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唐僧師徒歷經14年,行程108000里,到靈山雷音寺,取得了35部5048卷經文。5048就是一藏之數。《西游記》98回是這樣交待的:四眾到大雄寶殿殿前,對如來倒身下拜。拜罷,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復向佛祖長跪,將通關文牒奉上,如來一一看了,還遞與三藏。三藏牴晙作禮,啟上道:“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
如來方開憐憫之口,大發慈悲之心,對三藏言曰:“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叫:“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阿儺、伽葉收到唐僧送的紫金缽后,給了唐僧35部5048卷經文。
從如來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理解有以下幾層意思:
1、佛教全部經典有《法》、《論》、《經》三藏,共計35部,計15144卷。
2、如來所傳給唐僧的經文,只是叫阿儺、伽葉從他的三藏經中35部之內,各揀幾卷與他,并沒有說出具體卷數。
3、從如來佛的意思看,是從35部中各揀幾卷。所以唐僧所得的經文雖然涵蓋了三藏,但每藏每部的經文都是不全的。因為從后來唐僧所得的經卷看,經文涉及到了35部,但每部都不齊全。
4、阿儺、伽葉給了唐僧5048卷經,雖然正合一藏之數,但并不是完整的一藏。
5、這一藏之數為5048,為何是5048?書中交待了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5048正是唐僧西天取經的(包括回東轉西)的天數。書中是這樣交待的:如來因打發唐僧去后,才散了傳經之會。旁又閃上觀世音菩薩合掌啟佛祖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望我世尊,早賜圣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庶完藏數,準弟子繳還金旨。”如來大喜道:“所言甚當,準繳金旨。”即叫八大金剛吩咐道:“汝等快使神威,駕送圣僧回東,把真經傳留,即引圣僧西回,須在八日之內,以完一藏之數,勿得遲違。”金剛隨即趕上唐僧,叫道:“取經的,跟我來!”唐僧等俱身輕體健,蕩蕩飄飄,隨著金剛,駕云而起。
原來佛教年歷每年按360天計算,14年是5040天,再加上唐僧師徒把經文送到長安,再從長安返回,共計用8天時間,說明一藏5048,暗示唐僧取經的天數。
另一層含義是八戒、沙僧兵器的重量數。《西游記》88回,唐僧師徒來到天竺國下郡,玉華縣,縣中城主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為玉華王。玉華王見悟空、八戒、沙僧武功高強,便教三個兒子拜師學藝。那三個小王子對行者、八戒、沙僧當面叩頭,拜問道:“尊師之兵器,還借出與弟子們看看。”八戒聞言,欣然取出釘鈀,拋在地下。沙僧將寶杖拋出,倚在墻邊。二王子與三王子跳起去便拿,就如蜻蜓撼石柱,一個個掙得紅頭赤臉,莫想拿動半分毫。大王子見了,叫道:“兄弟,莫費力了。師父的兵器,俱是神兵,不知有多少重哩!”八戒笑道:“我的鈀也沒多重,只有一藏之數,連柄五千零四十八斤。”三王子問沙僧道:“師父寶杖多重?”沙僧笑道:“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
我們在弄清楚了一藏之數的含義后,還有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是唐僧師徒還沒有到達靈山之前,根本就不知道如來會給他們多少卷經文,他們也無從得知一藏之數為多少,可是八戒卻提前稱他兵器的重量是一藏之數。這就使讀者產生懷疑,八戒是從何處,何時知道一藏之數的?書中并沒有交待,我想要么是觀音菩薩告之(書中找不到根據),要么是作者的疏忽?
二是如來為什么沒有把三藏35部15144卷經書全部給唐僧?中國有一句古話:教會徒弟打師傅。因此,師父教徒弟都會留一手。任何宗教都有一個共同點,創始人是至高無上的,信徒永遠不能超過師父,這也是宗教思想難以發展的根本原因。我想就是舉世無雙的至尊如來,也不希望徒弟超過師父,他并不希望東方熱土超過西天凈土。那15144卷經文就是如來一手遮天的資本,穩做蓮臺靠山,作為佛祖的本錢,更是他吸引眾徒的招牌,招財進寶的搖錢樹,因此,他當然不可能把全部經文傳給唐僧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