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佩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兒子偉祺晚飯后出的門,說是去同學家拿一本書,現在快九點也不見蹤影,老公旭堯在單位加班。
房間里靜悄悄的,聽得見墻上時鐘“滴答、滴答”急促跳動的聲音,向佩忍不住一遍遍地抬起頭注視墻上的時鐘,當指針正好指向九點的時候,她再也按捺不住,匆匆走出了家門。
華燈滿街的夜景,燈光、月光、星光交映的夜空下,霓虹閃爍,夜色迷離,正如向佩此刻迷惑不定的心情。向佩在疏影橫斜的樹底下踽踽獨行,想到兒子,她既欣慰又擔心。
偉祺今年十七歲,在市十二中念高中一年級。從小學到高中,兒子學習成績一直處在班級十名以內。這個學期,偉祺毛遂自薦,如愿以償地當上了副班長,期中考試又得了班里第一名。但這段時間,向佩隱隱約約地預感到兒子有點不對勁。以前吃晚飯的時候,兒子很健談,習慣于把學校的事兒在飯桌上一五一十地端個夠。這幾天他捧起飯碗,低著頭,一聲不吭只顧咀嚼,即使向佩偶爾問起學校里的事,他也不愿多搭理,常常是當媽的問幾句,兒子心不在焉地答一句。吃好晚飯,碗筷一撂,撒腿就往自己房間跑,進了房間又順手把房門拽上了。
向佩漫無目標地走在馬路上,行人不多,對面走來一對少男少女,女孩子上身穿著一件淡藍色的羊毛短裝,下身佩著一條黃色的短裙,在閃爍的燈光照射下,少女的這身衣服顯得特別搶眼。當向佩的目光從女孩的身上移向她身旁那個男孩子的時候,就在這剎那間她目瞪口呆了。“偉……祺……”女孩旁邊的竟是自己的兒子,向佩忍不住喊出了聲,幸虧那“祺”字只是堵在自己的喉嚨口沒有出聲,因此并沒有驚動走來的一對人兒。
向佩全身的血液仿佛凝固,腦子里一片空白,她僵愣在那里。之前的種種跡象仿佛都對上號了,難怪兒子這段時間如此反常,原來是早戀了,這是向佩閃過的第一念頭。隨之而來第二念頭是:沖上去,把兒子拉回家好好地教訓一番。好在,她并沒有立即出手,理智告訴她這個時刻需要冷靜,萬萬不能冒然行事。偉祺是個性極強的孩子,十七歲這年齡還處在青少年的判逆期,如果與他搞僵,后果不堪設想。向佩六神無主,如履薄冰似地挪動著腳步,她躲藏在一棵大樹背后,懨懨地從口袋里掏出手機,用微微有些顫栗的手撥通了老公的電話,一聽到老公的聲音,就壓著嗓子噼哩啪啦地一陣埋怨:“兒子都在早戀了,我都急得要跳水了,你還有心思在單位加班啊!”
電話里,老公旭堯被老婆突如其來的一陣輕吼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愣愣地問:“老婆,發生什么事了?”
“我看到兒子跟一個女孩子在逛馬路,不知道怎么好了,你說,我要不要當面去戳穿他?”
“別別別,老婆,這樣的事需要冷靜。”
“那你說,我現在該怎么辦?”
“老婆,說實話我也一時拿不定主意。我只知道,當我們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就什么也別做。”
“我就知道你永遠是‘不為主義’,問你也是白搭。”向佩氣呼呼地掛了電話。
夜,深沉、寂靜,路燈下,向佩的影子被拉得長長的,她躊躇而行。月亮透過葉子的間隙偷偷地朝她張望,而她全然沒有往日里那份顧盼的心情。兒子他們早已沒了蹤影,她不清楚偉祺現在是否已經到家,更不知道自己等會兒如何面對兒子。是當面責問他,還是當作不知。想起了前些天在網上看到的一則新聞,一個初中女生跟一個比她高一年級的男生戀愛了,由于家長一時性急,跟女兒發生了爭執,導致女兒離家出走。那么,是不是明天到學校里向班主任了解一下情況呢?但是,班主任若是聽到了偉祺早戀會怎么看待他?會不會興師動眾地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呢?想到這里,向佩決定回去暫時不提及此事。
門虛開著一條縫,偉祺已經回來了,聽到向佩關門的的聲音,他在里屋喊了聲:“媽媽,你到哪里去了?”
“哦,兒子回來了?我到門口走了走?想去等等你呀!”
兒子“哦。”的一聲,就沒有聲息了,好像在一門心思地做作業了。
第二天吃晚飯的時候,向佩心事重重,偉祺卻喜形于色,跟前些天比起來像是換了個人似的。飯桌上,爸爸端上來一盤魚香炒肉絲,偉祺忍不住拿起筷子揀起一筷就往嘴里送,邊吃邊咋咋稱道:“哇,太美味了!爸,你燒的魚香炒肉絲是最拿手的。”往常若是看到兒子吃得這么津津有味,向佩別提有多高興了,今天看著兒子越是得意,她心里卻越是發愁。餐桌上的母子倆,一個是狼吞虎咽,回味無窮,一個是細吞慢咽,味同嚼蠟。就在兒子放下碗筷站起身轉身往房間里跑的當口,向佩再也忍不住了,她叫住了兒子:“偉祺,你昨天去哪兒了?回來怎么這么晚?”
“媽媽,我不是跟你說到同學家里去拿書嗎?”兒子的臉一下子緊張起來。
“那怎么回來得這么晚啊?”
“跟同學多聊了幾句唄!媽,你什么意思?難道你不相信我嗎?”兒子用反問的話在保護自己。旁邊兒子的爸不斷地朝老婆使眼色,右手在自己的肚子前使勁的擺動著,在示意她不要再追問下去了。向佩似乎也從兒子話里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火藥味,她只好強忍著心中的不快,把到已到嘴邊的話硬咽了下去,兒子趁機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接下來的幾天里,偉祺恢復了以往在飯桌的喋喋不休,又變得開朗和毫無拘束。有幾天他放學回家,人未進門,向佩已經聽到樓梯口兒子哼著歌的聲音,吃飯的時候,話也特別地多,向佩看著兒子歡快的模樣,心里是憂喜參半。
周日下午,向佩抽空到去了一趟新華書店。人到中年的她平時喜歡看書,她感到,社會在進步,觀念在更新,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想當然地用傳統的觀念來處理生活中遇見的事情,知識就是力量,無助的時候,她只能求救于書本知識。她相信,讀書,可以增加知識;讀書,可以增加閱歷,讀書,可以改變觀念。年輕時在單位里做管理,她不懂管理上的技巧,便去書店尋覓相關管理方面的書籍,對照著書本她活學活用,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現在,她要去尋找有關家庭教育的相關書籍,找如何處理中學生早戀問題的方法,
在新華書店,向佩找到了一本書——《溝通,面對面——好孩子是這樣教育出來的》,書中說到了教育孩子既不能包辦,也不能放任,既不能溺愛,更不能粗暴;孩子最需要的是贊美和鼓勵,而這一切都要通過溝通來解決。另外還有一本書——《與中學生溝通技巧》,書中講到如何與中學生溝通早戀的問題,對孩子的早戀現象,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講究談話的藝術,應該采取尊重、寬容、平等的方式,對待早戀的孩子,不能不管,但不能亂管,尤其不能公開管。
似乎,向佩在書中已經得到了啟發,找到作為母親的自信。那天晚上,向佩試著與偉祺交談起有關中學生早戀的事,當然,她并不是直截了當地說,而是以一種贊美的口吻作為開場白:“偉祺,你是班里的副班長,又是成績名列前茅的優秀生,同學們是不是很羨慕你啊!”
“那當然,媽媽,你不知道我在班里人緣有多好!”兒子洋洋得意地說。
“兒子真了不起,那有沒有女同學主動來討好你的?你媽我以前讀書時,對班里成績好的男生心里是暗暗喜歡的。”向佩故意把話扯到她要說的話題上去。
“當然有啊!媽,你那可叫暗戀了,現在的女孩子可要比你那個時候更開放了呢。”
“哈哈,我那個時候見識少,觀念老,哪有現在的女孩子時尚呀!所以,媽媽可要提醒你一下,別被漂亮的女孩子迷惑得影響學習呵!媽倒是想問問你,你們班里有沒有‘早戀’現象?”
偉祺不以為然,一本正經地開導起媽媽來:“媽,你太OUT了,早戀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你到網上百度一下,什么叫戀愛?兩個人之間基于一定條件建立起關系才叫戀愛。我們中學生哪里有建立關系的,也沒有那個條件呀!沒有表白的愛情,不叫戀愛,最多也只是愛慕,或者是稱之為暗戀。”兒子偉祺滔滔不絕,又似乎是句句在理,說得向佩啞口無言,臉紅一陣白一陣,她想起了那天晚上的事,真想問問兒子,旁邊與他一起走的女孩子是誰?但話到嘴邊還是咽了回去。向佩心里在笑自己,是不是有點自尋煩惱呢?也許只是路上碰到的同學?也許……
我應該相信偉祺,如果他愿意告訴我,由自己主動說出來,比我逼著他說更好。如果他不愿意說,我更應該給他一個自由的空間。這么一想,向佩心放寬了。于是,她深情對偉祺說:“兒子,你要記住,在你人生道路上,爸爸媽媽永遠是你的好朋友。如果你遇到困難,爸爸媽媽永遠是你的守護神;如果你遇到不開心的事,爸爸媽媽永遠是你的傾聽者;一旦你快樂了,爸爸媽媽愿意分享你的快樂。”
媽媽的一番話,使偉祺陷入沉思。班里確實有個女同學喜歡他,她就是座位后排的那個凌蝶。半個月前的一天,凌蝶偷偷地遞給偉祺一張折疊得方方正正的小紙,偉祺攤開紙,上面寫著“你是我心中的偶像,我喜歡你!”就在那一瞬間,偉祺簡直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他默不作聲地將紙條塞進口袋里,并沒有絲毫的表露。這個凌蝶在班里學習成績處于中等,平時比較活躍,同學們在背地里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說她太張揚,有的說她很可愛。偉祺是個十分理智的好學生,對班里的女同學從來沒有太多的留意。平時,要說他對凌蝶的印象倒也不壞,但他謹記父母的殷切期望和老師的諄諄教導,十明清楚自己目前的處境,當前的頭等大事是如何面對高考,除了學習,其它的事他不想分心。自從收到紙條后,上課的時間,他仿佛感到背后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似的,所以,那些天里他心里總是七上八下的,神情也有點恍恍惚惚的。
那天晚上偉祺到同學家里去,回來的路上巧遇凌蝶,是她主動跟他打的招呼,她要到奶奶家去,正好跟偉祺家是同一個方向。于是,他們邊走邊聊,他們聊到了學習,聊到了高考,偉祺順便對凌蝶談了自己的目標是考取一本大學,希望他們之間相互鼓勵,將來倆人考到同一城市,凌蝶很開心地答應著。聊著聊著,便到了偉祺家門口,他們就十分友好地互相告別了。
偉祺不愿意把什么事都跟媽媽講,尤其是這樣的事,怕媽媽擔心,怕她知道了找到班主任……這時,他仿佛感到自己很成熟似的,對媽媽說:“媽,你放心吧!我知道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迎接高考,我的目標是考取一本大學,其他的事兒,我自有分寸,你放心吧!”
聽了兒子偉祺這自信的話語,向佩感到兒子長大了,也成熟了,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她笑了,她笑得很開心,笑得很燦爛。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