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鑒,壽州人,年十四,為盛文郁養子,冒其姓,文郁卒,鑒代領其眾,居安豐,自為同僉。我師救安豐,鑒遂來降,復馬姓,官至前軍都督府僉事,洪武二十七年卒。(《太祖實錄》)
三月,郭子興卒。
四月,小明王檄授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為右副元帥,我太祖為左副元帥。
汝、潁倡亂者杜遵道、劉福通等,迎韓山童之子林兒為帝,居于亳,遣入詣和陽招諸將,欲為己用。諸將推張天往。天尋自亳歸,赍杜遵道檄,推子興之子為都元帥,天為右副元帥,上為左副元帥。上曰:“大丈夫寧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太祖實錄》)
杜遵道、劉福通立韓林兒為君,韓林兒造言宋苗裔也,群雄是其門弟子,皆從之。時滁陽王方卒,歸葬滁陽。未久,聞召諭造言門弟子孰先后之?創亂之功孰魁況?孫德崖以滁陽部將,意欲統滁陽之眾。其子聞之,懼辨不能,以文召上代辨。上總兵于和陽,日與元戰。諸戰將謂張天曰:“公當自察,果能率眾御胡,則朱往;不然,則公往。”張遂代往。上發兵及親率將和陽西南民寨節次削乎。張自亳歸,赍毫州杜遵道文憑,授滁陽王子為都元帥,張為右副,上為左副。(《皇明本紀》)
郭元帥卒,眾奉其長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次之,上次之。(俞本《皇明紀事錄》)
上初欲不受,曰:“大丈夫寧能受制于人耶?”后以諸將議,欲藉為聲援,從之。紀年稱龍鳳,然事皆不稟其節制。(高岱《鴻猷錄》)
六月,大明兵自和州渡江,取太子路。
自紅巾妖寇倡亂之后,南北郡縣多陷沒,故大明從而取之。(《元史順帝本紀》)
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諸將奉太祖為大元帥。
六月,我太祖起兵,仍稱龍鳳年號。(陸深《平胡錄》)十一月,郭元帥、張天戰歿。太祖獨任元帥府事。(俞本《紀事錄》)
十一月,答失八都魯攻夾河賊,大破之。
六月,答失八都魯進次許州長葛,與劉福通野戰,為其所敗,將士奔潰。九月,至中牟,團結屯種。賊復來劫營,掠其輜重,遂與其子孛羅帖木兒相失。劉哈剌不花進兵來援,大破賊兵,獲孛羅帖木兒歸之。復駐汴梁東南青罡。(《元史答失八都魯傳》)
劉福通劫敗長葛營。趙明遠陷嵩、汝以及雒陽。(《庚申外史》)
賊陷懷慶,命河南行省右丞不花討之。
十二月,答失八都魯大敗劉福通等于太康,遂圍亳州,偽宋土遁于安豐。
香軍陷安豐。二月,陷和州。三月,破廬州。宣讓王棄城由浙浮海還燕,香軍遂乘勝渡江,破太平、建康、寧國,遂據江東。既而,池州、安慶尋皆敗歿。(《庚申外史》)
察罕帖木兒與賊戰于河南、北,屢有功。
十五年,賊勢滋蔓,由汴以南陷鄧、許、嵩、洛。察罕帖木兒兵日益盛,轉戰而北,遂戌虎牢以遏其鋒。賊乃北渡孟津,焚掠至覃懷,河北震動。察罕帖木兒進戰,大敗之,河南遂平。(《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龍鳳二年丙申(至正十六年)三月庚寅,大明兵取集慶路。
三月,答失八都魯父子親與劉福通對敵,自巳至酉,大戰數合,答失八都魯墜馬。孛羅帖木兒扶令上馬先還,自持弓矢連發以斃追者,夜三更步回營中。(《元史答失八都魯傳》)
秋七月己卯,諸將奉太祖為吳國公,以元御史臺為公府,置江南行中書者,太祖兼總省事。
時置江南行中書省,太祖總其事,以李善長為參議官,郭景祥、陶安為郎中,各分房掌事。至是,諸將奉太祖為吳國公,得專征伐,因置前、后、左、右、中翼元帥府。(《龍飛紀略》)
是月,亳都升上為樞密院同僉,以帥府都事李士元為經歷。尋升上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以故元帥郭天敘弟天為右丞,經歷李士元(改名善長)為左右司郎中,以下諸將皆升元帥。(俞本《皇明紀事錄》)
八月,李武、崔德破商州,奉元路判官王淵起兵復之。
九月庚辰,汝、潁賊李武、崔德等破潼關,參知政事述律杰戰死。
《潼關失守哭參政述律杰存道詩》云:“十月三日天地昏,將軍拒戰死轅門。火飛華岳三關破,血浸秦川萬馬奔。望越伍胥徒抉目,戰箕先軫不歸元。北風吹盡英雄淚,倚劍悲歌一愴魂。(張翥《蛻庵集》)
《贈張直言南歸詩》云:“載憂山東盜,兵禍久連結。誰憐酈生辯,竟墮韓侯譎。”注云:“參政述律存道事,與酈食其同。”(延賢《金臺集》)
壬午,豫王阿剌忒納失里、同知樞密院事定住引兵復潼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家奴以兵守之。丙申,潼關復陷,伯家奴兵潰,豫王復以兵取之,李武、崔德敗走。戊戌,賊陷虢州及陜州。
察罕帖木兒復陜州及虢州,復襲敗賊兵于平陸、安邑。
賊西陷陜州,函,勢欲趨秦、晉。答失八都魯調察罕帖木兒與李思齊往攻之。察罕帖木兒即鼓行而西,夜拔ゾ陵,立柵交口。陜為城,阻山帶河,險且固,賊轉南山粟給食以堅守,攻之猝不可拔。察罕帖木兒乃焚馬矢營中,如炊煙狀以疑贓,而夜提兵援靈寶城。守既備,賊始覺,不敢動,即渡河陷平陸,掠安邑,蹂晉南鄙。察罕帖木兒追襲之,蹙之以鐵騎。賊回扼下陽津,死者甚眾。相持數月,賊勢窮,皆遁潰。(《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十月乙丑,淮安城陷,江東廉訪使褚不華死之。
汝、潁盜發,勢張甚。不華行郡至淮安,極力為守御計。賊與青軍攻圍日急,總兵者按不救,城中草木、螺蛤、魚蛙、燕鳥及鞍詹、革箱、靴皮、敗弓之筋皆盡,而后老稚更相食。城陷,猶據西門力斗。見執,為賊所臠。不華守淮安五年,殆數十百戰,人比之張巡云。(《元史褚不華傳》)
元鎮南王孛羅普花鎮揚州,招降青軍元帥張明鑒為濠、泗義兵元帥,俾駐揚州。丙申三月,明鑒等以食盡,謀作亂,逐鎮南王而據其城。鎮南王出走,至淮安,為趙君用所殺。(《太祖實錄》)
至正十六年三月,長槍軍帥大小張鑒叛,據揚州,鎮南王退駐淮安。時憲使褚不華拒寇,趙負城、胡陳寨首鼠兩端,司馬術真靈保說胡,誘獲趙人畜千百計。既饑,軍民相食,數求救援,平章老張不應。十月,城陷,不華抗敵死,王被執,逾月,不屈,妃某偕赴水死焉。靈保由海趣浙,寄跡老氏。(王逄《詩序》)
按:元史諸書皆云寇陷淮安,而不記為何寇。觀《實錄》及王逄《詩序》,則其為趙君用明矣。君用自濠州圍解后,以甲午夏陷盱、泗,以丙申冬陷淮安,以丁酉冬據淮稱王,以己亥奔益都,殺毛貴,復為續繼祖所殺。則君用之失淮,當即在戌、亥間耳。俟更考之。
十一月,河南陷,河南廉訪副使俺普遁。
劉福通遣將分略河南、山東、河北,大書旗聯云:“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遠邇傳聞,元都大震。(《秘閣元龜政要》)
十二月,答失八都魯遣使來獻捷。
十一月,攻取夾河劉福通寨。十二月庚申,次高柴店,逼太康三十里。是夜二鼓,賊五百騎來劫,以有備亟遁。火而追之。比曉,答失八都魯督陣力戰,自寅至巳,四門皆陷。壯士緣城入其郛,斬首數萬,擒偽將軍張敏、孫韓等九人,殺偽丞相王、羅二人。辛酉,太康悉平,遣孛羅帖木兒獻捷。(《元史答失八都魯傳》)
龍鳳三年丁酉(至正十七年)二月王子,賊李武、崔德犯七盤、藍田,命察罕帖木兒以軍會答兒麻亦兒守陜州、潼關;哈剌不花由潼關抵陜西,會豫王阿剌忒納失里及定住等同進討。
戊辰,知樞密院事脫脫復邳州,調客省使撒兒答溫等攻黃河南岸賊,大破之。
壬申,劉福通遣其黨毛貴陷膠州,僉樞密院事脫歡死之。
毛貴一賊橫行山東,侵犯畿甸,駕幸灤京。賊勢猖獗,無異唐、宋。(陶宗儀《輟耕錄》)
李武、崔德陷商州,察罕帖木兒與李思齊以兵自陜、虢援陜西。
詔以察罕帖木兒為陜西左丞,李思齊為四川右丞。(《續通鑒》)
賊尋出襄樊,陷商州,攻武關,遂直趨長安。至灞上,分道掠同、華諸州,三輔震動。豫王及省院官屬皆洶懼,計無所出。行臺治書侍御史王思誠移書求援,察罕帖木兒即領兵入潼關,長驅而前,與賊遇,戰輒勝,殺獲以億萬計。賊余黨皆潰,散走南山,入興元。(《元史察罕帖木兒、王思誠傳》)
三月,詔答失八都魯至京師,帝見之,私謂侍臣曰:“此人死期至矣!”罷還軍。先是,太不花軍士失律,劫掠汴民,臺御史彈之。有旨,卸其軍,褫職為白衣,聽答失調。至是,復命為湖廣省左丞相,仍提前軍往征山東毛貴。答失八都魯率本部兵渡河征曹州盛文郁。于是二將皆渡河,相次失守矣。(《庚中外史》)
三月,毛貴陷萊州,守臣山東宣尉副使釋嘉訥死之。甲午,毛貴陷益都路,益王買奴遁。自是山東郡邑皆陷。
毛貴得海船由海道長驅,破益都。(《庚中外史》)
時同知海南海北道宣慰使司事王英致仕家居,年九十六,益都陷,謂其子弘曰:“吾世受國恩,忍食異姓之粟乎!”水漿不入口者數日,遂卒。毛貴聞之,使具棺衾以殮。舉其尸不動,焚香祝曰:“公子弘請公歸先塋。”祝畢,尸即起。(《元史王英傳》)
丁酉,毛貴陷濱州。
四月丁卯,毛貴陷莒州。
毛貴陷益都,般陽等路,而濟南又告急,董摶霄提兵援之。賊眾自南山來攻濟南,望之兩山皆赤。摶霄按兵城中,設伏間上,合戰,大破之。般陽賊復約泰安賊黨逾南山來襲,乃列兵城上,默開東門,放兵出賊后,城上兵皆下,合擊之,賊敗走,濟南始寧。有疾其功者,譖于總兵太尉紐的該,令依前詔從卜蘭奚同征益都,摶霄即出濟南城。未幾,命守河間之長蘆。十八年,摶霄以兵北行,曰:“我去,濟南必不可保。”已而,濟南果陷。(《元史董摶霄傳》)
五月乙亥,命知樞密院事孛蘭奚進兵討山東。戊寅,平章政事亦老溫帖木兒復武安州等三十余城。
六月,劉福通犯汴梁,軍分三道:關先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王士誠寇晉、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趨關中;毛貴據山東。其勢大振。
福通分軍為三支:關先生等入晉、冀,由朔方攻上都;白不信等趨關中;毛貴合田豐趨大都。(《庚中外史》)
賊犯汴梁,守臣求援于太不花,至十往返,猶按甲不進。睢、亳、太康俱陷,邊報日急。顧左右大言曰:“無多言,我自有神算也。”日縱兵出掠,繼又渡師河北,聲取曹、濮,遂駐于彰德、衛輝。而曹、濮之賊奔攛晉、冀,大同相繼不守,遂蔓延不可制。朝廷兩遣重臣諭旨,太不花恬不為意。十八年三月,詔以中書右丞相總兵山東。五月,削宮爵安置蓋州,尋被殺。(《元史太不花傳》)
七月己丑,鎮守黃河義兵萬戶田奉叛,陷濟寧路,分省右丞實理門遁。義兵萬戶孟本周攻之,田豐敗走,本周還守濟寧。
義兵黃軍下萬戶田奉叛入紅軍,遂破東昌、東平、大名等處。(《庚申外史》)
歸德府知府林茂、萬戶時公權叛,以城降于賊,歸德府及曹州皆陷。
八月癸丑,劉福通兵陷大名路,遂自曹、濮陷衛輝路。孛羅帖木兒與萬戶方脫脫擊之。
九月甲午,澤州陵川縣尹張輔死之。
太不花復大名路并所屬郡縣。
命加紐的該太尉,總山東諸軍守御東昌,時田豐據濟、濮,率眾來寇,擊走之。
閏九月乙丑,潞州陷。丙寅,賊攻冀寧,察罕帖木兒以兵擊走之。
十月戊戌,曹州賊入太行山。
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陷興元,遂入鳳翔,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屢擊破之,其黨走入蜀。
白不信攻秦隴,陷之。又攻破鞏昌,以李喜喜守之。不信遂入鳳翔。(高岱《鴻猷錄》)
賊出自巴蜀,陷秦隴,據鞏昌,遂窺鳳翔。察罕帖木兒先分兵守鳳翔城,而遣諜者誘賊圍鳳翔。賊果來,圍之數十重。察罕帖木兒自將鐵騎,晝夜馳二百里往赴,比去城里所,分軍張左右翼掩擊之,城中亦鼓噪而出,賊大潰,自相蹂踐,斬數萬級,伏尸百余里,余黨皆遁還。關中悉定。(《元史察罕帖木兒傳》)
答失八都魯與知樞密院事答里麻失里討曹州賊,官軍潰敗,答里麻失里死之。
九月,答失八都魯取溝城、東明、長垣三縣。十月詔遣知院答里麻失里來援,分兵雷澤、濮州,而答里麻失里為劉福通所殺,韃韃諸軍皆潰。答失八都魯力不能支,退駐石村。朝廷疑其玩寇,使者促戰相踵。賊覘知之,詐為答失八都魯通和書,遺諸道路,使者果得之以進。答失八都魯一夕憂憤死。明年正月,詔其子孛羅帖木兒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總領其父軍馬。(《答失八都魯傳》)
答失八都魯既死,其部下察罕帖木兒兵勢甚盛,先為刑部侍郎,號長槍侍郎。(《庚中外吏》)
十一月壬寅,賊侵壺關,察罕帖木兒大破之。
癸亥,豫王阿剌忒納失里與陜西行省左丞相朵朵、陜西行臺御史中丞伯嘉納分道攻討關陜。
趙君用及彭大子早住同據淮安,趙僭稱水義王,彭僭稱魯淮王。
義兵千戶余寶殺其知樞密院事寶童以叛,降于毛貴,余寶遂據棣州。
龍鳳四年戊戌(至正十八年)正月丙寅,田豐陷東平路。
丁卯,知樞密院事不蘭奚與毛貴戰于好石橋,敗績,走濟南。
二月己巳,毛貴陷清、滄州,遂據長蘆鎮。
癸酉,毛貴陷濟南路,守將愛的戰死。
時董摶霄駐兵南皮縣之魏家莊,毛貴兵猝至,而營壘未完,因拔劍督兵以戰。賊眾突至摶霄前,摔而問曰:“汝為誰?”摶霄曰:“我董老爺也。”眾刺殺之,無血,惟見有白氣沖天。其弟昂霄亦死之。(《元史董摶霄傳》)
毛貴既陷濟南,立賓興院,選用故宮姬宗周等分守諸路,又于萊州立三百六十屯田,每屯相去三十里,造大車百輛,以挽運糧儲,官民田十止收二分,冬則陸運,夏則水運。(《元史》)
壬午,田豐復陷濟寧路。甲申,輝州陷。
丙戌,紐的該聞田豐逼近東昌,棄城走。
紐的該以乏糧棄城退屯柏鄉,東昌遂陷。(《元史紐的該傳》)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