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書
文春風楊柳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知識從哪里來?知識來自于自己的實踐和別人的經驗。個人的實踐總是有限的,因此一個人的知識更多的是來源于別人。
書本就是別人經驗、知識、技術和科學的“倉庫”,讀書是取得別人經驗的重要方法。正如古人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開卷有益,一字千金”。“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怎樣讀書,卻是一門學問。我們有很多人,看了很多的書,可是當你問他書中具體情節和相關內容時,卻一問三不知。這就很可惜,既浪費了精力,又糟蹋了時間。
積我幾十年的經驗,覺得讀書有三種基本方式,即通讀、精(細)讀和解讀。也可以稱把書讀通,把書讀透,把書讀薄,把書讀厚。
通讀就是瀏覽,把書讀通。就是對書本里的知識基本了解和學習,不要求全面、系統和完整,而是重點了解和掌握它的一些關鍵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注重的是量,而不是質。這樣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閱讀大量的書,可以博覽群書,可以擴大知識面和積累知識量。
可以說這是讀書的初級階段,也是讀書的初級形式。
精(細)讀,就是把書讀透,把書讀薄。認真仔細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弄懂書中的含義和本質的東西,哪怕一個生字,一個生詞,一句深奧的話都要弄明白。精讀的目的就是要全面、系統、完整、準確地把握書中的知識。正如高明戰略戰術,傷十指不如斷一指。粗讀十本,不如精讀一本。
讀書還有一種讀法,就是把書讀薄。本來一本書的厚薄是作者決定的,但又是讀者決定的,因為讀者可以把書讀薄,也可以把書讀厚。
所謂讀薄,就讀者而言,一本書灑灑洋洋幾萬幾十萬字,不可能句句晶珠,章章玉葉,不是每篇都給你啟發。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對你有用,并不是所有的觀點都需要你接受。其精華對讀者有啟發有影響的往往就那么幾句話。只要你有心抓住關鍵,抓要害,把握核心掌握要領,一本書就會很薄。
把書讀薄,就是要善于取舍,直奔主題,舍棄那些鋪墊。比如讀《西游記》,因為《西游記》里有很多重復敘述,閱讀時,對那些重復敘述就可以簡略閱讀。
從某種角度看,這是讀書的第二階段,是在求知。他更注重的是質量,因而也就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解讀就是研究、剖解、更深入的掌握書中知識,這是讀書的最高階段,他不僅要全面系統學習知識,更要弄懂更多的為什么,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他要求是全面把握書中的精髓和實質,而且要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問、有所解。因此也可以稱為把書讀厚。可以說這是求知的飛躍,也是讀書的最高形式。也可以說是把書讀厚.
所謂把書讀厚,就是要品味含義,用心去追根求源,要旁征博引書中要點、關鍵和核心。
把書讀厚就是要帶著疑問去讀,帶著為什么去讀,帶假設去讀,這樣在讀一本書的同時,就要連續讀幾本相關聯的書或者資料,這就是讀厚。比如《道德經》雖然只有3千字,但是你要讀懂讀透,往往需要查閱幾萬字,甚至幾十萬字的資料。
把書讀厚,就是不放棄一個生字,一個生詞,一個術語,一個典故;而是要讀出精髓,讀出內在聯系,讀出每個環節,每個細節,每個人物,每個環境等特點、區別、意義來。
把書讀厚,就是讀出作者創作的用意,作者寫作的目的,作者的寫作方法來。
如果說通讀是學習,那么精讀就是求知,解讀就是研究了。
如果說通讀是重數量,那么精讀就是重質量,解讀就是質的飛躍。
如果說通讀可以選擇大眾化作品,那么精讀就應該是精品,應該是名著,解讀就應該是精中之精。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限,求知的欲望是無限。面對有限的精力和無限的知識,怎么辦?那只能選擇精品來讀,選擇自己最需要的知識來學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管怎么樣讀書,都離不開“勤”和“苦”。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