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有一個鄉為了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大力發展多種經營,以副業來增加農民的收入。于是在沒有調研和充分論證的情況下,決定大力種植橘子,從南方購買了大批橘子樹苗,精心培植了三年,也沒有結出一個橘子來。通過反思,發現是違犯了橘子生長自然規律。后來人們又從“橘在淮南則為橘,橘在淮北則為枳”的一句古訓里知道,這是兩千多年的常識了,已經成為人們的口頭談。可是當人們做出這個決定時,怎么就沒有一個人想到呢?
上個世紀末,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發展規模經濟被提到了日程。有一個鄉為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增加經濟作物比重,大面積將玉米田改為甘蔗地,辛辛苦苦干了半年,甘蔗長出來了,可是株株矮小,并且含糖量低下,根本扎不出糖來。即使能扎,也沒有技術和配套的設備。殊不知,甘蔗生長的環境是在北回歸線以南地區。
本世紀初,農村經濟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有了長足的發展,三農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重視,,農業已經登上了高效發展的臺階,一個地方為了擴大農業產值,增加高效農業的特色,從海南大量購入大批香蕉樹來種植。雖然耗費了大量資金,為香蕉樹建立塑料大棚,還特地裝了空調,使其冬暖夏涼。盡管香蕉樹整片成林很壯觀,頗有欣賞價值,卻因為不結香蕉而沒有任何經濟價值。
通過了解本地根本不具備香蕉的生長條件,原來香蕉的生長需要溫度、光照、土質、濕度等很多的嚴格要求,它基本上也不能越過北回歸線以北。
這三件事情從時間上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空間則跨越了數百公里,決策人的素質也有了質的飛躍,可謂是大學畢業、研究生比比皆是,可是卻犯了相同的低級錯誤。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屢犯相同的錯誤?
那就是因為我們的決策機制幾十年沒有變。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