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婆,我不行了,可最放心不下的,卻是括兒。
括兒,好讀兵書,口才便給,又與太子丹自小相好,將來太子丹為趙王,括兒還怕不出人頭地?你這擔心,我卻是不懂。
括兒好讀兵書,卻無未曾在軍營歷練,一切都是紙上談兵。軍事,那是血淋淋的性命相搏,卻不是紙面上的游戲。未曾經歷戰陣,怎能想象戰爭的可怕。況且,趙國現在最大的威脅,是秦國,秦國的將領,一個個都是多年戰場上歷練出來的沙場老將,哪一個,是那么好對付的?如果趙括統領趙軍,必被那些老家伙忽悠得進了圈套。到時候,秦軍圍得鐵桶一般,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括兒,又能怎樣?
老妾一事不明:趙王怎會用括兒統領大軍?
廉頗、李牧為將對抗秦軍,初戰不利,必然全力防守。我趙軍,單兵作戰能力極強,就是一對一單打,秦軍也不一定是對手。可國家間交戰,拼的是國家實力。秦國的兵器、軍陣、后勤供給,是我趙國無法比擬的。廉頗、李牧他們也明白,防守,其實是最好的進攻。只有防守,才能完全的弱化秦軍的兵器、軍陣優勢。但是,防守,拼的是國家實力,那是擴日持久之國家消耗戰,而消耗戰,最大的壓力卻不是在前線的將軍承受的,承受者,卻是高坐廟堂之上的國家君主。而趙國,不同于秦國,趙王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壓力的。他,必然令前線主將主動出擊,廉頗、李牧明知出擊必敗,必然抗命,趙王,只有啟用括兒或其他年輕經將領,只有他們,不知天高地厚,敢于冒險一戰。
為什么趙王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壓力?
我趙國,本為四戰之地,民風剽悍,剛強不屈,好斗不撓,自武靈王后又精于騎射,戰力,并不亞于秦軍。七國之中能與秦國相抗衡著,唯我趙國一家。只是,秦國自商鞅變法后,轉身為功利之國,前線戰士拼命搏殺,為的是功名,后方農夫努力耕種,也為的是功名。他們的農民努力耕種,多余的糧食上交官府,上交糧食多到一定程度,官府就會給農民一定的爵位。這些常年勞作不息的農民,支撐秦國軍隊連年耕戰而糧食不缺。最可怕的,就是他們的糧食永遠充裕。
我們趙國的糧食,也夠吃的啊。趙王,怎來得那么大的壓力?
平日里糧食夠吃,可戰爭時候,糧食必然不夠吃。你想想,大戰開始,平民家誰會輕易出售糧食?拼的,全是國庫里的存糧。國庫里的糧食,平日夠四年的,戰時不夠一年吃。原因很簡單:運輸之路崎嶇不平,連車帶人翻落深溝高山的不在少數,路上的損失能與前線的消耗持平;戰場上,戰情瞬息萬變,存糧要么被敵軍燒毀,要么在轉移時丟失,被士兵消耗掉的倒不足前線存糧的一半。糧食不足,必然開口向大王要,大王,能有幾多存糧?
趙國農民為什么種不出秦國那么多的糧食?
我趙國,農民比奴隸高一等,可上交國家糧食再多,也不會得到爵位,所以嘛,農民也不愿意在土地上下死力氣耕種。人人都想著憑一身好武藝僥幸在戰場上贏得一份功名,一步登天,榮耀全家。可國家之間的戰爭,關鍵時候,拼的就是實力,而糧食,是實力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啊。我趙國人不愿做農民,然而,秦國為了糧食充裕,他們以法律的形式將播種的時間、單畝的種子數量,使得農民不愿也不敢投機取巧。趙國的賦稅,太少啦,這也是我連殺平原君門客九人逼其交租的原因。真要和秦國拼實力,趙國國力差哪。
括兒,不能推辭大將之位么?
難。趙王要進攻,必挑選敢于冒險的年輕將領代替廉頗、李牧,可趙國,年輕、能說會道的又值得太子丹信賴的,除了括兒,你還能找到其他人么?
你的意思,括兒要成為太子丹冒險的籌碼?
如果對付其它國家,括兒也許能僥幸成功。可要對付秦國,必敗。當然,廉頗、李牧兩人一人為統帥與秦國對峙,另一人必在北方防御匈奴人,前線糧食不濟,北方軍團必全力援助。可年輕的趙王,知道趙軍戰力關東無雙,還想戰勝秦國,開疆擴土。我家括兒,前途堪憂哪。
如果真的到了哪一步,怎么辦?如你所言,括兒敗軍,我趙家不是就要被滿門抄斬的么?
當今之計,趕快讓括兒成家,有了孩子,我趙家就后繼有望。你們嘛,倒不會受牽連。當然,你也不能被動的被收押。一旦風聞趙王要用括兒替代廉頗或李牧,你立即上書趙王,言我生前有言: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不能上陣為將。如趙王執意用括兒為將,你就請求他不以括兒兵敗而連累我趙家。趙王一力啟用括兒為將,必允諾你。則我趙家是失一括兒而全家保全哪。
趙奢,真神人也。
生前戰無不勝、賦無不全,身死算無遺策、兒損家全。
悲夫,幸夫?
命也夫!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