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自嘲吾若墻頭草,風吹即倒。對于很多問題的紛爭,我常一笑而過。
因我深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亦沉醉于百家爭鳴各抒己見之熱鬧繁華。
事實上
對“該不該抵制外來文化”“外來文化會不會對傳統文化造成沖擊”等問題的討論早已屢見不鮮。
爭辯雙方愈面紅耳赤,愈能彰顯人們對此問題的重視。
愈有爭議,愈能彰顯社會的自由與平等。
《毛詩序》有言“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古人尚能將個人情志盡訴于一紙之文
憑什么千百年之后的人類有口有心,不能擁有自己的自由?
然今夜注定無法淡然。
看到鋪天蓋地的新聞都在報道著一些高?!暗种剖フQ”的行為
而微博的熱門話題也是“禁止過圣誕節”。(是禁止過而非建議理智對待)
剛開始還以為是鬧劇一場,殊不知確有此事。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封校禁止學生過平安夜。
在校園內掛出標語:“爭做華夏優秀兒女,反對媚俗西方洋節”、“抵御西方文化擴張”。
并在平安夜,將全體學生組織到教室,集體觀看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宣傳片。
有網友爆料稱,“教室門口有老師把守,誰過圣誕就處分誰?!?/p>
此事經校方證實是真實的了。
我突然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昨晚高中校園內一片如臨大敵一般的森嚴戒備。
從教育局領導到校領導再到各年級級長,都在學校各處驅散晚修后熱鬧舉行活動的孩子們。
我手機里也收到了無數條這樣重復的信息:學校禁止一切活動。請班主任嚴密監視各班學生。
初時還以為是學校為孩子們的安全著想,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推諉之舉罷了。
現在看來竟是如此荒唐之舉——禁止圣誕!
想來從遙遠的大學這股“抵制洋節,發揚傳統文化”的“清正”之風
居然也刮到了偏遠小島之南的高中校園。
是多么強勁的風潮!
若說學生崇洋媚外過洋節是無意識之舉,那此次的“禁止圣誕”是否就是有意為之?
目的何在?
嗚呼哀哉!且不說中國自古有兼容并包思想
從《莊子·徐無鬼》的“圣人并包天地”到張居正的“其招徠并包,蓋亦有英雄之度”
再到教育學家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治學思想
無不都在彰顯是中華民族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
再論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當真抵制一些洋節就能發揚傳統文化了嗎?
平安夜堅持不吃蘋果就算得上優秀華夏兒女了嗎?
傳統文化精髓是深深根植在中華兒女的血脈當中的
吃個蘋果自然不會沖淡這樣的血液。
有學者認為中國人過圣誕節是對耶穌的盲目崇拜
也是無意中為“耶教”在中國的傳播與泛濫推波助瀾
為中國的“耶教化”營造了文化氛圍,做了“傳教士”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然平心而論,圣誕節在中國流傳中,早就融入了中國的特色。
這也就是為什么至始至終我都用“圣誕節”而不用“耶誕節”的原因了。
而外國人的“ChristmasEve”,也被國人翻譯成了“平安夜”
“蘋”和“平”諧音,這也就使得圣誕節帶著濃厚的中國范兒。
而平安夜贈送蘋果,也不外乎是祈求平安,帶著人們美好的祝愿。
我不知道這樣平常的美好祝愿,怎么就演化成了阻礙傳統文化傳承的罪魁禍首?
傳承傳統文化靠的是精髓力量的內涵與積蓄。
并不是端午節多吃一個粽子就能人人如屈原一般“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為國捐軀
也并不是在平安夜多吃一個蘋果就成了崇洋媚外的主兒。
BY楊樹君
2014-12-25圣誕節將逝之際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