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游云南十五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喜歡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了,旅游逐漸成為一個新興的經濟行業(yè)。旅游經濟往往成為一個地區(qū)的重要支柱。以往我們看了“清明上河圖”,感慨古宋朝的太平盛世。今天在任何一個國家級的風景區(qū),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景象,并且有過之而無不及。當你到了旅游勝地,看到如此多游客,看到人如潮水般的涌進公園,你會感慨,國人富裕了,人們的生活多彩多姿了,這就是國泰民安,太平盛世啊。
游山玩水是大多數人的愛好,人們每次外出旅游,都有一種說不出興奮和陿意,總感覺全身心的輕松。旅游快樂的現象促使我的考慮,旅游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如果說物質生活,也有道理的,旅游是需要物質基礎的,當經濟條件到達了一定水準的時候,當人們有了錢,又有閑的時候,才會想到旅游,才會需求旅游。旅游的吃、住、行、購物等都構成了物質生活的基本要素。可是旅游給人們帶來的又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更多的是給人們帶來了精神的快樂和享受。
因此我想旅游既是物質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旅游也就可以分為物質旅游和精神旅游了。有的人注重物質享受,他注重吃的好,住的寬,行的快,物購得的多;有的人注重精神旅游,他不介意吃的怎么樣,住的好不好,行的快與慢,也不會把精力放在購物上,他急切的想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成為大自然的一員。他喜歡大自然氣息,聆聽大海的波濤聲,在享受大自然美景同時,接受大自然的洗禮、熏陶和陶冶。
當今人們更多的是從物質旅游走向精神旅游。
當你漫步廣袤的綠草如毯的大草原,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散落著白羊黑牛紅馬,如同一幅風景畫,你的心胸頓時寬廣起來。當你站在黃金海岸,看著蔚藍的天空和湛藍的海洋連成一體,看著海濤一色的風光,聽聽大海的波濤聲,仿佛可以蕩滌你心中所有塵埃。
當你立于高山之巔,俯視山下慢慢細細流動的河流,看著小小的村莊,不時冒出縷縷炊煙,好像一切都渺小了,你會信心倍增,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啊!當你翻山越嶺,艱難的向山峰沖刺的時候,你會感到很累并快活著,就會感悟到人生何從不是爬山啊。人生的道路沒有什么平坦大道可走,要到達無限風光的險峰,你得流汗,付出、拼搏和奮斗。
當你用心聆聽神秘和粗放的松濤聲,看著顆顆粗壯而挺拔的松樹堅強的生活在懸崖之上,任憑風吹雨打,咬住青山不放松,你還有什么生不逢時的悲嘆呢。
當你赤腳踩著頭心、濕潤、柔軟的青苔上,顫顫微微,小心翼翼感受純潔自然小草撫摸你的腳板的時候,原有那些復雜和紛繁的思緒,儼然變得格外清澈和平靜。
當你走那曠達而漫山遍野鮮花的山谷里,貪婪的吸納著帶有泥土氣息和野花的芳香時候,仿佛一股天地間的靈氣一同進入肺腑,此時的你就是一顆小草,就是一朵山花,就是……你突然會覺得身輕、氣爽、淡泊、寧靜。
當細細的柔和的山嵐,觸摸你的面頰,搖晃你的飄發(fā),抖動你的衣裙,你會覺得久違的童趣像潺潺流水涌現出來,不經意間,時光恍若倒流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在五彩繽紛的花叢里,在原始森林的樹陰下,忽然一縷陽光射入,多少痛苦,多少委屈,多少恩怨,頓時化作青煙,隨風而去。
當你走進煙霧繚繞的佛教寺院,面對大雄寶殿里的釋迦牟尼塑像,或口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燒佛香,或三叩九拜,或五體投地,你的心靈或許得到一種安慰,你的精神或許得到一點寄托;當你登上山頂來到道教的觀宇,虔誠的抽上一簽,小小靈簽或許讓你眼前一亮,心中驚喜……
當你在品味景點文化,并從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汲取營養(yǎng),有所發(fā)現,小有收獲時,你會拍案稱奇,大呼不虛此行!
心情和風景是互動的,有人說心情好,景色就美;也有人說景色美,心情就好。是啊,景色和游客是互相陶醉的。大理崇圣寺有一幅對聯寫得好:三塔映影映塔三,景醉客游客醉景。
心如游云常自在,意似流水任東西。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無意;看遍山花開花落,榮辱不驚。人生如夢,歲月無情,嫣然回首,過眼煙云。窮也好,富也罷;得也好,失也罷;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人是需要有健康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的,然而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會這樣的,它需要不時的調節(jié)。當然調節(jié)的方法是多樣的。有的人對酒當歌,有的人香煙不離口,有的人徹夜打牌下棋,有的人拜佛,有的人信仰基督耶穌,有的人祈求得道成仙……但更多的人走進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從大自然那里獲得新生,這就是大自然神奇的魅力。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