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正值五月麥收的時節,天氣是整日刮著燥熱的風,也正應了那句“麥熟一晌”的農諺,已熟的麥穗經燥熱的風一吹,一頓飯的工夫兒麥粒兒便嘩嘩地從麥芒里往下掉,既減少了收成,又留下了些雜草一般的野麥苗,經雨一淋,田地里綠油油的一片便瘋長出來,給秋季的耕作添了許多麻煩。一群群的窮苦人在已收的麥田里拾丟下的麥穗,望著眼前忽涌忽涌的糧食,便一步步地向未收的地塊靠攏,眼不見便扯上一抱跑了去,攆走了這邊的人群,那邊便又來了黑壓壓的一片。
王維貴看到那個光景便把人們叫到一起:凡幫王家收割麥子的人每人可得一壟麥子。最后只用了半晌的工夫兒,那些麥穗便變成了麥粒進了王家的糧囤,算一下分給人的麥子,也不過半畝多地的收成,比掉在地下的也多不了多少。
王維貴抱上孫子早來以后,家里的大小事宜便交與大兒媳牛秋紅打理,尤其是搬到西院住后,或許是人老了以后都想圖個清靜,他連吃飯都在自己的院子里,雖然西院的正門早已堵上不開,卻也很少到東邊的院子中去。
王炳中不愿打攪父親的雅興,獨自來到父親住的北房,廷妮兒正在打掃,已掉漆的羅圈椅和八仙桌被擦得干凈而透亮,見炳中進門,廷妮兒笑嘻嘻地給搬來一個小方凳讓他坐下。
廷妮兒二十大幾近三十的年紀,聽口音好像是山東人,鬼子到來的那一年,不知是隨著鬼子還是隨著逃難的人群來到大坡地,整日瘋瘋癲癲,吃飽了或困極了的時候便睡在石碾街北圪臺兒上。天冷的時候,便蜷縮在打燒餅的爐子旁;天熱了,就躺在石碾街的大槐樹下。瘋病厲害的時候,會脫掉褲子從尚官道的西頭跑到夏官道的東頭,然后手抓一大團黃泥回來立在北圪臺兒上,蹺起一條腿,大聲地喝叫“誰要?誰要?不要白不要!”人們便嗡地一聲散開,躲出去好遠好遠。望著四散的人群,她便把手中的那團黃泥換到另一只手上,哈哈大笑著蹺起另一條腿:“沒人要?糊住了——”然后猛地將那團黃泥糊向襠處。
看著轟笑的人群,廷妮兒便會一一跑到跟前,挨個兒地用手戳指著問:“你是日本人?——不是?那你是日本人?日本人等著,等著,等俺拿把大剪子,把日本人那三格棱**挨個兒鉸掉!”嘴里喊著,便會用兩個指頭變作剪子形狀,冷不丁地向人的襠里猛地一伸,然后哈哈大笑地嚷:“哇咦——鉸掉了,鉸掉了……”
小孩子只要見到石碾街的瘋子,往往會手捂褲襠抱頭鼠竄。
她的瘋病輕一些的時候,也會將破爛的衣服穿戴齊整,給賣燒餅的拾把柴,給小爐匠扇扇風箱什么的,冷不丁問起的時候,只知道自己叫廷妮兒,其他的便一概不知。或許是因為她攪亂了北圪臺兒那個不可或缺的樂園,有人給廷妮兒指點到了炳中家。自從在炳中的大門外吃了兩碗雜面湯撈飯后,便攆也攆不走了,尤其是見了王維貴,更是言聽計從。
聽說有一天,一群孩子在石碾街圍著廷妮兒向她身上砸石塊,她抱著頭蜷曲在墻角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干嚎,王維貴剛好路過,猛一跺腳喝走了頑皮的孩子,還從李家肉鋪拿了一塊煮熟的豬肺給了她。此后她便每夜睡在維貴家的大門樓下。好些的時候,便用拔來的野掃帚苗綁成把,將王家的大門外打掃得干干凈凈。天冷些的時候,維貴便開了門讓她睡在馬廄旁的草房里,精神時好時壞。
斷斷續續地在王家待了一些時日后,在沒有什么傷心事的時候,她便漸漸地和正常人一樣,且家里家外的活樣樣都拿得起來,好似一個端端正正的家庭主婦,幫助炳中家洗衣做飯的干些雜活,如果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或看到一些勾起過往的東西,便又瘋瘋癲癲起來。
去年正是精神不太好的時候,她一個人披頭散發地在東河灘亂跑,恰好碰到幾個日本大兵,忽然箭也似地躥上去又抓又撓又咬,結果被那幾個日本兵打得血肉模糊人事不省了。人們都認為她死了,誰知經過猛然的一場大雨一澆,竟又活了過來。清醒過來之后,反倒發病的時候少了許多。一直也沒有人找尋,便一直在王家住著,有房住有飯吃,倒也將就了一個苦命的女人。
王維貴居室的北墻上掛著一幅中堂畫,畫中一叢剛硬似鐵的老梅,一旁的山石上立著一只半閉著雙眼的老鷹,一條楊柳依依的大河,河對面一美人,正掩面回頭張望,河中漂著一只空無一人的畫船,落款為任伯年,畫中還有吳昌碩題的四句詩:
翠冷脂暖伴香羅,豪氣不及秀氣多。
五百回眸千年過,英雄夢斷秦淮河。
王炳中不太懂畫,但父親卻視之如命,是件許看不許摸的東西。
①老陽兒:太陽
②恁:讀nen,那么的意思。明兒了:明天。
③派氣:值得別人稱道的容貌、度量、才干、品質等
④這:冀南太行山區較為有特色的地方口語,是對漢字古發音較為完整的保留。當‘這么’講的時候,當地口語習慣就省了‘么’,語音上讀zhei。這是冀南地區對漢字古發音的典型保留,現代漢語里的這個發音正在逐步消失。
⑤黃菜:當地農村用蘿卜纓、白菜葉子或野菜放在缸里用小米湯自然發酵的酸菜。撈飯:小米悶出的干飯。
⑥過道:門樓里有頂的那段短走廊,人能在里邊休息,也能放些不太值錢的雜物。
⑦得勁:舒服
⑧夜隔兒:隔夜的倒裝,昨天的意思。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