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那一年,我家起的新房。當時,村里的磚房也并不是很多。但是從那一年起,我記憶中的家鄉開始發生了颶風式的變化。
雖說只是一個不到一千戶人的小村莊,但村里的貧富差距也開始逐漸明顯。家里財產積蓄上了萬的,便是村里所謂的地主財富,俗稱“萬元戶”。其次就是“千元戶”。那剩下的自然就不用說了。不過村里三分之二的人家還是千元戶以下的。更有許多是家產不到百的,也就是最貧寒的“十元戶”。這些人在村里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他們是沒有房子可住的。都住在村邊溝洼的窯洞里。占著一方緊靠土崖的荒土,隨便掏幾孔簡陋的窯洞。洞里面用黃土加上粉碎的細草莖活成的爛泥裝涂而成,巧妙地掩蓋了密布墻壁上的黃土疙瘩。洞外三面便是密密麻麻糾纏在一起的荊棘,圍成了低矮的院墻。
院子里要么就是野草叢生,要么就是蔬果滿園。自然風光倒還不錯。窯洞里雖是冬暖夏涼,可安全性不敢保證。因為下暴雨的緣故,溝里的窯洞不知塌了多少。幸而沒有殃及人身。
隨著一年一年的過去,溝里的人家都逐漸地搬回了村里。唯獨剩下幾個年老體邁的孤寡老人還不愿離開。
在我的印象里,好像香港回歸后,村里的人突然也變的開放了。香港對我們來說是太遙遠的地方。但是村里關于回歸的電視節目和新聞報紙卻意外地受到了村民的極大關注。而在街頭巷尾聽到談論最多的話題都是國事。小孩子們都在傳唱七子之歌。隱隱約約中,村里的小社會似乎發生著劇烈的改變。接著就是電話的到來。
電話進村的時候,能裝得起的就是那么三五家??墒遣贿^兩年,沒裝電話的就剩下那么三五家了。
我家在蓋完新房搬進去后,也裝了電話。當時,裝一部電話機是很貴的,家里人還為此當做一件大事進行了一番商討。
喜娃家比我家裝電話還早幾個月。他家電話裝好后的那天,我們便被邀去參觀。大紅色的底盤上,右邊鑲著像水晶一樣的數字鍵,左邊托著一根像狗啃過的骨頭一般的紅色聽筒。
首先是方塊,拿起聽筒,喂個不停。接著,我們輪流地模擬了打電話。只可惜聽筒那邊沒人,還是體驗不到這電話帶給我們的快感。我們逼著喜娃打個電話讓我們看看。喜娃竟然也不會用。他老爸見我們垂涎地可憐,便拿起電話,撥了一通號碼。緊接著嘟嘟地響了幾聲,電話里突然傳出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喂?”
喜娃爹也開始對著聽筒說話:“嗯。這些小兔崽子閑的沒事,想聽聽著電話的音,我沒事。掛了吧。”
說畢,我們好奇地問:“電話里是誰呀?”
喜娃興奮地答道:“是我扁擔哥。”
“扁擔家里也裝了電話?”我們又問。
“嗯?!毕餐尴采鞔稹?/p>
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電話,是在喜娃家。
喜娃家在他爺爺那一輩也是很貧寒的。就住在溝里的窯洞。喜娃爹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了。后來跟著一個親戚去大城市里打工?;貋砗?,就立刻在村里置地蓋了新房搬出窯洞。當時他還沒結婚呢。村里人都說這個年輕人在外面有了出息。所以很看好他。更看好他家那新蓋的磚房。喜娃爹相貌也好,所以上門說媒的人是絡繹不絕的。
要我說,喜娃爹果然是在外面見過世面的人。眼光好性格又好。瞅的媳婦很有小芳的模樣跟氣質。長得好看又漂亮,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
喜娃他娘叫彩娟。是我們鄰村的女兒。生的一副傾城容貌。不知得到了這十里八鄉多少年輕人的曖昧與垂涎。然而,她最終選擇了喜娃他爹。不得不說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啊。至于人家兩個是怎樣認識談戀愛然后結婚,我也就不清楚了。不過我怎么看也看不出來喜娃除了性格上與他爹有些個相似之外,外貌上竟沒汲取那對郎才女貌的一點精華。
喜娃也總是納悶呢,嫌他娘把他生的太過潦草。不過現在長大了,我越地發現喜娃竟然開始驚艷了。有了當年他爹娘的風采。
那時候村里還有一位偉大的電影放映師李銘鎖。每到周末晚上,操場的兩顆楊樹間就掛上了一塊好大好大的黑邊白幕布。正對幕布十幾米遠的地方扎著一輛三輪車。車上架著一臺神奇的機器。李師傅告訴我們,像自行車兩個轱轆一樣旋轉的圓盤就電影膠片。
每到周末,日漸黃昏,村里的男女老少就陸陸續續地夾著小板凳來到學校的操場上。小孩子們大都擠在大銀幕底下,興致高昂,嘰嘰喳喳。等李師傅把放映機一打開,機子兩邊高聳的鐵架上卷著電影膠片的圓盤就開始緩緩轉動起來。投影鏡上射出一道青色的光柱。光柱中總是蕩漾著銀色的塵粒。而坐在前面的小孩都喜歡故意站起來,讓自己的身影投射在銀幕上,然后做出各種奇怪的動作,惹的眾人哈哈大笑。等影片正式開始,熱鬧的聲音漸漸淡了下去,時不時地會有小孩子因為電影中精彩的故事而驚奇地嚷叫幾聲。
李師傅經常會更新自己的影片。還特意為村里的孩子買很多兒童片。李師傅有很多片友,大都是外縣的職業電影放映師。他每隔幾個月都會跑去老遠跟自己的片友交換影片。還有一些買不到的片子是他從縣里不知道哪個地方借來的。其中最火的一部催淚片,名叫《背起爸爸上學》。在周圍村子的學校里放了無數遍。感動了無數大人與小孩。記得當時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學校要求,全校學生都要交一篇觀后感。于是每個人都稀里嘩啦地寫了長長的一段歪歪扭扭顏色各異的字體。表達了自己的對主人公石娃的傾佩。緊接著一周內,馬路邊的黑板上貼滿了無數張老師精選出來的優秀文章。而我們這伙玩伴,除了滾蛋,文章都在其中。不僅是我們村的小學,在整個縣里都掀起了一股石娃熱的狂潮。
李師傅是方圓數百里十幾個村莊的唯一一個也是最早的一個電影人。三十多歲的時候,他的老婆跟別的男人跑了,丟下瘸腿的他和患了自閉癥的五歲兒子小遠相依為命。此后,他都沒有再婚。開始把一生所有的精力與熱情全都投注在電影事業上。所以只要有人來找他放電影,不管多遠,他都會載著自己的兒子,興奮地開著三輪車趕往那個村子里去。放一場電影,他可以掙五塊錢,而且管他們父子二人一頓晚飯。
在周末那一天,李師傅從來都不應活,也從來不出村。因為每到這時,他都要把三輪車開到學校給村里的孩子放電影。在村里放電影,他從來不收費。如果哪家家里有紅白事,他都會免費為他們放一場電影。只需要管他和兒子一頓飯就行。
村委會多次商量著想要幫他們蓋一間磚房。因為他們家的老屋子已經破的非常危險了??墒撬煌?。不讓村里破費。他一周七天里就有四五天到外村放電影。放完了就直接跟兒子在三輪上睡一晚,第二天天亮才開回家或者去下一個地方。所以他說不用新房,又不經常住,蓋了也是浪費。村委會只好作罷,免去了他家的水電費。并且每隔一個月都會給他們送一袋面粉。但是下個月再去送的時候,總能看見他家上個月的面粉還剩有大半袋。
后來的一次雷陣雨,他家的屋子被沖塌了,幸好他跟兒子都沒事。后來就被安排住在了村大隊的房子里。直到五年后他得了胃癌去世。
我們都覺得李師傅在村里是懂得最多,見過大世面的人。因為他總會給我們講好多好多離奇古怪不可思議的事情。每次他一閑下來,身邊便聚滿了孩子,聽他繪聲繪色的演講。村里不管大人小孩,沒有一個人不喜歡他。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