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是《西游記》的文化支撐,從《西游記》的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三教的聯系和融和,而且更多的是他們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儒、釋、佛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自己的崇拜物,并且極力把自己的崇拜物神秘化神圣化,把它作為一面棋子,一個閃亮的招牌,來弘揚自己的文化。
仙、神、佛成為三家的崇拜對象也就應運而生,《西游記》中的道、釋、儒的矛盾聯系和斗爭,大都通過仙、神、佛的關系而表現出來。因此弄清楚仙、佛、神三者的關系,了解他們內在的本質,對于加深理解《西游記》就顯得尤為重要。
釋家推崇的是佛,儒家推崇的是神,道教推崇的是仙。仙界、佛界、神界也就成為三教的精神世界,仙、神、佛也就成為三教的偶像。
得道成仙,仙是道家修煉成功者。傳說中的八仙過海,是家喻戶曉的故事?!鞍讼伞卑闶侵歌F拐李、漢鐘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人物。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漢鐘離有鼓,張果老有紙疊驢,呂洞賓有長劍及簫管,何仙姑有竹罩、韓湘子有花籃、曹國舅有玉版,藍采和有大拍板。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相傳白云仙長于牡丹盛開時在蓬萊仙島邀請八仙共賞,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顯本領,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來歷。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鐘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于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聯合起來,一時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觀音菩薩出面調停,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后,雙方才停戰。
道家最終目標就是得道成仙,并認為成仙的途徑有兩條,一是主動修練成仙。按照道家的要求,刻苦修煉,衷心不渝,在名師的指點下,修練成仙。如《西游記》中菩提祖師、太上老君、張道陵、五莊觀的鎮元仙子等,都是得到成仙者。二是被動成仙。這類的仙身份復雜,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或者植物,如太上老君的坐騎小青牛。如《西游記》里第六十四回,唐僧遇到了四個仙子,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和勁節十八公,原來卻是大檜樹,老柏,老松和老竹,千年得道成仙的。這類是受仙得點化,或是服了道家的仙丹妙藥,或是在仙境長時間受到熏陶成仙的。
人們在修煉道教的時候,也可能誤入歧途,修練的是旁門左道,那就成不了仙,而成精了。《西游記》里的蜘蛛精,小紅孩的叔叔牛魔王的兄弟如意真仙,杏仙和身邊的兩個女童等都是妖精。這類的精也很有本領,但往往不做善事,專門害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害人精。
道家的仙和佛、神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他們共同點是絕對的精神的化身,仙不僅被道家美化了,更是神化了。道家的仙與神、佛的區別就是,仙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往往是實實在在的人或植物動物而存在,他是精神和實體的統一,他不像神和佛那樣是純粹的精神。
佛是釋家的偶像,也是釋家的精神支柱,是釋家修煉最高道業最深地位最高的領袖。《西游記》里的佛有三種含義,一是指佛教的創始人釋伽牟尼,如《西游記》里的如來佛,不過書中的如來的身份是解釋伽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合一。二是指佛教中修行最高的階層。佛教內部是有等級的,地位最高的是佛,它的等級排位是佛祖、菩薩、圣僧、羅漢、揭諦、比丘、優婆夷塞?!段饔斡洝分泄灿?8位佛,即南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南無清凈喜佛、南無毗盧尸佛、南無寶幢王佛、南無彌勒尊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無量壽佛、南無接引歸真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善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南無婆留那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華佛、南無才功德佛、南無善游步佛、南無旃檀光佛、南無摩尼幢佛、南無慧炬照佛、南無海德光明佛、南無大慈光佛、南無慈力王佛、南無賢善首佛、南無廣主嚴佛、南無金華光佛、南無才光明佛、南無智慧勝佛、南無世靜光佛、南無日月光佛、南無日月珠光佛、南無慧幢勝王佛、南無妙音聲佛、南無常光幢佛、南無觀世燈佛、南無法勝王佛、南無須彌光佛、南無大慧力王佛、南無金海光佛、南無大通光佛、南無才光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斗戰勝佛。唐僧和孫悟空最后得道成佛,成為南無旃檀功德佛和南無斗戰勝佛。
《西游記》中還有14位菩薩,即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南無西天極樂諸菩薩、南無三千揭諦大菩薩、南無五百阿羅大菩薩、南無比丘夷塞尼菩薩、南無無邊無量法菩薩、南無金剛大士圣菩薩、南無凈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分別被如來封為南無凈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和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在漢傳佛教中,人們往往把佛和菩薩混用的,菩薩就是佛,佛也是菩薩。
三是佛在佛教中是絕對精神,它是教徒們心中的偶像,是追求的目標,是精神支柱,是信仰是信念。“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北闶沁@個意思。與佛相對立的是魔,佛教把一切擾亂身心、破壞行善、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均稱為“魔”
唐僧西天取經一路困難重重,多次遇到生死考驗,每當危難時刻,他都格外堅強,視死如歸。是什么力量使如此堅強,是他心中的佛,是他的信仰。一次,菩薩為了考驗唐僧的意志,扮成一個寡婦,要和唐僧成親,引誘唐僧道:春裁方勝著新羅,夏換輕紗賞綠荷;秋有新香糯酒,冬來暖閣醉顏酡。
四時受用般般有,八節珍羞件件多;襯錦鋪綾花燭夜,強如行腳禮彌陀。三藏不為所動,道:“女菩薩,你在家人享榮華,受富貴,有可穿,有可吃,兒女團圓,果然是好。但不知我出家的人,也有一段好處。”怎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從前恩愛堂。外物不生閑口舌,身中自有好陰陽。
功完行滿朝金闕,見性明心返故鄉。勝似在家貪血食,老來墜落臭皮囊。
《西游記》34回師徒們正行賞間,又見一山擋路。唐僧道:“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云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怕什么虎狼!”長老勒回馬道:我——
當年奉旨出長安,只憶西來拜佛顏。舍利國中金象彩,浮屠塔里玉毫斑。
尋窮天下無名水,歷遍人間不到山。逐逐煙波重迭迭,幾時能彀此身閑?行者聞說,笑呵呵道:“師要身閑,有何難事?若功成之后,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閑也?”
一次唐僧師徒路遇山中有一洞,名喚蓮花洞。洞里有兩個魔頭,他畫影圖形,要捉和尚;抄名訪姓,要吃唐僧。他們向樵子打聽,那樵夫道:你若別處來的還好,但犯了一個唐字兒,莫想去得去得!”行者道:“我們正是唐朝來的?!眓bsp;“他正要吃你們哩。”行者道:“造化,造化!但不知他怎的樣吃哩?”樵子道:“你要他怎的吃?”行者道:“若是先吃頭,還好耍子;若是先吃腳,就難為了?!遍宰拥溃骸跋瘸灶^怎么說?先吃腳怎么說?”行者道:“你還不曾經著哩。若是先吃頭,一口將他咬下,我已死了,憑他怎么煎炒熬煮,我也不知疼痛;若是先吃腳,他啃了孤拐,嚼了腿亭,吃到腰截骨,我還急忙不死,卻不是零零碎碎受苦?此所以難為也?!遍宰拥溃骸昂蜕校抢镉羞@許多工夫?只是把你拿住,捆在籠里,囫圇蒸吃了?!毙姓咝Φ溃骸斑@個更好,更好!疼倒不忍疼,只是受些悶氣罷了?!?/p>
面對生死他們全然無懼,這是因為圣僧奉旨拜彌陀,水遠山遙災難多。意志心誠不懼死,全仗佛祖心中留。
神與仙、佛不同,他又是一個體系。神往往人死后封的,供人們敬仰和懷念的,他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神的確立,既不是民間的行為,也不是宗教的行為,封神是官方的行為。因為儒家是官方獨尊思想體系,所以神和儒家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神者都是生前赫赫戰功或名垂千古的功臣,他們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者。這些人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建廟宇或建祠堂等。人們認為他們死后靈魂還在,他們是天上的神靈??傊湃苏J為人死后有靈魂的,升天為神,入地為鬼。
《西游記》里的玉皇大帝,就是天庭眾神的首領,他身邊的眾神都有來歷,每一位神都有一個傳奇的故事。如太白金星、托塔天王、二郎神等,天庭構成了一個神的體系。
值得提醒的是,神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不需要信奉和修煉佛教或道教,他們是官方推崇的,老百姓所尊敬的精神。如關羽不僅是中國的老百姓所尊敬的神,而且還是日本、韓國、越南等國老百姓所尊敬的神,他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他體現了一種道德觀和價值觀。
因此,仙、神、佛是小說《西游記》中的三個神化體系,它更多的體現了三教的理想、追求和信念,這三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并且各自體現了三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學思維。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