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與秀水哪個更美?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西游記》里也有一段漁翁和樵夫精彩的爭論。
唐朝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個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叫張稍;一個是樵夫,名叫李安。他們是好友,經常在長安城賣了肩上柴,籃中鯉,同進酒館。在飲酒消遙,談天說地時,常因青山與秀水哪個更美而爭論不休。
他們比環境:
張稍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有一《蝶戀花》詞為證,詞曰:
煙波萬里扁舟小,靜依孤篷,西施聲音繞。滌慮洗心名利少,閑攀蓼穗蒹葭草。
數點沙鷗堪樂道,柳岸蘆灣,妻子同歡笑。一覺安眠風浪俏,無榮無辱無煩惱。”
李定道:你的水秀,不如我的山青。也有個《蝶戀花》詞為證,詞曰:
云林一段松花滿,默聽鶯啼,巧舌如調管。紅瘦綠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陰轉。又值秋來容易換,黃花香,堪供玩。迅速嚴冬如指拈,逍遙四季無人管。
他們比享受:
漁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鷓鴣天》為證:
仙鄉云水足生涯,擺櫓橫舟便是家。活剖鮮鱗烹綠鱉,旋蒸紫蟹煮紅蝦。青蘆筍,水荇芽,菱角雞頭更可夸。嬌藕老蓮芹葉嫩,慈菇茭白鳥英花。
樵夫道: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受用些好物,亦有一《鷓鴣天》為證:
崔巍峻嶺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臘雞鵝強蟹鱉,獐把兔鹿勝魚蝦。香椿葉,黃楝芽,竹筍山茶更可夸。紫李紅桃梅杏熟,甜梨酸棗木樨花。
他們比生活:
漁翁道:你山青真個不如我的水秀,又有《天仙子》一首:
一葉小舟隨所寓,萬迭煙波無恐懼。垂鉤撒網捉鮮鱗,沒醬膩,偏有味,老妻稚子團圓會。魚多又貨長安市,換得香醪吃個醉。蓑衣當被臥秋江,鼾鼾睡,無憂慮,不戀人間榮與貴。
樵子道:你水秀還不如我的山青,也有《天仙子》一首:
茆舍數椽山下蓋,松竹梅蘭真可愛。穿林越嶺覓干柴,沒人怪,從我賣,或少或多憑世界。將錢沽酒隨心快,瓦缽磁甌殊自在。竅菘醉了臥松陰,無掛礙,無利害,不管人間興與敗。
他們比生意快活:
樵夫道:張兄,你水上還不如我山中的生意快活,亦有《西江月》為證:
敗葉枯藤滿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蘿干葛亂牽攀,折取收繩殺擔。蟲蛀空心榆柳,風吹斷頭松楠。采來堆積備冬寒,換酒換錢從俺。
漁翁道:你山中雖可比過,還不如我水秀的幽雅,有一《臨江仙》為證: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罷棹歌來。蓑衣殘月甚幽哉,宿鷗驚不起,天際彩云開。困臥蘆洲無個事,三竿日上還捱。隨心盡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爭似我寬懷?
他們又比精神生活:
漁翁道:這都是我兩個生意,贍身的勾當,你卻沒有我閑時節的好處,有詩為證,詩曰:
閑看天邊白鶴飛,停舟溪畔掩蒼扉。性定果然知浪靜,身安自是覺風微。
樵夫道:“你那閑時又不如我的閑時好也,亦有詩為證,詩曰:閑觀縹緲白云飛,獨坐茅庵掩竹扉。草履麻絳粗布被,心寬強似著羅衣。
最后他們爭論了半天,誰也沒有說服了誰,倒是形成了共識:樂山樂水總相宜。
張稍道:舟停綠水煙波內,家住深山曠野中。魚多換酒同妻飲,柴剩沽壺共子叢。烹蝦煮蟹朝朝樂,炒鴨毳雞日日豐。潛蹤避世妝癡蠢,隱姓埋名作啞聾。
李定道:忘情結識松梅友,樂意相交鷗鷺盟。八節山中隨放性,四時湖里任陶情。門外野花香艷艷,船頭綠水浪平平。樂山樂水真是罕,謝天謝地謝神明。
從漁翁和樵夫的爭論中,我們不難看出,漁翁因水得利,而贊美水的秀麗。樵夫因山受惠,而歌頌山的錦繡。不難看出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不難想象他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意境,此時,我們仿佛聽到樵夫在山中的號子聲,漁翁捕魚時歡快的笑聲,仿佛看到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
《西游記》寫了這么一段精彩的山水風景,不僅體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人的山水情節。相信讀者看了這段,會得到美的享受。
人類從誕生以來,就不可避免的和自然界發生交往,實際上人類也是自然界發展的產物。人類和大自然始終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互相制約的關系。我們的祖先最初由于受到認識的局限,往往把大自然看著是異己的力量,把自然災害看作是上天對人類的懲罰,往往把大自然看成是神圣的,從而形成了對自然界的畏懼和崇拜,認為天有天神,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樹有樹神等。人們從對大自然的崇拜、畏懼,進而到對立,人定勝天和天命不可違之爭一直存在幾千年。
可是儒、佛。道三家對人與自然卻有獨到的見解。
孔子曾經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佛教雖然沒有直接的闡釋這方面的觀點,但從不殺生的戒律看,佛家也是贊成人與動物界的自然和諧,由此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人與自然的關系。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大禹治水的故事里,看到古人與自然界斗爭。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文”的美談中,看到大自然的恩賜。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的山水情節。
國人認為:仁愛之人像高山一樣沉穩、平和,不為外在的事務所動搖。他們待人待物,像大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他們站的高,看的遠,思維深邃,寧靜志遠。他們不嫌泥土,不拒雜草,厚德載物。他們沒有索取,沒有畏懼只有奉獻。
聰明之人像水一樣,從不墨守成規,相反能夠隨機應變,隨遇而安,他們既能熱情奔放,又能平靜如鏡,他們能直能彎,能屈能伸,能溫柔無比,可咆哮洶涌,因此總是活力無限,快樂無窮。
因為對大自然的贊美,國人往往用山水來形容人的美德,如:男人似山,女人如水;父愛如山,母愛似水;沉穩如山,機智如水;恩重如山,上善若水;生活如山勤為徑,交友似水淡方真等等。
山水還體現了情與愛,有一首歌唱的好: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白云過山峰也可傳情。莫說水中多變幻,水也清水也靜,柔情似水愛共永。未怕罡風吹散了熱愛,千山萬水總是情。聚散也有天注定,但求山水共作證……
國人還認為:人可以改造自然,可以讓大自然為人類服務;但大自然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讓人領悟宇宙的真諦。當你坐在黃山的飛來石旁,走在金鞭溪邊,躺在黃金海岸的沙灘上,登上峨眉山的金頂,看大自然的神功鬼斧,被美妙的景色所吸引,被大自然美景所陶醉,仿佛自己就是一顆小草,一粒水珠,一塊頑石,一個……你就是大自然的一員。
當你面對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高山峻嶺,遼闊浩瀚的大海,無憂無慮的飛鳥,感到自己活的太累了,想的太多了,感到自己太渺小了,太平凡了,也太淺薄了。
當你度過一次愉快的旅游,你會精神煥發,身心倍感輕松,你會對人生,對生活,對事物有一個更新的認識。這是因為你受到了大自然的洗禮,收到大自然的啟發,得到大自然的陶冶。
世界正是因為有高山平原,大海湖泊,丘陵高崗,河流小溪,峻嶺峽谷,泉水瀑布才顯得五彩繽紛;人類正是因為有偉人平民,富人窮人,英雄流寇,強者弱者,智者愚者,能人庸人才顯得紛繁復雜。這個世界如果有山沒有水,就沒有靈氣,如果有水沒有山,就沒有骨氣!
其實人生就是爬山涉水。人生境界就是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循環往復之中。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