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也稱千佛洞,就在敦煌市的鳴沙山上,南北全長接近兩公里,洞窟全在距離地面十五至三十米的山上刻就。自前秦僧人開鑿第一尊佛像,其后一千多年,歷朝歷代都有人捐助、鑿窟、調(diào)色、涂畫,北魏、西魏、北周時候,上自朝廷達官貴人下至平頭百姓,多禮佛拜教,有了虔誠的信徒毫不吝嗇的捐助,石窟日益增多,到得隋唐,絲綢之路漸趨繁華興盛,得了交通的便利,手邊有大把銀子的西域、內(nèi)地行商坐賈,為了路途的平安,財源的廣進,就愿意大把撒銀子修建佛窟。即使到了吐蕃和歸義軍占領(lǐng)敦煌,佛窟開鑿也從未停止。到了北宋,敦煌被西夏國占領(lǐng),戰(zhàn)亂頻仍,保命要緊,鑿洞禮佛之事漸趨稀少,自元代以后,敦煌佛窟修建之事罕有人提及。
“莫高窟,名字好奇怪。”莫高窟,三個字達奚耳熟能詳,卻怎樣也想不通,怎會有這樣的名字?
“莫字,本來是沙漠的漠,漠高窟,意思是沙漠高處的石窟,后來當?shù)厝说靡庥谑叩谋姸嗪透邞?,就改名為莫高窟,言外之意嘛,世間再沒有哪一處的石窟能比敦煌的石窟更多,更高,更美,更好。”雖沒去過敦煌的莫高窟,可闞佰健對歷史典故并不陌生。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兩個人嘀嘀咕咕,奶奶年事已高,可耳朵不聾眼睛不花,瞧著達奚望著小伙子的欽佩眼神,心里暗暗搖頭:毛頭孩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修建佛洞,于信佛人而言,功德無量。莫,就是沒有、不可能之意,簡而言之,對于一心禮佛的人,還有什么比修建石窟更大的修為呢?
兩只駱駝在石窟下悠然自樂,駝背上的人,全身防護得嚴嚴實實,一個白布裹頭,另一個卻用的是花圍巾,從下往上看,高處七百三十五個石窟盡收眼里,佛祖、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彩色圖像也能瞧得清清楚楚?;▏砬埔娏朔鹱嫦?,必雙手合十虔誠禮拜,那白布裹頭的,卻只瞧著花圍巾笑。
微風吹過,駝鈴聲甚是悅耳。勞累了一天的太陽也懶洋洋的通紅了臉,慢慢悠悠的向山后躲,余暉映射下的石像金碧輝煌,祥和中又不失威嚴。
白布裹頭的一直在猜花圍巾的心事:她,拜求什么?禮拜,有用么?沒用,歷朝歷代怎會有那么多人捐獻鑿窟?有用,那佛經(jīng)怎會當著佛爺?shù)拿姹煌醯朗坷话愕馁u給冒險家?已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莫高窟,再有得那些失落的佛經(jīng)、竹簡、絹畫、刺繡,會不會愈加的輝煌和榮耀?
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國人鄂登堡,那些名為探險家的騙子,五十年前,是怎樣從王道士手中騙取了大量藏經(jīng)洞文物,那些文物,現(xiàn)在都藏在哪里呢?
他,陪伴著她禮拜佛像,觀賞石窟壁畫,又大踏步從鳴沙山上向下飛奔,她耳邊,就響起了千軍萬馬沸騰張揚的嘶鳴聲。鳴沙山上的月牙泉,泉水,可真清。手上的胡楊手鐲,也是他在月牙泉邊給她戴上的吧?
兩個年輕人輕聲的爭論驚醒了迷糊中遐想的奶奶,一個堅持石窟的修建必是得了歷屆政府的財政支持,一個卻想當然的以為佛像的修建多靠了信徒的捐獻。佛像的修鑿,當然少不了信徒的慷慨,可要是沒有當政者的提攜,在那個黃沙彌漫,缺水干旱的偏遠之地,怎能有那么多的木材,也不可能提供鑿山眾人的口糧和飲水啊。
敦煌,現(xiàn)在是缺水干旱,可修建佛像時候,那地兒,可不缺水。
疏勒河,流過玉門、瓜州,就到了敦煌,長途跋涉也不覺得累,歡暢著一路西行,直至羅布泊入了湖。敦煌,離羅布泊有一千里地呢,疏勒河蜿蜒前行,沿途滋潤了兩岸,郁蔥了胡楊和喬木,澆灌了莊稼,供飲了牛羊,成就了戈壁灘上一處處綠洲,那水量,該有多大啊。敦煌,修建石窟用的木材,可全是就地取材哪。再后來,先是玉門有了昌馬水庫,瓜州人口漸多,也要同玉門一般澆灌莊稼,縣城的人也要用**馬桶,有樣學樣般地修了雙塔水庫。疏勒河,在上游的玉門、瓜州雖被截了流,水量稍稍稀少,敦煌人也種葡萄,栽李廣杏,發(fā)展旅游業(yè),水,也是從疏勒河抽,就是這樣,過了敦煌,疏勒河還是一條大河,仍能到達羅布泊?,F(xiàn)在嘛,那河流在青海源頭先自沒了氣力,一路懶懶散散的,過了敦煌,尚未看到羅布泊的影子,小溪流里的水全偷了懶,沙石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時候的敦煌,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么?一邊是沙漠,一邊是綠洲,兩不互擾,相得益彰。
達奚的念頭有點奇怪,泊,是一大片水,湖泊湖泊,特大片的水,是湖,稍小一點的,是泊,羅布泊,應(yīng)是一個喚作羅布的大片水地,沒有水,怎稱泊?
羅布泊,確曾是一大片水,稱為“泊”,名副其實。這片水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羅布淖爾。羅布,維吾爾語,聚水之地,淖爾,蒙古語,意指湖泊。塔里木、疏勒兩河最終聚留之地,再加之孔雀河、車兒臣河湊熱鬧,羅布泊,還會缺水么?最風光時候,羅布泊水域面積有五千多平方公里。因了湖水,成就了一個國家,樓蘭,歷史上存在了八百年的古國,全仰賴羅布泊湖而興旺。東起陽關(guān),西至于闐,南接阿爾金山,北近哈密,赫赫有名的樓蘭國,仗了湖水滋養(yǎng),桀驁不馴又逍遙自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東漢時期塔里木河的中流注濱河改道而流,羅布泊日益萎縮,缺了水的樓蘭古國終被黃沙掩埋,后來塔里木河又回歸古道,樓蘭人卻再不曾回歸故土。上游的人不斷的抽水,澆灌,日用,羅布泊補水的大河,塔里木河,尚未到羅布泊,已無影無蹤了,羅布泊,號稱第二大內(nèi)陸湖的一大片水洼,終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模樣——衛(wèi)星圖上赫赫有名的“大耳朵”。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