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古典文學 > 史書傳記 > 國初群雄事略(書號:332)
國初群雄事略  文/錢謙益

第二十二章    楊完(2)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天八年)八月,大明元帥胡大海率兵攻紹興,總管張英恃勇輕進,至城下,遇伏被執,死之。大海圍城久不下,乃還。

  呂珍守紹興,有才略,善戰,嘗以牛革囊兵宵濟,以襲我師。每戰,令戰士及城中人為歌高噪,以詬胡越公。紹興人王冕不肯附珍,詣我軍獻策攻之,然亦弗克。珍作《保越錄》夸守城之功。既降,乃泯之。今越人有其書。(《九朝野記》)

  胡大海克諸暨,錢萬戶來降,太祖賜衣服令回。后獻策于士誠,離諸暨五十里溪中筑一壩,水發即沒城,以戰船攻之,可克。謝再興爭戰數年,后克紹興,械錢萬戶到京誅之。(《國初事跡》)

  十一月戊午,太祖命常遇春救長興。

  先是司徒李伯升寇長興,眾十余萬,水陸并進,城中兵僅七千。上在江州命華高、費聚等率三路兵往援。寇兵夜劫營,諸軍皆潰。耿炳文嬰城拒守,元帥劉成戰死。寇圍城結九寨,為樓車,下瞰城中,運土石填濠湟,放火船燒水關,城中晝夜應敵,凡月余,內外不相聞。十一月甲戌,遇春兵至長興,伯升棄營遁,遇春追擊,敗之。(《太祖實錄》)

  平章邵榮接應長興。(俞本《紀事錄》)

  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天九年)三月,張士信率兵圍諸全。

  初,士誠乘蔣英之亂,遣士信率兵萬余圍諸全,守將謝再興晝夜鏖戰,二十九日未決,設伏城外,合戰,大敗之。士信憤,益兵來攻,再興告急于朱文忠,文忠遣胡德濟往援,復與史炳謀,揚言徐達、邵榮領大軍至嚴州,克日進擊,使諜者揭榜于義烏之古樸嶺。士信兵見之,謀夜遁,德濟與再興發壯士夜半出擊,寇兵亂,自相蹂踐及溺死者甚眾。士信驕侈不能撫循將士,軍中常載婦人及樂器自隨,日以樗蒲蹴リ酣宴為事,諸將往往效之,故至于敗。(《太祖實錄》)

  七月,張士信補刻西湖書院書籍。

  西湖書院舊有書庫,十九年九月,士信一新之。二十一年,復命厘補其書版,俾左右司員外郎陳基、錢用壬率其事。明年七月二十三日訖工。(陳基《西湖書院自敘》)

  西湖書院舊有經史書版,兵后零落,即白平章出官錢補綴成帙。(《陳基傳》)

  八月,張氏降將謀復叛,誅之。

  平章邵榮、參政趙繼祖等部海船于二村港哨巡張氏,謀叛,部下士密告之。上令廖永忠等邀飲擒之,泣數其罪,共宴數日,中秋夜俱斬于聚寶門。(俞本《紀事錄》)

  九月,江浙行中書省左右司員外郎陳基、錢用壬同參平章張士信軍事于淮安。

  基《八月發吳門》詩云:“少壯不解武,衰老卻從軍。將相比出師,部伍各駿奔。水師焱阝龍驤,鐵騎紛云屯。”《如皋縣》云:“王師重拯亂,主將加惻隱。戒吏翦蒿萊,分曹理鹽策。眷眷惜瘡痍,遲遲歷阡陌。”《吊徐節孝文》云:“九月,基與同僚錢用壬同參平章吳陵公軍事于淮陰。冬十月望,戎事甫解嚴,率僚友謁節孝之墓。”(《陳基傳》)

  按:基與用壬向參佐士信鎮杭,此云參軍事于淮陰,則士信又出鎮淮陰也。趙君用以丁酉冬據淮,己亥七月為續繼祖所殺,則士誠取淮當在亥、子之間。是年八月之出師,蓋以史椿守淮安與汪同謀應金陵故也。考汪同傳可見。

  甲寅,士誠殺淮南行中書省左丞汪同及其左丞史椿。

  同,字仲玉,至正壬辰集義兵捍御鄉井,累官徽州路治中兼元帥。丁酉七月,為鄧院判所得。庚子六月,領兵征饒境,單騎潛往浙,張太尉以禮召至姑蘇。同見張心不純,乃往淮安,見史左丞,氣義殊洽。史云:“李察罕公忠足任,往一見之可也。”同往見,李恨相見晚。辛丑冬,朝京,拜淮南行省左丞。還見李公,公曰:“張士誠非忠于國家者,中原事定,平江南當自姑蘇始。君與史君宜協力焉。”同還淮安,史適與張有隙,亦委心于李。未幾,李為田豐所害,史曰:“不幸及此!宜要金陵兵往取姑蘇,待中原事定,尋為之計。”乃遣使授書往金陵。史本姑蘇人,張得其書,大怒,出兵高郵,張四平章與史素相得,招與言事。同曰:“往,不可測也。”史曰:“將卒家留姑蘇,必有所顧,一也;中原事如此,后援未可恃,二也;金陵兵未即向太湖,三也。我輩姑待時可也,未必便害我輩。況四平章我嘗救其危急,宜不至此。”八月二十五日,往會于高郵,二十八日登舟,九月二日達姑蘇。士誠即拘同問曰:“我何負于汝而反?”同曰:“我之宋,以汝為元太尉,忠于國家,今汝既叛,我豈從汝反耶?”四平章力營救之,且具酒饌為別。同曰:“為語平章,甚荷厚意,吾能死忠,不能無義生也!但我死后,諸公亦不能久于富貴耳。”十二日遇害,臨死不少屈。事聞,追封平陽郡公。(趙氵方撰《汪左丞傳》)

  張九六及部將史椿皆士誠謀主。士德被擒,椿見士誠諸將驕侈,又左丞徐義讒毀椿。椿守淮安,遣使赍書歸太祖,士誠執椿誅之。(《國初事跡》)

  史椿見士誠不足與有為,又左丞徐義常譖之,遂遣使請降,太祖遣使報之。往返之間,士誠覺之,乃詐死,而使士信主國事。太祖信之,遣使吊慰,貽書士信,言戮力北方事。及史椿計決,士誠遂發兵猝至淮安,執之以歸。士誠復出視事。(《月山叢談》)

  是年夏,江浙行省鄉試,揭曉后,士子作四六彈文,省榜同時版行。(《輟耕錄》)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天十年)二月癸酉,張士誠將呂珍攻劉福通等于安豐,入其城。

  珍入安豐殺福通等。(《太祖實錄》)

  《癸卯二月十一日官軍發吳門二十二日狼山觀兵》詩云:“官軍夜次狼山口,鐵騎犀船盡虎ァ。杼柚萬家供饋餉,旌旗千里亙江湖。膝行擬伏諸侯將,面縛行申兩觀誅。淮海父兄爭鼓舞,將軍恐是漢金吾。”(陳基《集》)

  三月辛丑,太祖率左丞徐達、參政常遇春等救安豐,擊呂珍。

  呂珍入安豐,攻宋劉福通等,據其城。太祖親援之,珍解圍去,福通奉韓林兒棄安豐退居滁州。士誠兵復入安豐。(《平吳錄》)安豐被張氏圍困,小明王在城中,劉太保等遣人求救,上親率大兵援之,大敗張氏軍。(俞本《紀事錄》)

  癸卯春,士誠遣其將呂珍為前鋒攻安豐,而自以大兵繼之。宋主來征兵,太祖自將救之,劉基諫不聽。先遣常遇春趨安豐,太祖尋至,士誠解圍去。會偽漢攻南昌,太祖往援。士誠遂乘間略定、濠、泗、汝、潁地,龍鳳主退居滁州。(《月山叢談》)

  按:安豐之役,呂珍先將兵往,而士信率兵繼之。陳基《集》中《癸卯二月官軍發吳門》諸詩皆紀安豐之師。《月山叢談》以為士誠親行,誤也。

  四月乙丑,大明諸全守將謝再興叛,奔紹興,降于張士誠。

  諸暨守將院判謝再興叛歸張氏,參軍李希白、知州欒秉德奔于江浙。(俞本《紀事錄》)

  樞密院判謝再興,乃都督朱文正之妻父。胡大海攻紹興,太祖命守諸暨,離城數十里,張士誠令呂同僉于溪上筑一壩,每年水發輒淹城,再興不時遣人偷決之,力戰功多。再興心腹石總管、縻萬戶嘗以違禁物往揚州易賣,太祖恐泄國事,執二人殺之,以首懸于再興廳上。太祖自主婚以再興次女嫁右丞徐達,復取再興回京聽宣諭,遣參軍李夢庚往節制軍馬,令再興還聽調遣。再興恥無權勢,出怨言曰:“女嫁不令我知,有同給配。又著我聽人節制。”與知府欒鳳就執夢庚、元帥王五、陳剛,以諸暨軍馬赴紹興投降。后再興弟謝三、謝五守余杭,李文忠圍之,文忠諭降,保其不死,指天為誓。謝五以城降。太祖曰:“謝再興是我親家,反背我降張士誠,情不可恕。”仍將謝五凌遲。(《國初事跡》)

  五月己巳,張士誠海運鹽糧十三萬石至京師。九月,張士誠自稱吳王,來請命,不報。遣戶部侍郎博羅帖木兒等征海運,士誠不與。

  士誠命其部屬自頌功德,必欲求王爵。達識帖睦邇曰:“我承制居此,徒藉口舌以馭此輩,今張氏復要王爵,朝廷雖微,終不為其所脅,但我今若逆其意,則目前必受害,當忍詬以從之耳。”乃為具文書聞于朝,至再三,不報。土誠遂自立為吳王,即干江治官闕,立官屬。(《元史達識帖睦邇傳》)

  士誠母曹氏頗有知數,士誠稱王,進稱太妃,死葬姑蘇南門外。王師伐吳,上預戒將士勿發其墓。(《太祖實錄張士誠本傳》)

  是時,天下謂我太祖為西吳,士誠為東吳。然士誠尚奉元正朔,江北諸郡皆詭云為元恢復,而實自守之。(《月山叢談》)

  基由杭來吳,參太尉軍事,及太尉自王于吳,群下同聲賀之,而基獨諫止。太尉欲殺之,不果。已而,超授內史,遷學士院學士,階通奉大夫,覃恩二代。凡飛書、走檄、碑銘、傳記,皆出其手。基每以為憂,而未敢以為榮也。(《陳基傳》)

  淮省郎中俞齊賢,字中夫,海陵人,本陰陽家者流。張太尉開藩,俞與有功,達識丞相奏除前職。及太尉稱吳王,累犯顏諫止,不聽,且拔授淮省參政,遂杜門謝病以卒。(王逄《詩序》)

  俞思齊,泰州人。士誠稱王,聽諛臣之言,不漕貢。思齊獨言,曰:“向為賊,不貢猶可;今為臣,可乎?”士誠怒,抵案仆地而入。思齊知不可事,即棄官稱疾而隱。楊維禎作《骨鯁臣傳》。(《平吳錄》)

  魯淵,字道原,淳安人。由進士累遷浙西提學,張太尉稱王,擢博士,令召拜官,并辭還山。(王逄《詩序》)陳思,字履信,松人。吳藩府地連十州,守將咸以為安,思上疏危之,不報。遁居海上。(王逄《詩序》)

  按:《實錄》九月張士誠稱吳王。《本傳》云歲甲辰,僭稱吳王。未知孰是,俟更考之。

  謝再興率兵犯東陽,大明守將朱文忠擊敗之。李伯升率兵犯諸全,已而遁還。

  伯升兵號六十萬犯諸全新城,城堅不可拔,乃引去。(《太祖實錄》)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天十一年)正月,我太祖即吳王位。

  二月,太祖滅偽漢,陳理出降。

  三月,大明元帥湯和徇黃楊山,擊士誠水軍,敗之。

  四月,大明將俞通海、張興祖略劉家港,進逼通州,擒其院判朱瓊、元帥陳勝。

  八月乙卯,張士誠自以其弟士信代達識帖睦爾為江浙行省左丞相。

  答蘭帖木兒為江浙行省右丞,真保為左右司郎中,二人諂事士誠,多受金帛,數媒孽達識帖睦邇之短。二十四年,士誠乃使王晟等面數其過失,勒其移咨省院,自陳老病愿退。又言丞相之任,非士信不可。士信即逼取其諸所掌符印,而自為江浙行省左丞相,徙達識帖睦邇居嘉興。事聞,朝廷即就以士信為江浙行省左丞相。(《元史達識帖睦邇傳》)

  甲辰八月,張氏國弟四平章士信克安豐還,逼達識丞相以位讓之。其移文略曰:“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江浙行中書省左丞相。照得江浙行省奠臨吳越,控制江淮,乃天下之雄藩,實東南之重鎮。自非碩德元勛,雄威重望,功蓋當世,澤及生民者,疇克居此。吳王張士誠有生英杰,間世雄才。其弟太尉張士信天資英武,志節忠貞。伏念當職,才非輔弼,年已衰殘,德不足以服人,才不足以勝任,茍不推賢以自代,必至誤國而獲愆。今將原受官爵行中書省、行樞密院、行宣政院三臺銀印各一,便宜行事、賞功罰罪、招降討逆并金牌等付受施行。”(《農田余話》)

  士誠僭稱吳王,遣士信遷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于嘉興殺之。遂縱肆專命,擅官爵,制度僭擬。士誠諸弟,士德最優,既被擒死,氣日以衰。士信愚妄,不識大體,人頗嗤之。當是時,浙西民物蕃盛,儲積殷富。士誠兄弟驕侈淫氵失,懈于政事。又暗于斷制,權為文吏所竊。然士誠遲重寡言,欲以好士要譽,士有至者,不問賢不肖,輒重贈遺,輿馬、居室,無不充足,士之嗜利者,多往趨之。及士信用事,疏間舊將,奪其兵柄,由是上下猜疑,不肯用命。凡出兵遣將,當出者,或臥不起,邀求官爵、美田宅,即厚賜之,始起任事。至軍則載妓女歌舞,日命游談之士,酣宴博奕。及喪師失地而歸,士誠亦不問,或復用為將。其威權不立如此。宜其敗也。(《太祖實錄張士誠本傳》)

  士信為丞相,建第宅東城下,號丞相府。居民趨附之者,輒得富貴。(《平吳錄》)

  張氏割據時,諸公自謂化家為國。以底小康,大起第宅,飾園池,蓄聲伎,購圖畫,民間奇石名木,必見豪奪。國弟張士信后房百余人,習天魔舞隊,園中采蓮舟楫,以沉檀為之。諸公宴集,輒費米千石。本皆起于寒微,一時得志,遂至于此。時人有詩云:“書生一夜睡不著,太湖西畔是他邦。”士信在圍城中,于城上玉棚下食金桃飲酒,飛炮射入竅中擊死。(《農田余話》)

  士信到江浙省,徙達識帖睦邇于嘉興,自為丞相。不久,令潘平章守杭州,士信回蘇,用王敬夫、葉德新、蔡彥文三人謀國。太祖聞之,曰:“我諸事無不經心,法不輕恕,尚且人瞞我。張九四終歲不出門,不理政事,豈不著人瞞。”時有市謠十七字曰:“丞相做事業,專用王、蔡、葉,一朝西風起,乾別!”后士信守閶門,正妓飲,中炮死。城破,械張士誠同王、蔡、葉到京,命縊殺之。(《國初事跡》)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a毛片久久w|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青草影院天堂男人久久|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爽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品成人欧美大片久久国产欧美... 品成人欧美大片久久国产欧美 |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涩综合|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香蕉久久影院|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99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 9久久9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久久国产劲爆AV内射—百度|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