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散文隨筆 > 散文 > 人生如棋(書號:2325)
人生如棋  文/春風楊柳

第一百三十二章     735年泗州的轉折

  宿遷這塊富饒而美麗的土地,南北朝期間,竟是南北爭奪的一塊肥肉,雙方曾經反復占領與爭奪。近200年爭奪戰,百姓受盡了欺凌蹂躪,原本美麗富饒的土地成為一片荒涼,餓蜉遍地的荒野。557年,北周取代西魏,577年,周武帝滅了北齊,統一了北方。579年北周設置了泗州,治所與宿豫同城。581年,北周相國楊堅稱帝,建立隋朝。589年,楊堅滅了南方的陳,結束了南北的對立,中國又一次統一(中國通史綱要)。

  分裂時代終于結束,泗州在戰亂中誕生,它飽經風霜,隨著時代進入隋唐。隋開皇九年(589年)至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泗州治宿豫縣,領臨淮、下邳、宿豫、徐城(今泗洪)、漣水(人文史綱)。

  從579年到735年,這156年是泗州的成長初期,它如同一個嬰兒,經過短暫的隋朝,進入了盛世大唐,成長為一個朝氣逢勃的青少年。

  隋初實行均田地,因戰亂離鄉背井,落荒外出的人們回來了,更有很多難民沖著這水足土肥遷徙而來。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來人,大多得到足夠的土地。泗州本是戰亂地帶,長期人員流動頻繁且量大,人們早已具有包容開放的心態,并且具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美德,相互幫助成為百姓應付戰亂的生存手段。勤勞的宿遷人與富饒的土地結合起來,只要社會太平,就不愁沒有糧食。在隋朝的20多年里,黃河給力,沒有泛濫,老天給力,風調雨順,淮河給力,繼續安流,境內水清河晏。這里阡陌縱橫,處處良田,除了生產小麥、豆子、谷子等,水稻也多了起來。東來西往,南北混居的人們,帶來了各自的生產技術和經驗,短短的數十年,這里成為五谷豐登的富饒地區,成為朝廷的糧倉。

  泗州不僅是產糧區,還是納稅大戶,成為隋朝重點稅源地。按均田制規定,一對夫婦每年要交3石糧食。男丁需服每年一個月(后改20天)的勞役,不服勞役可以以絹代勞,要調絹1匹(4丈,后改2丈)、調綿3兩、調麻布5丈、調麻3斤。

  隋煬帝期間,他做出了兩項對泗州影響巨大的決策,一是撤銷泗州州署,二是開鑿通濟渠(唐宋后稱汴渠、汴河)。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大業八年,今江蘇地區共置有7個郡,泗州改為下邳郡治宿豫縣,轄宿豫、徐城(今泗洪縣)、淮陽(今淮安市淮陰區)、下邳、良城(今屬邳州)等縣(人文史綱)。雖然泗州變為下邳郡,但對泗州的發展并沒有產生負面影響,這是因為郡治仍然在宿豫縣城,并且仍然是級別較高的行政機構,不久到了唐朝又恢復了泗州建制。

  開鑿通濟渠對泗州產生了巨大積極影響。當初北周設置泗州是基于加強對泗水漕運管理。中國不缺東西流向的河流,缺乏的是南北流向的河流。河流是古時主要的交通脈絡,更是商品集散通道。北周時,宿遷境內南北流向的河流主要是泗水、沂水和沭水,此外還有西北東南流向的河流濉水、汴水等。境內河流密布,水運發達。北周為加強泗水(古水名,發源于山東沂蒙山,流經徐州、宿遷、泗陽注入淮河)運道和南北漕運的管理,建城設治于宿豫縣(今泗陽縣鄭樓鄉古城村境內的廢黃河畔),因倚泗水而建,故稱“泗州”。當時的北周京城雖然在長安,但因為與南方分裂,并沒有加快南北貫通的緊迫感。到了隋煬帝時,全國早已統一,京城長安,“五方輻輳,重關四塞,水陸艱難”,運輸不便。關中地窄人稠,物產遠不夠京城消費。而南方物產豐富,資源雄厚,百姓生活富裕。如何將南方的物資財富運到京城,成為隋煬帝迫切的需要。于是隋煬帝擴建陪都,他下令征調200萬民夫擴建洛陽城,修建洛陽宮,開鑿護衛洛陽的深溝長河。同時下令征調10萬民夫開挖邗溝。征調100多萬民夫開挖通濟渠。

  通濟渠工程浩大,意義深遠,通濟渠北引黃河水到開封,再經睢陽、埇城(今宿州市)、虹縣(今安徽泗縣)、徐城(今泗洪境內)、臨淮,與淮河貫通,通過淮河與山陽瀆連接,進入長江。全長1000多公里,成為溝通黃河、淮河、長江的水上運輸大動脈。緊接著這條大動脈開始南北延伸,是黃河以北的永濟渠和長江以南的江南河。

  隋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征調200多萬民夫開鑿的永濟渠,引用沁水、淇水、衛河之水至蘆溝(今永定河),抵北方重鎮涿郡(今北京),全長1000多公里。

  大業六年,隋煬帝征調數十萬民夫開鑿江南運河,在歷代王朝開鑿的運河基礎上,疏浚加寬,自京口(今鎮江)向東,繞太湖向南,達余杭(今杭州),全長400多公里。

  通濟渠通過南北延伸,形成以洛陽為中心,貫穿今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和浙江五省,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長江五大水系的京杭大運河。它全長2500多公里。

  這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宏圖偉業,也是世界絕無僅有的偉大工程,更是造福于千秋萬代的利民事業,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大發展,民族大融通工程。無疑對泗州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通濟渠在隋大業元年(605年)三月二十一日動工,當年八月十五日,隋煬帝就從洛陽乘龍舟巡游江都。為了按期完工,100多萬民夫在171天里,死亡三分之二,這是用生命鋪就的血河淚河。

  遺憾的是這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善舉,卻建立在百姓難以承受基礎之上,通濟渠竟成為百姓死亡的通道。

  唐代詩人皮日休《汴河懷古》感慨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開鑿大運河,超越了社會承受的底線,隋王朝終于滅亡。

  隨后泗州經歷了隋唐交替發生過殘酷的戰爭摧殘。唐初的社會經濟衰敝凋殘,魏征曾經說過,從關中到沿海,“茫茫千里,灌莽極目,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這也是泗州等地真實寫照。有所作為的唐朝,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

  唐武德(618-626年)初復改郡為州,下邳郡改為泗州,領臨淮、漣水、下邳、宿豫、徐城(今泗洪)五縣(人文史綱)。德武七年(624年),朝廷頒布了均田令,泗州的百姓家家戶戶分到了土地。像隋朝初期繁榮的景象再次出現。宿遷人歷來吃苦耐勞,只要社會安定,有田地,就不愁沒有糧食。這里地多人少,一戶人家少者一二百畝,多者四五百畝,大戶人家的田地就更多了。這里水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幾乎種什么長什么,年年豐收。移民也越來越多,泗州的經濟實力再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唐太宗更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是踏著隋朝將士的尸體,揮舞著戰刀,從腥風血雨中走出來的皇帝,隋煬帝滅亡的教訓,歷歷在目,他總結隋朝滅亡的教訓,說,隋煬帝富有四海,驕奢淫逸,落個一朝而敗的下場,朕怎么能再驕奢淫逸呢?每想到隋煬帝,朕都受到震動,心里害怕啊,不能不警惕啊!他清醒地認識到: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喪郡矣!《荀子》的一句名言,被他反復引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貞觀年間(627-649年)唐太宗實行開荒優惠和受災減免賦役政策,三年一次,按人口變化授田,減少征調丁男賦役,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朝廷興修水利,頒布《水部式》,這是見于文獻記載的中國第一部水利法典。這對于河流密布,水系發達的泗州尤為得利。水清河暢,灌排自如,泗州再次風景如畫,生機盎然。貞觀之治讓泗州再次成為唐王朝的糧倉,錢袋子。

  到了唐玄宗時,唐朝開國120多年,李隆基繼承李世民的政策,“禁抑奢靡,鼓勵農耕”,“貞觀之治”之后的“開元之治”讓唐朝達到了鼎盛。泗州也隨著盛世而繁榮。

  唐襲隋制,設正倉按田畝和人口征收,義倉按糧食產量征收。正倉儲備給朝廷的皇糧,義倉儲備賑災和水利、道路等建設用糧。當時管轄泗州的河南道,兩倉的儲備糧,占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

  當年隋煬帝因為開鑿通濟渠既背了罵名,又亡了國,如今利在唐朝,沿著通濟渠(汴渠)、沿著泗水、汴水、濉水等河道,運糧船、運絹布船,一年四季,川流不息,連綿不絕。當時的運河有四段,唯通濟渠最繁忙,最重要,它成為長安、洛陽、開封的紐帶,成為唐王朝經濟命脈。

  據《新唐書》《資治通鑒》記載,唐初的江淮漕運每年不足20萬擔,到唐玄宗天寶年間,達400多萬擔。

  735年之前,中國歷史曾經出現三大盛世,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它標志著封建王朝發展頂峰。泗州有幸經歷了二大盛世,由于缺乏史料,我們無法復制當時的景象,但是我們可以從杜甫的《憶昔》一段,了解當時社會的情景: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可惜的是史書沒有對當時的泗州城給予詳細的記載。但可以想象它一定是一座繁華而美麗的城市。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泗州出現了一次重大轉折。它的治所向南遷徙了近100公里,由初治宿豫縣(今宿遷市東南舊黃河東北岸古城)遷徙臨淮縣,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治所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沒入洪澤湖。

  關于泗州遷徙的原因有多種,但基本說法有兩條,一是避災說,二是管理說。

  避災說認為,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宿豫縣城被黃河泛濫沖毀,駐宿豫縣的泗州治所和宿豫縣衙面臨向何處搬遷問題,宿豫縣衙和泗州州署卻做出了兩種不同的選擇。宿豫縣衙向北搬遷至原下相城址。泗州州署則向南搬遷臨淮縣城(其址今盱眙縣西北淮河西岸)。宿豫縣仍然屬于泗州管轄。開元二十五年,徐城縣治移臨淮縣。開元年間,泗州共有60個鄉。宿豫總體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境內內嶂山)71.2米。宿豫縣衙遷徙靠近嶂山,現在看來,宿豫縣衙的搬遷是完全正確的,他規避了水患。而泗州的知州明顯缺乏地理知識和防患意識。作為洪水走廊的宿豫,歷來威脅最大的是水患。將泗州遷徙至通濟渠的下游末端,處于最低處,無疑是走向萬劫不復之地。據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總理河道劉天和所測陵地與淮河水面高差,推算明代以前淮河岸邊地面高程是6.56米,而淮河水面高程應為4.39米,廢黃河口高程為4.5米。據1974年江蘇省泗洪縣水利局調查時,實測南城墻炮臺墻頂海拔高程在10.7米左右,可見當年泗州城的海拔極低。(今洪澤湖底平均海拔是10~11米)從735年至1680年近千年間,泗州水災水患不斷,曾經多次遭遇洪水圍城,雖然泗州百姓官衙多次抗洪救災,終于沒有逃脫厄運,1680年黃河奪汴入淮,泗州城遭沒頂之災。

  管理說認為,唐代的漕運量每年高達400多萬石。這些糧食大部分來自江淮及其以南地區,大多經運河,輾轉運往京師。因此,通濟渠成為最繁忙最重要的運輸通道,它一頭連著黃河,一頭連著淮河。全國六大古都有四大古都與他直接關聯,它直接影響西安、洛陽、開封、杭州的興衰。它是一條黃金水道,是時代的寵兒,是國泰君安的象征,因此加強對這條運河的管理就成為泗州州署的責任。因此它遷徙到通濟渠入淮河的汴口,便占據漕運要津,有利于管理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其理由也是顯而易見的。只是當時的知州萬萬沒有想到千年之后,這里會出現一個浩瀚洪澤湖,這座城市會葬身于洪澤湖底。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亚洲欧美久久久久9999|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不卡 |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 国产情侣久久久久aⅴ免费| 久久久久一本毛久久久| 蜜桃麻豆www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久久国内免费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浪潮|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版|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污污内射久久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9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午夜久久福利大片|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99蜜桃臀久久久欧美精品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