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零零年,漢高祖劉邦率軍三十二萬攻伐匈奴,被莫頓單于四十萬騎兵圍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七日七夜不得熱食,士卒手指凍掉者達十之二三。
陛下,可賄賂單于閼氏(單于的妻妾),令單于解圍。
子房啊,你看,陳平之計可行否?
妙計。不如此,我等不能反還長安矣。
好,陳平,你全權操作,重金、珍寶送與閼氏,令匈奴騎兵開圍一角,我等輕車簡從,速反漢地。
可憐大漢天子,被匈奴人圍困,為保住性命,竟需裙帶之功。
蕭何為相,張良退讓。
吾家世代為韓相,至韓滅亡,我不惜萬金家財,替韓國向強秦報仇,天下為此震動,如今憑借三寸之舌為帝王統師,封邑萬戶,位居列侯,這對一個平民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我張良非常滿足了。久居高位,不詳。
我愿丟卻人世間的事情,打算隨赤松子(傳說中的上古仙人,能上天入地、水火不侵)去遨游。
(簡單點說,就是我張良申請退休,懇請朝廷批準。)
這張良,時機可瞅得真準呢:劉邦喜歡小兒子,要將太子之位傳給他,張良苦勸不聽,擔心陷入這爭位漩渦,真要站錯隊,頭上吃飯的家伙,可真保不住的。
張良啊,你為我大漢興建立了汗馬之功,可不愿讓我更換太子,也太啰嗦了,既然你要退休,我就成全你,你走了,我耳根子也就清凈了。
可后來,因為有四皓(就是那四個八十多歲的老頭)輔佐,呂后兒子的太子之位還是保住了。而邀請四個老頭輔佐太子的主意,卻是張良出的。
子房啊,你看,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般迅捷,干嘛過得像個苦行僧啊?你不好好享受,整天粗茶淡飯的,我可不忍心哪。
得,我返聘你吧,你想來就來,不想來,你就去聯系你的氣功吧。
呂后,可是記著張良的功勞的。
還有這種好事?我不想要返聘工資,可,領導硬要給。敢不要么?不給領導面子,那純粹是支撐面子的身子也不想要了。
好吧,那我就領返聘工資吧。
張良拿了八年返聘工資,終修成正果,輕身上天。
與張良一起安葬的,沒有金銀寶玉,卻又一塊石頭。
對。就是傳他《太公兵法》的老人變化的黃石。
黃石?
對。張良在告別橋頭老人十三年后游離濟北,果然見到谷城山下有塊黃色石頭,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寶地定時祭祀。張良去世,也一并安葬了黃石。
張良的后人,每逢掃墓以及冬夏節日蔡祀張良之時,亦同時蔡祀黃石。
黃石化人授書,再化變為石。
此事,可能嗎?
其實,這是一個傳說,一個故事,一個精心編造的幻境。
五世、兩代為相之家,會沒有藏書么?
況且,戰國時代,拳頭說話。
管理國家,也要懂軍事的。
還有什么,比兵書更為珍貴?
那些國家的高級官吏,都是上馬為將、下馬入相之人。
他們家里,會沒有《太公兵法》、《孫子兵法》么?
不可能。
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工具,一流企業賣標準。
特級企業呢?
賣故事。
黃石老人與張良間什么橋頭落履、跪地穿鞋、夜半等人、合葬不棄,是一個故事,一個精心策劃并被刻意傳誦的傳說。
為什么要這樣做?
我等非凡人,命運由天定。
能講出這般動聽又蠱惑、離奇又曲折故事的人,除了身出世家、足智多謀、八面玲瓏的張良,可有他人?
公元前一七五年,繼承留侯封國的張良之子張不疑,犯不敬之罪,爵位、封國被取消。
一個敢雇傭大力士刺殺秦王、敢于輔佐弱小的漢王對抗強橫霸王的人,你以為,他是一個五大三粗的威武漢子么?
錯了。
畫像上的張良,文質彬彬、謙謙有禮,容貌好得像個嬌麗的青春女子。
后人嘆曰:以貌取人③,失之子羽。這話,難道是說留侯的么?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