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的兒子李戶雖死的早,可他臨過世時,媳婦已懷有身孕。
**尚未出生,當爹的就已過世,這**,就成了遺腹子。
李陵,就是李戶的遺腹子。
爺爺是李廣,爹爹是李戶,都是勇武、雄壯之人,李陵,長大成人,繼承了祖上的高大威猛基因,也好騎烈馬、拉硬弓,**得一手好箭。
漢武帝也夠意思:李家世代為將,勇猛異常,李陵嘛,雄烈不輸李廣老將軍,就先做建章監,監護騎兵吧。
這個李陵,膽子,有沒有老李廣、李戶那般大?
漢武帝決定考察一番:李陵啊,敢不敢帶兵深入匈奴境內窺探虛實?
有何不敢?正求之不得呢。
我給你八百騎兵,你敢帶著去匈奴境內么?
八百?
對,八百騎兵。
漢武帝心里嘀咕:嫌少,不敢了吧?
八百騎兵,足矣。
漢武帝眼睛瞪圓了:八百,足矣?
好,果然有膽。
李陵還真帶著八百騎兵深入匈奴地盤兩千余里,轉到一個地方,居延**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和**省金塔縣)。
哦,這地方,漢兵沒來過,隨軍制圖師,畫圖,山有多高,河流怎么轉彎,全給我詳細記了。
匈奴人,可沒瞧見一個。
運氣,有點背。
好。李陵,果然有膽,官升騎都尉。
李陵啊,朝廷從丹陽征調了五千步兵,駐扎在酒泉、張掖防備匈奴人,你去當教練,讓他們熟悉**箭的技藝吧。
好。
公元前九十九年,李廣利統領三萬騎兵征討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匈奴左賢王部落。
李陵啊,你率領你那五千步兵為李廣利大軍供應糧**吧。
陛下,我率領的這五千人,都是荊楚勇士、奇材、劍客,力可縛虎,**必中的,望能自成一軍獨當一面,到蘭**山南邊以分單于兵力,請不要讓我們只做**師將軍的運輸隊。
漢武帝也是明白人:你是不屑于在**師將軍手下**吧?我這次發兵多,軍馬不夠,沒有多余的馬匹給你啊。
李陵卻是豪氣沖天:不用陛下撥馬,我愿意帶著這五千步兵,一直往北打,直要打到單于王庭。
**我當乘勝追擊,直搗**龍府!以解陛下之憂。)
好,好,好。勇氣可嘉。方案通過,步兵出擊匈奴。
強駑都尉路博德,率兵中途迎候李陵。
路博德,卻也是一老狐貍:我,原先做過伏波將軍的,你李陵,不過只是一騎都尉,憑什么,要我給下打下手?你自己都不愿意給李廣利做嫁衣裳,自己的衣服,倒想著讓我來做?
門都沒有。
路博德自有說辭:現在剛進秋季,匈奴馬肥,不可與之開戰,臣希望留李陵等到春天,與他各率酒泉、張掖五千騎兵分別攻打東西?;?,必將獲勝。
意思,很明顯:一、現在不能打;二、明年春天開打;三、我路博德和李陵,分統兩軍,互為犄角之勢,互不隸屬;四、春天打,準贏。
漢武帝卻是一老滑頭,而老滑頭,想事情總要比小滑頭繞彎彎繞得多:
李陵反悔了,自己不想出兵,反而指使路博德上書來故意拖延。
傳詔路博德:我想給李陵馬匹,他卻說什么“要以少擊眾”,現在匈奴侵入西河,速帶你部趕往西河,守住鉤營之道。
傳詔李陵:九月發兵,從險要的庶虜鄣出塞,到東?;侥厦纨埨账粠В^察敵情,如無所見,則沿浞野侯趙破奴走過的路線抵受降城休整,將情況用快馬回朝報告。你與路博德說了些什么東東,一并上書說清楚。
接詔,出兵。
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向北行進三十天,到?;皆鸂I。將所經過的山川地形繪制成圖,派手下騎兵陳步樂回朝稟報。
李陵,怎樣???
回陛下,李陵帶兵有方,能得將士死力。
好,好,武帝非常高興,任陳步樂為郎官。
?;剑瑵h兵、匈奴相遇。
這也太猖狂了吧,五千步兵就敢深入我大匈奴腹地?
揍他!
三萬騎兵在單于的指揮下將漢兵包圍。
漢軍,以大車環繞而成營壘。
雖被圍,卻不懼。
漢兵出營列陣: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擊鼓即疾進,鳴金則收兵。
千**齊發,匈奴兵應弦而倒,倒下的不止一個,而是一大片。
三萬騎兵,竟被五千步兵打得狼狽逃竄。
匈奴人,撤至山上。
這個臉,可丟大了。
一定要**掉這五千步兵。
左賢王、右賢王,你們,都來,大家伙合起來揍他!
五千對付三萬,還勉強,可要對付八萬,那可就不好玩嘍。
撤!
邊打邊撤。
李陵率軍向南且戰且走,連走三**,退入一山谷。
匈奴人的騎兵,也不是吃素的,邊走邊**,李陵這邊也損失慘重,漢兵身上幾乎都掛了彩。
三處傷痕的躺臥車里修養,兩處傷痕的駕駛馬車,一處傷痕的繼續戰斗。
這是李陵的軍令。
我們,這兩天,怎么戰斗力大不如前?是被圍被追以后士兵心理恐慌,還是其他的原因?
怎么做思想工作都不起作用啊。
難道,軍營里有女人,壓力巨大下士兵都去女人身上釋放?
夜里勞累,白**里持**拉弓,當然手就軟了嘛。
搜。
果如其然。
好些拉運**的車輛,已被改成行軍溫柔鄉:軍車里,卻運載了各**女人,番婦、漢女。白**行軍,夜晚嘛**
是可忍,孰不可忍。**命**關之際,怎能這樣的**作樂?!
一聲令下,所有婦人身首異處。
戰斗,戰斗,接著戰斗。
沒了婦人,士兵體力迅速恢復,第二天,**殺匈奴三千多人。
大軍撤退方向:東南。
行走路線:故龍城道。
再退四五**,眼前,一片沼澤蘆葦。
山下,安營。
南面山上,單于已帶人把守。
蘆葦,嘿,好,我放火燒,燒死漢軍。
匈奴人會放火,我漢兵,就不會么?
匈奴之火剛點燃,漢軍之火已熊熊而起。待到匈奴之火燒過來,漢軍早已駐扎在已無蘆葦的空地上。
優哉游哉。
你燒啊,繼續燒。
反正燒不著我們一根馬毛。
接著沖殺,單于之子帶頭,瘋了一般向漢軍沖擊。
沖擊,反擊,你**,我也**。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匈奴騎兵,愣是沖不過漢軍防線。
漢軍又**殺匈奴三、四千人,連****山上,單于忙下山逃竄。
李陵得到一份厚禮:
漢軍抓住一個匈奴俘虜,而這個人帶來的消息,讓李陵和漢兵士氣頓增。
單于準備撤軍呢:
這是漢朝的**兵,久攻不能拿下,卻**夜向南退走把我們引到塞邊,會不會有伏兵呢?
可游牧民族的強悍,寧肯跌倒,絕不認卯:單于您親自帶著八萬騎兵攻打漢朝幾千步兵,卻不能消滅他們,那以后還怎樣指揮軍隊啊,誰愿意跟著一個用兵不如神的人呢?這些漢兵回到南邊,漢朝會越發輕視匈奴。到時候,我們,南邊被漢兵打,東、西、北各附屬部落再叛變,大匈奴就快亡國啦。不用遲疑,務必在山谷間再度猛攻,還有四五十里才到平地,即使不能破敵,返回也來得及。
天佑大漢,使得李陵得到匈奴的消息。
可,頭頂一片藍天,單于也得到了意外之喜:漢軍之中,有人叛逃至匈奴大營。
這個人,名叫管敢,漢軍軍侯,因受不了長官校尉的凌辱而叛逃投敵。
叛逃者,必有厚禮:大王啊,李陵軍無后援,并且箭矢已盡,只有李陵將軍麾下和成安侯韓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陣式前列,分別以**白二**作旗幟,派**兵**殺旗手即可破陣了。
天佑我大匈奴啊。好,發兵攻擊,務必全殲漢兵。
四面合圍,箭下如雨。
身處山谷的漢軍,困頓異常。
向南,向南,繼續向南。
只要再碰見漢兵,有了箭,別說八萬匈奴人,就是八十萬,又能怎樣?
箭,箭,箭,一**之內,五十萬利箭全部用光。
匈奴人,卻是狗皮膏藥,沾著、粘著愣是揭不掉。
山路崎嶇。
棄車而走。
**,已無用處。
剩余的三千漢兵手持車輪輻條為武器。
退路,已被匈奴騎兵全部封死。
**昏。
大家不要跟著我,固守營地,我要一個人去**掉單于!
李陵,孤身出營。
天黑。李陵,返回大營。
一聲嘆息:兵敗如此,惟求一死!
將軍,您威震匈奴,陛下不會讓您死的,以后可想別的辦**回去,像浞野侯**趙破奴)雖被匈奴俘獲,但后來逃回去,陛下仍以禮相待,何況對將軍您呢!
請你不要再說了。
吾不戰死,不為壯士。
有必死的決心和勇氣,難得啊。這個時候,彈盡糧絕之時,氣可鼓而不可泄!
傳令:寶物全部埋**。沒人持**糧二升、冰一塊。夜半突圍,擊鼓為號。
夜半,鼓未響。
李陵、副將韓延年騎馬突圍,韓延年戰死。
李陵,李廣之孫,李戶之子,身處匈奴幾千騎兵嚴密包圍之中。
戰死,自刎,足可榮李氏之族光,耀大漢之天威。
還有其他路可走么?
還有一路,只是,一般人不屑也不能走:投降。
何去何從?
大漢朝堂。
李陵之事,大家,怎么看?
皇上垂詢,大家異口同聲:李陵兵敗,叛漢投賊,良心大壞,實在不該。
太史令司馬遷,這事,你怎么看?
李陵服侍母親孝順,對士卒講信義,奮不顧身以赴國家危難,有國士之風。一旦戰敗,朝中大臣攻其一點而不計其余,實在令人痛心!況且李陵提兵不滿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殺數萬之師,殺敵無數,匈奴人自救不暇,召集可持弓**箭的百姓一起圍攻。李陵轉戰千里,矢盡道窮,戰士們赤手空拳,頂著敵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奮勇殺敵,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雖身陷重圍而戰敗,但他殺死殺傷敵人的戰績也足以傳揚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贖罪以報效朝廷吧。
你個司馬遷,不守大義,巧言辭令為李陵開脫,是笑話我用李廣利為將出軍無功的吧?
李陵對士卒講信義?
他對士兵大言:吾不戰死,不為壯士。他,戰死了么?
他有國士之風?
副將韓延年戰死,他李陵呢?反倒投降了匈奴人!
李陵敢孤軍深入?
對,是我強行派他出征么?
是他自個要求去的!
李陵哭哭啼啼的:我能率領五千步卒踏平單于王庭。結果呢?
五千士卒僅回來四百人!
他箭盡而降,勢不得已?
可拉箭的車上卻**著番婦、漢女!
我說實話吧,李陵,是想僥幸一戰,名垂青史!自恃其勇而不知敵情,戰敗即降而不顧老母。
這個人嘛,除了政績,什么都漠不關心,在他眼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朝廷、老母、家族什么的,都沒有他自己的**命值錢。
你司馬遷,身為太史令,不能公里公正的分析已發生的現實事情,卻虛言開脫投降之人,實在是無知、無恥。
把司馬遷拉下去,閹了!
這李陵,會不會是假投降啊?他對我大漢,真沒感情么?
公孫敖,你率兵去匈奴接應一下李陵吧。如果他想回來,就帶回來吧。李陵的戰功,好像不錯啊。
回陛下,李陵在匈奴幫單于教習戰陣、戰**,我們,根本就見不到、接不著他。
匈奴人練習戰陣、戰**,可不就是為了對付我大漢么?
這個李陵,鐵了心與我大漢為敵。
我就說嘛,相面師給李陵他老母親、家屬相面,他們一家人都臉無死相,原來早知道李陵不會戰死的。
李陵之家,全族處死!
漢朝使臣,我李陵率五千步卒橫掃匈奴,無援而敗,為何要殺我全家?
陛下聽說你在為匈奴練兵。
那是李緒,不是我李陵啊。
李緒,原是漢朝的塞外都尉,駐守奚侯城,匈奴來攻,不敵而降。
單于對李緒優待,他的座次,還在李陵之上。
你李緒,為匈奴人練兵,漢朝卻殺了我全家!我要殺了你,為我全家人報仇,報仇!
李陵派人刺殺了李緒。
單于的大老婆不**了:你,李陵,倒吃了豹子膽,敢在我匈奴橫行無忌,居然刺殺了上級領導!
你敢殺他,我就敢殺你!
單于慌將李陵派駐北地,暫時遠離王庭多事之地。
單于的大老婆死后,李陵又回到王庭。
李陵,很有本事的人,漢朝已殺了他全家,跟南邊,勢不兩立了,我再把女兒嫁給他,李陵,能不死心塌地為我大匈奴**命么?
李陵,搖身一變成了匈奴駙馬,官拜右校王。
匈奴王庭,還有一個漢朝叛將,官拜丁零王。
此人,名叫衛律。
衛律的父親原本是長水一地的胡人。但衛律本人卻在漢朝土生土長。
衛律這個人,跟協律都尉李延年關系很好。
李延年,是漢武帝時期一出名的藝術家,因犯**而受到腐刑**又是腐刑),在漢宮室負責養狗。
這個人,擅長律令。
人有一技之長,必可發光。
漢武帝,很喜歡哼小調,李延年,長服伺漢武帝左右。
李延年的一首歌曲讓漢武帝魂魄皆無: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真有這樣的人?
帶進宮里我瞧瞧。
可人啊,不但人長得美,還善解人意啊。好,我封你為夫人吧。
這個女人,是李延年的妹妹。宮里自此稱呼為“李夫人”。
李延年**衛律出使匈奴。衛律返回長安,李延年家卻被抄斬**皇室親戚,可不好做啊。匯報率高,風險也高哪)。衛律害怕株連,就出逃投降了匈奴。這個人,卻也不是酒囊飯袋,很受單于寵愛,經常侍于左右。
李陵,尊寵不如衛律,常年駐守邊防,替單于站崗放掃,遇到大事才召入計議。
蘇武出使匈奴。
單于扣留了蘇武:你去北地放羊,什么時候羊下了崽,我就放你回漢朝去。
經辦人,衛律。
蘇武,你就投降了匈奴吧。漢朝,那邊有什么好?
蘇武,不從:我是不會背叛大漢的。羊下羔,不就一年么?我等一年就是了。
大家都是從南邊過來的,我和李陵,都已做了匈奴人,那邊,都罵我們是叛賊。你蘇武,倒想潔身自好?
要做賊,大家都做。誰不笑誰!
想得美啊,你,來了,還真想回去么?
嘿,單于是答應了,羊羔出生,就放你走,還給了你一群羊。當然,羊群里有公羊、母羊,明年肯定有羊羔。那要是羊群里只有公羊沒有母羊呢?
這事,衛律可做得出來。
蘇武,羊吃完了,茹毛飲血,可憐哪。
我想送蘇武一點吃的,可真不好意思去見他。你去吧,給他送些牛羊吧。
李陵的老婆,給蘇武送了幾十頭牛羊,幫他度荒。
李陵,奉命勸降蘇武:
你終究不能回歸漢朝的。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做給誰看呢?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的棫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被迫自殺,皇上僅賜錢二百萬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卻抓不到,他因害怕而服**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終**若有所失,幾乎要發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紀大了,**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十幾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扔掉你的使臣節杖,在匈奴王庭里謀份差事吧。
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朝廷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而今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兒子效忠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說了,我是不會投降匈奴人的。
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我這是,真心為你好的啊。
我料定自己已經是死去的人了!單于一定要**迫我投降,那么就請結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
啊,你是真的義士!我李陵與衛律的罪惡,上能**天!
蘇武,在匈奴十九年,終被允許返回大漢。
李陵,面對蘇武,淚流滿面。
你要回去了,我送你幾首詩吧:
一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
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
仰視浮云馳,奄忽互相逾。
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
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二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三
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安知非**月,弦望自有時?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漢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這兩個人,與李陵是哥們。
匈奴那地兒,天寒地凍、鳥不拉屎的,在那里真是受罪呢。
任立政,你跟李陵都是隴西人,關系一向挺好,去匈奴接李陵回歸大漢吧。
這些年,大漢、匈奴短暫和平,相安無事。任立政身為使者出訪匈奴,面子上的事,單于也會做,置酒款待,李陵、衛律坐陪。
雙方要和平,不要戰爭。場面上的話,大家都會講。但要當著單于面要李陵歸漢,這些話,卻不能出口啊。
任立政千方百計、眉目示意,幾次把佩**上的環弄掉,趁撿環時握住李陵的腳,意思很明白:李陵啊,跟我們回漢朝吧。
領導請完客,該李陵、衛律敘舊啦。
兩個人慰問漢使,一起博戲暢飲,不過,他們雖為漢人,卻都穿著匈奴的服裝、蓄著匈奴的發式。
任立政大聲**唯恐李陵聽不見)說:“漢朝已宣布大赦,國內安樂,陛下年少,由霍子孟、上官少叔輔政。”
霍光、上官大人跟你關系不錯啊,李陵,真不想回去嗎?
李陵沉默不語,刻意又不經意地摸著頭發:“我已成匈奴人啦!”
喝酒、喝**,喝多了,肚子脹。衛律憋不住了,起身上廁所。
機會難得。
任立政壓低聲音:“少卿**李陵的字),你受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問好?!?/p>
“霍公與上官大人可好?”
“他們請少卿回故鄉去,富貴不用擔心。”
李陵面有難**,小聲嘀咕:“少公,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恥辱,無可奈何!”
衛律就坐,抬眼望著帳篷的天窗:“李少卿賢能之人,大可不必只在一國居住,從前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從西戎到秦國,今天還談什么故國之類?!毖粤T,起身告辭。
“你也有這個意思么?”
唉!大丈夫不能反復無常,再次蒙羞。大漢,我是回不去啦。
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年前七十四年,病死。
李廣在世及身后,隴西李氏家族逢人被問:
您,貴姓?
被問者必昂首挺胸:姓李,李廣的李。
李陵投降匈奴后,隴西李氏家族逢人相問:
您,貴姓?
被問者稍作猶豫:姓李,木子李。
這事,不奇怪。
就如同你問姓秦的人:您,貴姓?
秦,大秦帝國的秦。
肯定沒人說:秦,秦檜的秦。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姓汪的被問:
您,貴姓?
汪,汪主席汪**衛的汪。
亦隨聲昂首而歌:
慷慨歌燕市,
從容做楚囚;
引**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四十年代再有人問他:
您,貴姓?
汪,水木汪。
節氣,大義之根本。叛變投敵,雖百般辯護,何能為爾?!!!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