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世
且說那揚州城鼎鼎大名的黃百萬,壹龍堂的人要動他銀子,對近在眼前的麻煩他知不知道呢?按理說,別人暗中醞釀的陰謀,誰也不會知曉。但是,不知為什么,近來黃百萬眼皮跳得厲害,一連幾夜都被惡夢驚醒,每每嚇出一身冷汗。一會兒夢見遭遇強人追殺,一會兒夢見他死去的爹提示看好家里的銀子,攪得他整日心神不寧。
黃百萬祖籍西京洛陽。他曾祖靠倒賣木炭發跡。祖父穩穩地承襲了上一代的產業,并有所擴大。到了他父親這一代,不光是經營木炭,還做起了漕運生意。
人常說,富不過三代,可到了黃百萬這一代,不僅產業繼續興旺,他還將漕運生意擴大到江南各地,連京師一帶的糧食供應,黃家也擠了進去,使市場份額增至兩成。這樣一來,黃百萬不僅在揚州,就在全國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大糧商,簡直富得沒法形容。
他這么有錢,照理應該慷慨大方一點。但是,此人卻吝嗇異常,有關公益之事,他能推就推,能免則免,從不積極。因此,很不得各地官府老爺的喜歡。
黃百萬娶妻李氏,是書香世家,不曾生育。二房姚氏,生有三女。三房柳氏,生有三女。四房林氏,也是生了三女。一直到他四十有五,仍無子嗣。這下黃百萬可真急了,請來無數風水先生為其看祖墳,查龍脈,就是找不出原因。因此,愁得他不輕。后來,直到遇見一位云游的道士指點迷津,建議他廣舍善財,修福積德,連做了三年善事,撤出了千萬銀兩之后,才由五房姜氏生下一子,名曰有鵬,小名鵬兒,這樣總算遂了他多年的盼子心愿。
自從有了這一經歷,黃百萬慳吝的習氣改了許多,每逢災荒年景都主動捐錢。兒子生日那天,更是廣捐財物給當地窮人。因此,揚州人為其送了個“黃善人”的綽號,他也仿佛真的樂善好施起來,所以頗得本地民眾的稱贊和愛戴。
黃百萬的兒子鵬兒,今年十七歲了,雖然生在富貴之家,卻自幼養成好的性情,不僅聰明伶俐,而且特別喜好讀書。因此,黃百萬不惜重金請了好幾位有名的先生來教他。這鵬兒也不辜負眾望,直學得四書五經無一不通,諸子百家無一不懂;吟詩作畫,彈琴弄笛更是高明;出落成了一位名聲遠播的風流才子。更為可貴的是,這黃有鵬雖家私巨富,才高八斗,卻歷來謙遜,處事也公平,出手也大方,對待下人們非常寬厚,所以家中上下沒有人不喜愛他。
這幾年,眼看著兒子一天天出落成了大小伙子,黃百萬心里既高興又糾結。不為別的,只為兒子前途考慮,是將來繼承祖業呢?還是讀書入仕做官?也不知如何取舍。這么一大攤子家業,自己雖說還算健壯,但畢竟年紀老邁都六十好幾的人了,萬一哪天不行了,沒人接班怎么行呢。但管理家業是需要耗費精力的,如果只顧這個,那么又怎么讀書、入仕、做官呢?每逢想到這些,愁得他連飯都咽不下。
還是跟隨他多年的大管家吳謙懂得他的心思,給他出主意說:“老爺!少爺的事不如這樣,書呢,不能耽誤,也耽誤不得,但生意上的事也要歷練,不如方便時,就讓少爺去各地商號多走走,多轉轉!一呢,是讓他熟悉一下業務;二呢,也培養一下做買賣的興趣!至于將來朝哪個方向轉變,我看,還是順其自然的好,他個人愿意讀書入仕呢,就去!不愿意呢,咱不是有現成的生意可以經營嗎!”黃百萬也沒有其它辦法,只能如此。這樣,大管家吳謙便成了少爺黃有鵬學習生意經營方面的老師,平時只要一有機會,就領著他走南闖北,熟悉業務,打理生意。出人意料的是,他小小年紀卻膽識過人,每每有重大決策,只要他在場一出主意,從沒失誤過,每次都賺得盆滿缽滿。把手下人都敬佩得五體投地,逢人便說:“你別看我家少爺年紀雖小,但那是財神轉世,諸葛再來,都神了啊!”
別人對兒子的夸獎,黃百萬自然是很高興,也為自己后繼有人而慶幸。但是,黃有鵬本人對此卻不以為然,一來他認為自己從始至終都是一文人,生產經營活動畢竟非自己所好所愿,同意到各地走走轉轉,也是出于對父親的理解和尊重;二來自己年紀尚小,正在讀書謀求功名,對謀利之事毫無興趣,也無意過多涉足。他心里想的,別人哪里清楚,那吳謙還一味挖空心思栽培他呢。
(15)錢款的事
這天,鎮江分號的掌柜派人送來書信,說去年賒出去的部分糧款已到期,請求吳管家的指示,問是否應按期催欠?所收款項是留在分號?還是運回瓜州總部?這件事吳謙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去找黃百萬,問他如何處置。
那黃百萬正為近日連做惡夢心神不寧,聽了吳謙的匯報,不覺驚了一身冷汗,道:“真是怕啥來啥,啥禍害都出在錢上!應收的為啥不收?只是那銀子就別往這邊鼓搗了,我有個預感,這幾天肯定有人在打這銀子的主意……”
吳謙聽這話心里一驚,皺了皺眉頭道:“老爺的直覺歷來都很靈,小人從來都很佩服……只是,咱們是經商做買賣的,哪一天離得開銀子周轉?若這些錢不運回來,有用時再流轉出去,買賣如何做?”他是個精明人,這一點深得黃百萬信任。此時,他又進一步分析道:“賊人惦記商人的錢,就像光棍惦記娶老婆一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我們豈能為了這個就不經營了!俗話說,魔高一丈,道高丈余,他有妙計千條,我有千條妙招兒,只要我們謹慎行事,就決出不了事!”
“那依你咋辦?”這會兒,黃百萬也沒了主意。吳謙想了想道:“我的看法么……銀兩照常收回來,運回瓜州總號,存進德記銀號,兌換成交子銀票,再分配給江南分號,充實那邊的購糧款項,昨天我已查過皇歷,收糧食的日期就要到了,也該為那邊多儲備些銀子……”
吳謙是一流的理財行家,黃百萬全部的日常經營全由他一手操辦。這時,他見吳謙這么說,便沒再反對。兩人談了會兒生意上的事,末了時,吳謙道:“既是老爺對運銀子的事這么不放心,那么我就擠擠空兒,親自去鎮江跑一趟,以保萬無一失……”黃百萬聽這話,不由得喜出望外,道:“管家親自去,敢情好了,那么的,就辛苦你了!”吳謙微微一笑道:“小人給東家跑腿兒,是天經地義的事,老爺休要客氣……只是……我想多帶一個人和我一起去……”“行,行啊!想帶誰,任你挑……”黃百萬高興地道,“別說一個,十個也行啊!”
“我想帶的不是別人!”說到這兒,吳謙稍遲疑了一下,“我打算帶……帶少爺一塊兒去!”“啊?”黃百萬吃了一驚,不由得支支吾吾為起難來,他有心不允,但又說不出口。事情明擺著,既然人家管家都不怕危險,親自去押送銀子,自己哪兒能只顧兒子的安全不讓去呢。
吳謙也看出了他的矛盾心理,安慰道:“老爺,您就放心吧,就憑咱們那幫子打手,有幾個賊能靠前一步?況且,咱們少爺又足智多謀,有他去,才會真的沒事呢!”黃百萬最后只能咬著牙,點了點頭,囑咐道:“你倆可千千萬萬小心哪!如果……如果萬一……咱寧可不要那銀子……也要……”“放心吧,老爺!”吳謙笑道:“我們不會有事的,銀子更不會有事,您就放心吧!”兩個人又聊了會兒別的,吳謙便告辭出來,直接去后宅找黃有鵬。
(16)風流公子
他走進一處整潔的院落,還離書房老遠,便聽里面琴聲悠揚,那一陣陣優美的曲調,使人不禁心曠神怡。吳管家站在階前,聆聽著屋內的彈奏,一時竟忘了自己來干什么,忘了還有自身的存在。
過了好長時間,屋里的琴聲才打住。吳謙緩過神兒來,邁步正要進屋,這時聽屋內公子已開口了。“吳世叔,你已在階下多時了,咋不進來?找我有事么?”“啊,公子,你彈得太好了,我實在不忍打擾……”吳謙說著進了屋,深施一禮。“世叔,休要客套,快來,這邊請坐,坐下說話!”此時,公子已離開琴案,滿面春風地走了過來。吳謙夸獎道:“公子,不是我奉承,你的琴技真好,不怪老爺夫人還有下人們都夸呢,簡直都出神入化了!”“那里,那里,我只是隨手胡彈的,讓世叔見笑了,見笑了!”黃有鵬拱手道。
這黃公子歷來待人謙和,對吳謙從來不以主人自居,都是稱他世叔。吳謙見他如此恭敬,自是喜歡。今天,公子穿了件淺青色交領直衫,頭上戴了頂淺青色巾幘,渾身上下打扮得格外素雅。雖說從臉上看,還有些稚氣未脫,但眉宇間卻透著少有的聰慧,再加上彬彬有禮的待人態度,以及溫文爾雅的談吐,使人無不心生敬意,心生愛意。這吳謙更是敬得愛得勝于別人,簡直都有些崇拜了。
兩人坐下來,一邊喝茶,一邊聊天。說過一陣閑話之后,吳管家便把來意說了。公子道:“這幾天,我正覺得無聊,也不妨和你們去走走,也順便看看那里的風土人情……聽說,那兒的古跡也很多,有空能否去瞧瞧?”“那當然,那當然!”吳謙道,“只要有時間,我一定陪少爺多走幾處……不過,還是正事最要緊的,咱們穩穩當當地把銀子運回來才是主要的……”說到這兒,兩人議論起商號的業務,接著又扯起了運銀安全的問題。吳謙說:“老爺最近不放心的就是這個……近來老做惡夢,老怕出事……”黃公子道:“成批的銀子搬來搬去的,是不好,也容易招賊,難道在鎮江那邊不能兌成銀票交子?要是能兌,那就省事多了!”
吳謙嘆口氣道:“德記錢莊那邊沒分號,這片兒只有瓜州有,說起來全國各地除非重點商埠全沒有……”“其它錢莊呢?”“還有一處李記錢莊也在瓜州,余記錢莊前年也從揚州城挪瓜州去了,誰都知道安全方面瓜州最適合,鎮內鎮外有官軍鎮守不說,那江上還有水軍巡檢,交通也便利,通達各地……”“既然只能運回來,也只有隨處小心,多派高手押運了!”“是啊,也只有如此了!”說到這兒,兩人的神情都嚴肅起來。無奈,他們只好對運銀路線、時間、人手等方面進行了一番討論。經過認真商議,最后敲定了方案。吳謙從黃有鵬那里出來,立刻找到幾名管事,吩咐他們去做各項準備。
(17)初到鎮江
出發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這天,吳管家把精心挑選的三十名壯漢一起領到堂上。黃百萬瞅著這一個個身材魁梧的彪形漢子,心里十分高興,對他們叮囑道:“爾等這次出去,要時時處處聽吳管家和少爺的話,沒事也不要私自離隊去瞎游瞎逛,更不許在外滋事,也不許喝酒,等把這趟差做完了,做好了,回來給你們放假七天,并且重重有賞……”
人們聽這話十分歡喜,紛紛應承道:“老爺,您就放心吧,我們保證聽話,絕不在外滋事!”“是啊,老爺!我們全聽管家和少爺的!”黃百萬高興地點了點頭,轉臉又仔細囑咐了吳謙和黃有鵬一番,也無非是多加小心之類的話。黃有鵬笑道:“爹,您都講了八百遍了,咋還說?我兩只耳朵都快出繭子了,您就把心放下吧,沒事的!”吳謙也在一旁說:“是啊,老爺,您都看見了,這幫子哪個是吃素的?所以你就安安穩穩地聽好消息吧!”
黃百萬很不為然,神情嚴肅地盯了他們一眼道:“做事光有勇是不行的,只有智勇結合才做得好事情,你們千萬注意呀!”吳謙笑道:“智和勇咱都不缺,勇靠這三十幾名弟兄,智靠少爺出謀劃策,這還有啥說的?老爺,您就把心放下吧,我們決不會有事的!”“是啊,爹,您就不要多操心了,我們走了!”黃有鵬說完這句話,領這幫人便出了大廳。這時,早有幾輛馬車停在府門前。黃百萬一直送這幫人坐上車,看著他們走遠了,才嘆著氣回家。
鎮江,也叫潤州。三國時,曾是東吳的首都。它與揚州僅一江之隔,遙遙相對。但是,你休看兩地距離很近,可在行政區劃上卻涇渭分明,揚州歸淮南東路管轄,鎮江則劃入了兩浙路。
這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三面環山,一面陳江。放眼望去,遠處群山起伏,林木蒼翠;近看,則層層屋宇錯落有至,掩映在水光山色之間——真是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水與城市渾然一體,仿佛天然的畫卷一般,非常的漂亮。
今天,吳謙和黃有鵬這幫人剛臨鎮江,誰也無心觀看四周的景致。下了船離開碼頭,直接就奔了商號的分鋪。這里的負責人董掌柜見管家和少爺都來了,又驚又喜。忙把這一干人等接進鋪子,安排住處,熱情招待,不在話下。
到了次日,便是例行公事,董掌柜親自帶人下去催收欠款。
吳謙和黃有鵬在鋪子里待得無聊,就免不了到街頭四處閑逛。后來,他們轉來轉去的,轉到了城區西北的金山寺。
(18)游山
這金山寺是全國著名的寺院,建在離陸地較近的江島金山之上。這里碧波蕩漾,風光旖旎。更因一塔拔地直指云天,無論近觀遠眺,總見寺不見山,即“金山寺裹山”而聲明遠播。
今天,吳謙和黃有鵬帶著幾個家人首先步入的是山門。從山門往前走了不太遠,就見眼前是出現了頭一重大殿——天王殿。
邁進殿里,只見正中供奉的是一尊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神像,在神龕左右有一幅對聯: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在彌勒佛像的兩側是四大天王的彩塑,他們各持法器,形態惟妙惟肖,仿佛如真人一般。大家在殿中轉了一圈兒,就出了殿門,繼續往前,朝大雄寶殿的方向走去。
這大雄寶殿是寺里的主殿,氣勢宏偉壯觀。在大殿門口有一幅醒目的楹聯:
領要得江山,鼎伏恰依仙隱處,
觀空參水月,錫飛還傍鶴銘邊。
幾個人在門前張望了會兒,接著就進了殿里。只見殿的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三尊金身佛像。往兩旁看,則是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
家人們這時提來了供香祭品,黃有鵬和吳謙分別祭拜過,接著便向廟里布施了一些銀兩。之后,就一起往前繼續游覽。
他們登山進入夕照閣,由夕照閣又轉到觀音閣、妙高臺、楞伽臺。后來,終于來到了山頂的慈壽塔下。這時,幾個人都累得氣喘吁吁的,再也走不動了,于是找了處陰涼坐下來休息。
(19)夢里伊人
黃有鵬頭一次來,不免覺得處處新鮮,他問吳謙道:“吳世叔,你說為何這山門是朝西開的?那仙人洞里真住過神仙?”吳謙笑笑說:“以前,我陪老爺到這兒來,聽老爺說過,早先的時候,這山門也是朝南開的,可是不知為啥,廟里常失火,有的時候還能聽見一陣一陣的雷聲,鬧得當時廟里的人們人心慌慌,方丈也覺得這事怪怪的,這么著就請來了一位云游的和尚卜算,找毛病唄!這云游僧在山前廟后轉了一圈兒,然后對方丈說:‘師傅,您這山門朝南,直接對著天上的南天門,得罪了玉皇大帝,必須改向才行!’方丈聽后,連連合掌說:‘罪過,罪過!’這么著,就把山門改成了現在的樣子……”
一番話,把黃有鵬幾個聽得入神了。有個家人問:“老管家,您說那仙人洞里住沒住過蛇精?”另一個也問:“是啊,聽說那蛇精還是個啥……啥妃子變得呢,是嗎?吳管家!”
吳謙笑道:“哪兒啊,聽老爺說,那是過去梁武帝時候的事兒,跟這兒多少有點關系……”“是啥關系?那妃子是不是住過這山洞?”人們睜大了眼睛問。吳謙見他們刨根問底,便慢條斯理地說:“這故事可玄著了,我聽說是這樣的……有一天啊,梁武帝晚上夢見了剛死去不久的妃子郗氏,變成了一條青蛇,向她哀求說:‘我活著的時候,因為心太狠太毒,死后就這樣了,你一定要為我做佛事,超度眾生,這樣我才能超脫……’,第二天早朝,梁武帝正和大臣們說這件事,就見一條大蛇爬進殿里,梁武帝一眼就認出來,這就是夢里的那條蛇,就說:‘你要是郗氏變的,就張嘴說話吧!’那蛇又說了一遍昨晚的話。這么著,梁武帝就召見大早先這里的老住持,一個叫寶志的和尚,商量怎么辦。這寶志和尚,于是就請了不少的和尚,在這寺里頭里做法事。那梁武帝還親自到這兒來,參加了水陸大法會呢……”“后來,那蛇咋樣了?”一個家人問。“還用問嗎,成仙了唄!”另一個笑道。“成仙后,就住那山洞里嗎?”“就咱剛才看過的那洞子?不可能吧!”“你傻啊?成仙就飛走了,哪兒還住凡間……”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得臉紅脖子粗。吳管家瞅著他們不住地笑。
休息了一陣,人們覺得有了力氣,又爬上了慈壽塔的最頂層。站在上面極目遠眺,只見這四面的景色各有不同:北望,航船如織,江天一色;西望,就覺得滾滾長江洶涌而來,使人浮想聯翩,心潮澎動;朝東南望去,則是大片的山林,郁郁蔥蔥的一直伸向天邊,令人賞心悅目。
吳謙手指著北面說:“那里就是咱們的瓜州小鎮,你們瞧,從這看,多美啊!”人們順著指的方向看去,果見一小島,如仙山般縹緲在江水云天里。它是那么小,可是那么可愛。
幾個人看罷多時,小心地一步步下了塔。接著,又游覽了志松塔,妙高臺等處。最后轉到冷泉,品嘗過清冽甘甜的泉水,這才回到前殿。此時,太陽已經偏西了。
這一天,玩的實在太累了。黃有鵬就打算在廟里住上一晚,明天再回商鋪。吳謙也只好同意,他一面打發人回商鋪報信,一面找到了管事的和尚,為這幫人安排住處。等把一切都安置停當,天已完全黑了下來。
掌燈后,有和尚送來了素齋。人們吃過之后,又圍著吳管家聊起天來。黃有鵬無心和他們胡扯,便獨自回臥房,半躺在床上,在昏暗的紗燈下讀書,讀著讀著不覺打起了瞌睡……
恍惚間,他隱隱約約聽到遠處有悠揚悅耳的笛聲傳來,那曲調之美、之柔、之幽、之逸聞所未聞,也不知吹奏的是何曲,技藝之高令人嘆為觀止。那絲絲曼妙之音如縷般地流入耳際,流入周身,流入心田,使人陶醉,使人癡迷……不知不覺間他已離開屋子,只見四周一片漆黑,一片寂靜,天上剛剛升起一彎月牙。而那縷縷樂聲還是不斷傳來,在夜空中飄蕩。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是誰在那里吹奏呢?是這里的僧人嗎?仿佛是,又仿佛不是……
出于好奇心驅使,他尋聲找了過去……可是,尋到東邊,那聲音卻在西。尋到西邊,那聲音卻在東。他不氣餒,不顧一身的疲憊,不停地不斷地尋找著……尋找著……后來終于被他找到了。
那是一處林木茂盛的山崗,頂上建有一座小亭,在亭子里點著幾盞紗燈,將那里照得分外明亮,仿佛像仙山樓臺一般。那里端坐著一位姑娘,衣衫絢爛,而又不失素雅;容貌昳麗,而又不失端嚴;婉如仙子一般飄逸,正在吹奏一只長笛,下垂的櫻穗在風中擺動,妙曲佳音不斷地從那里緩緩流出……
正是:
素手如波動,
仙音最銷魂。
如有聽聞者,
是仙不是人。
金山有緣會,
他鄉如浮云。
證得羅漢果,
富貴何須尋。
洞竹出百樂,
明月有幾輪。
聽得我一曲,
歡樂能長存。
黃有鵬望著眼前的一切,聽著這一陣陣動人的樂曲,他人都傻了……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
突然,由遠而近吹來一陣狂風,接著一條碗口粗細兩丈來長的大花蛇,飛上了亭子。那姑娘受到驚嚇,尖叫了一聲。頓時,笛聲戛然而止……黃有鵬還沒反應過來,也一腳跌入萬丈深淵,不禁大叫一聲……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