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心許“道”
讀《道德經》筆記(21)(原創)
注:本范本《老子注釋》系復旦大學哲學系《老子注釋》組注
今起又參照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譯文:
大德的涵容,是由道來決定的。
道這個東西,恍惚中有“象”和“物”。窈冥之中有“精”,
而這“精”是真實存在的,這其中是可以信驗感應的----這就是“信”。
從古到今,道的名字是不會消失的,以道來了解世間眾生。那么,我如何了解眾生相呢?就是依據上述所言。
心得筆記:
一, 大德的涵容,是由道來決定的。
“道無德不載,德無道不立”。
“道”乃宇宙萬物的本源,是承載一切的規律。
“德”是昭示“道”的心行。
居何“道”,行何“德”!
也就是德的涵容和表現行為形態,是由道來決定的。
第一,要立“大德”需遵“大道”!
當年管仲治理齊國,就是遵循“大道”,而立就“大德”的。因而才能有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尊其為仲父。管仲自己也成為“華夏第一相”,孔子稱贊他: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發,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p>
管仲在治理齊國其間,所奉行的改革,無論是從經濟上的、從行政上的、還是從兵制上的,以及對外外交政治主張都依從了“寬以從政,惠以愛民”的“大道”。立足“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國策,因而推行了各項改革。因惠及造福于萬民,所以興國于遠疆。
然而,要立“大德”這個過程是不容易的!
管仲自身就受到歷史的小議!
比如,管仲與鮑叔牙做生意,總以母需供養為由,總是自己獲利多多;當兵逃跑不執守軍命,不像一個軍人嗎?不能為公子糾死忠,做了二臣了嘛!
于是有人言說管仲是否“小德”不足?管仲還頗有些“卑弱自持”!哪里像個大丈夫!
豈不知---
老子說過:“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老子還說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這正如堯。因其子丹朱不肖,天下蒼生為要!更要依循“圣賢治國”的大道,就只能“棄子舉舜”了!
歷史可以為丹朱找出三個結局,但無人會指責堯的“棄子”,因為此“棄子”之行保全了“大德”的建立,保證了“大道”的運行。
第二,管仲當年所奉行的,正是是黃老之道的治國理念------“秉本執要,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的道家思想。
“秉本執要”------
在管仲的政治思想里“本”就是民,對內愛民富民,富民富國,富國強兵?!耙本褪亲鹜跞烈模瑢ν庵芡跏胰耘f是正統,而山戎,楚等才為四夷。
“清虛自守”------
管仲有言:“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管仲立足開發本國的經濟以致富,這是“自守”之策。無論是“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還是“相地而衰征”,包括“九府圜法”等舉措都是依據自守致富的原則而來的?!扒逄摗眲t一是不以稱霸劫掠占有他國財富為目的。二是教民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來自正其心。三是自力以自足,自足方能自守,方能清虛,而清虛方能自守而無外求!
至于“卑弱以自持”------
更是體現了道家的“守其雌”,“守其黑”,“守柔曰強”等思想精華!這位建大德大業的管仲,不管是未輔佐桓公之前,還是輔佐桓公之后,從來都沒有以一個“強人”的面目,或者“金剛怒目式”的姿態,亦或大德高人的模樣出現過!
你看,在曹沫手持利劍脅迫齊桓公的這次會盟中。我們看到的是,管仲小心勸請桓公,以卑弱姿態答應曹沫歸還侵略魯國的汶陽田。這樣順勢而為就交好了鄰國——魯國。
在接納賢才寧戚之前,管仲請教了自己的愛妾婧,才解得《白水》一詩,得以為桓公又引進一個治國之才。
《白水》之詩:浩浩白水,儵儵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
詩以隱喻而美,更美的是那位叫婧的女子,其才學風貌讓人無限遐思,而隨侍管仲左右,和美親密相諧甚歡與管仲進退同一!實在令人羨慕。這里沒有見到管仲的大男子主義,或對婦女的蔑視,無禮!抑或也來一句“唯女子和小人難養”。我們看到的是管仲向自己的小妾謙和求教,薦賢引才的情景。
堂堂管仲沒有逞強自用自專,在“卑弱以自持”的同時,還能讓他人它物揚己之長。管仲不但善于討教應用婦女的才學,還更善于借用其它生物的能力。而不貢高自大,“小視”它物!
北征山戎期間,桓公之師被困在山嶺之中無水,管仲聽得公孫隰朋之言,依循螞蟻冬月生存之特性,于山嶺之陽掘得水泉,解了軍隊水困之患。
當桓公之師不慎被山戎誘入旱海迷谷之中時,管仲獻上老馬識途之策,讓羸弱的燕地老馬發揮了它們的智慧,把一支瀕臨死亡的軍隊帶出了險境!
不恃強不自專不自用,“卑弱以自持”!------
以相安無事退一步,來換取和魯國的和平。即和強楚結盟,又用貿易貨幣戰來削弱楚國。深知道家的“夫兵者不祥之器”,只在迫不得已,才遠征山戎,平定北方。恭恭敬敬朝揖周王室,曉得天地之中那時自己還不是大佬!這樣,才能立“大德”,興“大道”,才能完成“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完成一場改革是不容易的!吳起臨終借尸復仇,終不能免于一死;李斯雖然卒成帝業,卻難避族滅而三公歿。乃至王安石張居正,改革之后則生難歡死難安!在改革的風云里,幾人能全身而退,功業大成,不被改革的回頭浪席卷無蹤!滔天之淹暴卷海底!而管仲卻做到了功成名就!子嗣有繼,富貴長續!因為管仲知道“強梁者不得其死”,“卑弱自持”方為長久之道。
由此觀來,大德的涵容,是由道來決定的。
二,“道”在心性光明的有形境界和幽深無形的境界里所呈現出來的特質屬性。
這一段的內容,我以為應從“恍惚”兩字入手。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雖然文字的順序有前后變化,但是“恍惚”的意義在三次的應用中都是一致的。
“恍惚”的意思我認同南懷瑾的說法。
南師在《老子他說》中:
“其實,‘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単就字形,便可看出‘恍’是豎心旁加一個‘光’字;‘惚’是豎心字旁加一個‘忽’字,意謂心地光明,飄然自在,活活波波,根本不是顛三倒四,昏頭昏腦?!?/p>
這是佐證一。
佐證二,“窈兮冥兮”
“窈”的造字本義是洞穴狹小幽深,神秘莫測。《說文解字》說“窈”是深遠的意思。
“冥”本義地宮,陰宅?!墩f文解字》中是幽暗的意思。
我以為在“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崩?,“窈冥”也是一種境界,是指幽深無形神秘莫測的境界。
而相對于“恍惚”而言;
如果“恍惚”的境界里是----心性光明的有形境界。
那么“窈冥”就是一種幽深無形神秘莫測的境界。
如此,這段文字就不難理解了??梢赃@樣解釋說:
前提就是道這個東西,在心性光明的有形境界里,能顯現出形象乃至實物。在幽深無形的境界里,就是“精”----可以是精神意識,可以是我們的感官不能視、聞、觸等的虛無存在,亦有科學所說的暗物質!
而這“精”是真實存在的----得到今天科學的認可。
這其中是可以信驗感應的----這就是“信”。
“道”可以呈現在有形的境界里,以“象”和“物”顯現。
“道”可以呈現在無形的境界里,以“精”和“信”昭示于人!
我有時常想歷史為什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除了排除人為的真假外;歷史之道亦在有形無形之間隱沒……然而究竟可以尋覓到一些蹤跡!
正如這一章老子說的:
從古到今,道的名字是不會消失的,以此來了解萬物起始和世間眾生。那么,我們如何能了解萬物起始和世間眾生呢?就是依據上述所言的“道”。
倘若,管仲當年,也像程頤一樣,見了宋哲宗順手折了一根柳條,就上前馬上阻諫:“方春發生,不可無故摧折”!
那么齊桓公能一直支持改革乎?能不依小人弄臣之言罷了管仲乎?
管仲實在是洞悉人事人性??!陪著桓公玩,陪著桓公好色;桓公喜歡排場宮殿,管仲也修修宮與坫!君臣玩玩樂樂同出同入一起改革……,奸臣無處插手,弄臣無處嫌隙……如此這樣管仲雖遭受小議,卻行了“大道”,而立就“大德”從而造福于萬民,興國遠疆;揚名千古,自保無虞,萬世子孫!
道在有無之間,
圣人掌握了指點江山!
道在有無之間,
小民曉得了,
可掃方寸之間。
甲午年季冬梅已香寫于學易齋
作者:筆名梅已香,號文溪君
注釋:
?、倏祝?。容,涵容,表現。
?、诨秀?,南懷瑾《老子他說》中:指心性光明的境界。
?、巯?,形象,具象。
④窈,“窈”的造字本義是洞穴狹小幽深,神秘莫測?!墩f文解字》說“窈”是深遠的意思?!摆ぁ北玖x地宮,陰宅。《說文解字》中是幽暗的意思。
?、菥?,兩種解釋。一種最微小的原質,微小中的微小。第二種就是就是“精”----可以是精神意識,可以是我們的感官不能視、聞、觸等的虛無存在,亦有科學所說的暗物質!
⑥信,信驗,真實可信。
?、弑姼?,眾,萬物。甫通父,引申為始。南懷瑾以為眾甫也可做眾生解。
⑧以此,此即道,就憑借這個道。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