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定,姓陳氏,一名有定,字安國,福州福清縣人,徙汀之清流。至正壬辰,寇起應募,署為巡檢,累官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據守邵武、建寧、延平、福州、興化、泉、漳、汀、潮諸路。洪武元年,被執,不屈,就誅。
至正十二年壬辰,清流人陳友定應募擊賊,破之,以為明溪寨巡檢。
友定,世農業,為人沈勇,喜游俠,鄉人畏服之。壬辰兵起,所在騷動。汀州府判蔡公安至清流募民兵,友定以壯士見,公安與語,奇之,令統所集民兵署為黃土寨巡檢。(《太祖實錄友定本傳》)
友定,清流明溪人。幼孤,傭于橘州富室羅氏。雖病頭瘡,其狀魁岸,有志略。即采樵為戲,輒設隊伍。羅翁奇之,將以為婿。其妻不悅,呼為“瘡頭郎。”因失鵝而奔宿于鄰舍王氏之門,其家夢虎踞門,得友定,大異之,乞于羅翁,妻以女。俾習商販,輒折其貲,大困,充明溪驛卒。壬辰,寇起,寧化曹柳順據曹坊,擁眾數萬,其黨八十余突來明溪索馬,眾莫敢拒。友定被酒半酣,諭眾紿而盡殺之。柳順怒,率步騎千余將屠明溪。友定發老孺登寨,誓其侶賴政、孫通、胡璃等五百人乘柳順營,自馳擊之,斬獲過當,遂迫屠曹坊,擒柳順以歸。事聞,授明溪寨巡檢。(郭造卿撰《陳友定傳》)
陳友定從福建僉都元帥吳按灘不花討汀、延、邵、建諸山寨,以功授清流縣主簿,尋升縣尹。
尋升清流縣尉,鄰寇數十,皆所劃平,升延平路總管。(郭撰《友定傳》)
吳按灘不花,將樂人,紅巾寇據邵武,募義兵克復之,授福建行省參政。(《八閩通志》)
至正十八年戊戌五月,陳友諒遣康泰、趙琮、鄧克明等以兵陷邵武路。十一月,陳友諒兵陷汀州路,進攻清流,陳友定擊卻之。
戊戌十一月癸卯,陳友諒將鄧克明陷汀州。越庚子,進國清流,友定駐兵于縣前平安寨,間道夜襲,大敗之,追至寧化,清流以復。友定乃繕崆峽嶺關寨及南北寨,守之。(郭撰《友定傳》)
至正十九年己亥十一月戊申,陳友諒兵陷杉關,友定力戰,友諒兵乃退。
歲己亥,陳友諒遣康泰取邵武,鄧克明攻汀州,轉略延平、將樂諸處。行省乃授友定汀州路總管以御之,戰于黃土,獲其將鄧益,克明遁去。元拜友定行省參政。(《太祖實錄陳友定本傳》)
秋,福建運糧數十萬至京師。
先是,朝廷以張士誠內附,封為太尉,且以歲饑,遣使徵海運。士誠據浙西,有糧;萬國珍據浙東,有舡。兩家相攻,糧竟不至。賴福建濱海,又為王土,獨能運糧至京師。由是,京師民始再活。(《庚申外史》)
后癸卯四月,守漳州右丞羅良遣僚佐由海道運糧抵遼東,以給行在軍。詔授光祿大夫、封晉國公,仍守漳州。良遂設南詔屯田萬戶府。
伍宗堯,清流人。元末盜起,邑人推宗堯為長。至正庚子,鄧克明來侵清流,宗堯與其子四人率兵決戰,皆死之,寇亦退去。(《八閩通志》)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鄧克明復取汀州,進攻建寧,不克而還。友定遂復汀州,開分省守御,升左丞。
辛丑歲,克明轉掠永豐、寧都、石城、汀州寧化等縣,遂陷寧昌,破杉關,掠光、澤,道順昌以攻建寧,不克,還兵據撫州。是冬,大明將鄧愈逼撫州。(《太祖實錄》)
鄧克明皆胡廷瑞復陷邵武、延平,攻建寧,城西北立數十砦,以鐵炮、火箭、云車、機弩攻突不少息,凡十有八旬,城中食且盡。平章完者帖木兒謂非陳總管不可解。八月壬辰,友定奉檄偕行,馳數十騎,突圍入戰,眾歡呼曰:“陳總管來,吾屬生矣!”友定叱守將阮德柔開北門,焚橄欖山砦,還奪水南砦,敗之于菱角塘,萬安州賊踐溺者千余人,孫通等尋復建陽、崇安、浦城諸縣。友定尋復邵武郡縣,賊散走,輒遮殺之,度三關以遁。安撫使李國鳳上其功第一,升福建行省參知政事。(郭《傳》)
按《元史順帝紀》壬寅五月,友定復汀州,稱參知政事。則知《寶錄》辛丑升左丞者誤也,當以復建寧功升參知政事耳。郭《傳》紀復建寧在壬寅歲,則又誤矣。當依《寶錄》載在辛丑為正。考予愈及克明本傳則知之矣。
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天完治平四年)五月乙巳朔,福建行省參知政事陳友定復汀州。
壬寅五月,友定復汀州,鑿九龍灘石,通舟楫,以運汀糧。(郭《傳》)
友定自延平南引兵,水陸并進,一由順昌出將樂,一溯延平溪而上清流,會攻汀州,克其城。友定既復汀州,遂有據福建之志,威迫平章燕只不華。所收郡縣倉庫,悉入為家貲,收官僚以為臣妾,有不從者,必行誅竄,威鎮閩中。(《秘閣元龜政要》)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天完治平六年),又置分省于延平,以友定為平章。
于是閩中八郡皆友定所守。(《太祖實錄》)
先是十六年,置福建行中書省,及二十六年復置福建行樞密院。至是,天下大亂,福建諸路及廣東潮州俱平章陳友定據而守之。
建寧,十七年改建寧路總管府。二十二年立建寧分省,既而陳友定據之,復廢分省。泉州,十八年立泉州分省,二十二年西域那兀那納等竊據其地,二十六陳友定取之。漳州,二十二年漳州行中書分省右丞羅良據其地,二十六年陳友定取之。汀州、延平、邵武俱二十二年為陳友定所據。(《八閩通志》)
至正二十五年乙巳二月己丑,元福建行省平章陳友定來侵處州。
友定犯處州,大明參政胡琛往援,友定聞琛至,遁去。琛追至浦城,擊敗守將岳元帥,遂下浦城。(《太祖實錄》)
四月己丑,大明參軍胡琛攻克建寧之松溪,獲陳友定守將張子玉而還。
五月,胡琛言:“近克松溪,獲張子玉,余眾敗奔崇安,請發廣信、撫州、建昌三路兵并攻之,因規取八閩?!鄙显唬骸白佑耱攲?,今為我擒,彼必喪膽,乘勢攻之,必無不克。”命指揮朱亮祖由鉛山,建昌左丞王溥由杉關會琛進兵。(《太祖實錄》)
六月壬子,大明指揮朱亮祖等克崇安,進攻趕超要,參軍胡琛被執,死之。
時陳友定將阮德柔嬰城固守,亮祖欲攻之,琛視氛不利,亮祖迫琛使進。德柔兵屯錦江,逼琛陣后,亮祖督戰益急,琛不獲已,進擊之,破其二柵。德柔盡率精銳,圍琛軍數重。日已暮,琛突圍而出,德柔伏兵忽起,琛馬蹶被執,送于友定。友定初甚敬禮之,會元使至,督迫,遂遇害。(《太祖實錄》)
友定赴建寧,遣阮德柔兵四萬屯錦江,繞琛背以斷歸路。琛破其二寨,友定率牙將賴政等二千余人突與琛戰,德柔逆兵夾攻,琛馬蹙被執,頗寬遇之。琛為具道上威德,并道天命所在,援竇融歸漢事以感之。友定笑曰:“己既被執,而且誘人不忠,何耶?”太祖遣使以良馬、金幣贖琛,會元使至,督逼之,遂殺琛并其使。(郭撰《友定傳》)
按:《實錄》“琛為德柔兵所執?!倍渡竦辣芳啊缎惺觥肪阍疲骸拌∑破涠?,友定懼,帥精銳圍我營,公突陣與決戰,馬蹶被執。”蓋《碑》與《行述》所紀為詳,而《實錄》從其略也。郭《傳》載此戰尤核。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陳友定平興化、泉州二路。
丙午歲,興化林珙與惠安陳同、柳伯順仇殺,引番阿巫那及亦思巴奚兵,攻劫累年。時伯順據興化,行省檄友定討捕番寇,遂擁兵南下。四月,阿巫那黨白牌、馬合謀、金阿里等攻興化迎真門,友定之子宗海已領兵夜入城中。明日,開西、南二門,縱兵而出,白牌等見城門驟開,已疑,及見兵出,旗服鮮明,步伐整肅,益恐。亦思巴奚所恃者,弓箭、刀牌。宗海兵直前摶執之,亦思巴奚大敗,僵尸數千,追擒白牌等殺之,余眾奔潰。所在農民以鋤挺擊攀殺,惟逸四騎去。是日,友定師至,撫集軍民,完復路治,聲勢赫然。伯順在城中,聽令,而同及珙皆斂兵奉約束。先是,泉州賽甫丁據福州路,戰敗,余眾航海還據泉州,故有阿巫那之亂。友定命宗海督伯順及同等兵合珙水軍,并攻泉州,友定自以師繼之。五月,克泉州,擒阿巫那等。至是,興、泉三郡始免亦思巴奚之禍。(吳源《至正近說》,郭撰《友定傳》同)
八月戊寅,元以李國鳳為中書左丞,陳友定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八月,晉行省平章,修城池,繕守備,分遣諸將各守郡縣。(郭撰《友定傳》)
九月,陳友定陷漳州路。
長汀人羅良,授漳州總管,與友定素有卻。九月,友定使至漳,良獨不下,乃以書責友定,友定大怒,益發兵攻之。良使三千人操強弓毒矢,伏江東以待之,誡有警,勿輕移。一夜,友定以兵千人夜攻海倉寨,揚言奪海州,乘潮直下。千夫長張右古等違良節制,悉兵赴之,友定兵遂渡柳營江,士卒驚潰,良迎戰于馬岐山,敗績,遂圍城。環攻旬月,良誓死以守,城中矢石俱盡。良嘗誅百夫長盧清,其子善徵在幕下,延友定入城,良與巷戰,死之,友定遂據漳州。以其地勢完固,乃鑿山以泄之,而縮城之西北。凡平閩諸寨三百余,奄有潮州,以行省郎中王翰德望素著,表授潮州總管兼循、梅、惠州。(郭撰《友定傳》)
友定既為平章,發兵討省內未服者,遠近聞風獻城,無敢角者,惟良卓然不屈,以書責之,曰:“足下為參政,國之大臣也。汀州之復,乃其職耳,可以功高自恣耶?燕只平章,足下之僚長也,可以威而迫之耶?夫非其君命而得郡邑者,人人皆得而誅之矣。今郡邑之長,君命也,固不可以加;百司之職,君役也,固不可以加竄。足下破郡邑為家貲,驅官僚為臣妾,口言為國,心實私耳。跬步之際,真偽甚明,不知足下將為郭子儀乎?將為曹孟德乎?”友定得書大怒,益兵攻漳州,檄曰:“早降則終享富貴,不降則噍類無遺。”(《襲飛紀略》,《鴻猷錄》同)
至正丙午,省丞陳友定命總制郡事。理問張某改筑東、西、北三面,親舊基小二千余丈,獨南一面仍其舊,浚河三百五十九丈。
王翰,廬州人,江浙行省郎中,元亡,屏居永福山中,洪武中,以薦被徵,自裁。(并《八閩通志》)
按:羅良事不見正史,俟更考之。
十二月,陳友定將建寧阮德柔遣使來納款。
詔德柔以原官守郡,德柔卒為友定所并。(見《章溢傳》)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五月戊寅,元以空名宣敕遣付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曲出、陳友定同驗有功者給之。
友定據全閩,八郡之政,皆用其私人以總制之。朝廷命官不得有所與。(《元史迭里彌實傳》)
藍光,江西人,官行省都事。時八郡騷擾,陳參政方事興復,光總藩幕,獨謇謇持正,偶一言不合,遂拂衣而退,曰:“吾豈貪祿者哉!”國兵下全閩,光深衣幅巾,隱居教授,越三十二載卒。(黃仲昭《八閩通志》)
福寧州人陳瑞孫為福建宣慰使,出鎮福清州,拒友定,被執,憤罵見殺,其妻及幼女皆投井死。崇安令孔楷,拒友定而死。建陽人詹翰,保障其鄉,不從友定,亦遇害。友定由福清平海上烏尾賊,海上人立碑頌之,遂于建陽因閩越王大潭城址增筑之,以備我兵。(郭撰《友定傳》)
癸未,福建行宣政院以廢寺錢糧由海道送京師。
閩入貢大都,道路阻絕,友定歲時多遣貢舶,由海道抵登、萊,其得達者什之三四。元主嘉之,下優詔褒美。(王世貞《補元史列傳》)
甲申,大明諸將言陳友定竊據閩中,擅作威福,宜乘勢取之。上曰:“吾方致力姑蘇,而張氏降卒新附,未可輕舉。友定據閩已久,積糧負險,以逸待勞。我師深入,主客勢乖,萬一不利,進退兩難。兵法貴知彼知己,徐而取之,未為晚也?!保ā短鎸嶄洝罚?/p>
九月,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參政朱亮祖等帥師討方國珍。
國珍求援于友定,友定恨其部下誤殺海戍,不之援。(郭撰《友定傳》)
十月,太祖命中書平章胡廷瑞為征南將軍,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輝為副將軍,率安吉、寧國、南昌、袁、贛、滁、河、無為等衛軍由江西取福建,湖廣參政戴德從征。
上諭廷瑞曰:“汝以陳氏丞相來歸,忠實無過,汝往年嘗攻閩中,必深知其地理險易,故命汝總兵取福建。何文輝、戴德皆吾親近之人,勿以此故廢軍政。(《太祖實錄》)
十二月丁巳,大明兵度杉關取邵武路。
時邵武、建寧、延平、福州、興化、泉、漳、汀、潮諸路,皆陳友定所據。(《元史》)
十一月壬寅,廷瑞師攻杉關,賴政為指揮,戰屢不利,退保汀州。廷瑞遣指揮沈友仁、費子賢乘勝略光、澤,下之。十二月甲辰,師至邵武,守將李宗茂降。丁巳,至建陽,守將曹復疇降,留沈友仁守之。(《太祖實錄》)
戊午,太祖敕征南將軍湯和、副將軍廖永忠、都督僉事吳禎,帥舟師自明州海道以取福州。
以騎兵出杉關,取邵武,以舟師由海道趨閩。(《元史》)
己未,廣信衛指揮沐英破分水關,略崇安縣,克之。
太祖敕副將軍李文忠帥師由浦城取建寧。
上問平閩諸將于章溢,即日詔文忠出師,從浦城取建寧。(《章溢神道碑》,《實錄本傳》同,《實錄》載在洪武元年二月,《岐陽神道碑》同。)
上詔文忠出師,以溢子存道率鄉兵從之。文忠率部將繆美、鎮撫譚濟等兵三萬攻浦城,友定守御偏將胡璃豪悍多力,屢出死戰,美、濟兵屢不利。文忠復遣萬戶武德兵挑戰,璃不為意,閉關酣酒而臥??娒?、武德乘夜雨斫關入,璃醉起,手刃數十人。時大寒,血凝刃,遂敗死。進攻鄧益銅船山寨,文忠不敢輕進,乃屯浦城,待海師消息。友定大驚,自率兵至延平,復遣兵至邵武、建寧。(郭撰《友定傳》)
按:郭《傳》載攻浦城事,不見他書,其記文忠出師,與《章溢神道碑》合,可以補羅史之闕,故存之。
庚午,大明兵由海道取福州,守臣平章政事曲出遁,行宣政院使朵耳死之。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