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聞鯀子降世,又見下界素氣充盈,又驚又怒,立命五方殺瑀。
瑀走入中土,后土晃索如蟒拋絆瑀身,瑀化長虹逃逸,避入華山。華山乃白帝之下都,正值其享祭,見瑀,拋金缽囚之,繼續飲酒,意欲回天之時帶走。缽大如甕,其內金光迷目,瑀不辨南北,金刀無數,劈斫有聲,瑀東躲西藏,眼看眼喪身于此,想起大水未平,父仇未報,不由得放聲痛哭。
甕擴其音,回蕩山野,驚動了纖手圣母。圣母至此動了惻隱之心,求帝釋之。白帝不依,圣母約賭誰主華山。白帝欣然應戰,丟起白袍遮山蓋野,天昏地暗。圣母擎起寶蓮神燈,大放光明。白帝縱起西風,揮手之間白霜掩蔽山川,山川慘白,草木變色。圣母揮動繡花神針,在樹上點出紅葉片片,于草中畫出朵朵黃花。白帝服輸,收起金缽,從此南遷巫山之凹,營造白帝之城。
瑀脫大難,倍感圣母之恩,與其結為異姓兄妹。瑀長為兄,圣母為妹。
黃帝命順風耳、千里眼尋瑀。大兵將至,瑀不敢久留,避于南荒,欲求炎帝庇護,哪知祝融主事。烈火神跨朱雀,縱彤云裹來,舞動手中秤桿,星河燦爛,晃得瑀目昏暗,慌亂中被朱雀叼住。祝融將瑀拋置昆侖東屏八百里火焰山中,要來個玉石俱焚。瑀本不懼火,然火焰之中似有有鐵核,紅熾如斧頭狀。瑀難耐煎炙,九竅生煙,慘叫如嘶。祝融狂笑,揚長而去。
瑀思大水未平,父志難遂,其命將喪,不由得淚如泉涌。玉液點點,滅火生煙。瑀咒火小,火不見變,中有光閃,下有異常,但見一斧飛縮,漸顯其劈入山中大半之狀;再小,斧縮如玩飾。瑀力拔,斧出一分,火小一分,及斧全出,火焰山唯煙氣騰騰。此乃盤古開天辟地之極斧,當年盤古高棄于地,劈地起火,燃至今日方熄。瑀知得寶,縮如鑰匙,放于貼身之處。
瑀避于昆侖腹地,初會王母。王母知機,接至瑤臺,奉為上賓。此時王母已修成貴相,二十出頭,長發飄飄,面如滿月,慈眉善目,姿豐身康,成熟明達。瑀深感其誠。
賓主飲談間,大眾忽覺地動山搖,王母一干人等皆現痛狀。瑀問其故。王母言昆侖常有陣痛,初,千年一次,后,五百年,愈來愈烈,早晚崩塌。不過近期有元始圣人常以神針醫治,也只是少緩。昆侖乃大地中樞,此崩地變,大劫將至。瑀問何處有洞。王母言此山四面各有九竅,只是閃爍不定,無緣難入。瑀愿試之,化玉龍度神力,繞山十匝,人轉山轉,大有玄機。大瑀屏息凝神,閃進一口,黑漆難辨,摸索前行,不知幾時,見前面有一巨釘閃光。原來昆侖穿在盤古鑿上,故生大疾。瑀以斧擊鑿,鑿退。瑀念咒縮之,摘鑿而出,昆侖頓舒,返回之路紅燈無數,即過即滅。瑀享圣跡,實有天緣,亦仗九面九尾的開明神陸吾暗助,只是神瑀當時不知。
瑀出,王母拜謝。帝使將至,瑀西出昆侖。
西方金神蓐收追來。蓐收乃白帝少昊長子,金面金甲,左耳內有一條銀蛇守護;胯下插翅白虎“窮奇”,迅疾如電。蓐收手持天矩,晃一晃,變作鐮刀,寒光閃閃。瑀縮如飛蟲,徑直鉆入蓐收左耳,以斧鑿為其清垢,竟得金丹一顆,遇銀蛇,遂化蛟龍,擊敗蛇神而出。蓐收直覺耳內奇癢無比,無心追趕。
瑀避至不周山下。山還剩半截撐著天盤,下多隙空。瑀隱于一窟,撞入一石室,見有一棒放光,兩端有金環箍之。瑀如前法縮之如針,藏于發間。此乃盤古一斷指,原未變化,其上金箍實為戒指。
帝命千里眼、順風耳探出瑀之所在,派雷公電母追殺。瑀鑿洞而行,避入北極荒地。
雷電二神尾隨而至。北極燭龍同情神鯀之子,遂閉目遮住瑀之行蹤,北極一片黑暗。雷電殘暴,亂劈亂轟,極地生靈涂炭。瑀心不忍,以己身玉輝引開雷電,揮斧力戰雙神,終因元神不固元氣不足,被雷電擊殺。
二神復命,黃帝大喜,派使臣把瑀之尸魂送入地獄。正值陰君閉宮,都市王當值,遍翻生死簿,查不到瑀之名諱。瑀乃九天真主,羿簿未修,豈能找到。都市王心煩,遂聽信使臣之言,瑀乃雷電擊殺不忠不孝之徒,打入十八層地獄。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