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藍,海藍藍,都說威海風光旖旎,清新秀麗,是詩畫般的海濱城市。繁華的中心地帶依傍著大海,抬頭一片藍天,低頭一汪碧水,遙相對應的是山清水秀的劉公島。多么寧靜的港灣,多么清秀的海島。但是,還未等我細細觀賞,印入眼簾的竟是那幾艘威武的大軍艦,有一艘十分醒目地標明為“定遠”號,我似乎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火藥味道。到威海是來看海的,卻身不由己地被帶到了停泊在威海港灣的“定遠”艦上。
這艘標明為“定遠”號的軍艦,莫非就是當年電影《甲午風云》里與日本倭寇英勇戰斗的那艘?鄧世昌駕馭著軍艦沖向日本的艦隊,欲與敵人同歸于盡,突然被對方射來的魚雷擊中,全艇覆沒。學生時代看此電影時,對影片的歷史背景雖不甚了解,但被主人翁英雄氣慨所感染,鄧世昌與艦艇共存亡的英雄形象早已深深印入腦海。
威武雄壯的“定員”艦,以他那偉岸的身軀、英武的氣勢歡迎我的到來。這是19世紀清政府花費巨資向德國訂造的一等鐵甲艦,曾一度被譽為“亞洲第一巨艦”。它象征了中國海洋史上曾有過的輝煌,也見證了甲午風云歷史的整個過程。因為在甲午海戰中不屈的表現,它贏得了“永不沉沒的定遠”稱號,成為國人心目中一座海上圖騰。當然,這已經不是原來德國的原艦艇了,當年的艦艇已經炸毀沉沒,這是國人為了紀念那段歷史,于2004年按1:1比例復制重新制造的。
站在“定遠”號的駕駛室處,我仿佛已經看到當年鄧世昌雙手緊握方向盤,沖向敵人的英勇場面。聽了導游的介紹我才明白,其實,這不是當年鄧世昌駕馭的那艘軍艦。當年,中國曾有一支強大的北洋海軍艦隊,“定遠”號、“鎮遠”號是第一艦艇,排列第二是“致遠”、“經遠”、“濟遠”、“靖遠”等。鄧世昌是“致遠”號的管帶,“定遠”號的管帶為劉步蟾,“鎮遠”艦的管帶是林泰曾。甲午戰爭前夕,日本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膨脹,又因本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急欲挑戰原有的東亞勢力格局,以達到他們擴大“生存空間”之目的。日本艦隊經常在朝鮮半島與中國的海域之間制造事端,挑起是非,挑釁中國北洋海軍艦隊,引起了國人的極大的憤怒。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由北洋海軍艦隊提督丁汝昌坐鎮“定遠”號,于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時50分,“定遠”艦發射出一門火炮,殺向日本第一游擊隊。隨著旗艦“定遠”的一聲怒吼,標志著19世經后期世界海軍技術發展轉折點的中日黃海大戰已經打響。
不幸的是,三小時后“定遠”艦就被日本艦艇射來的一門奇炮射中,“定遠”艦上大火燃起,正在這危急關口,鄧世昌的“致遠”艦駛向敵人艦隊,用自己并不厚實的身軀為旗艦遮擋炮彈。同時,“鎮遠”艦也挺身而出,與“致遠”艦并力抗擊日艦,共同護衛“定遠”艦,為“定遠”艦贏得了撲滅熊熊大火的寶貴時機。為了掩護旗艦,鄧世昌的“致遠”艦在與日本第一游擊隊四艘軍艦的炮火抗衡過程中,耗盡了自己的生命,面臨生死抉擇的關健時刻,“致遠”號沖向日本第一游擊隊“吉野”號……
也許,“定遠”艦之所以被稱為“永不沉沒的定遠”,是因為他向敵人打響了第一炮以及他威武不屈的表現。“定遠”艦在后來的威海保衛戰中,被日本的魚雷艇夜襲中彈,掙扎著駛回威海灣,坐困于劉公島東部的海灘上,最后自爆炸毀,成為了永恒的“定遠”。而與“定遠”艦同等級別的鐵甲艦“鎮遠”號,卻在后來的戰爭中落入日本人的囊中,受盡了屈辱。
今年正好是甲午年,我來到定遠艦上觀甲午風云,是巧合?是偶然?我站在完好無損的“定遠”號上,回顧當年曾發生在這黃海海面上的中日甲午戰爭,是憤恨?是屈辱?是悲傷?是感慨?我一言難盡。
威海回來,我特意又觀看了電影《甲午風云》,對戰爭知識不甚了解的我,又饒有興趣地閱讀了一部描寫北洋海軍甲午戰史的《碧血千秋》。當我粗略了解了當時的戰況和歷史背景后,我為當年戰爭的結果感到十分的惋惜。從當時的國力和軍力狀況來看,當年中國的北洋海軍是十分強大的,中國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北洋艦隊,就是這艘清政府花重金向德國人買來的威震四海的“定遠”艦,讓日本人聞之都懼怕三分。但是,甲午戰爭卻以中國人的失敗而告終。所有一切說明,前期中國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沒有充分的重視,更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造成一片混亂的局面。當年甲午中國黃海大戰失敗的原因,最籠統的一句話:直接原因——戰術失策彈藥奇缺;根本原因——國力衰弱外強中干。
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在清政府的眼里是蕞爾小國;甲午戰爭之后,日本躋身列強。甲午戰爭的結果給清朝政府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最終導致腐朽的清朝的滅亡。一方面極大地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戰爭之后,不少思想進步的中國人開始意識到“變法”的重要性,因而引發了“戊戌變法”運動。
所以說甲午之戰,是中日兩國制度優劣之戰,是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之戰,也是中日兩國戰略、外交之戰。戰后日本開始走上強勢之巔,但必然有盛極必衰的結果——因為他走的是一條逆歷史潮流之路。戰后中國開始步入屈辱之路,但也讓國人開始思考,一個泱泱大國為什么受盡屈辱?
甲午戰爭,喚醒了國人——一個政府必須杜絕腐敗,奮發圖強;一個國家必須高瞻遠矚,不斷創新;中華民族必須團結一致,共同繁榮;每個國人必須擔當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
今天,定遠艦重新停泊在威海的海面上,正如一面歷史的銅鏡,讓國人時時不忘國恥,也時時激勵著國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努力使自己的國家強大。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