更夸張,為了能夠快速前進,他做出邁開大步超越障礙物的姿態前行,這種做法違背了兩足動物的人類走路前進的規律,所以“不行”?!捌笳摺焙汀翱缯摺保抢献佑眯蜗蟮姆椒?,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進而來展現汲汲進取者的錯誤做法,為我們剖析出一個可笑的愚者形象。
“自見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皆是通過自我表現,自我肯定,自我夸耀,自我驕傲自大,來得到自我的張揚,進而博取社會及圈內人群的認可。老子連用“不明,不彰,無功,不長”予以了否定。
那么老子為什么要對這“六者”持否定態度呢?
老子從兩種角度提出了兩種看法。
其一,老子說:“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
也就是說以道的標準來看,這“六者”的做法好比多余的食物,多余的贅肉。正所謂古人所言:“飲食有余則病,四體有贅則累”。
其二,老子說“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從社會自然的角度來看,它物與人都討厭這種做法,所以掌握道的人也不會守此。
如此說來,為什么“道”和社會自然都不能接納這“六者”的做法呢?
二,“道”的體系里自有一套對人的認可,接納和選拔的標準
“道”的體系里自有一套對人的認可,接納和選拔的標準。這套標準在形而之上,它是“道”,在形而之下,它以具體的時代,社會環境,行業領域……的認可標準體現。
一個人雖是一個個體,但他亦是一個社會人。他的生存與個人價值小到家庭的認可與實現,大到時代的認可與實現。而這一認可與實現的完成,絕不是靠個人的“六者”(企者、跨者、自見者……)之態完成的,而是依靠他所生活的時代,社會環境,行業領域等來完成的。
比如漢武帝時代的公孫弘,司馬遷曾說:“公孫弘行義雖脩,然亦遇時。”
漢武帝不拘一格,不問出身,多次下詔要求郡國舉薦賢良文學之士。如果沒有漢武帝制定的這個時代的人才認可和選拔標準,公孫弘六十歲,八十歲是不可能被漢家天下所認可和重用的。漢武帝窮兵黷武,武力征服之道,使民心動蕩,各種矛盾交織,正需要一個能唱“和”字歌的政局,故而象公孫弘,董仲舒這樣人得到了重用。
一個小家庭亦是如此,除了家庭角色對家庭成員的認可標準外,還會有責任擔當和貢獻大小的認可標準。誰對家庭的奉獻越大,誰就會真正為大家所敬重和擁戴。
同時,家庭的需要,也會促成相應的人才產生。貧窮的家庭,需要的是帶領家庭脫貧致富的家庭成員。企業家需要的是二代在一代基礎上的家族傳承和持續發展的家庭成員……
在一個行業里亦是如此,要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或者是優秀者,或者是合格者,不是靠你自己充當企者、跨者、自見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這“六者”,來得到行業的認可和價值體現。而是你符合不符合行業對人才的需要和認定標準
就拿一個機器維修技師來說,要對在一定工作區域內運轉的所有機器設備,進行一般性的維護和護理。他必須在知識和技能上受過一定職業范圍內的教育和培訓,
具備一個持久性的工作才能,因工作的合格和人緣的隨和……方可得到機械維修行業的選拔和認可。
時勢造英雄。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才能,必須和客觀(時代,社會環境,行業領域)的需求與人才的選拔標準契合一致,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體現出個體的人生價值和風采。
企者、跨者、自見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這“六者”的做法,確實不合乎“道”的應用。孔雀開屏是為了求偶,而這“六者”的表現,仿佛孔雀開屏,卻不能得到孔雀開屏的效果,適得其反令人厭棄--老子說這是“馀食贅形”!
三, 個人修養與人格魅力
企者、跨者、自見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這“六者”的做法,亦不合乎個人修養的文化要求和范圍。
中國文化里儒釋道三家,都講究修身養性。
儒家的理念里,修,齊,治,平。道家的理念里,性命雙修。佛家的理念里,戒定慧……禪宗則直接證取涅槃妙心,了脫生死。
錢穆說:“中國學術分兩綱,一為心性修養之學,另一則為治平實踐之學”。
修身,修養身心,遠離浮夸邪僻!自然就不會成為企者、跨者、自見者、自是者等“六者”,而就不會成為世人所討厭的人。
只是筆者認同修身之道的同時,有點愚議,以為中國修身文化,以“圣賢”取法,以“君子”高標,意即以修行“內圣”為人生最高境界--
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難以成為“圣賢”,不能成為“君子”的;因此,也不能墜落在禽獸或小人的行列里!所以,中國還需要一種大眾修身文化,雖不得為君子圣賢,卻需要做好一個“中人”的文化!
否則,庸眾駑散聚合一起打家劫舍,造反革命,到處毀滅性的的破壞……
亦或也有修養圣人仁義而不得法者,正如宋襄公一類,不知大敵當前,生死存亡之際,還不肯用兵法半渡來擊退敵人……
人除了個人修養外,每個人活在世間都會留下自己的個體風貌。
人是需要要適應環境,適應社會來生存的。每天都要面對各種人際關系,處理各種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復雜的人事,展現出自己的性格、氣質、能力,和道德品質的特質,這就是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長期在各種人際事物中歷練和沉淀所顯現的,亦不是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而表現出來的。
歷史上有許多富于人格魅力的人。東方朔獨特的人格魅力,不僅讓他成為了漢武大帝的寵臣,弄臣,也成就了他傳奇人生的歷史風采。
乙未年仲夏梅已香寫于學易齋
作者:筆名梅已香,號文溪君
注釋:
?、倨?,造字本義:為了遠望而踮起腳跟。立,造字本義:站在地上。
?、诳?,造字本義:邁開大步越過障礙物。行,(hang)造字本義縱橫暢通的十字路口。(xing)引申義:走,前進。
?、凼?,正確的。彰,造字本義,彩色紋案鮮艷奪目,此處引申為明顯突出。
?、芤?,造字本義,睜著眼睛看。《説文解字》:見,視也。
?、莘?,動詞,夸耀己功。矜,持矛而立,自高自大的樣子。
⑥余食,剩飯。贅,造字本義:帶著沉重的貝殼出游。引申義多余的,有負擔的。
⑦惡,造字本義,反感,無法接受。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