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寫之前,我想請你聽一下我的故事,一個關于有著夢想卻因此痛苦的——一個活在這個浮躁社會想保持清醒有時卻又不得不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活著的人的自述。
是的,我叫王子泓,和正在看的你們一樣——即使我知道可能會寥寥無幾,但我覺得喜歡我、喜歡這本書的人會和我一樣,有著一個所謂叛逆的心里,有著一顆好奇的心。
此刻的我正在聽一首非常舒緩的歌曲,是姜育恒的《多年以后》。
我在想,多年以后的我會是什么樣?成為自己想象中的那個樣子?亦或是泯然與眾人。
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僅僅是多年以前的我和現在的自己大不相同。
那時我擁有一個優異的成績,雖然沒錢但很快樂的童年,那時的我擁有著所有現在的我最向往的生活。
我們春天挖野菜、刨藥材;夏天上山翻蝎子走到很遠之外的人家去賣,然后回來買一根一毛錢的冰棍開心半天;我們秋天逮螞蚱然后拿到家央求母親炸給我們吃;我們冬天去砍柴,回到家用凍得通紅的小手開始吃凍梨……
我又想到了初中剛被父母狠心送到私立去的那天,年僅13歲的我在坐到教室里后咬牙不讓眼淚流出來,直到母親在門口哭著對我道別,讓我好好學習……
每次搭車去上學,母親在后面不停地“好好學習”呼喚竟成為此時的我腦海中一幅定格的畫面。
那時發誓要出人頭地讓父母開心的愿望大概早就被他們遺忘了罷。
高中不停地被請家長,導致要強的他們一次次地崩潰,直到一紙勸退協議。
接觸文字,到網絡編輯,再到雜志主編;獲得小獎項,到在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典禮;反感教師,到現在的成為教師……
一切都好像冥冥中早就有了定數一般,似乎只有這樣,生活才能變得有意思起來。
人生就是一個大大的玩笑話,而我們,一直在試圖為這個玩笑找淚點,想以此證明這并不是一個笑話。
數年來的多種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經歷告訴了我,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么善惡之分,當然更加沒有好壞。
它所擁有的,只不過是同樣在活著的你我,讓你我迷失,彼此互相可笑地追逐、打鬧,放聲大笑和痛哭流涕。
我覺得世人都是可憐的,我們都在贖罪,只不過有的人一直在贖罪,所以就及早地奔向了天堂;而有的人卻罪惡深重,以至于一輩子并不能贖完,所以不停地重新為人。
這本小說或許只是一個故事,也可能就是你的影子。
那么,請允許我講述接下來的故事。
前年寫的前言奉上。
也談活著
——新作《也在活著》前言
本來這實在是一件不應該的事情,竟然先把前言寫出來了。
在這個故事剛剛在我的腦海里有一點形狀的時候我便為此而高興不已,大概是一年了吧,這種興奮感第一次來到了我身邊寵幸我。
剛取好名字的時候云三月問我,余華寫《活著》,咱們寫《也在活著》,說完調侃地笑一下。
我想是沒有人敢說自己就真正地已經完全透徹地將命運里的這些東西說透了的吧。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或者說在很短的時間之前,我還曾一度認為人活著就是要為了及時享樂,要仔細地、數著手指頭這樣有限的生命時間,要最大程度地使自己快樂以對得起自己來這世上一遭。
錢鐘書說如果人生是一部大書的話,那我們這一大半作家都只是書評人,書還沒翻幾頁議論早已發了一大堆,我料想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有點自嘲心里的,但我一直認為一個書評人畢竟算是一個合格的文人,我認為文人是應該要有記史之責的,這應該是尤其一個作家的最大使命,我們責無旁貸。
比如錢鐘書、比如魯迅、余華,比如嚴歌苓。
那我覺得作為一個自認為書評人的我是有必要闡述一下我所理解中的“活著”的。
在我的家鄉那里有一座礦,在那個工人掙錢多的年代里人們紛紛都跑到那里去打工,在那里或許偶爾還可以拿到一些實用的東西以貼補家用,人們過的都很快樂,因為他們的工資甚至要比當時的普通知識分子高很多倍。
可是忽然有一天,在那里打工的人有人患上了一種病,一種十分恐怖的不治之癥——心肺——由于長時間的吸入小石子致使那些小石頭粘在了心臟上,這些東西以后絕對無法被清理掉。是的,它們還會損壞心臟,從而加劇死亡,因此而早夭的人并不在少數,人們開始害怕,趕緊停止工作轉行……
直到后來的某一天,大概是這件事驚動了政府,政府出面的時候那些人才忽然明白原來自己得的這身病的主要原因是那座礦,而礦山老板對此是必須要負責的,他們開始有些興奮,連日來的恐懼也被驅散了不少,慶幸自己這一身疾病也總算沒有白得。
沒錯,由于得的屬于絕癥,那些人都得到了一大筆的錢,多到他們做夢也不敢想——二三十萬,是的,也只有二、三十萬而已……
后來,我想你們都已經猜到了,后來我們本地的人像瘋了一樣想擠進那里上班,想要得到這種絕癥,一切,只源于那筆普通農民或許窮盡一生都不能賺到的錢。
我認識很多得心肺病的人,有一次我問他:“在那里上班大概多長時間就會得上這種病?”他說,幸運的話可能幾個月就得……——他用的是“幸運”這個用在這里顯得很怪異的詞,他只有30多歲。
我見過很多因為這種病而死的人,他們大多四五十歲,他們用三十萬的價格賣掉了自己三十年的壽命,性命這東西在他們這里竟然變得如此廉價,可是,聰明的你,你告訴我,不然的話,他們又能怎樣呢?
我常想,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我想我已經明白了,活著的目的原來真的只是為了死亡。
我知道就憑我的這一句話可能就會讓很多自喻為清高的人們驚詫,轉而對我大批特批,但請你告訴我,它錯在了哪里?
那些得心肺病的人將所有錢都小心翼翼地保存了起來,他們不敢動這些錢,并沒有因為得知自己壽命不長就揮霍,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還有后代,他們要將這些錢留給他們的后人,他們唯一的追求就只剩下了死亡,因為從那之后,他們的身體就已經不再允許他們到任何一個地方打工了。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突然告訴我說他要去煤礦打工了,我大喊為什么。他狠狠地吸了一口煙然后沉默良久方笑說,那里工資高啊,我打算在那里工作十年,然后出來就找一份輕松的工作過下半輩子了……
我勸他不要去那里,因為眾所周知挖煤本身就對身體損害極大,況且我國因為挖煤而變成煤的事情數見不鮮。
我對他說了我的顧慮,他大笑,反問我,那不然我去干什么呢?沒錢,活著還不是不如死了?
我說你掙錢沒機會花,他又反問我那怎么了?
是啊,那怎么了?
在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是在為自己而生存呢?
我們經歷過那么多的目標那么多的追求,但其實追究起來我們生下來的目的就是死亡,死后的榮辱雖然很重要但那些也只能被后人評論,竟與我們全然沒有任何關系了。
就像每次車禍后我們先責問的都是賠錢多少;就像當有一個人患上了某個需要很大開銷的病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第一想法總是“直接死掉多好!”;就像那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拼命打工寧可不吃不喝甚至生病都舍不得買藥也要按時寄錢給自己的兒女……
佛說:一切皆平等。
是的,一切皆平等,一切終將消逝。喧囂過后終將歸為平靜,所以喧囂的意義就是為了平靜。
或許這本書和《活著》的“活著”沒有一點關系,但那沒關系,因為畢竟不管我寫什么,都是和“活著”息息相關的。
也可能你們會覺得它有些枯燥無味,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重復的乏味過程。
但我還是希望能夠有哪怕那么寥寥幾個讀者能夠明白我的意思的。
《百年孤獨》說人們自己的苦楚就夠自己悲痛的了,憑什么還要去為別人的傷心事掉眼淚。故事里的主人公只是一個在平凡不過的人,內容或許也就只是她的經歷縮影。
我們人類往往最看不清的人卻是我們自己,于是我們需要不停地去向別人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試圖了解自己。
世界上所有的作品里都無外乎擁有著很多人的影子,電影和小說尤其如此。
其實活著是為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為你是在以一種什么方式活著;
重要的是你們是不是也在這樣活著,重要的是,你們在什么作品中有沒有曾經看到過那個似曾相識的影子,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誒,我是不是就是在這樣活著。”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