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
而我們用膠囊,來吸水。
——時間墓碑
一
公元2100年
“睡眠是無意義的。”
當約瑟夫手捧一粒銀亮色的藥丸站在諾貝爾醫學獎的領獎臺前發表慷慨陳詞,全球幾十億人同時在空氣、屏幕以及全息成像等各種介質前向約瑟夫致以注目,這是本屆諾獎乃至于之前幾十屆諾獎獲得者都未嘗擁有的待遇,在此之前,人類文明還鮮有如此這般的技術突破,能夠吸引那么多市井匹夫的關注。
“所以我們不需要睡眠,而只需要它。”約瑟夫抬起手肘,將掌中藥丸拍入口中,禮儀小姐自后臺窈窕而出適時遞上水杯。
“今晚看來是要失眠了。”
而臺下便掌聲雷動。
一粒睡眠膠囊能抵扣八小時的睡眠,服用之后,睡著之前的放松與睡醒之后的清醒兩相并存,睡眠帶給人的快感召之即來。當然這只是睡眠膠囊功效的一個小小添頭,真正令人心醉神迷的,是人類三分之一的人生里可以做一些比COS死人更為有趣的事情。
這真是一枚有趣的膠囊。
至少在它誕生之日起的半個世紀,的確是這樣子的。
二
公元2149年
人們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如今人類普遍在折壽。
人類的平均壽命大幅度縮短了將近二十年,而這顆星球上并沒有出現瘟疫,一支集結了全球頂級醫學專家的團隊介入調查,半年之后終于有所斬獲,而結果則令團隊所有人大驚失色:
原因出在睡眠膠囊上:它將睡眠的時間移交給了死神。
具體來說,當你服用了一枚睡眠膠囊,你便無須睡當天8個小時的覺,而與此同時,你的生命便縮短了8個小時;這個原理似乎被稱之為某種守恒定律,而團隊里一位叫張暮的中國科學家,則將此稱之為“天道”。
研究結果很快上報各國政府,各國政要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了一場規模浩大的會議,會議持續三天,而會議內容則對外界三緘其口。會后發生了兩件無足輕重的小事,它們在各大新聞報刊上都只占據了很小的版面:
1、各地制藥廠將擴大時間膠囊的生產車間,屆時產量將會是現在的三倍左右。
2、2149年12月31日晚11點15分,E大醫學院教授張暮死于車禍,享年45歲。
三
公元2150年
當張暮教授命喪于無故自燃的別克車內的一個小時后,一封電子郵件悄無聲息地送抵E大醫學院全體學生的校園郵箱。
自從團隊解散之后,張暮在自己的心臟里植入了一枚直徑3微米厚度0.3納米的小圓片兒,發射的微波牢牢鎖定遠郊一座灰色樓宇二層樓內的一只黑色匣子。一旦張暮的心臟停跳,小圓片兒便停止向E大網絡服務器發射微波,而隱藏在服務器內部的黑客軟件就會自動運行,然后將事關張暮生死的秘密公之于眾。
郵件簡短不足兩百字,簡單概括地揭示了睡眠膠囊的真相;并附帶一枚十五萬字的文檔,內容則是張暮所在團隊研究報告之總和。郵件一經送達,便在網絡世界引發核爆,以FACEBOOK、TWITTER為首的各大社交網絡轉發數量很快就以千萬計量,當各國網管出手干預早已為時已晚,此刻即便釜底抽薪斷電斷網,僅靠口耳相傳也能做到人盡皆知。各國政府喉舌聞風而動,官方辟謠文章層出不窮,不過這并不足以抵消人們的疑慮,因為即使是個智障也發現人的壽命越來越短了——
就拿住在西直門的阿三說吧,他就覺得這世道不大對勁兒:隔壁家的老譚,六十整的年紀,今兒去買菜,被一個小石子絆了一跟頭,突然就嗝屁了;再比如住對門的李嫂,才五十八呢,聽著京劇哼著曲兒,身子忽地一歪,眼睛一閉就再也睜不開了。這身邊的人是一個個死得早,老得快,才五六十歲的年紀模樣倒像八九十歲似的,要見個活過七十的老頭簡直比登天還難!
紙終究包不住火。
人們集體抵制睡眠膠囊,家中庫存不是棄若敝履便是付之一炬,人類歷史上似乎還從未出現過規模如此龐大的意見統一,而藥廠倉庫里的睡眠膠囊則堆積如山。一年里各國政要五次會首斯德哥爾摩,在2150年的年末終于出了一條聳人聽聞的消息:
各國子民必須無條件吞服免費的睡眠膠囊。
四
公元2151年
人的很多不幸,其實都有著十分幸福的背景。
比如說這個時代的每個角落都配備有由人工智能控制的機械設備,它們在房間或走廊灑掃除塵,在街頭及巷尾助人為樂,它們徹底解放了人們做家務活兒以及扶老奶奶的雙手,此裝置自誕生之日起從來都是人類的福音,但是如今卻演變成為悲劇的源頭——
倘若你不在晚10點之前服用睡眠膠囊,兩條機械臂便會從所有你想象得到以及想象不到的犄角旮旯里伸出,一條扒開你的嘴巴,另一條則將一枚膠囊強行塞入你的口中,金屬手掌五指合攏在你頸椎處斜斜劈下一掌,你不由自主地做出吞咽動作,而后一粒藥便就此滑入你的食道。
政府的理由相當充分且激動人心:誠然,睡眠膠囊并沒有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時間,但它并非意味著剝削生命,因為“睡眠是無意義的”——將睡眠時間交給死神,并不會使人們失去什么,相反,在這個因醫療技術飛速發展而使得人口極度老齡化的世界,通過時間膠囊縮減人類老化的周期,節省大量資源,提升時代更迭速率,無疑將成為全人類的福祉。
世界各地很快出現規模不一的**。人們在大街上游行示威,用碾碎的睡眠膠囊揉搓而成的膠囊球砸向各地制藥廠的大門,不過這些熱鬧的場面持續時間不算太長——
晚上10點,機械臂在喂這些倔強的**者們吃藥的過程中似乎出了一點兒不大不小的意外,那斜劈的一掌用力過猛,不小心就劈斷了他們的頸椎。
據說是全世界的數據中心在優化AI的時候都很不湊巧地調錯了參數,于是也可惜了那些忘記在10點鐘之前吃藥的人。
五
公元2200年
事實證明政府總是對的。
在煎熬的半個世紀里人們逐漸嘗到了時間膠囊真正的甜頭,在一度將約瑟夫貶為魔鬼之后人們再次將他奉為神明。當時間膠囊引爆了文明前所未有的加速,發展滯緩而遲鈍的人類文明便就此生如夏花——
舉兩個例子:王若實在他20歲的時候以一部長篇科幻《烏賊》獲得雨果獎,而倘若沒有睡眠膠囊縮短他的生命歷程,這本書要在十年之后才能問世;凱特教授于不惑之年成功研發“吃飯膠囊”,同理,若沒有時間膠囊,這項成果就將足足延時二十年之久。
吃飯膠囊是繼睡眠膠囊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發明,分早中晚三粒,一粒膠囊解決一頓飯的能量和營養。倘若吃飯膠囊的功效僅止于此,那它不過是一項早在二十一世紀就已誕生的藥物,而事實則是當時的人們鮮有服用,原因是它根本沒有任何口感可言——
而“口感”便是吃飯膠囊得以獨樹一幟的地方。
吃飯膠囊在提供全面營養物質的同時混合了全球美食的口感,膠囊內部粉末能夠釋放至少二十種美食的味道先后刺激味蕾,這一切足以使你感覺自己享受了一頓豐盛之極的大餐。
總之,人們連吃飯也省了。
但是吃飯膠囊和睡眠膠囊存在同樣的問題:你省略的時間等同于你縮減的壽數。但即便如此,人們對于吃飯膠囊依舊抱持著歡迎的態度:5美分一個的吃飯膠囊成本低廉卻能創造舌尖的極致享受,并且它使得吃飯這一行為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而后者才是問題的關鍵:把吃飯的時間交給死神,那又何妨?
六
公元2299年
這是膠囊時代。
倘若你是熱愛讀書的人,閱讀膠囊一定是你的福音,藥物在中樞神經得到釋放,一粒膠囊等同于五十萬字的文字量,而同理,你的生命便被扣除了閱讀相應作品所需要的時間。
工作膠囊拯救了所有的上班族。一粒可以使你的動作頻率和思維速度增長十個數量級,于是一天的工作便能在短短數秒鐘內完成;還有各種各樣的娛樂休閑膠囊,有KTV膠囊、泡吧膠囊、逛夜店膠囊等等諸多選項,娛樂場所專為“膠囊人士”開辟特定場所,于是連“玩”這些事兒,也能以超高強度在數秒鐘內萬事大吉。
**膠囊同樣深受好評。一粒**膠囊可以抵扣包括一刻鐘前戲在內的一小時**時間,服用過后,短短十秒鐘時間將**前、**中以及**余韻的快感統統打包塞入大腦,其強度及密度遠勝過任何一次天然**——
于是連*也變得多余了。
膠囊的功能飛速升級。當年約瑟夫的睡眠膠囊一粒等于一宿,如今一粒便能接管人一生的睡眠;過去一粒管一頓的吃飯膠囊,也已經發展到吃一粒一輩子不會餓肚子的程度。閱讀膠囊的容量從50萬字膨脹到500萬字不過用了3年的時間,而**膠囊也發展到了令人血脈賁張的地步——
一粒**膠囊能將一個人一生所經歷的**濃縮在五秒鐘之內,包裝上用醒目字體注明:一生僅限服用一粒,服用兩粒及兩粒以上將有致死危險。購買者趨之若鶩,坦然將人生里漫長的**時間送給死神。
時光融化建筑,歲月雕琢文明,埃菲爾鐵塔轟然崩塌,自由女神像沉入大海,取而代之的,則無一例外是一道高二十丈長寬各三十尺的碑石,它們被稱之為時間墓碑,碑上用各國文字書寫著相同涵義的話: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
而我們用膠囊,來吸水。
這是膠囊時代。
這一定是最好的時代。
仰頭,喝水,吞咽,膠囊如腹,不費吹灰之力,萬事萬物,自起點抽身拔步,便能于瞬間抵達終點,剔除掉漫長得令人心碎卻毫無意義的過程,直擊充滿神性光輝的有意義的結果,于是,人便成神。
所有的無意義終被徹底碾碎,而我們的一生也最終得以純凈無暇,一個新生的嬰兒呱呱墜地,活脫脫像一只皺皮的老鼠,他尚未舒展開柔嫩的四肢,嘴巴便被塞進了一只盛滿褐紅色液體的奶瓶——
那是睡眠膠囊和吃飯膠囊在剝離了膠囊殼之后剩下粉末的混合溶液。
各種各樣的膠囊溶液源源不斷地灌入嬰兒腸胃,他的身體飛速生長,十分鐘后便長大到可以自主吞咽藥丸的地步,然后他便舉杯馬不停蹄地服用膠囊:讀書膠囊足以修身齊家,娛樂膠囊可以聲色犬馬,寫作膠囊使他筆耕不輟,**膠囊足夠銷魂蝕骨,他自世紀末的最后一小時出生,在不到24個小時里,他看了8萬萬字的書籍,2500場電影,800部電視劇,出版了50本長篇、18本中短篇小說集和3本雜文集,以及1001次**……
然后他便至風燭殘年。
七
公元2300年
他瞟了一眼電子手表,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或許還有3分鐘,或者根本不足30秒,但是他知道自己仍舊可以做很多事情;他抬起顫巍巍的右手,抓起床頭柜的一板藥片,費勁全力從鋁箔包裝上摳下一枚膠囊,膠囊上清晰地印著幾枚小字:
小說創作
眼皮突然沉重,視線陡然模糊,水杯近在咫尺,但已經來不及了。他張大嘴巴,右手狠狠拍向牙齒掉光的口腔,眼睛一閉,喉頭一緊,膠囊就這樣生生咽了下去。
膝上筆記本鍵盤敲擊聲不絕于耳,三秒鐘,足夠一個空白的文檔變得密密麻麻。它是兩個世紀以來的文明縮影,是人終于能夠比肩于神的時代履歷,是為了忘卻所有無意義因此而變得充滿意義的紀念——
他是那么留戀這個美好的世界。
他的食指按在了退格鍵上,滿屏白紙黑字隨著光標的閃爍逐漸遁入虛無,當光標移動到“膠囊時代”的“代”字之后,他的指尖終于頹然無力地松開。于是他的故事便經歷了一個由生入死的過程,死氣沉沉的標題像是他仍舊溫熱的尸首,轉瞬即逝一如他前后跨越兩個夜晚歷時二十四小時零一秒的人生——
此刻,他仍睜大眼睛。
他出生過,就像他從未出生過一樣。
八
公元2400年
他凝視著墨黑的夜空,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或許還有3個小時,或者根本不足30分鐘,但是他知道自己仍舊可以做很多事情;他抬起顫巍巍的雙手,抱起身邊的一沓厚達半米的稿紙,最上面的一張紙上用鋼筆寫著楷書大字:
小說創作
眼皮突然沉重,視線陡然模糊,他想將手稿搬進場院,但已經來不及了。他就在籬笆邊上燃起了一叢火堆,而后將自己的手稿一張又一張地扔了進去,最后留下一張空白的稿紙整齊地平鋪在地上,在它的右邊擱著一截鋼筆的筆芯。
火光之下筆尖在紙上輾轉如飛,三十分鐘,足夠一張空白的稿紙變得密密麻麻。它是兩個世紀以來的文明縮影,是人終于能夠比肩于神的時代履歷,是為了忘卻所有無意義因此而變得充滿意義的紀念——
他是那么留戀這個美好的世界。
他捏著那張稿紙的一角使它慢慢沒入火焰,滿頁白紙黑字隨著火舌的翻卷逐漸化作飛灰,當火苗綿延至“膠囊時代”的“代”字之后,他的指尖終于頹然無力地松開。于是他的標題就成了一個標新立異的存在,在忽而盛起的野風里它飛向遠方,它沒有和那些被燒成灰燼的正文一樣轉瞬即逝,而是久久地徜徉在星光璀璨的天幕之下,詩意漫長一如他前后跨越兩個世紀歷時一百年零一小時的人生——
此刻,他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他出生過,就像他從未出生過一樣。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