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時讀國學大師
在書店淘到一本任士英主編的《學苑春秋-20世紀國學大師檔案》,列出了三十八位國學大師,這些大師有大眾熟悉的嚴復、康有為、王國維、蔡元培、胡適、魯迅、郭沫若,梁啟超,也有平常人不大知曉的,如俞樾、馬一浮。
閑暇時每常翻閱,不禁感嘆這些文弱書生是如何在書齋里,憑著一支禿筆,幾本線裝書如何影響上世紀中國歷史進程的。贊嘆這思想的偉大。
如著名經學大師廖平,他研究的兩書《知圣篇》和《辟劉篇》直接影響了康有為,據此引出了后來對中國晚清巨大影響的“公車上書”及“戊戌變法”運動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
至于蔡元培,至今仍然是中國大學校長的楷模。細讀蔡元培先生的歷史,讀到蔡元培為了能夠請到陳獨秀到北大教書,親自上門,,陳獨秀此時正在午睡,蔡元培會端了小板凳在門口坐了許久,直到陳獨秀醒來。不由倍添對蔡元培先生的尊崇,嘆如今的大學學者有多少人能夠超過他。
所以美國學者杜威這樣評價蔡元培:“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一下,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業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恐怕找不到第二個。”
至于王國維,陳寅恪給以下面評價,多為世人所知: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國維為何投昆明湖也一直成為一個謎,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王國維去世后他的家人及后人如何生活下來的,近日上了國學網,看到王國維家人的回憶錄,方知王國維死后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影響,乃至解放后,王國維幾個子女中,最聰明、最用功、最調皮的是二子王仲聞。1949年底,王仲聞調入郵電部任秘書處副處長。57年王仲聞被打成右派,并開除公職。家屬也因此受到株連,當時還在部隊里的二子王慶同被劃為右派,被下到廣西林場改造;還在上大學的王慶山也成了右派,后被流放到新疆農場。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王仲聞似乎忘了他是戴著兩頂帽子的人,對國學研究依然癡心。在國務院古籍小組組長齊燕銘推薦下,得到中華書局總編輯金燦然的支持,王仲聞悄悄來到了書局文學組。雖然此時他只能當一名沒有名分的“臨時工”,但他要的不是名分,而是學術工作。后來有人統計過,在中華版文學類圖書中,不少帙部和難度很大的書都經過王仲聞的加工。至于《詩人玉屑》、《渚山堂詞話?詞品》、《蕙風詞話?人間詞話》、《唐五代詞新編》等更由他直接校勘整理。他的《李清照集校注》被學界譽為“古籍整理典范”。遺憾的是王仲聞的多數校注著作都沒有得到署名或署了其他名,如王學初、王幼安、王全等,以至于王仲聞的名字幾乎被世人忘卻。
這些王家后人的事想王國維生前是想也想不到,以他那孤傲的性格,假如知道,那也要一面生悶氣,一面驕傲,究竟自己的后代不辱門風。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