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城市,是亞洲的地理中心,也是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新北道的必經之路。
烏魯木齊是個歷史悠久的城市。遠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生息繁衍。在這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原始大草原上,牧民們曾經逐水草而居,過著的游牧生活。“烏魯木齊”,意思是“美麗的牧場”
東漢時期,這里是東師六國的一部分。
西漢初年,漢朝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烏魯木齊近處的金滿(吉木薩爾)設營屯田,維護絲路北道安全。
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設置庭州,轄4縣,這一帶被稱為輪臺縣。現烏魯木齊市東南郊烏拉泊水庫南側的古城遺址,就是當時的軍事重鎮輪臺縣城。邊塞詩人岑參曾在輪臺生活過三年,寫下了“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的詩句。
烏魯木齊的大規模開發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鼓勵屯墾,減輕糧賦,烏魯木齊成為“繁華富庶,甲于關外”的地方。清軍于乾隆二十三年在今南門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就是烏魯木齊城池的雛形;后來到了乾隆二十八年,又把舊土城向北擴展,達到周長五里四分,竣工時,乾隆賜名“迪化”。清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設在新疆的軍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轉到迪化,迪化成為省會。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復使用原名烏魯木齊。現在,這座具有1300多年悠久歷史的城市已經是一座具有200萬人口的現代化的大都會,市中心的紅山是它的標志。
我們在烏魯木齊市只有一天的時間,上午游覽了人民公園。
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北的人民公園,是一個免費的開放的公園,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到公園散步、聊天、娛樂、跳舞、晨練等。我們順著公園的主干道邊走邊看,在樹陰下,在亭閣里,有的玩樂器、有的跳起了新疆舞、有的在專心致志的下棋,可以看出烏魯木齊市的市民在盡情享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歡樂。
忽然一座紅塔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順著臺階我們來到了塔前。這座紅塔已經二百多年,塔身是磚木結構,因為整個塔身都是紅色而的名紅塔。傳說很早以前烏魯木齊市有兩條龍盤踞在山上,而且這兩條龍不停的噴水,如果這兩條龍回合在一起,那么烏魯木齊是就會一片汪洋。為了阻止兩龍的回合,于是人們就在紅山大頂峰建了一座紅塔鎮住兩龍。
聽說公園有紀曉嵐故居記念館,大家陡然興趣盎然,快步來到了那里,可惜的是紀曉嵐的故居記念館灰塵遍布,顯得十分陳舊,好象很常時間沒有開館了。掃興之余人們還是禁不住想起了這位清朝風流才子的很多逸事來。
紀昀字曉嵐(1724--1805),清學者、文學家,河北獻縣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紀曉嵐身處清朝由盛而衰,由治而亂的轉折期,在才華橫溢、洞察秋毫、風度翩翩、喜怒多變的乾隆帝面前,在紛繁復雜、阿諛訛詐、名爭暗斗、善惡不分的朝廷官場中,他隨機應變,方圓相濟,上得天道,下媚黎民,生前榮耀,死后流芳。他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至今人們仍然津津樂道談論著。
有關紀曉嵐到新疆還有一段故事呢。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春天,大臣尤拔世當了兩淮鹽政。他到任后,耳聞鹽商積弊,也想趁機撈一把,因居**不遂,惱羞成怒,隨向皇上告狀。乾隆看了奏折大吃一驚,兩淮鹽引已經20多年沒有人奏報了,兩淮鹽引案就這樣拉開了序幕,這是乾隆年間著名的大案之一,株連了總督、巡撫、鹽政、運使、侍郎、學士等眾官員,為歷史所罕見。
“鹽引”是朝廷準許商人營銷鹽的憑證,就是今天的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清朝時每銷售二百斤鹽,要上繳三兩白銀。這鹽引一項兩淮鹽政每年要收繳少則二十多萬兩,多則五十余萬兩銀子。
清代皇家財政與國家財政是分開的。巨額的鹽政收入都劃入皇室。鹽政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乾隆豈能放過!
近二十年來,紀曉嵐的姻親盧見曾曾經兩任鹽政。原來紀曉嵐的長女嫁給盧見曾孫子舉人盧蔭文。
盧見曾字抱孫,號澹園,又號雅雨,山東德州人。乾隆初為潁州知府,不久授兩淮鹽政運使,歷有殊跡,因為對鹽商管理過嚴,受兩淮鹽商陷害,在乾隆五年九月被發往軍臺效力。乾隆十八年間再次任兩淮鹽運使。
乾隆三十年,他70多歲,榮歸故里離別揚州回到了德州老家,自認為:“從此風波消宦海,始知風月足家園。”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乾隆對兩淮歷任鹽政均有私侵皇家財政,大為震怒,下令嚴懲不貸,并指示“將盧見曾原籍貲財嚴密查封,無使隱匿寄頓。”
此時的紀曉嵐已經是侍讀學士,常直內廷,微聞其說,焦急萬分。一旦盧家有禍,紀家必受株連,如果通風報信,被人發覺,罪過更大。就在他進退兩難之時,夫人郭彩符跪倒在地,哭哭啼啼求老爺無論如何也要想個法子,救救女兒全家。
郭氏只生這么一個女兒,晚年的幸福全部寄托在這個女兒身上。況且郭氏服侍紀曉嵐二十多年,深得紀的寵愛。
紀曉嵐思來想去,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拿了一個信封,裝進了一撮食鹽和茶葉,封好口后,令家人送到盧家。
盧家人接到信后,看了又看,揣摩了很久,才明白其中的用意——鹽案虧空查(茶)封!于是盧家急忙應對,并將剩余的家資疏散。當一切都準備停當,朝廷查抄的人才姍姍來遲,已經是半個月之后的事了。
乾隆得知盧家查抄一無所獲,不禁大怒,認定有人走漏了風聲,責令嚴查,終于發現紀曉嵐有重大嫌疑。于是紀曉嵐被抓了起來,乾隆當面責問,紀曉嵐只好坦白了通風報信的全部過程。乾隆一邊憤怒不已,一邊又被紀曉嵐的技巧所折服。此時紀曉嵐跪在地上苦苦向皇上哀求:“皇上嚴于法,合乎天理,臣知罪,愿請圣上發落,絕無冤言。”乾隆也被紀曉嵐的認罪態度所動惻隱之心,又念紀曉嵐才華難得,此時心中怒火也消了一半,便將紀曉嵐發配到新疆。臨行前,當紀曉嵐和家人見面時,才得知盧見曾已經死在牢中。與此案有牽連的共一百多人,被斬首的有二十多人,所幸的是紀曉嵐免于一死。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