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大鬧天宮無人能降,昏暈無能的玉皇大帝萬般無奈,只好請下界的佛祖如來幫忙,如來施展無量法力,將五指化著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指山”,輕輕的把悟空壓住。玉皇大帝見如來降伏了悟空,便大擺酒宴酬謝如來。眾神正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忽然巡視靈官來報道:“那大圣伸出頭來了。”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取出一張帖子,上有六個金字:“唵嘛呢叭咪吽”遞與阿儺,叫貼在那山頂上。那座山即生根合逢。可見這六字真言咒語威力非同小可。就是悟空跟隨唐僧以后,常受制于“定心真言”,這“定心真言”就是“緊箍咒”。
六字真言,源于梵文,是藏傳佛教密宗的一種咒語,也是一種發聲法。“六字真言”又作“六字大明咒”,密**重要咒語,又稱觀世音菩薩心咒。梵語音譯有“唵嘛呢叭吽”、“嗡嘛呢唄咪吽”、“唵么抳缽訥銘吽”、“唵摩尼缽頭迷吽”等多種譯法。意為“歸命蓮華上之寶珠”。現由六個漢文字母(嗡weng、嘛ma、呢ni、叭bei、咪mi、吽hong)。
現在流行的六字真言與《西游記》中的六字真言只一字之差,但意思是一樣的。
六字真言的來歷有三種傳說,一是佛教密宗認為這六字屬于佛教密宗蓮花部,其緣起即蓮花生大師祈求往生極樂世界所唱的六字圣歌,后來藏傳佛教將六字真言定為觀世音菩薩的明咒。
二是依密**所傳,此六字系阿彌陀佛見觀世音菩薩而嘆稱之語,被視為一切福德、智慧及諸行的根本。為西藏地區家喻戶曉之真言,在漢族佛教地區也相當盛行。
三是藏傳佛教寶典曾經詳述此六字的由來,謂昔有無量光佛,欲救濟世界庶民,而現觀自在菩薩之身,生于西方福德蓮華國的王苑蓮池。因生于蓮華上,故稱為蓮華生菩薩。此菩薩在無量無邊佛前發利益一切有情之大愿時,從身上發出六道光明,救濟六欲界眾生。
時無量光佛謂大慈悲者圣觀音藉此真言,以關閉六道生死之門。即“嗡”能閉諸天之門,以白色表示。“嘛”能閉修羅之門,以青色表示。“呢”能閉人間之門,以黃色表示。“叭”能閉**之門,以綠色表示。“咪”能閉餓鬼之門,以紅色表示。“吽”能閉地獄之門,以黑色表示。故此六字能令六道空虛;并謂若要了解此六字,須反復誦持。
對六字真言的意義作如下具體的解釋:
“嗡”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時,必須身體要應于佛身,語要應于佛語,意要應于佛意,也就是說要身、語、意要相應與佛成為一體,這樣才能獲得成就。
“嘛呢”,意思是如意寶,表示寶部心,又叫嘛呢寶,據說它隱藏在海龍王的腦袋里,如果得到這個寶,入海就會有各種寶貝前來匯聚,進山則各種珍寶能無所不得,所以又叫“聚寶”。
“叭咪”二字意為蓮花,表示蓮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永遠純潔。
“吽”字表示金剛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須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覺,成就一切,普渡眾生,最后達到成佛的境界。
六字真言中的每個字能夠解除一道輪回的災難。“嗡”字使人具有五明,“嘛”字使人產生慈悲,“呢”字引人脫離六道,“叭”字為人消災息苦,“咪”字為人燒掉魔障,“吽”字使人功德圓滿。六字真言無邊法力,引導邊地雪域眾生,走上解脫光明正道。藏傳佛教密宗將六字真言視為一切佛教經典的根源,循環往復不斷念誦,即能消災積德、功德圓滿而成佛。因此,六字真言盛行在藏族生活之中,僧俗人士不管是勞動還是休息,甚至在睡覺前都誦念不已,于是就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巨大精神力量。如果你有什么不順心的事,那就保證你心情愉快;假如你有什么病痛和災難,就保證你平安無事。藏族除了時時刻刻的念誦外,還做成轉經筒隨時不停地轉動,還將六字真言刻寫、繪制出來,做成護身符佩戴,表示對幸福的憧憬和對觀音菩薩的膜拜,以期得到觀音的佑護。
該經又謂,持誦此明咒時,九十九恒河沙數如來、微塵數菩薩、三十三天、四大天王等,皆來衛護。若得此如意摩尼之寶,則七代親族皆得解脫。若持此明咒,可得無礙辯才,得清凈智,得大慈悲。
西藏人多將此六字大明咒刻于金石、木片等物之上,而立之于路傍,或寫在布片上,掛在屋上,貼在水車、風車上,而令回轉不絕,或裝在小形圓筒上,一面持誦,一面回轉。大家相信旋轉****之功德,得以了脫生死輪回之苦。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對六字真言的念誦有兩種方法:
一是普通念誦法:
此咒神妙殊勝,非可言喻。無論男女老幼富貴貧賤,皆可念誦,愈多愈妙,以滿十萬遍為最小限,每次至少須念一百零八遍,行止坐臥,皆可行之。念者須身心清凈,忌蔥蒜等葷,念時應發菩提心、大悲心,至誠皈依觀音菩薩,心緣一境,不可散亂。久久行之禍亂悉免,所求無不如意。
二是意念念誦法
念誦時,意念‘嗡’字成白色,‘嘛’字成紅色,‘呢’字成黃色,‘叭’字成綠色,‘’字成藍灰色,‘吽’字成黑色。密教主旨,須三密相應。何謂三密?身體清凈,身密也;口念咒語,唇動而不出聲,口密也;意念中想象各字之色,意密也。行之日久,自然相應。行者能觀梵字最善,若不能熟記,觀漢字亦可。念誦而能作意想者,效力最大。若不能意想,普通念誦亦可。
據說用六字真言還可以救災祈福,發心念誦者,于所住之處,房屋宅院,分為東、南、西、北、中五方,每方屋頂,樹旗一面,約七寸方形,上書此咒。東方白旗,持國天王鎮護也。南方黃旗,增長天王鎮護也。西方紅旗,廣目天王鎮護也。北方綠旗,多聞天王鎮護也。中央藍旗,二十八宿及諸星宿天鎮護也。如此鎮設,旗幟受風飄搖,發揚咒方,自得諸天護持,獲福無量。
在藏傳佛教口誦六字真言的同時,漢傳佛教也有一個口頭禪,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也可以理解為六字真言。據說佛教信徒只要口誦“南無阿彌陀佛”,未來佛阿彌陀佛,就會得到感應,便會保佑你。你念的越多,心越誠就越有靈驗的。這和念誦六字真言意義基本相同的。《西游記》中也多次提到南無阿彌陀佛,并多人多次念誦,足以說明南無阿彌陀佛的影響力以及產生的歷史,并不比藏傳六字真言小和遲。
為什么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都出現短小精練的咒語,以概括佛教經文的全意,以表達信徒的愿望。我想這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客觀的需要。這是為了普及和方便傳教的需要,這是為了把廣大信徒從繁縟的經文中解放了出來,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地點上都大大的方便了眾教徒的念經,使繁瑣復雜的念經簡單化了,更使那些沒有文化的信徒達到了念經的效果,同時也滿足普通信徒崇拜佛祖的愿望。
《西游記》里有一句明言,“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意思是說,只要說出關鍵的一字,就可以使聽眾豁然開朗,歸于真實、至誠的道理;指引出那無生無滅的至高境界,去讓人領悟本性的玄妙。
當我們放眼觀察其他**的時候,就會發現用短小精練的語言來概括本教的思想,是普遍使用的方法。如果我們用一個字來概括佛、道、儒教的精髓,那就是“空”、“無”、“仁”。
佛家認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四大皆空,五蘊俱空,沒有永恒不變的法。
道家認為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儒家認為天下歸仁矣。
在研究佛教六字真言時,我們發現儒、道也有真言,儒家的真言是“仁”、“智”、“禮”、“信”、“義”、“廉”、忠”、“孝”。道家真言即《道德經》,簡要的說就是“無為而治,法歸自然”。
說來有趣,漢子也有六字真言,即人、尖、卞、引、斌、十。人字告訴我們言與行構成一個完整的人,任何時候都要腳踏實地;尖字告訴我們要能大能小;卞字提醒我們要能上能下;引字提示我們要能屈能伸;斌字要求我們應該能文能武;十字告誡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找準自己的坐標。
何謂真言?真言就是真正的學說。在研究佛、儒、道三家真言時,我們還發現佛、儒、道三家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神化了創始人。三家都極力推崇自己的創始人,并把他們捧為神靈,捧為至高無上的神,以至于本門的后來者無法超越。
二是僵化了思想理論。三家都極力推崇自己創始人所著的經典,并把他們的思想、學說、理論捧為絕對真理,以至于后來者只能繼承不能發展。
把創始人以及思想推崇為至高無上的神和絕對真理,無疑為弘揚本門派的學說,擴大本門派的影響,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這種做法不僅使本門派陷入僵化的境地,而且也違背了事物發展的辯證法。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