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再說凡間百病叢生,命運苦短。天皇只顧享樂,新近又迷烹調,無心過問,世人戲稱其為煲羲。女媧悲慟,神力不及,有心無法。令其欣慰的是有智二子,不離左右,皆燧人所出。小兒伐樹砍削造就車輛,馴馬而駕,人稱軒轅。更奇的是長子,屢見苗落籽生苗,苗復結籽,遂采籽播植,發明農業,又造耒耨鋤具,故號神農。
神農乃燧人之后,相貌奇特,人身牛面,頭生二角,雖不及其父當年勇猛,卻是一位大智大勇之主神,擁有一顆悲天憫人之心。他見周圍親眾時有凋零,母親女媧痛心疾首,決心解人倒懸。神農遍游天下,來到南方火地,登上巫山之川,伐木搭架攀上天坑,脫卻凡塵,采摘奇花異草移栽下界。所立之架幻化成石,人稱神農架。神農嘗百草,辨其性,誤食結腸,日昏百次,鑄煉萬劫不壞之身,發明醫藥,有起死回生之效;造一鞭,名赭石,鞭策可知眾草之溫涼,久之可識生靈之良莠,驅山改河威服四海。
神農醫百病,獨難療己心,長而無依,唯戀女媧博大,時時聽其講談。女媧欣慰,心甚溫憐。一日神迷,二人竟合。軒轅亦戀其母,見女媧偏愛兄長,心生不滿,漸漸不齒,遂駕車攜同道西去,踏上尋父之路。
神農屢見天火焚燒粟苗,甚惱,后結識一異人——赤松子,有云隨身,能行微雨,甚喜。
一日,天皇伏羲心血來潮,游戲人間,聞眾生只知有神農,不敬己靈,怒,又遇見女媧與神農相依,怒極。二神大戰,天昏地暗。伏羲欲置神農于死地,命太昊發火球擊之,神農渾然不懼毫發未損。天皇拋下天羅,神農豎起二角頂穿。伏羲一時難以取勝,遂布下八卦仙陣困之。神農撞離門而出,惹火上身,風雷齊至。神農化炭,熊熊如日,滾落塵埃。赤松子欲救,水微無助,恨恨遠避。火借風勢,燃赤大地,生靈涂炭,慘不忍睹,此為火劫。各類物種除個別有神性者僥幸逃生外,均化為灰燼。一時大地沉寂,伏羲立在云端狂笑,九天失色,忽見南天一團火云騰起,大驚。神農赤赤舉鞭擊來,伏羲倉促應戰,慌亂難敵,唯有退避。神農緊追不舍。天無天皇立錐之地,無奈之下扯玄女遁入地密之穴。
神農自號炎帝,雙腳踏雌雄火龍破云而降,睹中央大地千里無雞鳴,焦尸露于野,大悔,捶頭頓足之時,忽聞一兒啼哭之聲,走近,乃一幼嬰,膚紅身健,赤發無損,手抓一赤焰令旗,上繪朱雀,令人稱奇。此乃火德星君生于火劫之中,其旗乃布火之寶。炎帝抱起小娃去尋女媧,見她飽受熱浪煎熬,昏臥河灘,如山丘之巨,口目皆閉,略有鼻息,且其腹動不已,愈來愈烈,誕下八十一子,仍長眠不醒。其子個個兇壯,人面獸身,虎背熊腰,銅頭鐵額,以砂石為食,以獸血為乳,各精利器,后與他方異女結合,腹地又現生氣。
鴻鈞師徒朝拜炎帝,禮畢即走。靈碧道君復來,與帝有語,教學相長。
鴻鈞道人、太上老君皆憂人間火劫,生靈化鬼,魂魄無依,吞食眾生;元始天尊、靈碧道君卻言無妨。原來大地東南有一巨神,名叫尺郭,身高七丈,腰闊七丈,身穿白衣,腰系白帶;頭頂雄雞,發分五色——青赤白黑黃,散亂蓬松;赤蛇繞額,蛇尾盤游頭頂。他早上吞三千惡鬼,傍晚吃惡鬼三百,一口咽下,從不咀嚼,不吃人食不喝凡湯,以鬼為飯,以霧為飲,人號黃父吞邪神。有此尊立世,何懼厲鬼惡魂。鴻鈞道人、太上老君憂心少解。
炎帝甚喜偶得之子,親比己出,取名祝融。祝融火烈,敢與龍耍,少長,專飼龍騎,不離炎帝左右。赤松子薦其師屏翳司雨。屏翳形如長條細蠶,背生鱗翅。此靈身雖小,卻可瞬間變大如虹,吸他方水氣為雨。帝封屏翳為雨師。屏翳薦其友飛廉司風。飛廉乃一猛禽,身法巨大,翅遮半天,輕輕扇動颶風驟起,大樹摧折,房倒屋塌,人畜遭殃,且其風中似有鐮刀飛舞,寒冽如刀割,故曰飛廉。文中暗表,飛廉乃鳳凰中雄鳳和麒麟中雌麟偶合所產,脾氣暴躁,喘氣生熱風,鳴聲凄厲。帝招之,意在監視爾。帝封飛廉為風伯。屏翳飛廉形影不離,號風伯雨師。
炎帝自督日月星辰,分列四面,照耀八方;又貶太昊永下天盤,居于東海湯谷之木——扶桑之上。扶桑扎根于海底磐石之上,一干十枝,高幾達天,乃盤古左目一睫毛遺落海藏所化。炎帝命太昊繞建木圓周而行,然太昊體巨,如胖人行路難以持久,他人又難近其身。炎帝甚煩,想起父親燧人,遂遍游四海尋之。
一日,炎帝來到西海窮桑,見一少年甚似眼熟,降其面前,果是燧人。父子相見抱頭痛哭。帝見其父仍受敗跡桎枯,心恨。
燧人不以為然。原來他又結良緣。當年,燧人被伏羲擊敗,打回金童之身,順尋火之路來到西地,越過遂明直達西海岸邊。日月暗淡,涼風襲人。燧人又困又乏,尋覓棲息之地然西海荒涼寸草不生,徒令人生嘆。燧人搖搖晃晃,陡見窮桑萬丈,甚奇,至前,又見樹洞古雅清冷,似有人居。燧人顧不上細瞧,倒頭便睡。這里是閏月皇娥的所在。皇娥正好無事乘桴出海游嬉去了,返回一看,一男童臥于其處,金光四射,正待開言。燧人驚起,雙手握石。皇娥睹小童警惕之狀,甚覺有趣,莞爾一笑,示意燧人放下手中石塊說話。皇娥寂寞,欣然留燧人為伴。皇娥毫無猜忌,與燧人同宿一床。燧人身幼心長,睹女兒風流,春心蕩漾,其形體遂長,幾日光景變作少年模樣。皇娥亦喜,二人無憂無慮,共度快活時光。天坐地和,金童玉女喜結連理。不久,生下一雙兒女。皇娥見兒遍體輝煌,想起父母模樣,遂為兒取名少昊。女兒喜弄父之燧石,日日磨創為戲,時生火花,燧人為其取名為電。燧人盡忘世外煩惱,只是其女高可比母,其子卻幼童之身,總不見長,與己初來一樣。自己也沒恢復當年雄壯,翩翩少年,與女兒相仿。真所謂美中不足。
炎帝與皇娥一家相見。帝請父出山,燧人不舍,且憂己形。炎帝運法為父、弟助力;燧人恢復往日形象。皇娥喜出望外。然少昊不見有變,炎帝方知有所不能。燧人欣然隨帝赴任,建議調遂明十只大力金烏輪流負日而出,即可解太昊之困。帝從其言,從此人間光明有致。
炎帝長子蚩尤兇蠻高大,力智稱絕,登天梯如履平川,修行自橫,削耒為戈,改鋤作槊,兵器叢生,且得藝于風伯雨師,學得呼風喚雨之術,尤善吞云布霧。還有巨人名刑,亦常登天入地,然喜居凡間,左手持盾,右手執斧,兩器相擊,模耕種之聲,日日愈宏。刑之斧乃先天神器,與盤古開天辟地之神斧是一對,能得此器,實有大緣;其盾,金剛之石做成,亦非凡具。炎帝邀刑主樂,布洪鐘大呂之陣勢。
北方洪荒之地有山名成都載天,乃一天柱,盤古右腿所化。山下沃土養育著巨人夸氏一族,個個高比天皇地母,力大無窮,氣吞山河,不斷向天柱極頂沖擊。其祖后土乃女媧長女,因食量巨大,遭眾嫌棄,故尋樂土,終達成都載天得可食之壤,食土而壯。后土緣天柱而上,達一凹處,見一暗疤隱隱有光,嗅之神奇,沁人心脾,遂以石磕下,藏于貼身之處。過后后土飲水大澤,不慎抖落所得之一毫于水,眨眼間飛長成大島。后土始知得寶。此即息壤——休息之土,雖掌大一塊,卻極有分量,乃盤古腿部一處腐肉,尚未演化。一次,后土欣賞息壤,嗅之,竟吸入一粒,腹鼓懷胎,生信。息壤此秘,后土從未告人,亦未再試。信喜健壯之女,生夸父;夸父亦然,生下夸娥氏兄弟。
這夸氏一族皆男兒,可能與水土有關。他們皆有移山倒海之力,因都在脖中系條黃巾當衣,故號黃巾力士,后專為圣尊效命。他們個個似同土中鉆出,高碩健壯如山包,食土而長,以湖為盆。他們喜功好義,絕不擔當裝卸拉車走卒之役,而毫無報酬的公利之事則自告奮勇舍身取義。圣尊參透此意,故施咒驅使。
炎帝曉后土之名,封其為北方大神。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