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太上老君長時未聞燃燈音信,心中不安。本來老君仙力足察三十三層天之下任何仙凡蹤跡,只因燃燈與靈鳥神光糾纏攪斗,故老君難辨。老君遂決然親往西方探訪。為察水勢,特走塵路。于是,太上老君跨青牛,出函關(guān),渡弱水,穿行八百里火焰山,拜過昆侖元始天尊,留步萬壽高山,結(jié)識鎮(zhèn)元大仙,心平氣和,來到西方金地,但見恒河巨川大水湯湯,沒樹淹莊,不時暴雨驟降,濕熱難耐,黎民多傍樹頂荷,惶惶度日。
老君來至一河邊巨崖,見一英俊男子舉刀投水,刀如人,人如刀,直指水府。老君揮云帚救撥該靈。男子震臥崖頭,半響醒來,奇悲共生。老君詢問緣由。男子細(xì)述端詳。
此男乃這恒河坡頭凈樂邦王子。其母樂善王后夢吞日光誕下王子。王子奇?zhèn)ィ\多桀。諸事皆因恒河之主無量神而起。無量河神府正處在凈樂邦境內(nèi)。河神年年向邦主索要一名美女為妃,如不答應(yīng),則縱水淹邦。凈樂王懾其淫威,應(yīng)下了此事,年年搜羅貌美民女獻(xiàn)于河神,一時無禍。
今年,無量河神連連不中意所選之女,遂親自選妃,相中了邦主之女王子之妹——妙樂公主。公主也非凡生,乃樂善王后夢吞明月墜地而產(chǎn)。恒河無量神仗己蠻力掠走公主,王宮一片哭聲。王子恨己無能,欲投河拼命。
老君答應(yīng)收服河王,跨牛踏波河上,念動真言。河神躺臥不住,心煩意亂,乘暴風(fēng)驟雨而出,挾萬道金光,輝映半天。老君揮拂塵掃開迷茫,命青牛斗怪。恒河無量神見青牛來勢兇猛,搖身一變,現(xiàn)河馬一形,奔青牛沖來。二靈相撞,青牛倒翻幾滾,幾乎喪命。接著暴躁河神現(xiàn)巨大法身,兩袖揮暴風(fēng)驟雨襲逼老君。老君抽一降魔劍抵擋,然河神非魔,劍氣難傷。河神見久攻不下,抖翻兩袖,有粗砂金粒,似鋼鞭如霰彈裹挾老君。老君抽手取出金剛套,喊一聲“著”,只見金光幾點落入套中,砂氣頓消。河神驚疑。老君拋出金絲帶,又名幌金繩,縛定無量神。河神束手,大水頓落。恒河無量神向無敵手,今天方知天外有天。老君串十八粒金丹砂套于河神脖頸,點化無量河神離水投胎,日后有善王之運成佛之尊。從此恒河只有女主為神,乃無量神最后一妃妙樂公主。
王子見老君有如此法力,誠心求拜,誓棄王位,立志修煉伏魔之道。老君感其誠,指點他去昆侖投元始天尊門下。后王子路遇元始天尊教傳,修道武當(dāng)山太和宮,道號真武,披發(fā)仗劍,腳履神龜靈蛇,伏魔降妖,威震北天星神。
太上老君繼續(xù)西行,來到婆羅邦。此處群山圍地,水患不大,倒也民安城富。只是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尊神婆神漢,見之恭敬,愿舍愿獻(xiàn)。神婆神漢衣著寬大,終日百工皆無,專職求神教導(dǎo)。有的為王師,富足高貴;有的穿素衣,游走四方,隨遇而食。
原來這西方下邦人分四等:神婆神漢為第一等,名婆羅門,職祭;王公大臣為二等,名剎帝利,職武;種地經(jīng)商的為三等,名吠舍;手工業(yè)者為四等,名首陀羅。等級森嚴(yán),高低貴賤不可有越。非同等不準(zhǔn)通婚,隔等通婚更是大逆不道。四等之外還有一種類人,即賤民。又稱不可接觸者,或搬運無主尸身,或充當(dāng)劊子手、屠夫之類,其職業(yè)世代相傳。賤民必須穿死人的衣衫,用破碗吃飯;晚上遠(yuǎn)離村莊和城堡,白天帶上特殊標(biāo)志工作。誰料到這規(guī)矩偏偏懲罰那些規(guī)矩的衛(wèi)道士。
老君剛到婆羅門邦,就感到全邦上下彌漫著一股悲慟的氣氛,人們竊竊私語,把阿彌陀王一家的故事評談。
阿彌陀王是該邦英明的邦主,他不吝財富,上尊婆羅門,下愛黎庶,文可安邦,武可衛(wèi)城,偏偏是等級制度的頑固維護(hù)者。一雙兒女英姿颯爽。
一日,兄妹騎馬上山游玩,忽遇一猛虎撲來。兩馬失蹄,兄妹跌落塵埃。妹怯,兄斗虎不過,被踩踏蹄下,眼看眼尊貴的王子公主命喪畜生之口。說時遲,那時快,一箭飛來封虎喉。惡虎心有不甘,虎爪舉三舉,倒地而亡。公主扶起兄長,抬頭觀瞧,見一玄衣男子,持弓跨刀背箭,挺拔健壯。公主久視忘語,回過神來,不覺兩腮飛紅,愛意忽生。那男子乍視公主,目瞪口呆,如花似玉的嬌容,似曾相識的表情,印刻心間。
豈不知月老早把紅繩系,大任系于兩人身。
此男乃首陀羅之子,一名制箭的工匠,上山取造箭之材巧遇嬌客。王子謝過救命之恩,男兒卻不敢再睹芳容。公主卻對英俊的年輕工匠念念不忘。忍耐不住,三番五次,女扮男裝出宮私會情郎。二人私定終身,約好出奔成婚,卻被王后發(fā)現(xiàn)。王后囚女告王,王以“僭越”之罪判年輕工匠死刑,害了他的性命。當(dāng)公主面對情郎的尸首時,萬念俱灰,絕食而亡。王后悔恨而死,王子對等級制度恨斷腸。
一日王子出行,聽前面湖池之中有喊救命之聲,撥開圍觀人眾,見一賤民在水中掙扎,一尸首漂浮水上。原來他搬運無主尸身路過湖塘,為上等人讓路時不慎落入泥湯。觀者見落水者是賤民竟搖首而走,忽聽有人喊出尸首名姓,人們爭相涉水施救,對苦苦掙扎的賤民無人援手。王子擲下鑲著鉆石的寶刀,召募施救者,無人應(yīng)承。王子生忿,毅然扯下王家徽章,跳水救拔。賤民被救起,知王子所為,羞愧無比,竟跑入林中自殺。
阿彌陀王聞子所為,大怒,當(dāng)場宣布與王子斷絕父子關(guān)系。王子心迷,瘋癲游蕩。阿彌陀王一氣之下大病不起,全邦招賢求醫(yī)。
等老君來到王宮,阿彌陀王已病入膏肓。老君留一箴言寬其心傷:
來世仍為王,不配生女郎。兩兒左右臂,下世眾生相。
老君大步西行,遍觀大水淹殺眾生,所謂的神圣婆羅門也在劫中喪生,可知天意昭昭。然小邦國主崇拜婆羅,尊奉有加。老君聽聞有三個蠻王居然為維護(hù)婆羅門的威權(quán)去圍攻一清修之地.寶方名為八德池,乃熱泉沸水之地,卻有十二品蓮花成臺,有二道傍池而居,名曰接引、準(zhǔn)提。
接引道人白衣白相,準(zhǔn)提道人紅裝紅貌。接引負(fù)責(zé)接納四方同道,準(zhǔn)提專管清掃衛(wèi)護(hù)。二人苦修于此,渴飲沸水,餓食蓮子,天下愿者不分高低貴賤,失意的王公、傷殘的軍盜、破產(chǎn)的商農(nóng)、賤民流乞皆予收留同修。婆羅門邦癡迷的王子就在此處找到了歸宿。可這大大觸犯了婆羅門的禁忌。
老君一路行來,卻見民眾生靈紛紛逃離,即知禍?zhǔn)乱哑稹5壤暇抵?但見尸橫于野,一片狼藉,血污池水,染蓮花,殺聲震天哀號起。紅衣道人持一巨木枝杈與三兇王相持。那三王顯相:一象一獅一鵬,持錘持刀持戟,攻勢凌厲。老君猜紅衣道人必是準(zhǔn)提道人無疑,眼見他漸無還手之力,遂念動真言運大法助之。準(zhǔn)提道人手中樹枝乃海中珊瑚,老君助其堅硬無比,削鐵如泥。老君又見三王以多欺少,遂助準(zhǔn)提八首六臂,各抄金弓、銀戟、寶瓶、磨盤、飛輪、海螺六般法器同時出擊。大戰(zhàn)酣烈。準(zhǔn)提手中妙樹現(xiàn)七寶大法:寶石、金燈、瓔珞、蓮花、瑪瑙、玉珠、銀彈,其輝動天,掃斷三王利器。大鵬折翅,三王敗逃。準(zhǔn)提收回法身,丟棄手中妙樹,抱白衣道人慟哭。
原來接引道人束手就擒,被三王殘忍殺害。老君大感其玄,入天到宗師鴻鈞處,求得回天圣丹救活接引。準(zhǔn)提打掃八德池污血穢氣。
老君與接引論道,知二人見過鎮(zhèn)元大仙。
接引唯信:清心寡欲苦修身,眾生平等凈六根。
老君只講:乾坤大道心中存,無拘無束一真人。
準(zhǔn)提、接引見老君束發(fā),請教其故,老君只道約束諸欲。接引欲落發(fā)斷絲,不料剪之即長。老君告其終有凈時,不必求速,將手中拂塵贈于接引,告辭而去。
后二道皆有大成,修化成佛。準(zhǔn)提道人性屬西南,金蓮化身,化修清靜喜樂佛,乃佛中以戰(zhàn)力著稱者。佛好清靜,然魔劫橫生,除魔喜樂,復(fù)歸清靜。接引道人性屬西北,雪蓮化身,修化接引歸真佛,乃佛門之導(dǎo)師,佛言佛理之大悟者。清靜喜樂佛乃佛門第四位佛主,比彌勒佛主、阿彌陀佛地位都高,而接引歸真佛比彌勒佛、阿彌陀佛都低,乃佛門第十位佛主。兄高弟低,修證佛果不同,實因準(zhǔn)提勇于清掃魔障,多入世修為而得,而接引多避世而修,惟涉有緣所致。此是后話。
老君又來至一地,名曰未來邦。人們除遭水害折磨外,還有失幼之痛。隔三差五,左鄰右舍即有童男童女莫名其妙地失蹤。老君周旋于此,慧眼觀之,發(fā)現(xiàn)一穿著破爛之老婆羅門游走民居,袒胸露腹,擊鐃求乞,湊人不注意,即騙人兒女,丟入所背布袋之中,無聲無息,無形無狀,不滿不溢。原此靈乃西方神巫,原是給人做喪超度的婆羅門,因眾子相繼夭折,迷失本性,遂竊人兒女,故號謎了,又稱彌勒。
老君阻其所為。二靈相斗。彌勒以金鐃攻之,金鐃撞擊有聲,電閃雷鳴。老君取出金剛套套去金鐃。彌勒解下布袋,俗稱乾坤人種袋,欲收老君。老君把金剛套丟入袋中,念聲“開”,套變?nèi)窄h(huán)之虹,乾坤袋破碎成片兒。老君收服彌勒,導(dǎo)其托生賤民,搬運無主尸身,自修沙門。
老君見水疫流行,人們紛紛去求一藥師神巫開方醫(yī)治。老君也來到他處。藥師醫(yī)病只開方,不給藥,只以一琉璃寶石照幾下即結(jié)。老君奇而問之。原來藥師處無藥。西方之藥草皆長于圣地靈山。靈山陽處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敵、巫謝、巫羅十婆羅門把持。十巫乃婆羅門最高首領(lǐng)。他們視等級救撥藥草,斤斤計較。藥師以琉璃寶石照后,可暫緩病情惡化。
老君欲獻(xiàn)靈山于藥師,邀其來到圣地。
老君見求藥之人絡(luò)繹不絕,十巫看方不看藥量,但憑病人等級給藥,無視病之輕重,一絲一毫,稱之又稱。種性高的病輕藥量卻大,白白浪費;種性低的病重藥量也小,活活痛死。十巫我行我素,鐵面無私。老君怒起,揮劍掃之。十巫齊運手中象笏回?fù)簟J篮庹诠蓜χ畾猓暇裏o功,取出金剛套擊碎十巫寶笏,以黃金之帶縛牢十巫,念動真言,運神力揮,送十巫入地藏任閻羅之職。
從此十巫變成了十殿閻君,執(zhí)掌森羅殿,陰帝于地另辟翠云宮專修。這真可謂人稱其職,陰間正需要等級觀念森嚴(yán)的神鬼把持,秋后算帳當(dāng)然越細(xì)越好。等中有等,級中分級。
鐵面閻羅威名生,天王老子懼心重。
后十巫被封為十殿閻王:秦光王、轉(zhuǎn)輪王、閻羅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卞城王、都市王、泰山王、平等王。
老君偕藥師力登靈山,九九八十一天方至半程。原來十巫所守乃靈山山腳。來至半山,老君始見燃燈與靈鷲苦戰(zhàn),眼見燃燈焰消氣短,危機(jī)萬分。老君丟下藥師,縱法身躍上靈峰,揮斬魔劍接戰(zhàn)靈鷲,靈鷲之光收取仙劍。老君取金剛套擊之,靈鷲之光五彩輝煌復(fù)取此寶。老君束手無物,情急之下搬化三十三層青天,運轉(zhuǎn)成三十三層玲瓏寶塔鎮(zhèn)壓靈鷲,靈鷲終伏。燃燈今睹老君大法,力拜為師。老君因剛運過大法,無力阻止,強(qiáng)笑鼓勵。從此燃燈潛修靈鷲峰圓覺洞,傍塔而居,導(dǎo)化西方。
太上老君剛返回中土,就接到宗師鴻鈞道人的咒語,命他速速回天。原來他們師徒講談之地——玄都丟了鎮(zhèn)天之寶:二十四顆定海神珠。
定海珠是先天夢物,盤古未化的牙齒。聚在一起,輝耀天地;分,則如普通頑石一般。鴻鈞道人履昆侖時得到此物,藏處只講與太上老君知道,不知今日如何丟失?老君亦惑,這二十四顆定海珠藏于二十四處,一個節(jié)氣(十五日)一循環(huán),一年一聚,只現(xiàn)五日光華,不知被誰撞見盜走。
其不知元始天尊、靈寶道君早已察知此寶,甚羨,講與貼己弟子。弟子們見師心儀,躍躍欲試,雙方競?cè)胄迹┱顾鶎W(xué),然機(jī)緣難得。定海珠未聚之時,所藏隱秘;聚時,有宗師守護(hù),何人敢下手?
唯靈寶道君手下弟子峨嵋道人趙公明命中有大財;他剖蚌取珠,化魚鱗為白銀,撿貝殼散貨幣。定海珠大放光華之時,鴻鈞宗師試藥拉肚子,出躬了,趙公明一舉盜得。靈寶道君指點秘藏。
太上老君又多了一個任務(wù),探訪定海珠的所在。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xué)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