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心許“道”
讀《道德經》筆記(20)(原創)
注:本范本《老子注釋》系復旦大學哲學系《老子注釋》組注
今起又參照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
原文: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①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②荒兮,其未央哉!③眾人熙熙,④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⑤傫傫(Léi)兮,若無所歸。⑥
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Wéi)。⑦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dùn)兮!⑧俗人昭昭,我獨昏昏。⑨俗人察察,我獨悶悶。⑩澹兮其若海,飂(Liǜ)兮若無止。⑾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⑿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⒀
譯文:
絕學無憂。恭敬的答應和怠慢的答應,有什么差別?美好和丑惡又相去多少?但眾人所懼怕的,不能不懼怕啊!
象廣漠一樣無邊無界(可指宇宙之大,也可指精神之廣,還可指前路漫漫)!
眾人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如享受盛大的祭禮,如春天登上臺閣游玩。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所表現,好似不知嬉笑的嬰兒。我落落不群,不知所歸。眾人都有富余,我無財富似不足。我笨笨的,好象還混沌無知。世俗之人精明啊,我糊涂。世俗之人秋毫必察啊,我卻傻傻的。
我心靈淡泊寧靜似大海,又似那高風飛揚不為世俗所系。眾人皆有用,有所依恃,而我堅持自己的個性,守住自己的愚拙,我不同于眾人,那是因為我執守道的追求。
心得筆記:
一,“絕學無憂”
無憂就是沒有憂慮,這是無可爭議的。然“絕學”則有多義。
聚合可能的解釋如下:
一解“絕學”——掌握一種別人沒有或難以企及的學問,本領,技藝。
二解“絕學”——在某一領域或方面的學問,本領,技藝已達到頂點,無可超越。
三解“絕學”——不為任何學問,知識,思想信仰所操控而任隨自然無為。
四解“絕學”——特定指向某一學問流派,如可能指向棄絕仁義圣智之學。
“絕學無憂”此句,我贊同放在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后為妥。所謂“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就是要象沒有染色的絲和沒有雕琢的木頭一樣保持天然的本色,減少人為而過度的私欲。在這里“素”和“樸”的喻意里強調的是——天然本色。以“天然本色”為生存之道,尊重自然規律;不為任何學問,知識,思想信仰所操控而任隨自然無為。這是老子所推崇的無為而無不為的生存之道!
縱觀歷史,世間還沒有絕對的真理,每一系統的學問都有局限性,做不到無所不包容!不但如此,某一學問系統之間或有排斥和各有優劣,能互補就是很好的。
我們生活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除了常態的把握,還有萬千的變化還需我們探索不止,正所謂“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二,世俗準繩與老子獨立不羈的道心
世俗之中,人們對于“唯”與“阿”,“美”與“惡”則愛憎分明。殊不知實際“溢美之詞”非為美也,會讓庸人在欣喜之余忘記進取,讓賢智之士惴惴不安,而不能繼續唯美。“貶斥之語”則讓庸人自卑沉淪,或飲恨報復,而讓明哲之士在疏離怠慢中自我崛起。當然,這不過是世俗之意罷了!
美與丑,善與惡的標準在世俗的價值體系中為時人所取定,不但如此,還因人群和階層所定。富人眼里的窮人就是寒酸小氣,窮人眼里的富人就是荒淫奢侈……
然而在老子看來,則“唯”與“阿”,“美”與“惡”實在是“相去幾何”,也就是沒有什么差別!
老子并不是在這里獨弦哀歌獨行其是而自我傲世。
老子以一顆“道心”——天理,故精微(宋代程頤)來心照天下。
“道心”是“天理”之心,是天命之性。天理是包孕善惡,美丑,是非,生死的。同樣天理亦是無善惡,無是非,無美丑,無生死的。
“道心”是耐得住寂寞,受得了鄙陋,守得住柔弱的。所以淡泊,所以如還不會哭鬧的嬰孩,所以昏昏悶悶!“道心”的這種獨立不羈來自“貴食母”——對道的執著和追求。
正因為老子有“道心”,雖然老子思想深邃,卻并不在用世的紅塵中去攫取富貴榮華,富貴榮華不過是飄茵落溷的個人際遇,老子早已用“道的視野”參透!所以老子安于“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的生活。老子更不以自己思想的深邃而搖身為帝王之師,建當世之功業!“道心”之處不是無休止地滿足人心的貪婪。“道心”的境界使老子已至“姑射仙姿”的神境,這哪里是世間俗人能一二解知的!
“道心”所尋求的精神境界是“荒兮,其未央哉”——那是廣遠而沒有邊際的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三,“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澹”澹泊,沉靜,《說文》中有水波搖動的樣子。“飂”,高風,王弼說“無所系摯”
海是水流匯成的。水和風是宇宙乃至地球上的兩種能量物質,水是可視的,而風你是抓不住的,但可以感受。老子把這兩種物質能量,用在了對自己心靈世界的拓廣,修為和孕育中!讓自己的心靈淡泊寧靜似大海,飛揚升騰似那高風——而不為世俗所系。
是的,在老子的哲學里“上善若水”啊!若何種水?這一章老子給出了答案,要象大海一樣。波光粼粼,海有盡藏,卻平靜、深沉、寬闊……波濤洶涌,暗流潛伏,卻能平波浩蕩,平波緩進……
至于風,宋玉《風賦》中,有“大王雄風與庶民雌風”之言,那是因為“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確實,皇宮里的風自然因環境的優美開闊,尊貴而有了王者之氣;窮巷市井之中寒微齷齪,當然只有庶民之風。然自然界中亦有四季之風,亦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風兒流轉的是四季生死,這風兒輪回的是四季盛衰!風自身無色無味,然而其附著它物的屬性,則迥然不同。親附于繁花香草之上,芳馨陣陣;隨波于清泉溪流湖畔,則微風徐徐。如果與濁流混合,與污垢為伍,則惡臭熏蒸,臭氣沖天……
風不但有其附著的屬性,還有所依托。灑脫曠達俊美則為風度,俏麗婀娜盡顯風姿,出類拔萃皆是風采,風云流蕩,聞名遐邇極盡風流。其風物,風月,風華、風尚數盡了物物,月月,人人的灼灼其華,卻又轉瞬即逝。
然而,這一切皆不是老子之風!,老子之風是“飂兮若無止”
——是高風,起于高遠之境。
——是仙風道骨,回旋天地之間!
——那風的行跡無物可執握!
觀老子飂兮之風
風飄飄兮青天
灼月華兮灑明臺
卷流云兮步霄漢
起銀河兮蕩星帆
是恍兮惚兮之道兮
任無為無不為兮
天地間
風飄飄兮山谷
清泠泠兮谷間
盤山岳之靈氣
修德瑞于軒轅
虛而不屈兮
動而愈出兮
不盡之氣兮
天然
風飄飄兮海上
移清輝兮月灣
翻水波兮雪浪
澹澹溶溶兮浩浩
如一葦之憑水兮
入蓬萊之仙山
風兮風兮
無極之渺遠
風兮風兮
無有入無間
甲午年中秋梅已香寫于學易齋
作者:筆名梅已香,號文溪君
注釋:
①唯,恭敬的答應。阿,怠慢的答應。
②人之可畏,還有一說。帛書本作:“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意思是為人所畏懼的,就是人君亦應該畏懼怕他的人。
③荒兮,廣漠的樣子,未央,沒有邊際。
④熙熙,縱情奔欲,興高采烈的樣子。
⑤未兆,沒有跡象。孩同“孩”,小兒笑也。
⑥傫傫,落落不群,無所依傍。
⑦馀,本義,吃不完,食物充足,過剩。遺,本義雙手持貝,前往饋贈。
⑧沌同“混”
⑨昭,日明也,光耀自炫的樣子。
⑩悶同“昏”。
⑾“澹”澹泊,沉靜,“飂”,高風。
⑿頑且鄙,頑,造字本義,兒童天真而任性,充滿游戲感。鄙,愚陋。
⒀“母”喻道,河上公注:“食,用也。母,道也。”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