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位福將,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經歷無數次的困難、排擠、追殺總能全身而退,可以說他通過了上天的面試。接下來發生什么?請諸位和我一起祝福他先。
作為一名沒有上過學,沒有受過系統正規教育的農民,一路闖到今天成為義軍中的中層領導,固然是因為有聰明的智商,還有促使他不斷學習上進的理想。不斷的苦難使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殺一人為囚犯,殺萬人為將相,殺百萬人為帝王,”有實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李自成有意的吸收原來不沾泥隊伍中的骨干,不沾泥辦事不講究投降了明軍,十分不得人心再加上曹文昭的圍剿,義軍弟兄們有很多人選擇另謀出路,有的人跑到山林中成為強盜,有的人順理成章地投靠在李自成的旗下,在逃亡陜西的路上,李自成由以前的幾百人迅速膨脹到兩萬多人,實力大增,原來打敗仗也不是一件壞事情。
在這次慘烈的反圍剿戰役中,盟主王自用在作戰中受傷不久病死。三十六營頭領死的死降得降,二十多萬義軍化作鳥獸散。如今,早期的領袖人物只剩下有“闖王”之稱的高迎祥。
高迎祥很牛B。
陜西北部有個叫安塞的小縣,延安市正北。這是個好地方有個特點:窮。這個地方土地很多,遺憾的是全是溝溝坎坎無法大面積種植農作物,這不算啥,坑爹的是不愛下雨。正常年份黃土地也只能填飽肚子沒有剩余,趕上幾個月不下雨,好了,只能四處逃荒。安塞是個好地方,沒有牛來沒有羊。我始終認為,中國的老百姓如果能填飽肚子,他們不會造反,樂當良民。四百年,光耀千秋的紅色政權誕生在這里,其中原因不用多說。很榮幸,高迎祥出生在這里,年輕時以販馬為生,為了防身學會騎馬射箭。陜西連年旱災,生活沒了著落,崇禎元年(1628)在家鄉揭竿而起,為反抗朝廷添了一把火。
高迎祥有個特點,打仗時白袍白巾,總是沖在前面。可以想象,在一群衣衫襤褸,手拿鎬柄、鋤頭、糞叉子的饑民前面站著一位全白的將領,多么拉風。這說明,這個人具有領袖氣質,至少渴望成為領袖。早在三十六營開武林大會的時候,他就是發起人兼領袖之一。當時,各路首領根據自己的特點都有了嚇人的外號,“什么八大王、領兵王、不沾泥、紅軍友、李都司”等等,高迎祥被推為闖王。
造化弄人,義軍的一把手,二把手相繼離世。三把手隆重登場,逃亡到山西的高迎祥剛剛立穩腳跟,義軍被打散的兄弟陸續到來,聚到他的旗下,高迎祥勢力大增,成為大家公認的義軍說一不二的盟主。前面說過,通過幾次戰場的較量,有些頭腦的首領漸漸意識到,人海戰術和擁有精良裝備的政府軍相比,那真不是一個檔次,只有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隊成為當前的首要問題。高迎祥及早的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當十幾萬義軍投奔他而來,他并沒有表現出“我是一個暴發戶”的樣子,在他看來這十幾萬人就是十幾萬張嘴,是來吃飯的。直到兩個人的到來,李自成和張獻忠。
李自成咱不必多說,現在腰桿硬了,手里有了三萬人馬。這張獻忠是誰?先聽一首詩:《七殺碑》
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于天,殺殺殺殺殺殺殺。翻譯過來就是上天生養萬物養活眾人(有些繞嘴),人卻沒有任何東西回報上天都該死。這首詩(這也算詩?)的作者就是后來的大西國皇帝張獻忠,看到這恐怕罵街的人不在少數,有人反唇相譏:**貨,別人都該死,你為什么不去死。對,他就是個**。
張獻忠也是陜西人,和李自成同歲,小時候讀過書,一般的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家里都很窮,他也不例外。對于他的性格,有幾個故事諸位可以自己判斷。
有人說,他的父親是做鞋的,母親是織席的。張獻忠幼時讀書不成,便隨逃兵為盜。
也有人說,張獻忠的父親是做小生意的。有一次,他隨其父販棗至四川內江縣。他父親順手把驢系在一鄉紳的石牌坊上,沒想到驢糞弄臟了石柱。鄉紳家的惡奴跑出來痛罵、鞭打其父,并逼其父用手把驢糞捧走。年幼的張獻忠目睹了這一情景,怒火中燒卻又不敢爭,便暗暗發誓:今后必來此地,趕盡殺絕此輩。后來張獻忠入蜀至內江,果真大開殺戒。
又有記載說,張獻忠是膚施人,陰險狡猾。其父名快,是一位屠夫,其母姓沈,早亡。張獻忠依靠乞丐徐大過活。他有一次偷吃鄰居家的雞,不巧被撞見遭罵。他憤憤不平地說:我一旦得志,也要讓此地人像雞一樣。其殘忍之心,少年時代已萌。長大后,張獻忠更加無賴。正逢王嘉胤作亂,張獻忠便投其帳下,號稱八大王,又號黃虎。
總之,張獻忠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經歷,至今仍如謎一般令人難解。現在看來,張獻忠早年大概是讀過一點書的,并能粗通文字。據說,在崇禎十五年(1642)五月十三日,張獻忠率部攻下河南寶豐縣后,曾把讀書人都集中到城東河仄龍王廟,一一問過姓名,并勸慰大家不要驚慌。之后,張獻忠竟用陜北方言說了一句:“咱是斯文一氣,老子學而未成。”說完之后,不語良久,最后把這些文人放回城中,拔營而去。這件軼事說明張獻忠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不完全是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莽夫。
按通常的說法,張獻忠在造反之前,先是做過延安府的捕快。張獻忠之所以去做捕快,是因為他與同學斗毆,一拳打死了同學,家里為他消災,幾乎是傾家蕩產。他父親一氣之下,把他趕出了家門,于是他便去做了公差。
在延安府做公差時,張獻忠常受同事的欺負。據說張獻忠曾嘆道:
“大丈夫安能久居人下耶?”
依其性格,張獻忠大概是會講出這種話來的。據稱,張獻忠身材高大,狀貌魁偉,臉上有些許麻子,其性情也是不同一般,常常以豪杰自居。像他這樣既有抱負,一心想出人頭地,又極具逆反心理的不安分之人,往往是亂世魔王,不會安于現狀,久居人下的。
既然捕快做得不舒心,又不見得能出人頭地,于是張獻忠便去投軍。在軍中,張獻忠勇敢善戰,立功受賞,獲得了不少財物。鄰居們見財眼紅,常向他借貸。只要他稍有不肯,鄰居便以告官來威脅,由此也可見他的財物來得也有些不明不白。縣衙的吏胥,也經常向他敲詐勒索。不巧張獻忠的族人去做了強盜,縣官便把他拿去拷問。張獻忠大怒,說道:
“我的資財得之于戰陣,是以身家性命去搏來的,不曾做過有負于人的事情。族人被脅迫去從亂,我怎么能知道?你們逼迫如此,是驅虎入山耳!”
張獻忠竟然敢采取這種態度,結果自然是被重處,坐淫掠罪而被判死罪。幸而他命不該絕,正要行刑之時,主將陳洪范至,見其奇偉狀貌,便替他向總兵王咸求救,最后張獻忠被鞭打100后釋放,撿了性命。
如果此事屬實,那么,陳洪范真是罪該萬死。要是當時他不去多事,為張獻忠求情,那么張獻忠必死無疑。砍了張獻忠,至多是陜北多一條冤魂,而放了張獻忠,天下則多了一個混世魔王,縱有10個陳洪范,也無能為力了。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張獻忠一旦得志,得罪他的人必然遭受萬般的虐待。事實上,也是如此。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到來,高迎祥如虎添翼,使他又有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之所以如此隆重的介紹高迎祥和張獻忠,那是因為這三個猶如混世魔王的人聚到一起,勢必將大明鬧得天翻地覆,成為崇禎皇帝的噩夢。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